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

在楊渥忙着訓練手下的時候,宿州前線,楊行密麾下的六萬大軍正陳列在城下,接連不斷的發起慘烈的攻城戰。

楊行密的軍隊因爲乘船,可以日夜兼程的趕路,在六天前就趕到宿州城下,然後花了一天時間的安營紮寨和修建攻城器械,接下來幾天則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今天已經是攻城的第五天了。

隨着一陣陣戰鼓聲響起,楊行密的前鋒開始慢慢向前移動,在他們與宿州城門之間大概有兩箭遠的距離。由於敵軍在淮南郡到來前就知道了消息,他們已經將城門附近的所有民居一把火燒得乾乾靜靜。這招雖說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很大損失,可的確有效的很,攻城的淮南軍連半點掩護也沒有,着實在這裡流了不少血,遠遠的看過去,空蕩蕩的地面上除了攻城器械的碎片和橫陳的屍體,什麼也沒有,就彷彿鬼蜮一般。

這時候,天上已經開始下起雨來,士兵們紛紛冒雨前進,很快進入城頭上弓弩的射程範圍。

“射!”

隨着一聲令下,宿州城上萬箭齊發,黑壓壓的向着攻城的淮南軍射去,像一片黑雲,遮蔽了天空。

此時負責攻城的不對乃是壽州刺史朱延壽的手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雲都的士兵。

朱延壽性格好殺,對士兵極爲嚴苛。曾經有一次他選五百名死士準備攻擊敵軍,結果有一人不在五百人之列卻主動提出要參加進攻,朱延壽知道後非但沒有獎賞,反而覺得犯了他的軍紀,於是將那人殺了。

這樣一個嚴苛的將領在後方督戰,士兵們當然不敢怠慢,加上黑雲都的士兵本來就以悍勇而聞名。此時即便被箭雨覆蓋,損失慘重,但他們依然架起雲梯開始登城。

不久,十餘具雲梯成功的搭上宿州城牆。這些雲梯和前些天的雲梯不同,外面都包裹了鐵皮,很難被破壞,加上裝有鐵質的搭鉤,一旦搭上城牆就會勾住,任由城牆上的士兵怎麼用力推也推不開。

黑雲都的士兵們身披重甲,一手執大刀,一手提着盾牌,紛紛向城牆攀登,此時守軍不僅弓弩齊射,還不斷從城頭扔下礌石滾木,甚至還有滾燙的油水被澆下來,用火箭點燃後,即便是漫天的大雨也沒法澆滅大火。

然而黑雲都畢竟不是一般的軍隊,此時雖然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沒有退下,不一會兒便有士兵登上城牆,豎起吳王的大旗。

“好,終於登上去了!”後方觀戰的將領們紛紛露出一絲笑容。

在過去幾天裡,他們甚至連城牆都沒有登上去就被城內的箭雨給射了回來,今天還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登上城牆。將領們紛紛感嘆着黑雲都果然名不虛傳。

然而城牆的敵軍士兵也同樣非常勇悍,他們見敵軍登上城頭,沒有半點慌亂,而是組成隊形將黑雲都的人分割包圍起來,一個一個的消滅掉。

沒過多久,城上豎起的吳王旗幟就被守軍砍倒了。

“鳴金收兵吧!”楊行密陰沉似水的下令道。

現在已經快天黑了,加上大雨不停,繼續攻城除了加大傷亡外沒有別的意義。

不一會兒,黑雲都的士兵們如潮水般退下來,返回營中休息。

“諸位,接下來我大軍該如何行事,衆位將軍有什麼看法都可以說說。”營帳內的主位上,楊行密用手揉着額頭,一臉疲倦的問道。

當初清口大戰時,朱全忠就是率領主力在宿州這裡接應龐師古的前鋒。後來清口大敗而回後,朱全忠自知難以南下與楊行密爭鋒,於是加強宿州防禦,將這裡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如今楊行密率軍來攻,果然啃不下這塊硬骨頭。

五天的慘烈攻城戰,在造成士兵大量傷亡的同時,也漸漸消磨掉了楊行密的雄心。當初他從揚州出兵的時候曾經信心滿滿,覺得自己一定能拿下宿州進而北伐中原;然而僅僅在宿州城下就給了他當頭棒喝。

帳下的將領們紛紛低頭不言,這五天的攻城戰讓他們也感到疲憊不堪,早就沒有了當初出兵時的那份心氣。

見衆將紛紛不說話,戴友規起身答道,“大王,這幾天雨水連綿不停,導致路面泥濘,攻城的士兵要走到城下需要花比往常更多的時間,結果還沒登城就在敵人密集的箭雨下損失慘重。如果繼續這樣冒雨進攻,只怕士兵傷亡太大。還請大王等天晴後再攻城。”

“是啊大王,冒雨攻城對我軍太過不利,還是等天晴了再攻吧。”大將臺濛也勸道。他是楊行密的老兄弟,當年的“三十六英雄”之一,目前的官職是漣水制置使,此次攻打宿州他帶領一部分軍隊趕來助戰。

楊行密聽了默然不語,他何嘗不知道冒雨攻擊造成的危害,但高勗已經告訴他了,因爲雨水不停,運輸軍糧的大船不能及時趕到,只依靠小船運輸的話,軍糧補給不足,如今靠着戰前囤積的糧草還能足用,但如果不盡快攻下宿州,取宿州糧草補充軍用的話,只怕要不了多久大軍就要斷糧了。

“難道只能無功而返了嗎?”

楊行密有些不甘心,臺濛他們也知道軍中糧草不足的情況,勸他等天晴了再攻城,這和勸他撤軍有什麼兩樣?

這一次他辛辛苦苦集結六萬大軍,乘着朱全忠主力不在的機會想要北進中原,難道就因爲在宿州城下受了點挫折就草草撤軍嗎?

王茂章聽了戴友規的話有些不服氣,他猛的站起身來,慨然說道,“戴先生,自古攻城就沒有容易的事情。如今攻打宿州僅僅五天就想要放棄,這樣的做法,末將第一個不同意!還請大王准許,末將願親自領兵攻城!”

王茂章雖然已經是都指揮使,但他在軍中還是一個“新人”,立下的功勞不多。此次好不容易隨軍出征,他哪裡願意就此撤軍。

其他將領也紛紛起來請戰,對他們來說,好不容易集結大軍出征,如果這樣草草撤軍,實在丟不起這個臉。

這個時代攻城的技術還很單一,守城的一方只要運用得當,加上糧草充足,一場守城戰可以打上幾個月甚至一年多,像歷史上安仁義造反後就在潤州堅守了一年多才陷落。

所以將軍們都認爲不能這樣撤軍,而軍糧又不足,所以只能繼續冒雨攻城。

楊行密見衆將的求戰之心還很高,這才欣慰起來,笑着說道,“好,諸位將軍有這份膽略,何愁宿州打不下來。不過諸位都是孤的股肱,可不能親自冒險。所以請戰的事情孤不準。”

頓了一頓後,楊行密最後說道,“明日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大軍都會繼續攻城,不破宿州誓不撤軍!”

ps:求推薦,求收藏!

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十章 詢問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
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十章 詢問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