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

“延續友誼?”王宗壽明顯愣了一下。

雖然之前他的確猜測過吳軍有可能前來議和,不過當周宗說出自己的來意後,他依舊感到驚訝。

吳國和蜀國之間原本就沒有什麼友誼,剛纔兩人看似談得熱情,其實重要的事情一件都沒說,說的基本都是些廢話。

而如今周宗竟然打蛇隨棍上,真的攀談起兩國的交情來,這讓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隨即,他又在心中冷笑起來:“看來吳王的確是沒有戰勝我軍的把握,所以他纔想用這種辦法來勸我軍退兵。不過事已至此,本王怎麼可能因爲一句話就真的退兵呢?”

他當即裝作有些不解的問道:“不知貴使打算怎麼做來延續咱們兩家的友誼?”

周宗鄭重答道:“還請殿下退兵回去,兩家友誼自然就得到了延續!”

聽到周宗這麼直白的提出讓蜀軍退兵,蜀軍衆將自然是不會同意了。

趙本站出來大聲問道:“貴使既然說延續兩家友誼,那麼吳王何不退兵回金陵?只要吳王退兵,貴我兩家自然就相安無事了!”

另一位副將魏羣則直接冷笑道:“吳王如今已經吞併了南方,現在又想染指江陵;若是吳王真的打下了江陵,那麼接下來吳王是不是就要對我蜀國動手了?”

周宗嘆了口氣,道:“不管諸位是不是相信,不過在下可以保證,我家大王並沒有攻打貴國的計劃,貴國又何必爲了一個高季昌而壞了兩家交情呢?”

趙本搖了搖頭,也嘆了口氣,道:“貴使難道不知道嗎?荊南節度使在幾個月之前就投降了我家陛下,吳軍侵略荊南,這就是在侵略我國;難道說我軍不能出兵保衛自己的領地嗎?”

周宗愣住了,他倒是沒有想到趙本竟然直接承認高季昌已經向蜀國投降的事情。

不過隨即他又反應過來,蜀國和樑國這一次共同出兵阻止吳軍攻打江陵,顯然兩家對於這些名份上的事情已經有了默契;即便承認高季昌已經歸屬於蜀國,樑國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找麻煩。

想到這裡,周宗沉聲道:“若是高季昌真的已經投降貴國,那麼貴國出兵救援江陵倒也在理;不過高季昌真的投降了嗎?此人性情最是狡猾,在下擔心,他便是投降了貴國,那也是心懷鬼胎啊!”

王宗壽這時總算開口了,他也直接了當的說道:“好了,貴使不必多言,江陵之地,我家陛下是不可能讓其落入貴國手中的;吳王若想要奪取江陵,那就讓他靠自己的本事來奪取吧!”

王宗壽都將話說得這麼明白了,周宗也只好作罷。

不過隨即,他又問道:“殿下,這兩軍交戰的事情,在下一介文士,並不懂得;不過在下也知道,貴國和樑國之間的關係同樣不怎麼和睦;當初蜀軍還多次與岐王一同出兵討伐樑國,而且朱溫篡位之時,貴國之主也曾經與我家大王一同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樑國。”

“雖說最終未能取得成效,不過也可以看出貴國與樑國之間的關係……”

王宗壽皺了皺眉,輕聲問道:“貴使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想要挑撥我軍和樑軍之間的關係嗎?若是如此的話,貴使還是早點回去吧!”

周宗搖了搖頭,笑着反問道:“貴軍和樑軍之間的關係,難道很緊密嗎?”

當然不緊密!

當初蜀軍一開始並沒有去與樑軍匯合的打算,而是想要先行殺到江陵城下,解除江陵之圍;至於樑軍,王宗壽的打算就是讓他們去與吳軍主力對耗,最好是他們兩家兩敗俱傷。

只不過後來迫於形勢,蜀軍只能趕去和樑軍匯合,最終組成聯軍共同南下;但這並不意味着樑軍和蜀軍之間的關係真的就是親密無間。

此時面對周宗的反問,王宗壽等人臉色都有些不好看。

周宗可不管望蜀軍衆將的臉色如何,他直接說道:“實不相瞞,這次我家大王出兵江陵,原本的打算就是攻佔整個荊襄,接下來便會北伐中原,光復大唐社稷!貴國國主當初也曾說過要光復大唐,如今機會已經到了,殿下難道反而要助賊嗎?”

王宗壽等人頓時變了臉色。

不管怎麼說,朱溫的名聲在天下許多勢力那裡都是臭不可聞的。

大唐立國三百年,聲威早就深入人心了;而朱溫篡唐,自然就成了天下各大勢力聲討的對象。

王建當初也曾經說過要討伐弒君逆賊朱溫,如今卻與朱溫攪合在一起,在名聲上自然就不怎麼好聽了。

王宗壽冷笑道:“我軍即便是不助賊,但也不可能幫助你們!貴使可以回去了!”

