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

除了確定國號和國都這兩個最重要的事情外,楊渥還必須在這段日子裡確定下將來吳國的各種官制。

雖然楊渥很早之前就已經在爲將來立國做準備了,但淮南如今的官制總體上還是以藩鎮體制爲主。

楊渥雖然身爲後世之人,也瞭解後世各種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但是這個時候,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推行後世那樣的制度,簡直就是在找死。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結合如今的實際情況,再選取宋、明等朝以及後世的各項制度,儘量找出一種相對理想的政治制度。

在最初時,楊渥儘量想按照宋朝的制度來,這是因爲他考慮到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其制度必然是針對的五代十國時期的各種問題而創立,對於楊渥來說借鑑意義最大。

不過後來具體實行的過程中,楊渥發現他所面臨的問題與北宋所面臨的問題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淮南之前是一個藩鎮,在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並不需要繼承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而北宋則是直接繼承的後周,所以後周的各項制度大體上也被北宋繼承了。

所以淮南可以在一張相對空白的紙上來按照楊渥的想法進行規劃,而北宋則不行。

此外,北宋遇到的諸如地方節度使權利過大等問題,在如今的淮南其實並不嚴重,特別是經過楊渥多次整治之後,那些武將跋扈專權的現象如今已經大爲緩減。

這樣算得話,楊渥自然更加偏愛起同樣是在從空白之中建立起來的明制。

當然,明朝制度中的諸多已經被後世證明爲不妥的制度楊渥自然會加以改進。

首先是中樞體系,楊渥打算直接仿照明朝的內閣制度,以大學士爲內閣大臣,共同行使宰相之權,作爲中樞最高權利機關。

在內閣之下設立六部、樞密院、都察院、大理寺等機構,負責整個國家的實際運行過程。

而內閣大學士暫時只設立三人,其中一人爲首輔大學士,執掌六部,負責日常政務;另外兩個大學士則分別負責樞密院的軍務和都察院、大理寺等監管、審理等重大事務,以與首輔大學士相互制衡。

除了三個大學士之外,六部的尚書、樞密院的兩個副使,以及都察院的督察御史、大理寺的寺卿等人都將被加封學士頭銜,同樣擁有參與內閣會議的權利。

不過在具體的權利上,學士的權利自然要比大學士要低上許多,而且分別歸屬於三個大學士領導,同時他們都是將來的大學士人選。

中樞機構在大致上與明朝是相同的,不過在具體方面卻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一點便是大學士的任期制度和致仕制度。

爲了防止將來有大學士獨斷專權,長期把持住大學士的職務的情況出現,楊渥特別規定凡是大學士以五年爲一屆,到期限後就要改選,一個人最多隻能擔任兩屆大學士。

這麼規定的目的是爲了從根本上杜絕權臣的產生。

當然,楊渥也知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永遠不可能限制住人。

即便是在後世的花旗國,同樣不可避免的出現連任四屆總統的情況,而毛熊國更是出現了某人當完總統當總理,當完總理再當總統的情況。

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楊渥可不會認爲自己做了這個規定後將來就會萬事大吉,但至少有這個“祖制”在,後世人在形事之間多少還是要受些約束。

至於致仕制度,楊渥規定年滿六十五歲的官員除非是大學士,否則必須致仕回家養老。

楊渥需要的是能治理地方的能臣,而不是開設養老院。

除此之外,楊渥又大大加強了大理寺的職權。

在歷代中國,行政權和司法權是不分家的,地方官府一方面作爲行政主體,不僅負責地方的日常管理,更是負責刑獄、審判等職責,這就給地方司法的腐敗帶來了可以操作的空間。

所以楊渥決定將司法審判權從地方官府中獨.立出來,由大理寺下設各級法院負責審理案件;又在都察院下設立各級檢察院,負責監管和檢查。

這樣一來一旦地方有犯案之事的時候,先由地方官府進行偵辦,不管是偵查還是緝捕罪犯的事情,先由緝捕來完成,然後交給各級檢察官來審覈,最終起訴到法院來進行審判。

到時候該殺的殺,該判罪流放的流放,這樣相互制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地方官在地方上一手遮天,大興冤獄的行爲。

