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

有些人就是這樣,當你不需要他的時候,就會覺得他礙你的眼,所以會將其遠遠打發走;但真的有事的時候,所能依靠的卻還是這些人。

因爲這些人才是真的有才能之人。

張武被打發去了樑軍大營,一時間派不上,王宗壽等人又是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這時,有侍衛前來稟報,原來是身在前方的趙本向他求援來了。

“不錯!這個時候中路一定要穩住,決不能讓敵軍攻破了中路!魏羣,你立即帶領一萬大軍,前去增援中路!”王宗壽眼神一亮,彷彿找到了什麼妙策一般,連忙下令。

魏羣連忙懇求道:“殿下,中路已經快要撐不住了,光派一萬軍隊只怕難以頂住,還是多派一點兵力吧!”

讓他率領一萬軍隊去挽回中路的潰敗局勢,魏羣心中可是沒有半點信心。

其他一些將領也紛紛出言道:“殿下,此時中路的戰局關係太大,必須保證中路的安全,若是隻出動一萬軍隊去救援,若是不能挽回局勢,到時候就全完了!”

“那…你們覺得應該如何?”王宗壽遲疑道。

魏羣站出來,指了指前方的戰局道:“殿下你看,敵軍明顯是想從中路突破,然後席捲兩翼;這就是說,敵軍已經突入到我軍的中間來了。”

“在這個時候,若是我軍能多投入一些兵力穩住中路,再配合兩翼,就能對突入我軍中路的敵軍進行圍攻;若是進展順利的話,此戰還有取勝的可能啊!”

王宗壽聽了頓時猶豫起來。

他雖然不擅長打仗,但最基本的一些兵法還是瞭解的。

如今敵軍試圖從中路突破,若是蜀軍能夠挫敗他們的企圖,那麼接下來還真有可能配合兩翼對敵軍進行圍剿。

不過,王宗壽也明白,這種反敗爲勝的機會實在是太渺茫了。

此時的他,心中想的乃是如何擊退敵軍,將蜀軍主力退下來,然後與樑軍、荊南軍隊一起全力防守,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面。

他覺得那樣的話,至少比所謂的反敗爲勝要靠譜得多。

見他依舊在猶豫,魏羣接着勸道:“殿下,即便是要接應我軍撤退,那也要有足夠的軍隊才能做到吧?若是兵力少了,別說是接應撤退,便是援軍自己都有可能陷進去!”

王宗壽聽了這才下定決心,咬牙道:“也罷,本王就給你一萬五千軍隊前去救援。記住了,孤不指望你反敗爲勝,只求你能夠成功接應我軍退回來就行,切記不要貪功!”

“末將明白!”魏羣躬身道。

雖然只給了他一萬五千兵力,不過他也明白,這差不多就是王宗壽能給他的兵力的極限了。

因爲蜀軍的總兵力其實並沒有楊渥等人之前預料的有五萬人那麼多,實際上只有四萬八千人罷了,其餘的都是傷病,不堪征戰。

給了魏羣一萬五千人後,王宗壽手中剩下來的可用兵力也就三千人而已,勉強能夠用來護衛後方。

所以魏羣並沒有指望王宗壽能給他更多軍隊,非常爽快的就領兵去了。

不久,一萬五千大軍緩緩向前,準備接應前方大軍後撤。

然而王宗壽等將領不知道的是,就在這一萬五千大軍離開蜀軍本陣之後,對面的楊渥等人卻是大喜過望。

“蜀軍竟然這麼快就出動了最後的預備軍,這真是讓人感到意外啊!不過既然王宗壽這麼想將大軍送上門來,孤怎麼會拒絕呢?”楊渥在心中想着。

“侯瓚聽令!”楊渥一聲大喝,他已經準備動用騎兵了。

之前之所以沒有動用,乃是因爲敵軍還有預備隊,而且戰局也沒有發展到最關鍵的時候,所以楊渥暫時也沒有動用騎兵。

不過如今既然蜀軍已經動用最後的手段了,那麼吳軍自然也不會再留守。

“末將在!大王,可是要繞到敵軍後面去發起進攻?”侯瓚高聲應道。

他的眼神中同樣透露出一絲絲興奮,那是即將衝鋒陷陣帶來的熱血沸騰之感。

楊渥笑了笑,搖頭道:“不,你們繞道敵後面去,但先別忙着對敵軍後路發起進攻,先去對付王宗壽!”

