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

節度使府中,楊行密怒氣衝衝。

他過去之所以反對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處置瞿章等人,主要原因便是要顧及影響,這次楊渥搞軍政分離本來就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不願隨意動瞿章等人。

只是沒想到竟然貽害如此之大,看來以後對這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放任了。

楊行密在書房裡焦急得走來走去,嚴可求等人也非常焦急,時不時的走出書房看有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過了不久,糧倉那邊首先傳來消息。

楊渥趕到現場時,火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

畢竟是糧倉重地,平時對火災就防範得比較嚴格,不僅專門建在河邊以方便取水,附近還駐紮了一小隊士兵,在火起的第一時間便開始施救。

經過一番努力後,火勢已經不再蔓延,但要徹底撲滅還需要一點時間。

接着,負責抓捕瞿章等人的範遇派人來報,這次暗中參與制造謠言的十餘人基本都被抓獲,另外還抓住了十幾個錢鏐的探子,唯獨瞿章一人逃了,賈令威提到的那個老者也沒有抓住。

又過不久,新的消息傳來,五個在倉庫縱火的人被抓住了兩個,其餘三個被包圍後見突圍無望,當場自盡了。

這幾人一看就是死士,不說那三個自盡的,便是被抓住的三人除了承認他們是越王的人,受命前來搞破壞,以延遲廣陵大軍的出征時間外,對於其他的事情就什麼也不交代了。

對這個結果楊行密等人自然不滿,他們知道,或許這幾人真是錢鏐的人,不過若是沒有內應的接應,光靠這幾個在廣陵無權無勢的人,連接近糧倉都辦不到,更不用說縱火了。

而有這個能力將他們放進糧倉的人自然就是瞿章了。

楊行密沒想到瞿章在長劍都的監視之下,還是出了這麼大的亂子,而且更重要的是,瞿章和那個老者竟然一個都沒抓住,這讓他實在惱火。

楊行密當即將範遇招來狠狠訓斥,命他在三天之內,必須抓住瞿章和那個老者,否則這長劍都的位置就要讓賢。

範遇連忙請罪,回去後,他終於發起狠來,將帶頭不服他的副指揮使直接拿下,又整頓紀律,下令要迅速一天內抓住瞿章等人,並且查清他們的各種罪行。

出了這麼大的亂子,長劍都的其他幾個副手自然知道不能再耍滑頭了,當即拿出十二分的本事來。

……

當晚,兩個糧倉的大火都被撲滅,可惜其中儲存的糧食已經全部被燒燬了,剩下那三個糧倉雖然在第一時間便撲滅了大火,但也損失了不少糧食。

按照楊渥的估計,這一次被燒掉的糧食至少有二十萬石,剩下的糧食雖然勉強還夠大軍出征,但若是考慮到需要留下一定儲備,以及爲李神福大軍調運糧草的話,就有些不足了。

“如今的情況,大家都說說該如何辦吧,是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出兵,還是先等一等,等到重新備齊全了糧草再說?”楊行密的聲音有些疲倦。

“大王,臣以爲錢鏐越是使盡手段的阻攔咱們出兵,咱們就越是應該趁早出兵。若是耽擱幾天時間,湖州再出現什麼意外,那纔是悔之晚矣。”嚴可求躬身說道。

“屬下附議!”其他幾人也贊同道,如今的局勢,誰都看得出來,錢鏐肯定是到了攻城的關鍵時刻,或者說已經看到了破城的希望,在這個時候絕不能按照他的步子來,必須走出自己的路。

“那麼糧草怎麼辦?如今到底有多大缺口?”楊行密同樣是主張儘快出兵的。

“回稟大王,這次火災後,糧倉裡剩下的糧食加上從瞿章等各家繳獲的糧食,如今的缺口大概在十五萬石左右,若是從市面上收購的話,因爲之前收購糧食就花了府庫很多錢,剩下的錢即便全部用來收購糧食,也還缺十萬貫。若是考慮到防備一些突發事件,還需要購入更多糧食。”負責後勤的高勖沉聲道。

十萬貫不算多,甚至在場各人湊一湊都能湊齊,不過楊行密自然不會這麼不厚道。

“十萬貫,這次的事情都是孤的責任,若不是孤一力主張要有證據才抓他們,也不會鬧出如今的事來。孤家中還有一些私錢,全部算上,勉強可以堵住這個缺口……”楊行密稍微沉吟,準備從自己的私錢裡面出。

“大王不可,此事屬下等也有責任,屬下家中餘錢不多,但也願意盡一份心意!”見楊行密都如此說了,其他幾人自然不好沒有表示。

這時楊渥趕緊開口道:“父親,諸位大人,大家都不必如此。既然還有十萬貫的缺口,那就向城中富戶去借就是,何必讓大家來出這個錢!”