說完,王宗壽便準備端茶送客。

周宗連忙笑道:“有殿下這句話,在下就放心了!”

說完,周宗告辭離去。

王宗壽等人見了一個個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

“難道說,這個周宗來這裡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咱們不幫助樑軍?”過了片刻後,趙本率先打破沉默道。

“應該就是如此了!這人一開始東拉西扯的,滿嘴什麼兩家交情。嘿嘿,吳國在東,蜀國在西,兩家遠隔數千裡,哪裡來的什麼交情?”

“所謂兩家交情,還有什麼勸咱們退兵的話,那根本就是在掩人耳目罷了!他真正的目的應該就是希望咱們不要幫助樑軍,好讓他們放手的去對付樑軍!”魏羣頗爲贊同的應道。

王宗壽笑着點了點頭道:“看來咱們之前的預料是對的,吳軍依舊是將樑軍作爲首要目標!”

在這些天裡,王宗壽等將領自然也展開過多次討論,最後大家都覺得,吳軍繼續以樑軍爲目標的可能性最大,因爲要佔領荊襄,就必須先消滅寇彥卿。

而蜀軍的根基之地卻在蜀中,即便是消滅了王宗壽這支蜀軍,對於蜀國的國勢影響並不大;在根基沒有動搖的情況下,蜀國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過來。

不僅是王宗壽等蜀國將領這麼覺得,便是寇彥卿、高季昌,以及剛剛率軍趕到的劉鄩,他們的意見也差不多。

如今,在周宗這番出使之後,王宗壽等人就更加確定吳國的意圖了。

唯有張武依舊感到有些不妥,可惜他也不知道到底哪裡不妥,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勸說王宗壽等人,最後只能提醒道:“殿下,諸位將軍,在下以爲吳王的意圖只怕未必有這麼簡單,所以咱們還是應該謹慎一些的好!”

趙本不以爲然的道:“謹慎一些?如何謹慎?難道說張將軍的打算就是,當吳軍對樑軍發起進攻時,我軍坐視不理,任由吳軍消滅樑軍嗎?”

張武被噎了一下,他轉頭看了看衆將,又看了看坐在上首處的王宗壽,見衆人對他都有些不以爲然,不由得心中愣住,隨即嘆了口氣,不再多說。

“這麼多將領,其中還有不少都是常年征戰的老將,既然大家都覺得沒問題,或許是老夫多慮了?罷了,反正老夫位卑言輕,有沒有足夠的理由,即便再怎麼說,只怕也難以勸動大家。既然如此,又何必多言?只希望大家是對的,我是錯的!”張武在心中想着。

王宗壽見張武不再多說,當即不再糾纏這個問題。

他沉吟了片刻後,道:“這次出兵江陵,陛下給本王的任務就是保住江陵不落入吳國手中,所以吳軍若是攻打樑軍,我軍勢必不能坐視不理,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衆將紛紛點頭稱是。

王宗壽接着道:“不過,在出兵之前陛下也曾經說過,要儘量保留我軍的實力,換言之,那就只能讓樑軍去消耗吳軍的實力。諸位明白本王的意思了嗎?”

衆將心中頓時明瞭過來,紛紛答道:“末將等明白了!”

之前周宗說的的確不錯,樑國和蜀國之間的的關係的確沒有那麼緊密,不過是因爲吳軍的威脅這才聯合在一起,在暗中他們依舊在相互較勁。

王宗壽的意思,自然就是說,若是吳軍猛攻樑軍,那麼他們一方面要確保樑軍不被徹底擊敗,另一方面又要儘可能的減少蜀軍的損失。

若是能達成這兩點,那麼這次出兵江陵,蜀軍就會成爲最後的贏家。

不過張武聽了王宗壽的話後,臉色卻是更加擔憂起來。

吳軍可不是什麼軟柿子,而是一隻收斂起爪子的猛虎,隨時都有可能傷人。

甚至可以說,若是聯軍方面稍微有所不注意,就有可能遭遇一次大敗。

在這種情況下,王宗壽等人卻依舊在商量着怎麼不着痕跡的坑樑軍一把,這讓張武聽了後不由得感到有些可笑。

就在這時,外面侍衛進來彙報說,樑軍大將寇彥卿、劉鄩二人一同來訪。

王宗壽心中一凜,當即明白吳國使者前來出使蜀營的消息已經被寇彥卿等人知道了。

不過這種事情本來就不是那麼好隱瞞的,畢竟兩家的營地靠的這麼近,便是想瞞也瞞不住。

所以王宗壽索性大大方方的出去將寇彥卿二人迎了進來,又直截了當的對二人說了周宗來訪的事情。

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章 招攬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九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
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章 招攬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九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