“先對付王宗壽?”侯瓚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

此時蜀軍主力都已經出動了,留在王宗壽身邊的兵力必然不多,以三千騎兵對其發起進攻,定能在短時間內擊敗留守的蜀軍。

到時候王宗壽要麼選擇立即逃離,要麼選擇束手就擒。

而不管是束手就擒還是逃離,在失去了王宗壽這個統帥的指揮後,蜀軍必然鬥志全無,他們的崩潰也就是必然的了。

“末將保證完成任務,生擒王宗壽!”侯瓚大笑着對楊渥行禮,然後翻身上馬,在侍衛們的護佑下疾馳而去。

不久,三千騎兵在侯瓚的統領下從左側繞道,準備避開兩軍交戰的正面戰場,呼嘯着前往敵軍身後。

雖說兩軍數萬大軍激戰,拉開的正面綿延數裡,騎兵需要繞較遠的路程才能抵達敵軍身後,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侯瓚自然不會再心疼馬力。

……

聯軍的左翼,當蜀軍因爲吳軍的中路突破而被嚇得驚慌失措之時,因爲距離隔得比較遠,所以樑軍這邊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蜀軍那邊遇到的困難。

此時,寇彥卿和劉鄩還在爲吳軍的舉動感到莫名其妙。

因爲他們認定了吳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應該是他們這邊,所以即便是米志誠的突然後撤也被他們認爲是暫時後撤,爲大舉進攻做準備。

寇彥卿二人當即下令各部做好防守的準備,便是高季昌的荊南軍隊也得到了命令,這一次要堅決防守,不能讓敵軍攻破了防線。

然而,耐心等了許久之後,吳軍都沒有一點動靜,這讓寇彥卿等人隱隱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勁。

然而到底哪裡不對勁,他們暫時還不能確定。

“將軍,咱們這邊一點動靜都沒有,右翼的蜀軍那邊卻打得熱火朝天,該不會是……”劉鄩有些擔憂的問道。

“本將也不知道,不過希望不是那樣吧!”寇彥卿苦笑着搖了搖頭。

若是他們的預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們這場大戰做的所有準備都是錯誤的。

用完全錯誤的作戰方略去對付不比自己弱小的敵軍,這怎麼看都難以取得勝利。

“將軍,不管咱們的預料是不是錯誤,末將都覺得咱們不能就這樣等下去!”劉鄩接着道。

“你的意思是……”

“既然敵軍不進攻,那麼咱們不妨來個主動進攻,至少也要爲右翼的蜀軍分擔一下壓力,並且牽制吳軍的兵力,讓他們不能去支援他們的左翼!”劉鄩道。

寇彥卿沉吟片刻,斷然道:“好,那就出兵進攻吧!有蜀軍的牽制,就算敵軍右翼實力強大,也不會比咱們強大太多,咱們和荊南軍聯手牽制一下敵軍還是能做到的!”

寇彥卿下定了決心,然而還沒等他去下命令,張武就滿臉驚慌的跑過來道:“二位將軍不好了,咱們的右翼危急,還請二位將軍趕緊出兵救援!”

寇彥卿二人悚然而驚,右翼危急?這可是天大的消息,怪不得張武會這麼驚慌。

“張將軍,到底是怎麼回事?右翼不是主動向敵軍發起進攻嗎?怎麼突然遭遇危急?難道說敵軍主力都在他們的左翼嗎?”寇彥卿急忙問道。

劉鄩也是滿臉焦急的看向張武。

“二位將軍,咱們都錯了,都錯了!敵軍的主力全部在左翼,他們的右翼基本上沒多少兵力!我們蜀軍主動出擊,卻遭到敵軍的迎頭痛擊,如今我軍的中路都要被突破了,形勢危急,還請二位將軍立即出兵攻擊敵軍的右翼,以分敵軍之勢!”張武連忙答道。

頓時,彷彿整個戰場上都安靜了下來一般,寇彥卿和劉鄩二人耳朵裡再也聽不到那些嘈雜的廝殺聲,唯有“中路都要被突破了”這幾句話在二人腦海裡迴響着。

寇彥卿更是急的嘴角直哆嗦,顯然被這個消息嚇得不輕。

敵軍將主力集中在左翼,這一點他們剛纔也有了類似的不好預感。

然而任憑他們怎麼想也想不到,僅僅這麼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右翼的蜀軍就遭受了如此的重挫,連中路都快要被敵軍突破了。

“張將軍,如今雖然局勢緊急,但也不缺這麼片刻,還請張將軍明言,右翼那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爲什麼會突然間連中路都快被突破?”劉鄩勉強還能穩住心神,向張武問道。

“不錯,到底是怎麼回事?按理說即便敵軍將主力集中在左翼,但他們左翼的實力也不會比蜀軍強大多少,畢竟敵軍的右翼也要留下足夠兵力牽制我軍和荊南軍隊。那麼蜀軍爲何這麼快就要被敵軍突破中路了?”寇彥卿同樣問道。

“二位將軍,具體的消息在下也不怎麼清楚,還是讓傳令兵過來說吧!”張武同樣在樑軍大營裡面,自然不怎麼清楚蜀軍那邊的情況。

還是他主動派人去打探蜀軍的情況,這才知道右翼發生的事情。

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
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