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

“大王,東面的戰局不需擔憂,宋州那邊暫時沒有新的情況出現,不過目前有處地方卻需要大王迅速拿出主意。”郭崇韜道。

原本鄆州刺史府的書房內,幾根蠟燭嗶嗶剝剝的燃燒着,散發出松脂油的香氣。

楊渥一邊看着地圖,一邊問道:“你說的是楊劉渡嗎?雖說咱們遲早都要和晉軍打起來,但就目前來說,還不是用兵的時候。”

“大王所言極是,如今樑軍主力尚在,咱們的確沒必要立即與晉國翻臉。所以臣說的並不是楊劉渡,而是這裡,鄆城!”

“鄆城?你是說王彥章嗎?”楊渥當即醒悟過來道:“嗯,你說的不錯,王彥章率領的援軍在鄆城已經停留多日,一直不敢過來。若是等鄆州失陷的消息傳過去,只怕他就要率軍撤退了。”

楊渥並不知道王彥章停留在鄆城的原因,他也沒必要去糾結其中的原因。

鄆城不比鄆州,只是一座縣城,城牆低矮,難以堅守;更重要的是,鄆城內沒多少糧草積蓄,一旦被吳軍圍困在城中,而援軍短時間內不能趕到的話,不出十天時間,守軍就會因爲糧草斷絕而崩潰。

所以只要鄆州已經失陷的消息傳到,王彥章必定會率軍撤退。

楊渥現在要做的就是迅速出兵,趕在他撤退之前將其包圍起來。

他坐在椅子上皺眉沉思,手指頭輕輕敲擊着桌面,過了片刻後開口說道:“劉將軍,你暫時率領左天武軍停留在這裡作爲震懾,孤的三千羽林軍暫時留在這裡;齊州那邊你安排五千軍隊前去,若是劉遵之依照約定投降的話,那就讓五千人就地駐防;若是他不願投降的話,就由你負責將其消滅。”

“至於楊劉渡口,聽說李嗣源目前正在黃河北岸築城,看來他們打算像之前的德勝城一樣,在黃河上修建浮橋,連接黃河兩岸。且讓他們忙活吧,派人監視他們的行動就是,不必理會。等將來咱們的水軍進入黃河,他們就會明白當初對付樑軍的那一套對我軍根本無用!”

樑軍將士主要也是北方人,不習水性,再加上樑國向來不怎麼重視水軍,所以面對晉軍的浮橋表現有些無力。

不過吳軍可不同,吳軍有強大的水軍可以縱橫黃河之上,即便晉軍修建浮橋也沒用,面對來去如風的水軍戰船,很容易就被焚燬。

而且李存勖明顯低估了鎮州的實力,要解決鎮州問題並不是他想的那麼容易;說不定吳國都已經將樑國徹底擊潰了,而鎮州依舊沒攻下來。

種種原因,都讓楊渥感到放心,沒有將李嗣源的行動放在心上。

做好留守安排之後,楊渥當即下令,命史弘毅率領兩千騎兵先行,以最快速度趕到鄆城,將王彥章大軍圍困起來;至於他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三千騎兵跟隨在後。

在他看來,要對付王彥章根本沒必要用步兵發起強攻,只要用騎兵將其圍困起來,再設法切斷其糧道,要不了多久他就會因爲缺少糧草而崩潰。

到時候不管王彥章是選擇決死一戰,還是選擇突圍,吳軍的騎兵都能趁機將其擊潰,根本不需要動用步兵。

這也是爲什麼他將三千羽林軍都留在鄆州的原因。

命令下達後,吳軍很快就動員起來,開始做出兵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五千騎兵以最快的速度離城而去,“得,得”的馬蹄聲在曠野中迴響起來。

說起來,楊渥也有很久沒有親自統領騎兵了,似乎自從他立國之後,雖然也有親自統兵的時候,但多數時間他都是在羽林軍的護衛下坐鎮指揮;比如這一次,各路大軍早就和樑軍大戰了兩個多月,而他之前一直都在徐州坐鎮。

等到他領兵趕到鄆州時,還不等他做好攻城的部署,鄆州城就這麼破了。

這一次拋下羽林軍,親自率領騎兵征戰也是這十多年來的第一次,讓他找到了一些當年統領騎兵馳騁疆場的感覺。

可惜如今的楊渥畢竟不是當初的他了。

當初的他雖然身份尊貴,爲吳王世子,不過在那個時代他的身份地位並不安穩,隨時都可能被人奪走;再加上那時的他才十七八歲,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

