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

既然勸降未能成功,楊渥也不打算和許德勳再多說什麼。

正當他準備打發許德勳先退下時,許德勳突然開口道:“大王雖然有心一統南方,因而連連與我軍交戰,並且接連獲取勝利。不過大王也當明白,楚國雖小,但那些舊臣宿將目前都在,大王何必急於一時?”

楊渥一愣,正要回答之時,許德勳接着又道:“楚王膝下衆子,皆非保家之人。大王若是等將來再來攻伐,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

馬殷諸子相互爭權奪利,這在楚國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若是這幾人僅僅只是爭權也就罷了,偏偏他們還一個比一個愚蠢。

如今也就是馬殷尚在,還能壓服他們;若是將來馬殷不在,楚國必生內亂。

這些事情便是許德勳等人心中都有些不滿和擔憂,偏偏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他們的年紀也老了,只怕沒幾年好活了;更何況以楚國如今面臨的局勢,他們這些老臣連生前之事都難以管住,更何況將來他們死後。

而許德勳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突然說出這麼一句話,主要目的還是爲了雙方的議和:你們沒必要在現在和楚國拼命,只要等一段時間馬殷死了,他們這些勳舊宿將也死了,到時候拿下楚國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楊渥不知道馬殷已經打算議和,不過也聽出了許德勳話中的休戰的意思。

可惜的是,馬殷可是一個長壽之人,他與歷史上的越王錢鏐一樣,都是活了近八十歲的人,可惜與他們二人都是同一年出生的楊行密卻只活了五十多歲。

總之,要等馬殷病死,那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楊渥自然不願在這個時候與馬殷議和,至少在奪取湖南之前他是沒有半點議和的打算的。

正在這時候,一個侍衛走進來,向楊渥身邊的程勳遞上一份文書,程勳打開一看後,頓時滿臉驚訝之色。

他顧不得其他,連忙走近楊渥,“大王,這是剛剛從潭州軍前發來的緊急文書!”

楊渥有些驚訝的看向程勳,一般若不是極爲重要的事情,程勳都不會在朝會上向他稟報。

而這個時候從潭州軍前發來的緊急文書,楊渥想不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接過來打開一看,頓時臉上也是露出驚訝之色。

“馬殷居然主動來議和了?怪不得許德勳剛纔會說出這麼一番話!”楊渥頓時便明白了。

“馬殷與我吳國乃是死敵,從孫儒時期就接連交戰,雖說那時候馬殷只是劉建峰麾下副將,不過兩家還是沒少打交道。”

“這麼多年馬殷都是站在第一線與我淮南爲敵,沒想到他居然有主動議和的一天!”

“也不知道他準備了什麼條件,像他這種梟雄,應該不會傻到覺得孤很好打發吧?”

……

他心中想着心事,面色的驚色卻只是一閃而逝,隨即又恢復了原狀。

“嗯,許將軍還是先退下去休息吧,至於孤會如何對待楚國,那就不用許將軍操心了!”

“是,外臣告退!”

在兩個侍衛的看押下,許德勳退出了大殿。

衆臣雖然不知道剛纔楊渥到底收到了什麼消息,不過站在朝臣最前列的李承嗣、陳彥謙、周隱等人卻是清楚看到了楊渥臉上剛纔出現的驚訝,所以他們心中不由得更加好奇起來。

今天朝會的主要目的本來是接見劉龑的使者王定保,召見許德勳不過是楊渥臨時起意罷了。

不過收到馬殷打算議和的消息後,楊渥的心思就沒有再放在劉龑的使者身上了。

相比於已經確定好了應對之策,接下來不過是走個過場,與王定保簡單交流幾句的接見事宜,他更加關心的自然是與馬殷議和之事。

當然,與馬殷議和的事情可以以後再議,此時他還是按照之前的安排召見王定保。

王定保乃是江西洪州人,在大唐天覆元年考中進士。

不過那時候中原已經大亂,他雖然考中了進士,但除了增加一些名望以外,並沒有別的好處。

之後他接連遊歷荊襄、湖南等地,不過沒能受到成汭、馬殷等藩鎮的重用,於是南下嶺南,最終被劉隱用爲幕僚。

這次劉龑繼位,需要一個合格的使者出使金陵,幫劉龑爭取到楊渥的承認,這個重任就落在了王定保的身上。

雖說之前楊渥等人已經決定認可劉龑繼承清海軍節度使的職務,不過他也不打算讓王定保輕易完成任務。

“王定保,你嶺南與韶州俱是臣屬於孤,去年彭城王卻絲毫不顧及孤的意見,便私自進攻韶州,可有將孤放在眼中?”

