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

既然不能勸動楊行密改變主意,楊渥也只能將注意力轉移到科舉上面。

就像嚴可求說的,明年三月份就要開始科舉了,必須儘快拿出一整套流程來,好讓有心應考的士子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經過和衆人商議之後,楊渥最終將流程公佈了出來。

這次科舉事先不確定錄取人數,而考試的內容也不是按照如今唐朝的分科方式,而是隻有“進士科”這一科。

不過與如今朝廷的進士科不同,楊渥在設計考題時主要參考了後世公務員考試的辦法,將試題分爲策論和選擇題兩部分。

其中策論的考覈方式和如今的科舉差不多,也就是以當今的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進行出題,由考生對答闡述自己的看法;而選擇題部分則包括儒家經文、律法條文、詩詞、數學、歷史地理常識等內容。

同樣的,在閱卷時也按照後世的辦法進行打分,選擇題部分和策論部分各佔一百分,這樣一來雖然還是不能做到絕對公平,不過至少能相對公平一些,在選擇題部分不會出現因爲考官的主觀不同而評分出現差異的問題。

當然,考慮到這個時代不可能有abcd的選項,只能用甲乙丙丁代替;另外,這個時代的人都用毛筆寫字,字體較大,在全是選擇題的情況下相互抄襲起來更加方便,爲了防止這種情況,楊渥暫時只好採用後世ab卷的辦法了;或許等以後有條件了,可以像明清時期一樣,給每個考生建立一個相互隔絕的小房間,以防止相互抄襲。

至於考生自己帶小抄這種作弊方式,楊渥想到的辦法是增加題目數量,以將抄襲帶來的影響儘量降低。

總的來說,有科舉就有舞弊,這一點很難杜絕,只能想辦法降低舞弊的可能性。

另外,因爲考試內容的簡化,考試時間也不需要像後世明清時期,一考就是幾天時間的情況,儘量在一天之內考完。

當然,這些都是楊渥的初步設想,將來肯定要在實際施行過程中進行修改。

確定了考試流程後,下面第一件事便是確定考官和出題之人,因爲是第一次科舉,淮南上下都非常重視,出題的考官最終選定了殷文圭、高勗等高官來擔任,他們首先要做的便是爲各州的粗選出題。

至於考官的人選,各州粗選由州刺史擔任,而廣陵這邊的複選則由資歷威望深厚的高勖擔任;在複選之後,還會由楊行密親自進行一次考覈,相當於“殿試”。

總的來說,楊渥提出的科舉方式非常新穎,一提出來便引起了節度使府上下官員的爭議,好在如今這些官員中大多數都是講究實用之人,在楊渥的堅持和說服下,最終他們還是同意了這個流程。

就在年前的最後幾天,楊行密正式在節度使府的公議中發出了科舉公告,並且在整個淮南設立了多處考場,以方便進行粗選。

消息一出,便立即在各地引發軒然大波。

唐朝朝廷雖然到了如今都還在堅持科舉,不過隨着朝廷局勢一日日的糜爛,如今也沒有多少士子願意去參加朝廷科舉了;另外,因爲天下戰亂不休,盜賊遍地,加上各藩鎮之間相互隔絕,許多士子即便想要去長安參加科舉也很難到達。

所以如今天下有太多的士子出仕無門,有的運氣好還能給一些刺史甚至節度使擔任幕僚,更多人卻只能在家中以耕讀爲生。

歙州,休寧縣。

不久之前剛剛結束的江西軍入侵之戰,雖然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一些破壞,但好在持續的時間不長。

這天,歙州城外一處書院之中,唯一的先生汪臺符正在教導學生讀書。

他是歙州本地人,少時好學,博覽羣書,善於做文章,被人稱爲有匡王定霸之才。

幾年前,他在當時的歙州刺史陶雅的麾下擔任幕僚,不過前幾個月陶雅被調離歙州之後,他因爲家中母親年紀已老,不願離開歙州,所以辭去了幕僚之職,返回老家開了這個書院。

書院中的學生除了少數幾個是附近人家的孩子外,其他多數人倒是其他州縣的慕名前來求學的,共有六十多個。不過這衆多學生之中,最讓他看重的,則是其中一個名爲查文徽的學生。

這個查文徽今年十八歲,也是歙州本地人,與汪臺符乃是同鄉。

他自幼好學,讀書非常刻苦;等到年紀稍大,便任氣好俠,有時候聽說某人貧困,即便是他不認識的人,他也會去接濟一番;他的家庭本來很富有,結果因爲這一點,導致家庭開始變得貧困,不過查文徽卻始終不後悔,這讓汪臺符尤其看重。

此外,查文徽與其他學生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他是個聾啞人!

