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

這樣一來,樑軍得知消息後肯定會調動駐守在宋州和亳州的軍隊前去攔截,這就給了吳國趁機突襲的機會。

到時候李承鼎將會率領駐守在宿州的三萬步兵,然後加上駐守徐州的三千騎兵來進行突襲,以達到一舉消滅南線樑軍主力的目的。

而第二個選擇就是吳軍主力出動,先吸引駐守宋州、亳州等地樑軍的注意力,然後由朱友能在後方動手進行突襲,以達到消滅樑軍主力的目的。

不過相對來說,楊渥還是信不過朱友能的能力,所以他還是傾向於用朱友能來吸引樑軍,用吳軍來實施突襲。

只要這個目的達成,那麼接下來吳國北伐就不會有任何的阻礙,最多也就是防備駐守在黃河一線的樑軍可能南下。

不過駐守在黃河一線的樑軍還肩負着抵擋晉軍的重任,他們是不會輕易離開防線南下的。

真要到了需要動用黃河防線軍隊的地步時,樑國已經大事去矣,那時候人心惶惶,士氣全無,如何能與吳軍爭鋒?

所以接下來吳軍大舉北伐的行動必然是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整個南方,甚至許多原本就沒有多少守軍的城池,很可能會出現望風而降的情況。

相比於與樑軍交戰,只怕如何順利的接受這些城池纔是楊渥需用擔心的地方。

當然,這一切目前還只是計劃而已,具體如何實施,以及具體實施起來的效果如何,這些都還不能預測。

看完整個計劃後,李承鼎有些疑惑道:“大王,既然是動用駐守宿州的右鎮國軍,那麼爲什麼不用右鎮國軍都督朱虔佑來指揮,讓臣去指揮實施計劃,這豈不是……”

楊渥笑着搖頭道:“朱虔佑此人的能力孤很瞭解,雖然他不能說是一員庸將,但他的能力也算不得突出;即便是由朱友能作爲內應,但要擊敗樑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孤覺得以朱虔佑的能力來執行這項計劃有些吃力,必須你來才行。”

李承鼎頓時感到身上的壓力大了許多,不過他沒有任何遲疑便道:“臣定當盡心竭力,以報大王重託。”

“嗯,具體的情況現在還不能確定下來,不過過兩天孤就會下令任命你爲右鎮國軍的都督,將你和朱虔佑的位置對調。你在原本軍中若是有什麼用的順手的將領可以一併提出來,孤會安排將他們也調到右鎮國軍去。”楊渥點了點頭。

“多謝大王,臣回去後會上一個奏章給大王詳細說明的。”李承鼎連忙答道。

其實最好的選擇是將右鎮國軍直接和李承鼎的左騰驤軍對調,不僅省事,而且還不存在上下磨合的問題。

不過左騰驤軍乃是征討海外的主力,比如最近征討倭國的軍隊動用的就是左騰驤軍的將士,目前還有許多將士都駐守在海外,一時間只怕難以調回來。

所以只有讓李承鼎和朱虔佑對調,以保證兵力充足。

接着,李承鼎又問道:“不知大王覺得,晉軍到底會在什麼時候動手呢?”

“應該會在七月或者八月的時候吧?”楊渥也有些不確定,“晉軍想要動員起來應該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李存勖目前應該還沒有徹底下定決心動手。所以需要幾個月時間來準備。”

目前張文禮雖然暗中在於契丹人還有樑國勾結,不過他同時也在不斷的派人去和晉王聯絡,希望得當李存勖的承認。

而李存勖考慮到目前正在與樑國大戰,說不定會選擇暫時隱忍不發;當然,最終兩家鬧翻是可以肯定的,李存勖必然會對趙國用兵,這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又商議了一會兒軍務後,楊渥見時間也不早了,當即道:“姐夫剛剛從海外回來,孤就將你招進宮來,想來你也累了。若是沒有別的事情,那就先回去休息吧。”

“是,那臣就先告退了。”李承鼎當然沒有別的事情,他當即向楊渥行禮,準備告辭離去。

這時,楊渥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連忙提醒道:“對了,此事務必保密,該怎麼做應該不用孤提醒吧?”