此外,法院和檢察院因爲是獨.立運行,這樣就能單獨招收那些懂法之人來擔任,避免了以前那些地方官員不懂法亂來的行爲。

說白了楊渥的目的就是初步建立起一個類似後世的司法系統,爲以後可能的改革做好準備。

至於地方機構,楊渥的打算同樣是按照明朝的制度來,這一點楊渥其實已經做了很多,並不需要做多大的改動,甚至直接用現在的地方架構都可以了。

具體來說,就是將地方分爲三級行政區劃,最上一層級被楊渥正式定名爲行省,如今設立了江西行省和浙江行省這兩個行省,將來應該還會設立福建行省,湖南行省等,至於淮南以前的老地盤,則被楊渥劃分爲直隸,也就是直接歸屬於中樞管制。

而行省之下則是州、府這一層,州和府的再下面就是縣這個層級的行政區劃,具體變動並不多。

除此之外,楊渥還設立了“衛”和“監”這兩個特殊的行政區劃,其中“監”是國家經營的礦冶、鑄錢、牧馬、製鹽等專業性的管理機構,而“衛”則是在一些險要之地設立,負責戍守一方。

最後一點便是楊渥新成立了兩個州,一個是將海陵縣升爲泰州,將嘉興升爲秀州。

總的來說,在地方行政機構上楊渥做出的調整並不多,或者說需要做調整的地方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確定完這些最重要的事務後,卻還有一些特殊的事情需要楊渥頭痛。

首先一點便是妻妾的問題。

楊渥既然開國稱王,那麼子嗣不豐的問題就是不再是楊家的家事,更是成了吳國的國事。

如今楊渥還只有三房夫人,這在這個時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且不說那些風流好色的朱溫、劉仁恭、王建等人,便是生活極爲節儉的楊行密都遠遠不止三個妻妾。

所以當楊渥正式建國的事情確定之後,高勖便跑到楊渥面前來一臉嚴肅的道:“……如今大王子嗣不豐,實非國家之福,請大王下令廣選秀女,以充實後宮!”

“什麼?選秀女?此事太過擾民,絕不可能!”楊渥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他雖然也能接受政治聯姻,同樣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只有如今的三房夫人,不過大選秀女,將自己徹底變爲一頭種馬,這種事情楊渥可不願意。

更何況,選秀女這種事往往會對百姓造成巨大的影響,楊渥不願在如今尚未稱王的時候就做下這種大失民心的事情。

見楊渥拒絕了廣選秀女的提議,高勖臉上微微一笑,又不慌不忙的提道:“雖然大王以百姓爲重,不願擾民,但充實後.宮乃是勢在必行之事,所以大王不妨在文武百官之中選品貌俱佳的女子入宮!”

楊渥這才恍然,知道這纔是高勖的真實目的,至於前面的所謂選秀女的提議,一來只是爲了讓楊渥不好拒絕後面這個提議,二來更重要的卻是爲了試探楊渥。

歷史上有不少英明神武的明君,在登上帝位之後便開始腐化墮落,安於享受,不思進取;如今楊渥也到了建國稱王的這一步,他是會繼續像以前那樣銳意進取,還是會安於享受,高勖等人還真不能完全放心。

楊渥既然明白了高勖等人的苦心,當即嚴肅道:“高閣老何必如此?如今天下尚未平定,豈是安於享樂之時?諸位大可放心就是,不管天下是不是平定,孤心中的銳意進取之心,都永遠不會改變!這是孤的承諾,也請高先生轉達給諸位卿家,讓他們安心辦事,孤絕不會變的,更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

高勖聽了後終於放心下來:“大王的話,臣定當轉述給諸位同僚。不過這充實後宮之事卻是勢在必行,還請大王不要推脫!”

這個時代的幼兒夭折的概率是很大的,即便是皇家的幼兒同樣有不少夭折的情況,比如楊渥當初就有一個弟弟夭折了。

這也是爲什麼高勖等人在楊渥已經有一個兒子的情況下還堅持要他多找些女人的緣故,實在是爲了以防不測。

當然,對楊渥來說,如今新朝建立,他也的確有必要多娶幾房夫人,這不僅關係到楊家子嗣問題,更是可以用來拉攏淮南衆臣。

不過在具體人選上楊渥卻需要仔細考慮一下,不然將來少不得會惹出麻煩來。

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
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