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薨

夕陽落下的時候,楊渥終於趕在城門關閉之前趕到了廣陵城。

從宿州出發後,這一路上楊渥開始還在控鶴軍的護衛下乘船南行,不過在路上再一次接到楊行密催促他回去的文書後,他便知道,楊行密的病情比他想象的還要重,還要急。

所以楊渥到了泗州後便放棄了乘船,轉而騎馬從陸路南下。

當然,因爲馬匹不夠的緣故,控鶴軍的人就只能繼續乘船,楊渥只帶着自己的幾十個護衛先走一步。

這一路上幾乎馬不停蹄,將楊渥等人累個半死,好在最終還是堅持到了這裡。

對於楊渥來說,楊行密一直以來都是那個可以爲他遮風擋雨的父親,沒有他的幫助和支持,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到不了如今這一步的。

每當想到曾經爲他遮風擋雨的那位父親,現在已經病倒在牀上時,楊渥的心裡就分外難受。

那爽朗的笑容,那豪邁的聲音,還有每一次對他的諄諄教誨,都讓他記憶猶新。

“殿下,你可算是趕回來了,大王如今就等着見你最後一面呢!”剛見到楊渥,高勖便急不可耐的說道。

楊渥聽了心中更是咯噔一聲,“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他有些自責,覺得自己不應該在明知道楊行密身體不好需要休養的情況下還率領大軍北伐,一出去就是近半年,讓楊行密再次操勞軍政;尤其是第二次北上接應史仁遇,並且再次擊敗了樑軍後,他就應該立即回廣陵的。

可惜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匆匆進入楊行密的病房後,史夫人、王夫人楊行密的妾室都已經到齊了,楊渥的弟弟妹妹們,包括已經出嫁的女兒還有他自己的三個妻妾,也同樣到場,不過在隔壁的房間裡面等候。

似乎是聽到有人進來的聲音,楊行密睜開眼睛,見來人是楊渥,不由笑了:“渥兒,你總算是回來了,爲父還以爲見不到你最後一面了!”

“父親……”楊渥聲音有些哽咽,只說了一句話便再也說不出什麼來。

楊行密擺擺手道:“癡兒,何必如此?自古以來誰人沒有一死?爲父生於貧賤,起自草莽,一生征戰二十多年,這纔打下江淮之地,據地稱王,已經是富貴之極,如今又有你作爲繼承人,此生算是無憾……”

“想到年在廬州街市,爲父也不過是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市井之徒,若非生活所迫,也不會投入軍中;後來世事無常,天下大亂,爲父這才自廬州起兵……”楊行密絮絮叨叨的提起當年之事,而楊渥則靜靜的聽着,沒有出言打斷。

說了一會兒後,楊行密醒悟過來,不由笑道:“人老了,總是會想起當年!渥兒卻還年輕,不該讓你聽這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情了!”

“父親切勿如此,孩兒非常想聽父親當年起家之事呢!”楊渥連忙道。

楊行密“呵呵”笑道:“你想聽爲父當年之事倒也容易,爲父身邊有個叫信都鎬的幕僚,他追隨爲父近二十年,別無所長,爲擅長文章。聽說他寫了一本《淝上英雄小錄》,專門記述了爲父身邊有功之臣共四十人,爲父的許多事情他都記錄着,你若是想看,可以去找他!”

說到這,楊行密不由笑了起來,他也沒有想到這個信都鎬不聲不響的就爲他和他手下的功臣們寫了個傳記,上次要來一讀,發現記載得還是比較詳實可靠的。

楊渥聽了點點頭,只聽楊行密繼續道:“聽說你和朱全忠議和了?”

“沒有議和,只是暫時罷兵而已!”

“先南後北,這個策略倒是沒有錯,你想與朱全忠議和,那就議吧!先帝雖然被朱全忠所弒,我大唐立國近三百年,到了如今或許真的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了!”楊行密嘆息道。

他這一生,從來沒有踏入過長安一步,也從來沒有見過唐昭宗一面,他的地盤都是他一手一腳打出來的,他的將士也是他一個一個培養出來的,可以說朝廷對他的恩情實際上並不多,最多就是承認了既定事實,至於其他的幫助卻是什麼都沒有。

所以楊行密對於先帝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感情,即便當初聽說唐昭宗被殺時突然中風昏迷,但那不是出於對唐昭宗的忠心,而是對大唐的特殊情懷。

不管後代的皇帝們如何無能,不管朝廷如何衰敗,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大唐極盛時期的確有值得每個子民感到驕傲自豪的地方。

