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

從道理上講,不論是吳還是晉都是朱溫的大敵,這兩方不僅有着強大的實力,而且還有着各自的優勢。

不過就目前來看,相比於已經成了氣候的吳國,剛剛復興起來的晉國似乎更容易打壓一些。

所以不少人主張不但不應該救楚,反而應該儘量與吳國達成真正的和解,以避免兩線作戰,先集中兵力對付晉國。

然而,這種觀點雖然贊同的人有不少,不過在根本上就有些難以實現:楊渥始終打着討伐朱溫,復興大唐的旗號,他會答應與樑議和嗎?

不僅如此,上次楊渥與朱溫和解,朱溫答應了楊渥不少條件,但後來卻在聽說楊行密病逝後立即就毀約了。

有了上次的教訓,要和楊渥和解就更加沒有希望了。

商議來商議去,衆人終於還是達成了共識:既然議和難以實現,雙方還是要繼續爲敵,那麼就只能救援楚了。

“傳令給楊師厚,命他領兵五萬,會同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出兵救援楚王馬殷!”朱溫最終下令道。

下朝之後,衆臣已經先後離去,只有敬翔卻是留了下來。

“敬先生有什麼要對朕說的嗎?”朱溫雖然已經當上了皇帝,不過對於敬翔這個老臣還是依舊很客氣。

“陛下,之前衆臣提到與楊渥議和之時,臣仔細想過,似乎與楊渥議和也並非沒有機會!陛下不妨派人去嘗試一二,或許還真能達成一個和約!”

“什麼?你是說楊渥還願意與朕議和?你可是想到了什麼?”朱溫頓時愣住了,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

“陛下,以臣之見,或許要與楊渥達成真正的和議有難度,不過若是隻與楊渥達成一定的默契,這應該能辦到!”

“達成一定的默契?你是說,朕與楊渥,雖然表面上不議和,但實際上卻雙方罷兵?”朱溫皺眉問道:“這自然也是一種辦法,不過你爲什麼會有這種判斷呢?”

“臣之所以這麼判斷,是因爲臣覺得如今楊渥的首要目標乃是統一南方;在南方一統之前,楊渥並不打算與我國展開生死大戰,這從他前段時間只派李承嗣率領少量兵力偷襲潁州,卻沒有進一步趁火打劫的舉動可以看出一二。”

“他現在一心想着統一南方,而對於北方,他的目標應該是維持如今的局勢,避免人任何一方太過強大。如今我國聲勢大不如前,又遇到李存勖、李茂貞等各路敵人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陛下派人去和楊渥達成默契,雙方互不干涉,想必他會同意的。”敬翔分析道。

朱溫不由得皺起了眉,敬翔所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今楊渥想要統一南方,而朱溫想要先擺平北方的挑戰,避免兩線作戰;若是雙方能夠達成默契,互不干擾,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尤其是對朱溫來說,應對李存勖的挑戰就有些讓他頭痛了,若是楊渥還時不時的起兵北伐,那到時候朱溫就算有三頭六臂,只怕也難以擋住各路圍攻的敵軍。

“你說的有些道理,只是這樣一來,朕豈不是要放棄楚王馬殷了?而且等到楊渥真的統一南方了,到時候他的實力肯定會進一步提升,那時候他再北伐,朕就更加難以抵擋了!”

敬翔苦笑道:“即便大王想要拖延那楊渥統一南方的步伐,又能拖延多久呢?這一次楊渥還只是起兵八萬討伐楚王,聽說他建立吳國之後,兵力又進一步增加,只怕下一次他再討伐馬殷,出動的兵力就不只是八萬人了,再加上他還能聯絡李存勖出兵牽制我軍,到時候陛下還能阻止他消滅馬殷嗎?”

朱溫聽了不由得一陣沉默,李存勖的力量在逐漸恢復,說是不加以打壓,只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能不斷出兵挑戰樑軍了。

而楊渥甚至不需要故意去聯絡李存勖,只要等李存勖大舉進攻樑國時,他就能放心下來出兵攻楚了。

所以救援馬殷也不是長久之計,還不如與楊渥達成和解,先集中兵力應對李存勖的挑戰;若是能在楊渥統一南方之前,將李存勖再次壓制下去,那麼樑國還有與各方勢力周旋的實力。

想到這,朱溫不由有些動心起來。

“敬先生,既然你覺得有可能與楊渥達成和解,那麼之前在朝議上沒有提出來呢?”