他的嗓子有些沙啞,卻是今天在火災現場大聲嘶喊導致的。

“向富戶借錢?他們願意嗎?”高勖表示懷疑,雖說節度使府親自找上他們,有前幾天那些奸商的下場震懾着,衆人肯定不敢不借。

不過這樣做肯定會喪失民心,前段時間的糧價風波就已經給百姓造成很大影響了,再這麼做只怕會出亂子。

“簡單,答應他們,借一貫錢,三個月除了歸還本金外,還給出一百文的利息,總共借十萬貫。節度使府以秋稅作保,給他們立下文書,想必他們會答應的!”

“這……”高勖皺眉道:“給的利息會不會太多了?”

三個月就有一成利息,這與高利貸也差不多了,高勖自然不願意。

“這是第一次向百姓借錢嘛,百姓心中未必信任咱們,利息高一點正常。等到下一次百姓見咱們說到做到,雙方有了信任,這利息就可以下調一點。”楊渥笑道。

“以後隨着信任的加深,利息可以逐步下降,到時候即便是比正常利息低一點,想來也會有人借錢給咱們的。對了,諸位大人若是有餘錢,也可以借出來。”

楊渥的意思其實就是發行國債。

歷史上,許多時候,因爲突發事件等原因,導致朝廷稅收的收入相對不足,這時候解決辦法往往就是三種,一種是開徵新稅,一種是預徵稅收,第三種便是皇帝自掏腰包。但這些都不是好辦法。

前面兩種辦法無疑是自掘根基,後一種辦法一般是那些相對仁厚的皇帝的選擇,不過這對皇帝的私人腰包損失太大,也不是長久之策。

而國債卻沒有這些缺點,反而有諸多好處。

嚴可求眼前一亮道:“此法可行,而且可以獲取民心,只要百姓借錢給咱們,他們就和咱們綁在一起了。將來咱們若是打仗打贏了,他們才能得到好處;若是輸了,他們也要受到損失。如此一來,他們豈有不支持咱們的道理?”

駱知祥更是贊同道:“不錯,以後若是臨時有什麼需要增加花銷的地方,也可以用這個辦法解決,這樣一來就不必臨時加稅,給百姓造成巨大負擔了。”

增加稅收造成的動盪實在太大,而且一般稅收增加後再想要取消就有些困難了,這樣百姓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至於說向百姓借錢會不會丟了面子,如今在場這些人卻沒有人考慮,畢竟他們都是身處亂世,講究實用,沒有那麼迂腐之人。

聽了楊渥和駱知祥等人的意見,楊行密點頭道:“那就照你說的辦,只是此事要快,不要耽擱太久。”

“是。”楊渥點頭答應。

“大王,瞿章等人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他在淮南多年,肯定有不少親近舊部,對這些人要如何處置?”這時候,殷文圭躬身問道。

楊行密皺眉,他雖然在氣頭上,不過也沒有因此就昏了頭,想了想才道:“瞿章是瞿章,他的舊部是舊部,這是兩碼事,不要隨意牽連。不過必要的防備還是要做的,那些處在關鍵位置的,儘量調離吧。”

“屬下遵命。”

……

當晚,楊渥命人連夜寫好文書,第二天一大早便發佈告示。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看到告示後,廣陵百姓,尤其是那些富裕大族,第一時間便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一來楊行密這麼多年下來,名聲極好,節度使府又以秋稅作保,並且立下文書,不必擔心節度使府將來反悔;二來,給的利息的確很高,三個月便有一成的收益,平常哪裡去找這種穩賺不賠的買賣?

廣陵經過這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有許多富戶儲備了大量的錢財沒處花,不是用來買地就是堆積在自家府庫裡面,如今有這種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更何況,前段時間廣陵糧價暴漲,讓百姓吃了大虧,這時候正好將損失補回來。

至於說淮南戰敗的可能,若是朱全忠全力南下,或許大家還會擔心;如今的局勢,隨着各地戰報不斷傳來,尤其是江西那邊的情況,讓大家都明白,這一次的局勢並不危險,至少不會威脅到淮南的生存,所以他們不需擔心。

結果,百姓們爆發出極大熱情,再加上楊行密、嚴可求等人自掏腰包,僅僅半天時間便借到了十萬貫錢,並且將所需的糧食購買完備。

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更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章 崩潰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
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更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章 崩潰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