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

五月下旬,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後,吳軍兵分三路渡過黃河主動向北進攻。

其中東路兩萬大軍從濮陽以北的胡樑渡渡河,攻打臨河、黎陽等地。

這一路軍隊的主要任務不是攻城掠地,而是爲了吸引晉軍的注意力;所以在渡河後,這一路軍隊並沒有去碰有較多兵力防守的德勝北城和澶州,而是選擇攻打周邊縣城,以威脅正在衛州攻城的李存審部。

同時在河面上吳軍又有大量水軍戰船隨時準備支援,一旦戰況不利,他們就要通過水路退回河南。

中路軍和西路軍的兵力同樣都是兩萬人,分別從同州和洛陽渡河,攻打孟州、懷州以及河中府這三地。

這三處地方纔是吳軍的進攻重點,其中西路軍以柴再用統率,而中路軍則由李承鼎負責指揮。

中路軍這邊,孟州和懷州都是在樑國滅亡之後投降晉國的,按照晉國一向的處理辦法,這兩地在投降之後依舊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不僅刺史和各級官員都繼續留用,而且當地駐軍同樣沒有什麼調整。

不過在樑國尚未滅亡之前,這兩地的駐軍大部分就已經被樑國抽調一空,剩下的少量軍隊要想守住城池很難,面對吳軍的進攻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晉軍援軍。

然而因爲衛州被吳軍攻佔的緣故,晉軍通往孟州、懷州的主要通道受到嚴重威脅,再加上東路軍正在距離衛州不遠的黎陽等地活動,李存審不敢冒險深入救援孟州。

東面的李存審受到牽制不敢貿然來救援,而懷州北面則是昭義節度使麾下的澤州。

若是在以前,即便東面李存審的軍隊受到牽制,晉軍依舊可以通過澤州出兵救援懷州。

但現在昭義軍已經出現重大變故,李繼韜這個新的安義軍節度留後和晉軍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而澤州刺史裴約雖然心向晉國,但他本身的力量並不強,再加上內部的各種牽制,根本沒有實力來救援。

如此一來,孟州和懷州兩地幾乎成了孤城,在外無援軍,且守軍實力較弱的情況下,兩地的下場可想而知。

六月初,吳軍攻陷孟州,同時分兵攻陷溫縣、濟源、河清、武德、武陟等縣城,唯獨懷州守軍還在堅守待援。

而西路軍方面,攻打河中府的戰事卻進展得不順利。

河中府畢竟冀王朱友謙的地盤,朱友謙在此地經營了十餘年,勢力根深蒂固,當初樑軍多次派大軍討伐都未能取得成功,這其中固然是因爲有晉軍支援的原因,但朱友謙自身實力的強大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要知道當初樑軍討伐河中府時,兵力多的時候達到十餘萬,少的時候也有五六萬人,面對如此多的樑軍圍攻,朱友謙雖然不能僅靠自身實力破敵,但他每次都能堅守到晉軍援軍的到來,這本身就體現了其雄厚實力。

而吳軍這一次動用的兵力僅僅兩萬人,就算晉軍主力都被其他方向的吳軍牽制,難以派出援軍,但想要攻破河中府依舊很難。

好在對吳軍來說倒也不急,反正現在晉國和吳國之間大規模交戰,重點還是在楊劉渡口那邊。

不管是楊劉南城的兩萬多守軍,還是鄆州城內李嗣源率領的五千軍隊,這些都是晉國最精銳的軍隊,是晉國這麼多年來東征西討最重要的憑恃,這些軍隊現在被圍困在河南,若是最終被吳國消滅的話,將會對晉國造成最慘重的損失。

不僅如此,這一次晉吳之戰,晉國作爲首先挑戰的一方,若是在楊劉渡這個關鍵戰場上遭到失敗的話,必將極大影響到雙方將士的心理狀態。

不管是吳軍還是晉軍,在最近這些年裡兩支軍隊都是一路取勝,吳軍就不必多說了,不僅消滅了南方各大藩鎮,完成南方一統,最近又消滅了樑國,將勢力範圍拓展到黃河以南幾乎全部地區。

而晉軍不僅在樑國最強盛的時代接連擊敗樑軍,將樑國這個原本當世最強的國家生生打得一蹶不振,同時在面對契丹這個強敵時也取得了全勝,接連挫敗契丹人的入侵,此外晉國還消滅了燕國這個曾經的大國,勢力範圍遍佈河北大部分地區。

可以說晉軍和吳軍都已經建立了一種“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強軍氣勢;這種氣勢看不見摸不在,但在很多時候卻能提振軍隊的心氣和戰力,在作戰時往往擁有極大的優勢。

這就好比後世的女真人號稱“滿萬不可敵”一樣,其實並不是女真軍隊真的那麼強,主要來說還是因爲女真人在崛起的階段取得了太多的勝利,以至於其他軍隊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先天上心理就存在畏懼感,甚至許多膽怯的將領在面對女真軍隊時望風而逃。

不過同樣是百戰百勝的強軍,吳軍和晉軍之間總也要分個高下出來。

而楊劉渡口一戰作爲晉吳之間的首戰,若是吳國取得勝利的話,那麼吳軍的士氣必將進一步高漲:連戰無不勝的晉軍都被我軍擊敗了,那麼天下間還有誰能與我軍爭鋒?