一個聾啞學生,卻能有如此表現,也怪不得汪臺符會重視他。

“汪兄,還在教導學生呢?如今外面都傳遍了,你倒是一點都不着急嗎?”這時,突然有個聲音將汪臺符的講課聲打斷。

汪臺符聞言有些不悅,轉過身來,見是他的好友,潯陽人江夢孫,不由沒好氣的說道:“江兄,你也是開私學授課的老師,應當知道先生講課之時不能隨意打斷纔是。”

“哈哈,汪兄所言甚是。不過,如今外面真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由不得小弟我不着急啊。”江夢孫笑道。

“有什麼事情值得你這麼匆忙?連這些規矩都不顧了?”王臺符還是有些不悅,不過他還是打發了學生自己溫習功課,帶着江夢孫到隔壁一間客房裡坐下休息。

“你真不知道?如今吳王已經在淮南正式通告,將要實行科舉了,時間就定在三月份!”江夢孫帶着一絲興奮的說道。

他今年的年歲還不大,也就三十多歲,如今正值壯年,自幼飽覽羣書的他自然不甘將一生所學荒廢掉,可惜如今朝廷局勢糜爛,科舉無路,出仕無門,這纔在家鄉也開了一家書院,以教授弟子獲得的酬勞養家。

這一天他在自己家中忽然聽到淮南將要開科舉的消息,當即便心動了;又想起好友汪臺符,便匆匆前來尋他,想要約他一同參加這次科舉。

“什麼?淮南開科舉了?這,這不是僭越嗎?”汪臺符有些難以置信。

江夢孫笑道:“僭越?如今的朝廷已經如此模樣了,各路藩鎮僭越的事情做得還少嗎?別的不說,就說這一個個親王,如果是太宗時,這些人不被……”說到這裡,江夢孫趕緊停下不敢再說,不過意思卻表露無疑。

汪臺符也不是迂腐之人,只是最初聽到淮南開科舉的消息時有些驚訝罷了,話一出口便反應過來。

“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快說說看?”雖然目前要照顧老母親,汪臺符還沒有出仕的想法,但這不代表他就不關心。

“等等,你先別急着說,我去叫個人來一起聽聽。”江夢孫正準備介紹情況,卻被汪臺符制止了,只見他匆匆跑了出去,不一會兒帶着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進來,不由有些驚訝的問道:“汪兄,這位是?”

“這位是我的學生,名叫查文徽,他是個聾啞人,不過不是全聾,只是耳朵很不好使,也不能說話。但是他的學問非常好,這次淮南科舉,或許可以讓他去試一試。”汪臺符介紹道,隨即又以非常大的聲音在查文徽的耳朵邊向他介紹江夢孫。

查文徽聽了後,連忙向江夢孫鞠躬行禮,口裡咿咿呀呀的說了一大通。汪臺符笑着“翻譯”道:“這是在向江兄問好呢!”

江夢孫不由感到新奇,一番見禮後,他開始給二人介紹情況起來,“……三月考試,四月放榜,到了五月時,再去廣陵參加複選。聽說複選之後還會在節度使府中由大王親自進行考覈,然後纔會授官。”

“當然了,這次科舉,最奇特的地方在於考試的內容和方式,聽說內容裡面,不僅有儒家經義,還有數科、歷史地理,法律條文等內容,而且出題的方式聽說也不是問答,而是什麼選擇題,真是奇怪。”江夢孫顯得非常興奮。

他將他將整個告示的內容一一向二人介紹,最後問道:“怎麼樣?這一次科舉有興趣參加嗎?反正我是決定了會參加的。若是你們也參加,到時候去了廣陵就有個夥伴了!”

他顯然對自己的才學非常自信,覺得自己等人若是參加的話一定能通過初選,進入複選。

“這次科舉真的還會考試數科,律法,歷史地理等內容嗎?”汪臺符有些驚訝,不過他卻是對這種考試內容極力贊同的。

在他看來,那些詩詞歌賦,儒家經義,並非完全無用,不過在應用之中,卻還是有些脫離實際了。

不僅是他,江夢孫也非常贊同這次淮南的科舉方式,所以他纔會這麼感興趣。

“去,當然會去參加!”汪臺符當即表態道:“即便將來不做官,但這科舉卻是要參加。”

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更新計劃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
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更新計劃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