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

蘇州城歷史極爲悠久,公元前11世紀中葉,周滅商,實行分封制。周武王於此地封姬氏子孫周章爲諸候,自此“勾吳”遂成爲諸侯國,正式納入西周版圖。此後蘇州之地一直作爲江南重鎮,直到光化元年錢鏐派遣顧全武佔領了這裡。

蘇州地區河網密佈,在後世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即便是這個時代蘇州也同樣是富足之地,爲錢鏐提供了大量的賦稅和糧食。

此時,蘇州守將孫琰正在聽着手下彙報最新的消息。

他以前是錢鏐的親兵,一步步積功成爲牙將,後來又被派來守蘇州,深受錢鏐的信任。

而他的能力也很不凡,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智謀百出,被人稱爲“孫百計”。

歷史上幾年後,周本曾帶兵數萬進攻蘇州,將蘇州城團團圍困,攻城之法百變多端,然而孫琰隨機應變,堅守蘇州長達八個月,始終沒讓周本佔到便宜。後來錢鏐派兵解圍,孫琰又與援兵裡外相應,兩面夾擊周本,把周本打得連夜逃走。

此次杭州變亂後,他就迅速下令戒嚴,並且做好了放棄周圍各縣集中兵力防守蘇州的打算。

只是他沒想到這次淮南出兵這麼迅速,各縣的錢糧還沒來得急運到蘇州來周本的大軍便已經到了。

“啓稟將軍,城外周本率領的大軍現在已經建起了六個寨子,只怕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蘇州徹底圍起來。”

孫琰點點頭。現在還能和周圍各縣保持聯繫,但看周本的架勢,顯然是準備徹底切斷聯繫,再慢慢攻城了。

不過這也正常,這個時代除非守城方應對失措,否則通常一場攻城戰往往會持續幾個月。

這倒不是攻城技術落後造成的。實際上,這個時代攻城辦法極多,攻城器械也有很多。比如拋石機,這是一種以投射石彈爲主的槓桿式裝置,在中國古代又稱爲炮。東漢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就根據謀士劉曄的建議製造了霹靂車,也就是後人說的發石機。到了唐朝發石機大爲發展,出現炮樓、行炮車、單梢炮、五梢炮、七梢炮、旋風炮和旋風五炮等。

除了發石機外,用來攻城的器械還有很多,比如臨車,取登臨遠望之意,用來觀看敵軍城中虛實的;比如有一種名叫“尖頭木驢”的車,士兵可藏在車內,避免被守城方傷害,頂上蒙牛皮,可以防水防火,用這種車可以推到敵軍城下對敵人發起攻擊。

此外還有云梯、巢車、木曼、牀弩等等攻城器具,五花八門。

但同樣因爲這時代攻城守城的戰鬥發生的太多了,所以各種守城之法也同樣發展得很完備。比如之前說的“尖頭木驢”,歷史上周本就使用過這種器械攻打蘇州,而當時孫琰的應對方法就是使用一種前端設置有輪子的拘鉤掀翻掉車頂,再攻擊車內的攻方士兵;而當週本使用發石機時,孫琰就在城牆前張開大網,讓發石機投擲的石彈觸網落地……

總之,對於即將到來的攻城戰孫琰是不怎麼擔心的,他只擔心周圍各縣的錢糧能不能在敵軍徹底包圍蘇州前及時運到,否則到時候軍隊還能支撐,糧食卻不夠的話就危險了。

這時候,門外侍衛來報,“常熟守將王良材到了,正在門外求見將軍。”

孫琰眉頭一皺,“他怎麼親自來了,是帶着常熟的軍隊還是隻身來此?”

“似乎身邊只有幾個侍衛,沒有別的軍隊。”

“讓他進來!”

一會兒,王良材一進來便拜倒在地,“末將無能,丟了常熟,特來向將軍請罪!”他倒也硬氣,沒有絲毫隱瞞的將丟失常熟的經過告訴孫琰。

隨着他的講述,孫琰頓時臉色越來越沉,一股殺機頓時溢出來。

“這個王良材,我曾經告訴過他,若是覺得守不住可以放棄常熟,但一定要把錢糧和軍隊帶到蘇州來,如今他倒好,常熟丟了,錢糧沒了,連常熟的三千守軍也一個不剩的丟了,怎麼不把命丟掉呢?”

他看着跪在地上請罪的王良材,臉色陰晴不定,但最後還是說道,“王良材,你可知罪?”

“末將知罪!”王良材老老實實的答道。

“既然知罪,那就該罰!本來按照軍令,本將應該將你斬首以正軍法,但如今大戰將至,正是用人之時。你可願戴罪立功?”

“末將願意!”王良材大喜,趕緊應道。

那天大敗後,他帶着幾個侍衛千辛萬苦逃回城內,然而當天晚上楊渥便帶人包圍了常熟城。他自知難以抵擋,於是連夜帶領城中五百人棄城而走,豈料楊渥提前有準備,故意來了個“圍三缺一”,又在缺的那個“一”處設下伏兵。結果王良材的人一頭撞進了伏擊圈,一番亂戰後最終只帶着幾個侍衛一路逃到蘇州城。

孫琰繼續說道,“好,既然你願意戴罪立功,那本將就赦免你的死罪,將你職務降爲營指揮,你可有意見?”

王良材本來是指揮使,此時連降兩級成爲營指揮,但能保住性命便夠了,哪裡敢有意見,連忙點頭應諾。

蘇州被圍得太快,如今各縣錢糧都來不及運到,若是敵軍長期圍困,只怕蘇州前景不怎麼妙,現在只能希望杭州那邊能迅速平叛,然後派兵來解蘇州之圍了。

“唉,不知道大王那裡現在如何了?”

******

城外周本的大營內,衆將都面帶喜色的分享着剛剛得到的消息:楊渥以極小的代價攻佔了常熟,全殲當地守軍,並且獲得了那裡的錢糧。

這不僅意味着敵軍蘇州的援兵又少了三千人,而且儲備糧食也少了許多,對於以後圍攻蘇州無疑是個好消息。

不過蘇州城牆極高,護城河又與京杭運河相連通,守將孫琰又以多智出名,要想攻下蘇州依然很難。所以周本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先切斷蘇州與外部的聯繫。

“好了,長公子那裡已經傳來捷報了,咱們也要加快速度,先將剩下的四個水寨修起來,然後在各個水道上都要張網系鈴沉入水下,以防止敵軍偷偷潛水與外界聯繫。”主位上,周本肅然說道,“這些事三天之內必須完成,五天內開始發起試探攻城!”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十二章 合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十二章 合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