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

廣陵,淮南節度使府書房中。

楊渥派出的信使僅僅用了一天多的時間便將消息傳到了這裡,與此同時,田覠的首級也被傳到。

看到田覠那有些猙獰的首級時,楊行密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大喜過望,反而是淚流滿面。

二人自幼相識,乃是同鄉,又約爲兄弟,交情極深。後來年歲稍長便與臺濛、劉威、陶雅、李遇等人一同在廬州趁着天下大亂建立了一個小團伙,楊行密因爲在衆人中年紀最大,加上待人誠懇,又極爲義氣,所以得到其餘兄弟的信服,被推爲這個小團伙的首領。

而田覠因爲爲人雅興,又多謀略,在那個時代大家都還懵懵懂懂不知道該怎麼訓練軍隊,該怎麼擴大勢力,該怎麼帶兵打仗,是田覠在背後爲楊行密出謀劃策,使得楊行密的小團伙得以度過最初的難關,並且開始擴大實力。而田覠也因此在這個小團伙中威望日深,成爲僅次於楊行密的二把手。

後來他們應募爲兵,因爲得罪了上司,結果被髮配到寧夏守邊,在那裡楊行密認識了同樣戍守寧夏,還只是個小兵的河北洺州人李神福,並且將其折服,吸納進了自己的小團伙,使得他日後一直追隨。

再後來,楊行密帶着他的小團伙回到廬州後,因爲當初得罪的那個上司還不願放過他們,所以他乾脆殺官造反,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後來得到當時的淮南節度使高駢的認可,被任命爲廬州刺史。

而田覠也因爲在小團伙中出力極多,而被任命爲僅次於楊行密的馬步軍都虞候,算是正式確立了他的二把手地位。

那之後,朱延壽、徐溫、張訓、李簡、劉金、王茂章等一系列後世的淮南大將紛紛來投,再加上袁襲、戴友規、高勗等一大批優秀文士的效忠,使得楊行密的實力迅速擴大,也漸漸擺脫了對田覠的依賴。

不過那時候的兩人關係依舊很好,爲了共同的事業而同心同德,共同奮鬥。他們一起四處出兵,佔領了廬州周邊幾個州,後來又一同擊敗畢師鐸、秦彥的大軍,第一次攻佔揚州。

不過這次攻佔揚州後沒多久蔡州將領孫儒便帶着他的那支吃人軍隊來到淮南,在孫儒的進攻下,楊行密抵擋不住,只好退守廬州。這時候袁襲給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那便是襲取宣州,以宣州作爲對抗孫儒的根基。

田覠率軍成功的執行了這次行動,擊敗了當時的宣州刺史趙鍠,打下了宣州城。而周本、李德誠等原本趙鍠的部將也是在這期間投誠楊行密的。

後來楊行密以宣州爲根本,迅速佔領周邊各州,擴大勢力。

然而這一系列的勝利讓楊行密實力大增的同時,內部也開始出現分裂的跡象。田覠覺得自己在這一系列戰事中出力最多,但因爲楊行密麾下人才越來越多,越來越充足,所以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其他將領的威脅,開始在軍中拉幫結派起來。

而楊行密對田覠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了,後來在與孫儒軍的交戰中甚至還藉着田覠大敗仗的機會將他免職。可惜這時候的田覠在軍中已經根基深厚,沒過多久,在部將們的要求下,楊行密只好將田覠官復原職。

等到楊行密擊敗孫儒統一淮南後,爲了表彰田覠的功績,也爲了避免淮南的立即分裂,楊行密將田覠任命爲宣州刺史,後來又進一步成爲寧國節度使。

在各自成爲一方節度使後,兩人當初的情誼隨着權利的爭奪而越來越疏遠,最終導致瞭如今的徹底決裂。

楊行密癡呆呆地坐着,回想着過往種種,望着眼前那熟悉而陌生故人頭顱,此時什麼背叛之恨,什麼爭權奪利,什麼爾虞我詐,全都不重要了,這位淮南的霸主此時像個孩子一樣痛哭着。

雖然對田覠造反的事情深惡痛絕,但田覠畢竟是他多年的老兄弟,如今既然已死,以他重情重義的性格豈能不悲痛萬分。

“大王,大王……”

一旁,嚴可求、高勗輕聲叫着,讓楊行密漸漸回過神來。

“田覠爲我兄弟,雖然他起兵謀反,犯下不赦大罪,但如今既然已死,以他過往的功勞,足以赦免他的家人。”

“傳孤的詔令,田覠之母年歲已大,讓她回廬州養老,各方不得驚擾。田覠其餘家人亦予以赦免,貶爲庶人。”楊行密壓住悲痛,沉聲下令。

“是。”嚴可求二人躬身道。

“另外,將田覠首級與其屍身縫合,以庶民之禮安葬。對了,還有康儒,昔日孤爲離間田覠,而使康儒罔死,如今田覠既敗,當好生安葬康儒。嚴先生,康儒可有後人留下?”

“不曾有後,都被田覠殺光了。”

楊行密沉默不語,半晌才嘆道:“可惜了。”

“如今宣州已定,叛亂已平,各有功將領該如何封賞大王也該決斷了吧?”一旁高勗趕緊問道。

“先不急!”楊行密搖頭道:“這次平叛,除了壽州那邊是李承嗣主持,孤已經封賞外,其餘潤州、宣州都是渥兒主持平叛的,各將領有無功勞,有多大功勞,也只有渥兒自己最清楚。所以這次封賞有功將士還是讓渥兒自己來做決斷吧。”

嚴可求與高勗對視一眼,顯然都有些詫異,沒想到他連這種事情都打算讓楊渥來決斷,看來是想幫楊渥進一步掌控軍隊了。

不過這也是好事,如今亂世之中最爲重要的便是軍隊,而楊渥能夠提早掌控軍隊對他將來即位也大有幫助,對於維持淮南的穩定更是大有好處,高勗、嚴可求二人自然心中感到高興。

楊行密看了看高勗二人,又繼續說道:“二位先生一直在孤身邊,也當知道孤最近身子不好,到底還是老了。好在渥兒表現突出,沒有讓孤失望,所以今後孤會將淮南的大權逐漸轉交給他,這一次不過是個開始而已。日後孤要是有個萬一,你們也當好生輔佐他,不得怠慢。”

“臣等遵命!”嚴可求二人連忙躬身道。

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更新計劃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
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更新計劃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