李承鼎心中凜然,連忙道:“大王放心,臣會注意保密的。”

一說到保密,李承鼎的心中就是一顫。

因爲保密的事情,吳國曾經出現過一場慘劇,最終甚至導致無數人的人頭落地,造就了吳國立國之後的第一大案。

當初劉崇景暗中與高季昌的人勾結,藉助高季昌的力量得以一路升遷,不過此事做的極爲隱秘,知道的人不多。

高季昌那邊,在江陵被吳國攻佔之後,僅有的少數知情之人都隨着高季昌逃亡北方樑國;而劉崇景這邊,他甚至不知道與他聯絡的乃是高季昌的人,而不是之前預料的樑國之人。

這樣一來,在高季昌江陵兵敗之後,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反而行事如往常一般,吳國的長劍都同樣沒有意識到半點問題。

這之後,劉崇景憑藉軍功,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劉威的長子,很快就從指揮使的位置上更進一步,被提拔爲都指揮使。

武義十一年,也就是三年前,當樑國和晉國之間正在胡柳坡激戰的時候,吳國也正在發兵攻打蜀國。

因爲那時候蜀國開國君主王建剛剛病死,新君王宗衍登記,並改名王衍,蜀國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頭,吳國這邊自然想着趁火打劫。

所以那時候楊渥命當時還駐守在江陵的劉信統兵三萬攻打歸州。

就在吳軍抵達歸州,與蜀軍展開激戰的時候,突然有樑國人南逃至吳國,並向吳國方面透露了一個絕密消息。

原來這個南逃之人就是當年高季昌麾下負責與劉崇景聯絡的一個關鍵之人,此人在高季昌麾下犯了錯擔心遭到嚴懲,於是就南下投靠吳國,帶來了劉崇景曾經與高季昌勾結的消息,並且還提供了一些關鍵證據。

那時候劉崇景正作爲劉信麾下的都指揮使,統領一萬大軍在歸州前線與蜀軍作戰,在這種時候傳來這種不利的消息,自然立即就引起了吳國高層的極大重視。

楊渥親自下令,要求封鎖一切相關消息,膽敢有人泄密者定斬不饒。

與此同時,楊渥一面派人證實此消息的準確性,一面派人秘密前往劉信軍營,準備讓劉信暗中採取措施,一來防止劉崇景得知消息後狗急跳牆,二來一旦證實消息後就可以直接將劉崇景抓起來。

然而讓楊渥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派出的使者趕到歸州前線之前,消息竟然就已經走露了,驚慌失措的劉崇景當即就起兵造反。

要知道那時候劉信正統領大軍與蜀軍交戰,在這種關鍵時候劉崇景突然反戈一擊,即便真正隨同他造反的只有他的少數親信率領的不到兩千人,其他更多的軍隊並沒有造反,但這突然而來的反叛還是引起了吳軍的大亂。

趁此機會,蜀軍的統領大將張武立即率領蜀軍突襲,大敗吳軍。

那一戰最終吳軍戰死的將士就多達七千多人,另外還有五千多人被俘,如此慘重的損失,可以說是吳國立國之後敗得最慘的一次。

上一次這麼慘重的敗仗,應該還是當初劉存兵敗與馬殷之手的時候。

劉崇景也憑藉此功勞,在逃到蜀國之後被蜀國新君王衍冊封爲齊國公。

而吳國這邊,楊渥一面下令將劉家抄家,一面下令徹底清查此事,所有涉嫌其中的人,不管是多大的官職,都遭到了處置,光是被殺的就多達數百人,還有上萬人被流放到海外去;至於罷官免職的那就更多了。

當然,這麼多人遭到處置,其中自然也有很多人其實是遭了無妄之災,他們其實並沒有參與到這件事中來,只不過楊渥藉此機會整頓官場,就將他們給發落了而已。

此外還有一些人更加倒黴,完全就是遭到了楊渥的遷怒,比如劉崇景的好友,陶雅的長子陶敬昭,他就因爲與劉崇景交好,所以這次就遭到楊渥遷怒,被罷官奪爵。

好在陶雅的功績太大,即便楊渥奪了陶敬昭的爵位,但也不敢直接將陶家除爵,而是讓陶敬昭的二弟陶敬彥繼承爵位。

至於劉家,一開始楊渥在盛怒之中是打算將劉家滅族的,不過後來在衆臣的求情下,最終楊渥看在劉威的功勞上,下令將劉家奪爵,貶爲平民;那些有官身的全部罷官,家產也被抄沒大半,然後全部流放到夷洲去。

如此殺一批,罷官免職一批,流放到海外去一批,這就是發生在武義十一年的劉崇景案。

經此一案之後,朝中上下談及“保密”二字就會色變,一個個再不敢將朝中法度視作兒戲,只要是楊渥下令保密的,大家在私下裡連談論都不敢。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章 人選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章 人選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