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

楊渥並沒有理會劉彥英的話,反而冷聲道:“孤給了你父親兩萬禁軍,又給了他足夠的時間,讓他攻打一座沒有任何援軍的孤城,卻是這麼一個結果。”

“當初孤讓他攻下虔州,他卻在沒有孤的允許時就私自退兵。他劉信這是想做什麼,想造反嗎?”

劉彥英心中猛的一顫,顯然被“造反”這個詞嚇了一跳,便是一旁的周宗在聽了之後也是臉色大變。

對於劉信這些領兵在外的大將來說,他們最爲擔心的一點就是被君主猜忌。

如今楊渥公然問起他父親是不是想造反的話,這自然讓劉彥英心生恐懼。

造反!

若是楊渥真的覺得劉信有造反的打算的話,那就不是劉信的前程堪憂了,便是劉家一家上下的性命都可能丟掉。

所以劉彥英當即“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臉色蒼白的辯解道:“大王,臣之父親雖然這次沒有完成大王的軍令就私自撤軍,但他的目的只是想休整一下,重整旗鼓之後再發起進攻,絕對沒有造反的打算。還請大王明鑑!”

劉彥英嚇得不淺,一旁周宗也忍不住站出來道:“大王,劉將軍雖然私自退兵,這的確是違反了大王的軍令,但要說他造反,這應該不可能吧?”

劉彥英聽了頓時面帶感激的向周宗看去,接着又把目光看向一旁的朱瑾和郭崇韜等人,眼神中流露出求助的意思。

朱瑾和郭崇韜二人可比劉彥英和周宗這兩個年輕人要沉得住氣。

他們兩個卻是明白,楊渥不可能認爲劉信想要造反,之所以如此說,不過是想要借劉彥英之口向劉信表達自己的不滿罷了。

這兩個老謀深算的傢伙,本來還在一旁淡定的看戲,不過劉彥英都向他們求助了,他們也只好站出來爲劉信求情。

“大王,劉將軍雖然有失職之罪,但說他造反,臣卻是不信的,還請大王明察!”

楊渥冷哼一聲,對劉彥英呵斥道:“站起來回話!”

劉彥英連忙起身肅然站着,神情依舊很緊張。

楊渥緩緩說道:“虔州地方偏僻,又經過盧光稠這二十多年的經營,人口繁盛,倒是一個造反的好地方。”

劉彥英臉色更加蒼白,卻是不敢插話。

只聽楊渥接着對劉彥英道:“若是你父親打算造反,你可以領一千羽林軍前去助他,孤保證不攔你;你們劉家還在金陵的和洪州的家人,孤也一併給他送過去,保證不會爲難!”

劉彥英臉色越來越蒼白,彷彿就差一點就能嚇暈過去。

好在,就在這時,楊渥語氣一轉道:“不過,若是你父親不打算造反,那就讓他趕緊去將虔州攻下來;你去告訴他,除了你統領的一千羽林軍外,孤不會給他一兵一卒的援軍;半個月之內,若是孤沒有聽到他攻破虔州的捷報,什麼後果,你自己去想!”

劉彥英聽說還有別的選擇,當即大喜過望,也沒管什麼半個月的時間期限,當即就向楊渥保證道:“請大王放心,臣定會告訴父親,讓他在半個月內將捷報傳到江陵來!”

到了此時,他臉上纔算有了些人氣。

楊渥見了他的神色後,冷哼了一聲,這纔打發他離去。

等到劉彥英告退後,楊渥依舊陰沉着臉,朱瑾和郭崇韜二人卻是漸漸的有些忍不住笑了起來。

楊渥頓時怒目向二人瞪去,不過隨即,看着他們臉上的笑意,他自己也有些忍不住笑了起來。

周宗此時還不知道三人爲何發笑,不過他見楊渥和郭崇韜三人都在笑,他自己也就跟着笑了起來。

頓時,營帳裡面剛纔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反而充滿了笑意。

“大王和郭參軍還有朱樞密使,到底是爲何而笑?難道剛纔的事情很好笑嗎?”周宗在心中嘀咕着。

其實,楊渥原本就沒有懷疑過劉信,劉信乃是當年追隨楊行密一起打過孫儒的老將,這麼多年下來,建立了無數的功勞。

雖然有時候劉信會表現得有些渾,但楊渥既不會懷疑他的能力,同時也不會懷疑他的忠誠。

之所以對劉彥英說那些話,不過是想嚇一嚇他而已,見他果然被自己的話語嚇的魂不附體,心中的怒火也就出了。

而郭崇韜和朱瑾二人也明白楊渥的目的,所以在劉彥英離去後,纔會忍不住笑了起來。

至於說這一次劉信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要向朝廷請求援兵,楊渥在一開始自然是很惱怒,覺得劉信連這麼一個簡單的任務都完成不了,實在是讓他感到失望。