而如今的楊渥雖然也不能算老,才三十五歲的他應該說正處於盛年時期,不過已經養尊處優多年的他卻比不上當年了。

趕了二十多里路程後,他便明顯感到有些疲倦,再轉身看看其他侍衛們和那些普通將士,見他們一個個還保持着神采奕奕的狀態,這讓他不由得苦笑起來。

“看來金陵這個地方容易讓人安逸,這還真不是傳言啊!”

“大王,咱們是不是要休息一下,您看,將士們都有些疲倦了?”這時,或許是看出了楊渥的狀態,跟在一旁的程勳上前來詢問道。

他如今都五十多歲了,不過精力還算旺盛,甚至連頭上都沒有一根白髮。

楊渥聽了後當然知道他的目的,當即搖了搖頭,道:“不必了,史弘毅統領的前鋒就在前方,他們的行軍速度較快,咱們不能離他們太遠。”

“而且兵貴神速,孤專門將羽林軍扔在鄆州的目的還不就是爲了加快行軍速度嗎?若是才走二十里路就休息,那咱們得要多長時間才能趕到鄆州?”

雖說心中有了一絲安逸之心,不過他畢竟還沒有忘記自己的雄心抱負,更沒有徹底被安逸之心所腐蝕,所以現在這點困難還是難不倒他的。

又向前行軍了十多里路程後,突然前方史弘毅派人回來說:“大王,前方我軍與敵騎交戰,敵軍數量不多,只有幾百人,但他們作戰非常勇敢。史將軍目前正在部署與敵軍交戰。”

“敵軍騎兵?”楊渥有些驚訝:“可有步兵跟隨?”

“啓稟大王,我軍暫時沒有敵軍步兵。”

“沒有步兵?”楊渥更加奇怪起來。

樑軍不是沒有騎兵,雖然總數不多,但以各種手段收集的戰馬也足以讓樑軍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騎兵。

不過這些騎兵在以前主要被用在黃河沿線與晉軍對峙;最近樑軍主力南下後,這些騎兵按理說也應該在段凝手中。

而如今居然在距離壽張不到二十里的地方遇到敵軍騎兵,總不可能是段凝派來的騎兵吧?

“出現在這裡的軍隊肯定是爲鄆州解圍而來,段凝不可能將騎兵單獨派到這邊來,他就算派兵前來,也一定會派大量步兵跟隨。但我軍沒有收到任何相關的消息,所以這一點不可能。”

楊渥可不相信段凝有那種魄力單獨派遣騎兵過來救援鄆州,而若是他派遣大量步兵跟隨的話,又會難免興師動衆,很難瞞過吳軍的密探。

“既然不是段凝的兵力,那麼就只有可能是王彥章的軍隊。不過前方既然彙報說沒有發現敵軍步兵,那麼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敵軍的確沒有步兵跟隨;另一種就是敵軍步兵隱藏起來了。”

“不過這附近一馬平川,就算想隱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難道說王彥章只帶着騎兵就衝殺過來嗎?”

楊渥不知道樑軍內部的變化,自然難以想到王彥章只帶數百騎兵衝殺過來的原因。

不過心中雖然有所疑惑,但楊渥並沒有遲疑,當即下令,派出一千騎兵上前增援史弘毅,同時命一千人繞道敵軍後方,截斷敵軍退路,他自己則帶着剩下的一千人隨後向戰場趕去。

“殺!”

“衝啊!”

