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

楊渥還以爲自己看錯了,所以下意識的拉了一下繮繩,將馬速放緩,仔細朝那人看去。

只見那人看上去年約三十歲,身穿一身青色長袍,臉上佈滿滄桑,下頷處的鬍鬚顯然很久沒有打理過,顯得有些邋遢。

在他的身旁還有一個年輕婦人,懷中抱着一個孩子,看上去應該是他的妻子和孩子。

若不是仔細觀察,再加上楊渥當初對此人也算很熟悉,只怕現在也認不出來。

“這麼多年了,沒想到居然會在這裡見到他。”楊渥心中感嘆。

他突然拉住繮繩的舉動,頓時就把一旁的程勳嚇了一跳。

程勳連忙緊張地向四周掃視,見周圍並沒有什麼異樣,這才上前來輕聲問道:“大王,怎麼了?”

“唔,沒什麼,走吧!”楊渥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他微笑衝着那人點了點頭,卻沒有說什麼。

而那人顯然也發現楊渥已經認出了他,不過那人始終面無表情,眼神顯得極爲平靜。

即便是見到楊渥對他點頭,那人也沒有絲毫反應。

楊渥不以爲意。

“大王,那人是誰?”程勳等人也注意到了剛纔那人,不過他們都沒有認出來,所以有些疑惑的向楊渥詢問。

“一個以前的親戚,你們不要管他。”楊渥笑了笑,沒有多說,直接打馬離去。

其他人卻是一頭霧水,顯然不知道楊渥說的是誰。

“親戚?大王還有親戚在徐州嗎?而且看上去大王對他還比較熟悉,對方對大王卻有些冷漠,這也太奇怪了吧?”衆人想不明白。

若真是楊渥的親戚,在見到楊渥之後怎麼會表現得這麼平靜?

要知道以楊渥現在的身份,只要能拉上關係的親戚,哪怕隔得再遠,只怕早就找上門來了,哪裡會等到現在。

不過楊渥不願解釋,衆人也只能滿腦子疑問的跟着楊渥繼續前進。

過了一會兒後,一旁的朱思勍突然醒悟過來:“原來是他!”

“他是誰?”衆人連忙過來詢問。

“朱廣德,曾經的確算的上大王的親戚。”朱思勍解釋道。

這一次跟在楊渥身邊的衆人之中,也就是朱思勍跟隨的時間最久,所以還記得;其他人,哪怕是程勳也是在朱思勍說出此人名字後才反應過來。

此外還有不少人即便是朱思勍都已經說出了名字,他們依舊是一頭霧水,比如馮道,他就依舊感到疑惑。

是的,剛纔那看上去有些落魄的男子便是當年壽州刺史朱延壽的兒子朱廣德,那時候楊渥還要叫他一聲表兄。

此人身爲朱延壽的長子,在身份地位上雖然比不上楊渥,但要知道那時候淮南的統治並不穩固,淮南衆將雖然公認楊行密爲主,但他們更像是聯盟的關係,而不是君臣關係。

再加上朱延壽那時候在淮南軍中的位置很高,又獨自鎮守壽州重鎮,甚至有不少人認爲他能繼承楊行密的基業。

即便不說這些,光是朱延壽手中掌握的那數萬精兵,就足以讓其在淮南橫行。

所以那時候朱廣德處處針對楊渥,好幾次都讓楊渥下不了臺,但楊渥對他也無可奈何。

之後朱廣德更是暗中與起兵造反的升州刺史馮弘鐸的部將勾結,差點置楊渥於死地;幸好楊渥應對得當,在絕境之中發起反擊,反而擊敗了來襲的敵軍,讓他立下大功。

再後來,隨着楊渥的地位不斷提升,手中權利逐漸增加,朱廣德對他的威脅也在逐步減少。

最後,朱延壽與田頵、安仁義一同起兵造反,但被早有準備的楊行密派李承嗣率領騎兵突襲將其斬殺。

而朱廣德僥倖逃脫,最終不知所終,沒想到如今居然在這裡見到此人。

被朱思勍一解釋,衆人這才明白過來這前後究竟。

程勳上前對楊渥道:“大王,此人既然是逆賊之後,理應將其斬殺,以除後患!”

“以除後患?你多慮了,不過是一個普通百姓罷了,有什麼後患?”楊渥失笑道。

對他來說,當年能不斷找他麻煩的朱廣德,如今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很難入他的眼。

而且剛纔向朱廣德看去時,從對方的目光中,他並沒有看到半點仇恨的目光,有的僅僅是平靜、疏遠與淡漠。

若是此人還有報仇的想法,楊渥自然不介意派人除掉他。

但現在的他,有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實際上也不過是一個爲生活所迫的普通人而已,楊渥又何必再追究到底?