不過在仔細想了一番後,他又覺得這次攻打虔州失利,倒也不能將責任全部歸結到劉信的身上。

要知道戰爭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勝敗無常的,有時候你明明面對一個強敵,結果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勝利;有時候又反過來,明明你的敵人不僅很弱小,而且還毫不起眼,結果你卻被打得大敗。

這種事情可是多了去了,誰都難以保證自己能常勝不敗。

而對於虔州,當初楊渥等人之所以前後謀劃了四年時間纔對虔州下手,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盧光稠、譚全播二人還在的時候動手,以儘量減輕奪取虔州的難度。

誰知道的是,在盧光稠死了,譚全播隱退,黎求又將盧延昌殺死之後,本以爲奪取虔州的時機總算到來了,結果事情轉了一圈後,虔州又成了譚全播在統領。

這番變局,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而譚全播這個人稱“小諸葛”的老傢伙,的確是能力出衆,以虔州絕對弱勢的情形,都能擊退劉信的進攻。

所以說,劉信的失利,並不能全部歸結與他本人。

當然,劉信最大的失誤就是在一開始沒有采用談判的手段來解決虔州問題,而是貿然使用武力。

若是那時候與譚全播展開談判,很有可能虔州早就投降了;但劉信的貿然進攻,卻是將城中守軍逼到了絕路上,無路可退的守軍自然就只能與吳軍拼命。

到了現在,即便是想勸降譚全播都不能去做了,因爲虔州的抵抗已經開了個壞頭,若是不能用武力將其壓服,那麼那些偏遠地區的地方勢力只怕都會看不起吳軍。

而失去了對那些地區的強勢威懾之後,將來那些偏遠地區只怕時不時的都會發生動亂。

所以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強攻,以武力將虔州拿下,並且對那些抵抗的將領作出嚴懲。

笑了一陣子後,楊渥的心情反而好了許多,之前因爲劉信的戰報而生出的怒火也發泄一空,這纔對郭崇韜二人道:“劉信這傢伙性子有些渾,孤若是不時常敲打他一下,只怕他就要鬧翻天了。”

他倒是不擔心剛纔說的那些話會讓劉信胡思亂想,當年楊行密更重的話都對劉信說過,而且還是當着劉信的面說的,但劉信也只當做耳邊風一般,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點影響都沒有造成。

如今楊渥不過是對他兒子說了幾句重話,只怕劉信更加不會放在心上。

楊渥記得,劉信這人歷史上也是南吳後期的頂樑柱一般的將領,活的時間夠長。

當其他那些老將們都已經老去後,他雖然年紀同樣很大了,但一直在軍旅中活躍着;身體極爲堅朗。

將來若是楊渥要北伐的話,其他老將只怕未必能活到那個時候,但劉信應該還能擔當一路大將。

所以這幾年楊渥對劉信極力培養,很多戰事都是讓他在指揮,目的就是爲了讓他經常有仗打,多積累一些經驗。

……

當天晚上,劉彥英便率領麾下的一千羽林軍連夜出征,準備火速趕往虔州;而其他將士則是抓緊時間休息,爲第二天的大戰做好準備。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天色尚未亮起時,吳軍便開始埋鍋造飯;等到天色大亮後,吳軍就已經吃完早飯,準備列陣出營。

今天將有一場大戰發生,楊渥、侯瓚、秦裴、王茂章,這四人將各自在一處衛城外督戰,催動吳軍發起猛攻;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戰事必然會很激烈。

那些將要上戰場的將士們最終誰能活下來,誰會永遠的倒下,大家的心中都沒有底。

不過衆多將士卻沒有誰心中感到膽怯,畢竟身爲士卒,又是處在這個亂世之中,大家心裡都有戰死的準備。

只要不是故意讓這些將士們去送死,在嚴格的軍紀要求下,他們自然會拼死作戰。

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六百二十章冒險
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六百二十章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