此時,空曠的戰場之上到處都是喊殺聲,伴隨着戰馬的嘶鳴和馬蹄的飛奔,兩支全部由騎兵組成的軍隊在這片無名曠野上相互廝殺,整個戰場彷彿一片末世降臨一般,血肉橫飛。

不出楊渥的預料,與史弘毅正面遭遇的的確是王彥章統領的五百騎。

他在昨天夜裡趕到壽張後,休息了一個晚上,今天一大早便向鄆州趕去,想在下午趕到鄆州,卻沒想到在半途中遭遇吳軍騎兵。

一開始王彥章遇到的還只是在最前方的十幾個斥候騎兵,所以他並沒有在意,只以爲這是吳軍的遊騎,來附近打探消息的,於是決定抓住幾個斥候來打探消息。

不過沒過多久,等到王彥章發現他們遇到的不是他預想的小股騎兵,而是吳軍騎兵主力時,他想要逃離卻已經來不及了。

兩千騎兵很快就對他們展開四面圍攻,更讓他們處境堪憂的是,後面又有吳軍援兵不斷趕到,將他們徹底圍困起來。

王彥章這支騎兵雖說只是臨時組建,論起戰力自然無法與吳軍精騎相比,不過在戰鬥中他們卻爆發出強大的勇氣,一個個士兵在他們的主將王彥章的統領下悍不畏死的向吳軍殺去,一時間吳軍雖然佔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卻是無法將其拿下。

不過沒過多久,隨着吳軍越來越多的加入戰場,局勢就對樑軍越來越不利。

不管怎麼說,他們都只有五百騎兵,而他們面臨的敵人卻是他們的十倍!

在戰鬥中,樑軍騎兵很快就發現他們周圍到處都是吳軍,到處都是敵人;沒過多久,靠着悍勇戰意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便被吳軍的兵力優勢所壓倒,一個接一個的樑軍騎兵被斬落馬下,局勢極爲危險。

“將士們,隨我衝殺出去!”

王彥章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局勢,他將一個吳軍騎兵挑落下馬後,高高地站在馬背上,一手拉着馬繮,一手握着長槍,大聲吼着。

他雖然已經有了戰死報國的想法,但他的打算是趕到鄆州城下突擊吳軍攻城的軍隊,爲鄆州解圍做最後的嘗試;如今的局面卻是與大隊吳軍騎兵突然遭遇,這種無謂的戰鬥除了戰死以外沒有任何意義,這絕非他所願。

同時,他也不想看到自己的麾下將士們就此戰死在這種無謂的戰鬥中。

“將士們,隨我衝殺出去!”王彥章很快就做出了突圍的決定。

“殺!”

“衝啊!”

那些跟隨在他身邊的將士們頓時大聲應道,護衛在他身旁,開始嘗試突圍。

不遠處的山坡之上,楊渥帶着一千騎兵並沒有參與戰鬥,而是停留這裡觀戰。

戰場上的局勢對吳軍極爲有利,所以他根本沒必要將這一千人投入戰場。

“那人就是王彥章嗎?此人果然驍勇,不愧是號稱‘王鐵槍’的人物。”望着戰場上那位黑甲白鬚將領,手持一杆染血長槍,帶着身後幾十個侍衛來回衝殺,銳不可當,楊渥不由得讚歎。

“大王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王彥章就算再怎麼驍勇,如今還不是被我軍所圍困?而且他帶着五百人就想來救援鄆州,可見此人也不過是有匹夫之勇罷了。”身旁,程勳頓時就不樂意了。

楊渥莞爾而笑,道:“匹夫之勇?孤雖然不知道他爲什麼只帶着五百人就來救援鄆州,但此人絕不是你說的匹夫之勇。可惜,可惜!”言語中不由得流露出讚賞和嘆息之意。

“大王爲何覺得可惜?難道大王認爲我軍此戰不能將王彥章拿下嗎?”一旁跟隨作戰的郭崇韜頓時好奇問道。

“不,王彥章此戰的結局已經註定,我軍不僅將他團團圍困,而且已經將各路路口都封鎖起來,任憑他有萬夫不當之勇,也難逃今日之厄。”楊渥搖頭道。

就如同他所說的那樣,此時戰場上的王彥章雖然驍勇依舊,但任憑他帶領麾下兵馬如何衝殺,卻始終無法衝破吳軍的包圍。

不僅如此,他身後跟隨的那些侍衛們也在一個接一個的倒下,便是他本人也受了不少傷,渾身上下到處都是血跡,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敵人的血,但也有不少血跡是他自己留下的。

再加上他畢竟是快六十歲的人,即便弓馬嫺熟,勇冠三軍,但體力畢竟比不得那些年輕人。

沒過多久,就能很明顯的看出,王彥章的體力即將耗盡,要不了多久就會精疲力竭,而此時他依舊處在吳軍重圍之中,看不到半點突圍出去的跡象。

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九章 夜談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
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九章 夜談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