“陛下,這一次讓楊師厚去救馬殷,不僅有必要,而且還要做好,要讓楊渥明白,若是陛下一心要保住馬殷的話,他要統一南方就會遇到麻煩,只有如此他才願意與陛下達成和解!”敬翔解釋道。

朱溫點點頭,心中頓時有了考量。

不久,朱溫下令,給楊師厚調撥的兵力,由五萬人增加到八萬人,再加上高季昌的軍隊,總兵力將達到十萬以上,想來要爲馬殷解圍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

湖南這邊,許德勳和秦彥輝二人雖然成功將軍隊從嶽州帶回了潭州,不過一路上連遭打擊,損失極大。

到了潭州以後,士兵們不僅極爲疲憊,同時士氣極爲低落。

而吳軍一方,王茂章在成功擊敗楊定真留下來斷後的一萬軍隊後,他估計想要再追上楚軍已經很難,接下來他要面臨的就是應該去與李承嗣匯合一同進攻潭州,還是回去攻破嶽州的選擇了。

“大都督,雖說如今李大都督與您的爵位、官職都是一個層級的,不過若提到威望,只怕您還是比不上李大都督!”

“若是您選擇去潭州的話,到時候只怕您還得聽從李大都督的指揮。即便是攻破了潭州,那首功也是李大都督的;而您若是率領大軍獨自攻破嶽州,這首功還不就是您一個人的?”面對王茂章的詢問,朱虔佑小聲的勸道。

軍中自然存在派系,朱虔佑作爲王茂章的心腹將領,自然是要爲他作考慮。

如今的形勢,嶽州那邊敵軍留守的兵力已經不多,以王茂章手中的兵力,不需要李承嗣幫忙就可以攻破嶽州,獲取首功。

王茂章聽了連連點頭,他所擔心的同樣是這一點。

另外,楊渥在戰前給他們分配的任務就是讓他攻打嶽州,讓李承嗣攻打潭州,如今他不過是按照楊渥的吩咐來,誰也沒法說他是爭奪功勞,不顧大局。

當即,王茂章顧不得等候潭州那邊的消息,率領大軍返回嶽州。

而潭州這邊,得知王茂章沒有來與他匯合,而是獨自回去攻打嶽州後,李承嗣僅僅是不以爲意的笑了笑,就繼續部署軍務去了。

與更加心急於獲取功勞的王茂章不同,李承嗣雖說平時在吳軍之中非常低調,不過這不代表他就是一個不知道搶功勞笨人。

在他看來,以楊渥的英明和對軍事的瞭解,自然會知道這場戰爭中每個人的表現。

王茂章心急着去攻破嶽州,這本身並沒有錯,在潭州不知道能否攻破的情況下,先攻佔嶽州,保證整個戰局的優勢,這是一種穩妥的選擇。

不過王茂章做出這一決定中所夾帶的私心,只怕也難以逃出楊渥的眼光。

所以王茂章即便獲得了首功,但在楊渥的心中只怕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李承嗣即便沒有獨自攻取一州的功勞,不過他牽制了大量的楚軍,爲王茂章攻佔嶽州做出的重要貢獻,楊渥肯定也不會忘記。

所以李承嗣沒必要爲王茂章的做法感到擔心。

當然,雖說沒有了王茂章的幫助,但李承嗣還是想嘗試一下攻城,至少也要做一番試探才行。

十二月十二日,王茂章一舉攻破嶽州,俘虜敵軍六千餘,抓獲楚軍嶽州守將苑玫。

十三日,樑軍大將楊師厚率領八萬大軍抵達江陵,並與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的兩萬大軍匯合,從江陵東進,目標直指鄂州。

鄂州雖然有兩萬餘廂軍防守,不過這些廂軍來自於不同的州縣,難以統一指揮,又缺乏訓練,若是用來抵擋少量樑軍的進攻還沒有問題,但對付由名將楊師厚統領的十萬樑軍,這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在得知消息之後,王茂章不敢怠慢,當即留下部分兵力守嶽州,匆匆從嶽州出發回救鄂州。

然而這一次王茂章的行動完全被楊師厚所預料到,他提前設下伏兵,在蒲圻大敗吳軍。

關鍵時候,朱思勍領兵奮戰,終於擊退敵軍的進攻。

經過這次敗仗之後,吳軍士氣低迷,再加上征戰已久,士兵們都有厭戰之心,所以王茂章駐守在蒲圻城中,牽制樑軍的行動,卻不再與樑軍交戰。

而獲得勝利的楊師厚雖說兵力衆多,但面對吳軍的堅守,想要攻破城池卻也困難。

所以楊師厚當即留下高季昌領兵五萬與王茂章對峙,他親自南下包圍嶽州,以救援馬殷。

潭州方面,李承嗣得知王茂章兵敗,而楊師厚即將趕到的消息後,當即明白自己想要獨自拿下潭州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十二月下旬,李承嗣在大肆搶掠一番後,從潭州撤兵,命劉信退守江西,他自己則北上救援嶽州。

至此,這場對楚王馬殷的討伐戰隨着吳軍的撤退而暫時告一段落。

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章 家宴(上)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四章 朱廣德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
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章 家宴(上)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四章 朱廣德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