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

楊渥記得,歷史上,南唐中主李璟以唐朝宗室自稱,常常以北伐中原,恢復大唐爲己任,大臣們紛紛迎合,多說一些大話來討好李璟,唯獨柴克宏絕口不提兵事,結果大家以爲他不知兵,所以他得不到提拔。

後來,柴克宏擔任撫州刺史,當時後周南下攻打江北十四州,吳越又趁火打劫,圍攻常州,柴克宏於是主動請命出征,帶兵前去解常州之圍。

那時南唐的精銳都在江北和後周交戰,柴克宏手中只有數千老弱,而樞密副使李徵古又與柴克宏不和,給他的兵器鎧甲都是破舊的。柴克宏上書爭辯,卻被李徵古罵回來了。

無奈之下,柴克宏只好帶着這幾千人趕赴常州。就這樣,李徵古還不放心,又派了使者想要召柴克宏回去。這一次,柴克宏終於出手了,他將李徵古的使者直接當成吳越的間諜給斬了,又說即便是李徵古親自到這裡他也一樣會斬掉。這才發兵猛攻,大敗吳越軍,斬首一萬多,俘獲吳越將領數十人。

柴克宏又率軍渡江,準備北上救援被後周軍包圍的壽州,可惜行軍到半路他就病死了。

這個事實對楊渥來說有兩點教訓,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將來樞密院這種執掌軍令的部門絕對不能落入不懂軍事的文臣手中,不然將來會死的很難看。如今各藩鎮的問題是武將權利太大,導致政權更迭頻繁,自然需要治理;但像宋朝、明朝那樣搞得文官完全凌駕在武將上面,甚至到了有時候一個七品小官都敢對朝廷大將指手畫腳的地步,這無疑是矯枉過正了。

最好的局面還是文人治政,武將領兵,雙方互不干涉。

第二點則是,如今的淮南固然名將輩出,但隨着這些追隨楊行密創業的老將漸漸老去,淮南也必須培養出新的接班人來,不然就會出現歷史上南唐那樣的情況,士兵戰鬥力依舊較強,但領兵將領太過無能,結果打起仗來勝少敗多。

楊渥今天過來參加這個聚會,一方面固然是爲了拉攏安撫一下功勳老臣,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見一見淮南的這些將二代,看看這些人裡面有沒有值得拉攏的將才。

此時聽了柴克宏的話,楊渥不由起了愛才之心,想將此人拉攏到自己麾下來。

“不錯,就是這個意思,柴公子好見識,不負令尊之名啊!”

“世子過獎了!在下不過是聽了世子的提點纔想到這些的,算不得真本事。”柴克宏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雖說如此,但楊渥可不會這麼想,畢竟他不過提了一句,柴克宏緊跟着就將自己的想法完全說了出來,這說明他自己心中也有類似的想法。

楊渥又和他聊了幾句,發現這個柴克宏對軍事的瞭解的確很多,將他拉到自己麾下的想法也更加堅定了。當然,現在還是宴席上,不是拉攏他的好時機,還是等宴席過後再說。

“既然世子說,王將軍擊敗朱友寧沒有什麼問題,那世子爲何還說王師範最後必定會以敗亡告終呢?”這時,大將劉信之子劉彥貞有些疑惑的問道。

楊渥聽了暗自搖頭,這個劉彥貞的見識比起柴克宏來就差遠了。

“擊敗朱友寧不難,難的是朱友寧敗了之後,朱全忠必定會親自率軍來攻。朱全忠的能力可不是朱友寧能比,加上他麾下精銳衆多,名將輩出,僅憑青州兵和王將軍帶過去的幾千淮南兵,根本沒希望擊敗他。所以說王師範最終必敗。”李承鼎爲他解釋道。

這時,見客人都已經就坐,周鄴也就吩咐開始上菜,不一會兒,酒菜像潮水般送了上來,酒是最好的酒,菜則牛羊野味俱全,宴席可謂豐盛至極。

周鄴作爲主人也沒怎麼多話,他家中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加上他本人性格憨直,不怎麼善言辭,所以只是簡單說了兩句,便將話題交給楊渥。

而楊渥今天下午一直在與秦裴他們討論整編軍隊的事情,今晚的宴席又搞得比較晚,所以此時的他也有些餓了;再加上在場的都是些年輕公子,楊渥也不想搞得太正式,所以也只是簡單說了兩句便宣佈開席,然後便帶頭大口吃喝起來。

見他這個樣子,衆人都放下心來,覺得楊渥就和傳言中說的那樣,是個性子隨和的人,並不是那種難以打交道的人。

所以那些本來還有些放不開的人也立即加入了大吃大喝的行列,當然,楊渥作爲這裡身份最高的人,也是今天宴席的中心人物,是閒不下來的,在場衆人包括心裡存了心事的徐知誥,都紛紛向他敬酒,不一會兒,酒量本來還不錯的楊渥便面紅耳熱,已經喝得差不多了。

而在場之人畢竟都是些年輕公子,喝了點酒後也就更加放得開,就着酒興暢談起來,他們畢竟出身將門,加上楊渥又在場,大家都有些表現自己的想法,所以聊的話題更多還是如今各地的戰事。

而楊渥雖然喝了不少酒,但頭腦還很清醒,這時候開口的次數便少了下來,而是饒有興致的聽着衆人的話,想看看這些將二代們還有沒有值得培養的人才。

這一觀察下來,他還真有一些發現,雖然不知道他們具體的本事如何,但就這份見識就比其他人強了不少。

★ тт kān★ ¢ 〇

臺濛、周本、陶雅、劉威等如今的淮南名將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的戰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今天發現的這幾個不錯的人若是將來好好培養,未必就不能成爲像臺濛他們那樣的名將。

想到這,楊渥將周鄴召了過來,對他小聲說了幾句,讓他待會將自己剛纔留意的幾人留下來。

又過了許久,楊渥見宴席也差不多了,他來這裡的兩個目的中,尋找將才的目標已經差不多達到了;而另一個目的,看看這些功勳家族對他的態度的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勳貴們基本都是對他示好的,即便是那些行事低調的將領也有示好之意。

所以在宴席結束前,楊渥大聲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追隨楊行密創業的那些功勳老臣,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受到優待。

而這一意思也讓來此的各家公子們更加放心下來,臉上的笑意更加濃厚。

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十九章 撤軍
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十九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