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

許德勳是不是驍勇此時已經改變不了大局了。

就像之前劉信和柴再用二人所預料的那樣,有水軍隔斷湘江,還有朱思勍親自領兵駐守江邊,可以說城中守軍早就是插翅難飛。

雖然在城破之前許德勳的反擊的確給吳軍帶來了較大的傷亡,不過最終他還是未能力挽狂瀾。

到這天夕陽西下的時候,最後一支抵抗的楚軍也向吳軍投降了,整個潭州徹底落入吳國手中。

而在此期間,湘江西面的姚彥章和秦彥輝二人統領楚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可惜最終還是未能突破朱思勍的防線。

之後見大勢已去,二人當機決斷,率領楚軍向西面撤退,吳軍追之不及。

至於許德勳,他雖然在眼見城破不可避免,而吳軍又想要生擒他的時候,準備揮刀自刎,然而關鍵時候卻被身旁侍衛給攔下,最終還是做了俘虜。

至此,歷時近半年的戰事最終宣告結束,吳軍成功的奪取了潭州、衡州兩地,讓前來解圍的秦彥輝、姚彥章二人無功而返。

這一仗除了最後攻打潭州時大舉增兵以外,其他時候吳軍的兵力僅僅保持與楚軍相當。

而楚軍的表現的確很出衆,姚彥章、秦彥輝二人在知道無法與吳軍正面爲敵的情況下,各自靈活運用,依靠對當地地形的熟悉,採用各種手段偷襲,給吳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可惜吳軍一方始終冷靜應對,尤其是朱思勍,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一直保持着謹慎小心,沒有給敵軍任何偷襲的機會。

最終,憑藉絕對實力上的優勢,吳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事實上,到了此時,只要稍微有見識的人都已經能看出來吳國對其他勢力的碾壓之勢。

即便是楚軍,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只要吳軍不露出太大的漏洞,就一定能夠擊敗楚軍。

更重要的是,吳國的國力遠在楚國之上,不管是財力物力,還是軍隊數量和質量,都要超過對手。

這就是說,即便楚軍僥倖能夠取得一次勝利,但吳國也能輕易的捲土重來。

而楚國一方卻難以承受較大的失敗。

此時,吳軍軍營,中軍營帳之中。

望着下方渾身是傷,卻依舊閉目不語的許德勳,吳國衆將的神色卻顯得極爲興奮。

自從與楚軍交戰以來,雖然也多次擊敗楚軍,甚至還抓住過一些楚國的將領,不過像許德勳這種大將卻是第一次抓住。

當然,爲了生擒此人,吳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許將軍無需擔心,你畢竟乃是楚王的心腹之臣,若是你願意投降我國,本將可以向你保證,定會讓大王重用你的!”

“不錯,本將也可以爲你做保!”

……

衆將在第一時間自然是想將此人勸降。

一來許德勳畢竟是馬殷心腹,若是能將他勸降,定會極大的打擊楚國的聲望,同時提升吳國的聲望。

二來若是連許德勳都能勸降,那麼楚國其他人自然也能勸降。

有了許德勳這個示範,其他楚國將領也能打消一些顧慮,從而向吳國投降。

這是從根本上瓦解楚國的抵抗意志,爲今後繼續向西擴張創造條件。

所以勸降許德勳意義重大,由不得在場衆人輕忽。

可惜的是,面對衆將的勸降,許德勳始終沒有開口,就彷彿沒有聽見一般。

見此情形,衆將也知道此人決心已定,再勸說也是徒勞。

“罷了,你既然不願投降,我等也不勉強。至於該如何處置你,想必過幾天大王就會有令旨下達!”劉信有些失望的道。

若是一般的將領,只怕在被俘之後若不當即投降,就會被劉信等人下令斬殺了。

不過對於許德勳這種大將,劉信也沒有資格下令斬殺,只能讓楊渥來處置。

打發了許德勳之後,劉信作爲在場三個都督中資歷最高的一個,當仁不讓的擔當起了主將的職責。

“兩位將軍,在幾天前本將就已經收到了大王的命令。”他看向朱思勍和柴再用兩人以及帳下的其他衆將道。

衆將神色肅然,連忙凝神靜聽。

“大王發來消息說,前不久劉存將軍在杭州突然病故了!”

“什麼?”

“這怎麼可能?”

“劉都督的年紀連五十歲都不到,怎麼會突然病逝?”