事實上,對於當年朱延壽造反一事,當初或許還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但現在回想起來,楊渥覺得朱延壽造反,其本身固然要負很大責任,但楊行密肯定在幕後也做了個推手。

要知道,楊行密此人最是腹黑,明面上對人都是以仁厚示人,一般人提起吳王楊行密,無不說他如何仁德,如何信義,便是田覠、安仁義等人造反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了,但他也沒有出手,而是等到最後幾人正式造反,這纔派兵平亂。

這看上去是何等的仁厚?不過在楊渥看來,楊行密這麼做未嘗沒有縱容其爲禍的想法。

其實,在這個亂世之中,真正能夠統領一方藩鎮,建立一方基業的人物,怎麼可能單單依靠仁義?別的不說,在創立基業的早期,楊行密可沒少殺人,甚至對盟友翻臉的事情也沒少做。

通過各種手段,他才得以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最終立下淮南的基業。

等到他的基業大致穩固之後,楊行密這才變得“仁厚”起來,對於部下很少動手殺人,即便是俘虜也會以禮相待。

不過光憑仁厚畢竟不能長久,部將之中難免有不服法令,爲非作歹之人,楊行密又不願再隨意殺人,免得壞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名聲,所以這時候他最習慣的處置辦法就是罵。

是的,罵。

楊行密出身草莽,罵人的本事也很強,常常將部下罵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比如劉信,他有一次喝醉了酒,剛好楊行密召見他去商議軍情,見他這麼一副醉醺醺的樣子,當場就開罵起來。

最後劉信被罵的“懷疑人生”,連夜就騎馬出城,一個人也不知道跑哪裡哭去了,直到第二天才回來。

對劉信是如此,對其他部將同樣如此;當然,對於朱延壽這個小舅子自然也不例外。

楊行密不僅經常讓朱延壽替他背黑鍋,而且還時常因爲一些小過錯就謾罵他。

或許其他人被罵後還能忍受,但朱延壽性情十分剛烈,受不得半點委屈,如何忍得住楊行密的謾罵?這自然就成了兩人之間的第一個裂痕。

除了背黑鍋和遭受謾罵外,導致朱延壽造反的第三個原因自然就是繼承人的問題。

楊行密在清口之戰後一直身體不好,而且年紀大了,自己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也要想一想自己身後之事。

而朱延壽那時候才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所以楊行密那時也有將朱延壽培養成備選的想法,這在無形中就提升了朱延壽的野心。

不過後來隨着楊渥逐漸長大,楊行密自然將心思轉移到自己兒子身上,對朱延壽也就冷淡了許多,甚至開始想方設法的打壓,好爲自己兒子鋪路。

可以說,朱延壽造反,楊行密在裡面絕對做了一些推手,一步步將其逼到造反這條路上來。

當然,不管楊行密做了什麼,楊渥現在都不會去翻案,更不會因此就去同情朱延壽。

權利的爭奪就是這麼無情,一旦涉及其中,即便是親兄弟都有可能翻臉殺人,更何況是和一個小舅子?

“朱延壽當初也算對淮南有大功,壽州、光州、蘄州等衆多地盤都是他打下來的,雖然他造反該殺,不過以他的功勞,給他留個後人也是應該的。”楊渥在心中想到。

……

人羣之中,朱廣德望着遠遠離去的楊渥一行人,同樣在心中嘆息。

他原本不想來大街上,無奈他的妻子和孩子卻想要看看吳王的風采,所以他也只好跟着來了。

他想着自己在人羣中遠遠望一眼就走,想來楊渥也認不出他來纔對;哪知道最後還是被認出來了。

既然被認出來了,他也索性不走了,就留在那裡靜靜等待楊渥的發落;不管是楊渥放過他也好,還是派人來將他抓走殺掉也好,他都能平靜面對。

當初剛開始逃亡到樑國來時,他的日子過得還算瀟灑,心中也還有報仇的想法;不過幾年後,從南方帶來的錢財消耗一空,接下來他的日子就苦了。

身爲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富家公子,哪裡知道養家之道,艱難掙扎了很多年,最終纔算娶妻生子,勉強安頓下來。

不過到了此時,他整天所思所想都是如何養家,如何多賺幾文錢,心中那份報仇的心思自然也就淡了。

若不是今天見到楊渥,他只怕都快忘記曾經的那些事情了。

最終,當楊渥離去的時候,他在心中也發出了無聲的嘆息。

(朱廣德這個坑總算埋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十章 王茂章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章 家宴(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
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十章 王茂章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章 家宴(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