這樣一個偉大的朝代,即便到了如今已經是毫無威信,各路藩鎮都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但依舊不能改變還有很多人對他抱有特殊情懷。

這就好比李克用,若說桀驁跋扈,李克用絕對不比朱全忠的少,但李克用在跋扈的同時,對於維護天子卻依舊很熱衷,甚至可以在沒多少利益的情況下多次起兵勤王。

楊行密也同樣如此,他實際上也並不怎麼看重天子,但他看重的卻是大唐,所以他纔會對朱全忠想要徹底滅亡唐朝感到無比憤怒。

不過到了如今,或許是重病將亡的緣故,楊行密忽然想開了,對於大唐將要滅亡這個事實也不再糾結了。

“其他的爲父也不必多囑咐你,你已經徹底成熟了,知道該如何執掌大權了,在軍政大事上,爲父也沒什麼可以教你的。如今爲父將去,唯一想問你的就是,爲父去了之後,你準備給爲父加封什麼諡號?”絮絮叨叨的說了很久,楊行密最後又問道。

諡號乃是後人給的評價,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

這一年多下來,楊渥的表現讓他極爲滿意,知道有這麼個繼承人淮南別的事情都不用他擔心,不過關於他的諡號,他卻想提前知道。

楊渥一愣,想了想後答道:“不知‘武忠王’如何?”

楊行密聽了終於笑了,‘忠武’二字歷來被視爲最高的榮譽,他並沒有建國稱帝的野心,在他的骨子裡還是把自己當成了大唐的臣子,所以對於“忠武”這個諡號還是極爲滿意的。

危身奉上曰忠;慮國忘家曰忠;讓賢盡誠曰忠;危身利國曰忠;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歷史上能夠得到這個諡號的,許多都是有擎天保駕之功的人,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本朝有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儀等,就是這個諡號。

所以始終以大唐之臣自居的楊行密,聽到自己能得到這個最高諡號,自然感到滿意。

至於將來楊渥建國稱王甚至稱帝之後,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楊行密也沒有多問。

到了如今的局勢,即便楊渥自己不想建國,衆多淮南的將領們也會鼓動他那麼做的。

對於淮南衆將來說,大家辛辛苦苦在戰場上廝殺,爲的還不是建功立業,將來能夠得傳子孫,永享富貴。

若是楊渥一直都不建國稱號,那麼他們這些部將們又如何加官進爵?

所以爲了安撫部將們,楊渥也必須那麼做。

更何況,楊渥如今雖然有東南諸道都統的職務,但說到底,他也只是個級別比普通節度使地位要高一點的節度使,卻依舊是大唐的臣子。

而衆將同樣是大唐的臣子,在身份上大家其實沒有本質區別,這也是爲什麼淮南官員對楊行密和楊渥的稱呼是“大王”、“殿下”,但自稱卻是“屬下”或者“末將”,而不是“臣”的緣故!

建國稱王,將楊氏的身份與其他將領徹底區分開,這是將來必不可少的事情。

楊行密同樣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雖然自己以大唐臣子自居,卻並不要求楊渥也同樣如此。

或許是說了許久話有些累了的緣故,又或許是得到了滿意的答覆的緣故,楊行密閉上眼睛沒有再說話。

楊渥等了一會兒,見他一直逐漸沉沉睡去,便小心的給他掩了掩被角,然後輕輕的走了出去。

出門後,楊渥不顧疲憊的身子,連忙召見淮南衆官員,以穩定人心。

在此時刻,即便楊渥有信心保證大局不會亂,但他同樣要做些準備纔是。

此時隨他出徵的三千控鶴軍尚未回來,所以他只能依靠留在廣陵的兩千控鶴軍親兵。

好在這兩千控鶴軍同樣是忠心極爲可靠的軍隊,兩個指揮使都是他的心腹。

至於廣陵的駐軍,因爲大軍出征還未返回的緣故,如今廣陵駐軍乃是以李簡爲都督的新組建的天武軍。

李簡這個人雖然楊渥並不喜歡他殘暴好殺的性格,但他對楊氏的忠心卻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楊渥也不能僅僅依靠對他的信任,他一方面對李簡多加安撫,另一方面又暗中讓範遇嚴加監控,以防止出現動盪。

等到幾天後李承鼎等人統領的三千控鶴軍回到廣陵,楊渥這才放心下來。

然而楊行密的病卻始終沒有好轉,反而一日比一日要差。

大唐天佑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有彗星拖着長長尾巴劃過天空。

這一日,大唐吳王楊行密薨,其子楊渥於靈柩之前接位。

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二章 人選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章 家宴(下)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十章 詢問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
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二章 人選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章 家宴(下)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十章 詢問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