衆將都有些難以置信。

“劉將軍病故的時候,潭州攻城戰正是最激烈的時候,所以大王爲了不影響到諸將士氣,所以沒有宣佈此事。”劉信接着解釋道。

衆將默然不語,顯然心中都有些悲傷。

在場衆將中本來有一部分就是以前劉存的舊部,此時得到消息之後更是神情悲痛不已。

事實上,劉存雖然也是一軍都督,但相比於其他幾個都督,他卻是最爲悲劇的一個。

當年在楊行密時代,劉存一直是李神福的心腹部將,作戰極爲勇敢,而且多有謀略。

曾經有一次與孫儒軍作戰時,他身先士卒,結果被敵軍射中了左眼。

劉存當即將箭矢連帶眼珠一起拔了出來,滿臉是血,卻繼續奮勇殺敵,最終擊敗了敵軍,不過從那以後他也成了個“獨眼將軍”。

後來李神福率軍攻破鄂州之後,被調往廣陵擔任樞密使,劉存接替他擔任都督。

從那時起,劉存一直鎮守鄂州,直到三年前全軍輪換。

劉存的悲劇之處就在於,那時候吳國的重點都沒有放在湖南方向,吳軍的主力要麼在對付朱溫,要麼在與江西、兩浙交戰,所以用來對付湖南的就只有劉存的兩萬人。

在這種情況下,劉存每次與楚軍交戰都面臨着以寡擊衆的局面。

結果當吳軍在其他方向接連獲得大勝,極大提升吳國聲威的時候,劉存卻多次遭受兵敗。

這就使得他在吳國的名望大爲受損,一些不知情的人都覺得劉存是吳國衆多都督中能力最差的一個,竟然連一個楚國都對付不了,與他的地位有些名不副實。

之後他被調到浙江後,更是失去了很多立功的機會,使得他的名望進一步降低。

在吳國建國的時候,他因爲屢次兵敗,結果最終獲得的爵位還只是一個侯爵,在衆多都督之中只是最低的一個層級,與朱思勍、李簡這些資歷要比他淺得多的將領是一個級別。

本來以他的年紀,將來定然還有不少機會立功,將自己的爵位提升上去,誰知道,如今還不到五十歲的他竟然突然就病逝了。

可以說他或許不是衆多都督中聲威最低的一個,但一定是最悲劇的一個。

劉信與劉存沒多少交情,不過畢竟也是同袍,又同是都督之位,所以心中也有兔死狐悲之感。

在沉默片刻後,他接着開口道:“劉將軍突然病故,大王已經下令追封他爲同安郡公,並且特許他長子繼承郡公爵位。這也算大王對劉將軍的功績的肯定吧!”

衆將都點點頭,沒有說話,心中卻想着:“看來功績不夠,想要世襲沒那麼容易。本將今後也要努力才行。”

劉存的長子雖然得到特許能夠直接繼承郡公的爵位,不過卻不能世襲,幾代人之後就會淪落成平民。

而在場之人,除了李承鼎能繼承其父的爵位,而楊隆演乃是楊渥的弟弟之外,其他衆人最高的也就是侯爵,同樣不能世襲,所以他們將來也要多加努力才行。

這時,柴再用突然問道:“不知劉存將軍病故之後,他的都督之位大王有沒有安排?”

衆將一聽,連忙打點起精神。

這可是直接關係到他們自己的利益,比起剛纔那些對劉存的各種嘉獎都要重要。

或許在場之人除了李承鼎和李德誠這這兩個都指揮使有機會成爲新的都督外,其他衆將都沒有任何機會。

不過若是二人中有一個能夠晉升,那麼其他人也就有機會更進一步了。

別人吃肉,他們也有機會喝湯不是。

劉信沒有讓衆將多等,他直接將目光看向李承鼎道:“李將軍,恭喜你,大王已經下令,任命你爲新的右天武軍都督!”

“什麼?”

“真的任命李將軍爲都督?”

衆將聽了又是羨慕,又是嫉妒,便是向來心態沉穩,沒什麼大野心的李德誠的心中都有些不平衡。

沒辦法,李承鼎的確是太受楊渥寵信了。

他不僅是如今吳國唯一一個能以國公之爵位世襲的,同時在如此年輕的時候竟然就能被提拔爲都督。

而像李德誠這種資歷較老,而且在都指揮使位置上待了很久的老將,都不能跨過最後一步,成爲新的都督。

當然,衆將雖然羨慕,雖然嫉妒,但他們也知道楊渥對李承鼎的信重本來就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

首先一點,他的能力極爲出衆,在如今吳國年輕一輩將領中乃是最爲突出的一個,許多老將都比不上他。

第二點,他乃是李神福的長子,有李神福這位吳國第一名將的光環照耀,其他人就算想嫉妒也嫉妒不來。

至於第三點,他娶了楊渥的親姐姐,在身份上兩人本來就是姻親。

再加上他與他的父親李神福一樣,也是個沒什麼野心之人,楊渥不重用他又會重用誰呢?

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
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