王定保進殿之後,楊渥第一件事便責問起去年劉隱出兵攻打韶州之事。

韶州如今還在盧光稠手中,而盧光稠在名義上也是臣屬於吳國的,劉隱絲毫沒有顧及這些就對韶州用兵,楊渥自然有理由加以責問。

當然,這種責問也就是敲打一下即將繼位的劉龑罷了,並不能從根本上將他怎樣。

王定保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從容解釋道,“啓稟大王,我家郡王去年之所以進攻韶州,乃是因爲韶州刺史盧延昌進犯嶺南在先,清海軍不過是正當的反擊而已。”

陳彥謙冷笑道:“既然是韶州進犯在先,爾等爲何不派人到金陵來,若是大王得知消息之後自然會責罰盧延昌。”

“但彭城王卻從出兵到戰後,一直都沒有派過使者前來,如今卻在這裡狡辯,難道這就是爲人臣的樣子嗎?”

王定保額頭微微冒汗,不過他聲音依舊沉穩。

“大王息怒,此事的確是我家郡王考慮不周。不過究其原因也是因爲我家郡王當時怒火沖天,一時衝動便發兵與韶州交戰了。”

“郡王他事後也非常後悔,並且說過要親自來金陵向大王請罪,可惜金陵與嶺南相距甚遠,而戰後郡王又病重,如今更是已經故去,所以未能成行。”

“請大王恕罪!”王定保躬身下拜道。

楊渥見王定保幾句話便將責任推脫的一乾二淨,而且還提及劉隱已經病故的事,他自然不好再去追究一個已死之人的罪行。

“罷了,既然彭城王已經病故,此事自然就算了。不過,劉龑既然想要繼承他兄長的位置,那麼孤可就要好好說道幾句了!”

他也懶得管去年兩家交戰到底是誰先動手的,直接就接受了王定保的解釋。

“大王有何訓斥,還請直言!臣定當將大王的意思轉達給我家節帥!”見楊渥沒有再追究,王定保鬆了口氣。

“彭城王當初能受封爲郡王,那是因爲他有率先歸降的功勞。不過按照我朝規矩,在封爵之人自己有子嗣的情況下,他的爵位應當由其子嗣繼承,他人不得染指!”

“所以彭城王的爵位應當由他的長子來繼承,並且是以國公之爵位承襲。”

“不過如今看來,劉隱的節度使只怕是被他的弟弟劉龑給繼承了,這事情又該如何算呢?”楊渥面色平靜的問道。

王定保聽了不由得心中一驚。

他在離開廣州之前與劉龑商議之前就考慮到了這件事,沒想到如今楊渥還真提到了。

不過雖然提前有所準備,但這件事就沒有剛纔那件事情好糊弄了。

劉隱本來就有兒子,不過年紀還小,不能服衆,所以劉隱臨終之前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這自然是危急之中的一種應變方式。

按理說節度使的位置被劉龑繼承了,那麼劉隱的爵位也應該被劉龑繼承纔是。

不過楊渥如今非要提到劉隱的兒子,這就不怎麼好應對了。

若是劉龑選擇將這個爵位讓給自己的侄兒,那就意味着劉隱可能出現兩個繼承人,一個繼承職位,一個繼承爵位。

並且從爵位上來講,劉龑如今身上什麼爵位都沒有,而他的侄兒卻有一個國公之位。

如今劉隱之子年紀小所以還不要緊,但將來只怕就有可能生出亂子來。

若是劉龑要求自己繼承爵位,但楊渥擺明了不想給他繼承,而且楊渥還能以吳國如今的制度作爲理由來拒絕他。

所以剩下來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乾脆大家都不要這個爵位。

這樣一來,雖然可能被某些人說三道四,但總比將來鬧出內亂來的強。

“啓稟大王,臣來金陵之前,節帥就叮囑過臣,說是按照吳國的律法,無軍功不得受爵位。”

“如今不管是我家節帥,還是志超公子,身上都沒有半點功勞。所以節帥和志超公子商議之後,一致決定放棄爵位的繼承,還請大王許可!”王定保心情有些忐忑的道。

楊渥聽了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劉志超便是劉隱的長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如今還不到十歲,體弱多病,又沒什麼主見,那還不是劉龑說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所謂的和劉龑商量之後做的決定,這一看就是在胡扯。

不過楊渥也懶得過問這些,既然人家都說了不要這個爵位,楊渥也不想非要給那十歲不到的小娃娃安排一個國公之位,要知道便是他自己的幾個弟弟如今都只有一個封王了,其他都是沒有爵位在身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九章 夜談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四百八十章使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九章 夜談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四百八十章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