而遭到失敗的晉軍則必定會士氣大挫,再加上晉國的綜合國力原本就比不上吳國,一步落後,必然步步落後,最終在吳國的威逼之下必然走向衰落。

所以說不管是懷州、孟州、衛州又或者河中府,這些地區的爭奪戰都不是關鍵,最關鍵的還是楊劉之戰。

而不管是楊渥還是李存勖,他們顯然都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吳軍雖然分兵三路渡河進攻,但主力卻從來都沒有離開楊劉。

而晉軍同樣如此,面對吳國的大舉反攻,李存勖率領的晉軍主力同樣停留在楊劉北城沒動,同時下令給李存審,命其放棄攻打衛州的計劃,集中兵力保住魏州、澶州這兩個關鍵點,防止吳軍進一步北上。

此外,爲了防止吳軍攻佔懷州後從澤州北上,李存勖又下令晉封安義軍節度留後李繼韜爲安義軍節度使,命澤州刺史裴約暫時聽命於李繼韜,以最大限度的拉攏和安撫李繼韜。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尋求盟友,而當今天下能夠被晉國看重的盟友,除了岐王李茂貞和蜀主王衍外還有何人呢?

……

鳳翔城內,鬚髮皆白的岐王李茂貞看着剛剛收到的晉吳交戰的戰報,不由得皺了皺眉。

“沒想到吳國的實力竟然這麼強,以晉國的強大實力,居然都全面落在下風,難道說天命真的在吳嗎?”

作爲一個沙場老將,李茂貞或許不是什麼百戰百勝的名將,但他的戰爭經驗卻十分豐富,要判斷哪一方佔上風還是很容易的。

吳國與晉國的戰事如今雖然陷入僵持階段,不過不管是作爲主戰場的楊劉渡口那邊,還是澶州、衛州等地,吳軍都佔上風,表現出來強大的實力。

不僅如此,更讓李茂貞感到心驚的是吳國的兵力。

他的長子李從儼如今還在吳國出使,楊渥爲了拉攏李從儼,同時也爲了讓其明白吳國的強大實力,所以許多軍事部署都沒有對其保密,所以李茂貞也通過李從儼得知了吳軍的兵力部署。

光是楊劉那邊的吳軍就有十萬大軍,鄆州城外的吳軍又有三萬,此外這次吳軍分兵三路渡河的兵力是六萬大軍,若是加上之前就堅守在衛州的五千守軍,這就已經接近二十萬大軍了。

而這投入戰場的二十萬大軍還不是吳軍的全部,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中原,亦或者是關中等地,吳軍還有不少禁軍駐守;尤其是在南方,金陵、江陵、洪州等地都有不少禁軍駐守。

若是吳國將這些軍隊都調集北上的話,可以想象吳軍能動用的軍隊將是何等之多。

這股力量絕對比全盛時期的朱溫要強得多,更是如今天下當之無愧的頭號勢力。

所以在得知這些消息後,再結合當前晉吳交戰的戰局,李茂貞的心中當然是更加看好吳國一方。

就在此時,外面侍衛突然進來彙報說:“大王,剛剛有晉國使者間道而來,想要求見大王。不知大王現在是否要接見?”

“晉國的使者?”李茂貞一愣,隨即皺眉搖頭道:“不見!”

“大王,這……”那侍衛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李茂貞拒絕得這麼堅決。

“怎麼?孤的話你沒聽見?”李茂貞不悅道。

“是,小的告退。”那侍衛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退下去。

望着侍衛退去的背影,李茂貞心中冷笑:“哼!不管是吳國還是晉國,這都是孤惹不起的。不過若是此戰最終吳國取勝,那麼吳國的勢力必將進一步大漲,將來一統天下都不在話下。”

“而若是晉國取得這一戰的勝利,他們也最多佔到一些小便宜,別說滅掉吳國,就算佔領中原只怕都難,吳國依舊會是天下最強之國。既然如此,孤又何必爲去得罪吳國呢?”

對於晉國此時派使者來的目的他當然心知肚明,不過若是戰場局勢對晉國有利,或許李茂貞還會站到晉國一邊出兵攻吳,但現在戰場明顯是吳國佔上風,而且吳國還有不少軍隊留守後方,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願爲了晉國火中取栗。

當然,從本心上講,李茂貞還是希望晉國能取勝的,畢竟只要晉國取得勝利,那麼晉吳對峙很可能會長期化,那樣一來岐國也就有機會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
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