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

樞密院在唐朝就有了,但它的職責並不是負責軍事,而是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並宣達帝命的,由宦官擔任,且不常設,所以淮南建立樞密院並不犯忌諱。

在場衆人聽了楊渥的提議後紛紛點頭,將統兵權和調兵勸分離並不是楊渥的首創,這一點其實自古就有,唐初府兵制時代,各地的折衝府爲府兵的基本組織單位,負責府兵的日常管理;府兵的調遣、指揮權則屬於朝廷。按照規定,凡發兵五十人以上,除緊急情況外,都要有尚書省、門下省頒發的皇帝“書”和銅魚符,州刺史與折衝都尉勘契後才能發兵。

只不過到了後來節度使氾濫的時代,各地統兵將領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就自行發兵的事情多了去了,根本管不過來。

楊渥要做的不過是將被破壞殆盡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來而已。

“那麼,接下來就是具體軍隊編制的問題,目前我淮南軍隊存在編制混亂的情況,我打算進行調整,初步的方案是建立軍-師-衛-都-營-隊的編制,具體的情況是,每百人爲一隊,設隊正;五隊爲一營,共五百人,設營正;兩營爲一都,共千人,設都頭;五都爲一衛,共五千人,設指揮使;兩衛爲一師,共一萬人,設都指揮使;兩師爲一軍,共兩萬人,設都督;軍是最大的編制單位。”

楊渥看向衆人道:“對於這個安排各位有什麼意見沒?”

幾個文士對軍事並不怎麼懂,所以聽了後沒都在沉默,而幾個將軍因爲涉及到各自的切身利益,所以也在仔細考慮其中的厲害,一時間誰也沒有答話,客廳裡顯得有些沉靜。

楊渥的編制方案最主要的好處就在於官階分明,一個將領是什麼職務能帶多少兵都一目瞭然,不像之前,同樣是指揮使,有的能指揮數千兵力,有的卻只能統領一千兵力;而都指揮使這個職務的分化就更加嚴重了。

所以這個方案的主要特點就是明確了指揮使和都指揮使具體能指揮的兵力數量,同時,在都指揮使之上又設立了都督的職務,這個職務顯然只有淮南資歷最老,功勞最大的那幾個人才有資格去擔任,一般的都指揮使不可能擔任。

比如秦裴,他雖然是都指揮使,但他的資歷和功勞就有些不夠,想要擔任這個職務就有些困難。而朱思勍、範思從、陳璠三人都是指揮使,按照楊渥的方案,應該會擔任衛指揮使的職務,指揮五千人軍隊。

當然,如果這次隨李神福出征,若是朱思勍能夠立下功勞,或許楊渥可以將他提拔爲都指揮使,將來指揮一師兵力。

“如果按照世子殿下的方案,只怕如今的指揮使和都指揮使中,有一部分人將無兵可帶啊。對於他們,不知您打算如何安排?”過了許久,秦裴首先提出疑惑。

目前的指揮使帶的兵基本沒有超過五千的,有的還只有一千餘兵力,將來卻會統一爲五千人,再加上楊渥還打算裁汰老弱,那麼可以肯定現在的這些指揮使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會“失業”。都指揮使這個職務也同樣如此。

“我不是說了要成立樞密院和統兵司嗎?多餘的將領或者調入這兩個新設立的部門去,另外,那些裁汰的老弱將作爲州兵負責地方治安等任務,這也需要將領去指揮,所以多餘的將領也可以放到地方去擔任地方守備。總之,多的就是的地方可以安置,這一點不必擔心。”楊渥笑道。

秦裴等人都點點頭,對於這一點其實他們都不擔心,畢竟他們都是楊渥的心腹,楊渥再怎麼整編,他們也不可能成爲“多餘”的將領。

至於說那些“多餘”的將領會不會激烈反對,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從一線帶兵將領變成地方守備或者是樞密院和統兵司裡面供職,這其中肯定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不過在場之人都不怎麼在意,畢竟有人權益受損的話,自然就有人會受益。

而按照楊渥的方案,最後受益的肯定是留下來的人,比如指揮使,他們中大多數人之前指揮的兵力都不到五千人,整編後卻增加到五千,自然會高興;都指揮使也是一樣的道理,指揮的兵力增加到了一萬人;更何況還有都督這個新增的職務,那些當上都督的肯定都是淮南資歷最老,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一批人,有他們的支持,其他將領即便反對也沒多少用處。

“一個軍兩萬人,對付一般程度的戰事是足夠了,但若是遇到需要動員更多兵力的大戰呢?”朱思勍問道。

如今南方的戰事都還好說,一般兩萬人一下,或者兩萬人的兵力就足夠完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不過這只是在戰爭還不激烈的時候,之前兩次廣德大戰中,淮南軍的兵力就只有兩萬人左右。

但可以肯定將來的戰爭中必然會出現需要投入五六萬人甚至上十萬人的情況。

“那就臨時設立大都督的職務,由節度使府臨時任命,負責統領幾個軍的大軍作戰,戰事結束後便立即撤銷。”楊渥沉聲道。

一個都督最多指揮兩萬人,而超過兩萬人的大軍則由臨時設立的大都督來指揮,這樣一來,在平時,一個將領所能掌握的軍隊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自然能減少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那麼節度使的問題呢?將來還會不會用人被冊封爲節度使?”

“不可能!”楊渥斷然道:“節度使這個職務將來肯定不會再冊封了,即便冊封那也是虛職,不會有實權的。”

如今的淮南,節度使的問題其實還不是很嚴重,像田覠的寧國節度使和朱延壽的奉國軍節度使,自從二人被殺後,這兩個職務都沒有冊封,以後應該也不會冊封。

至於說目前權利與節度使有一拼的各州刺史,他們雖然實際上擁有同時執掌軍、政、財的權利,但卻沒有那個名分,到時候對付起來自然就容易多了。

幾人又問了一些問題,楊渥一一回答,這才點頭同意。

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三百章 崩潰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
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三百章 崩潰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