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晉王

劉崇景的案子震動吳國朝野上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也讓吳國上下知道了保密的重要性。

所以接下來的這幾年裡,只要是涉及到保密的消息,一般人都會高度重視,再不會向以前那樣漫不經心。

這一次惠王朱友能暗中勾結吳國的消息,顯然就是最爲機密的消息,若是走露的話,甚至會影響到北伐大業。

所以到目前爲止,整個吳國上下知道的都不超過十人,而且都是吳國最核心的重臣。

李承鼎作爲直接實施計劃配合朱友能突襲樑軍的將領,自然知道這消息的重要性。

他連忙保證道:“大王放心,臣一定會保守機密的。”

等李承鼎離去之後,楊渥卻是低頭沉吟起來。

“如今北伐的時機雖然已經成熟,不過具體用兵上還有得商榷。雖說爲了儘量迷惑晉國和樑國,在李承鼎成功突襲樑軍之前,北伐大軍不能有大規模調動,免得打草驚蛇;但糧草輜重的運輸和儲備卻有必要提前準備好。”

現在才四月份,按照他的估計,李存勖對趙國動手應該會在七月或者八月,也就是說吳國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做最後準備。

首先就是糧草輜重和各種軍械的儲備工作。

雖說這些年吳國一直都在爲北伐做準備,在襄州、徐州、壽州這三處地方儲備了大量的物資,然而打仗這種事情,儲備的物資自然是越多越好,免得到時候有所不足。

尤其是這一次北伐,若是進展順利的話,很有可能一次性吞下整個中原。

到時候連綿的戰事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物資;同時,因爲戰爭的原因,或許中原地區會出現大量難民,這些難民吳國同樣需要設法進行安撫、收攏,以儘快穩定民心。

除了儲備糧草輜重外,另一個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就是人才儲備。

可以預料的是,一旦吳軍大舉北伐,肯定會有不少官員主動投降吳國,甚至會出現大片地盤直接投降的情況;這些投降的官員,都需要進行妥善的安置。

這時候就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將這些投降的官員安置到南方來。

然而這樣做造成的動盪太大,畢竟樑國的地盤和當初馬殷的地盤不同;馬殷的地盤看上去很大,但實際上需要的官員數量並不多;而樑國的地盤州郡數量衆多,官員數量更多,要安排這麼多官員顯然很難。

所以必然會有一部分官員需要繼續留用,但這樣一來又有可能造成地方勢力過大,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

所以吳國有必要在各地安插自己人,以保證朝廷對那些投降的地區能夠做到絕對掌控;而不是僅僅得到一個名義上的擁有。

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消化這些新攻佔的地盤,不至於出現新的割據勢力;從而統合整個黃河以南,集中力量進一步北伐對付晉國。

“看來是時候將內閣召集起來,開會商討這件事情了。”楊渥心中想到。

……

魏州,鄴城。

當吳國開始秘密部署北伐時,北方的晉國,李存勖卻在爲趙國的變局而感到頭痛。

自從當初擊敗樑軍奪取河北之地後,李存勖很快就將自己的治所遷移到了鄴城這裡,讓張承業留守晉陽。

鄴城相比於晉陽的優勢無需多言,一方面晉陽附近久經戰亂,早就疲憊不堪,其經濟基礎自然是遠遠無法與魏州相比;另一方面,魏州這邊也更加靠近黃河,便於李存勖隨時指揮晉軍與樑軍交戰。

所以晉國如今的核心力量已經轉移到了魏州,以前的晉陽如今只能算是根基之地,留守的兵力反而不算太多。

事實上,如今晉國的軍力在吞併整個河北之後,相對於當初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總兵力已經達到近三十萬,尤其是其中的三萬五千騎兵,更是晉軍最強大的軍隊,是李存勖爭霸天下的依仗。

當初消滅了劉守光之後,接下來幾年內李存勖又攻佔了整個河北,並且率領大軍多次擊敗樑軍;便是屢次入侵中原的契丹人,同樣多次被晉軍打得大敗。

可以說現在李存勖的威望已經上升到了極點,即便是胡柳坡一戰周德威的戰死,也沒有影響到李存勖的聲威。

到了這個時候,晉國的實力已經徹底壓在樑國之上,成爲北方最強大的勢力;而李存勖也開始隨着晉國國勢的日漸強盛而感到志得意滿。

從去年開始,晉國上下就不斷有人上表請求李存勖稱帝,當時李存勖雖然心中有所意動,但他知道稱帝的時機尚未成熟,所以他對那些上表一概予以拒絕。

而到了今年,上表請李存勖稱帝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遠在蜀中的蜀主王衍和割據關中的岐王李茂貞派使者前來,勸李存勖稱帝。

相比於屬下那些臣子們,李茂貞和王衍二人的身份自然有所不同,他們一個早已經稱帝多年,另一個雖然還打着唐朝的旗號,但也是立國稱王多年。

如今連這兩人都開始派人來勸李存勖稱帝了,這都能稱得上“衆望所歸”了。

當然,如今天下還剩下的強大勢力裡面,除了岐王李茂貞和蜀主王衍之外,剩下的樑國朱友貞自然是不可能向李存勖服軟;而南方的吳王楊渥那就更不可能派人來勸李存勖稱帝了,這使得李存勖所謂的“衆望所歸”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好在,對李存勖來說,朱友貞和楊渥二人是不是反對他稱帝,這一點根本就不重要,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晉國內部的人是不是都支持他稱帝。

而晉國內部的諸多文武之中,最讓李存勖感到頭痛的又是張承業這位功勳老臣。

張承業對於晉國的重要性自然無需多說,每次李存勖領兵出征在外,都是張承業坐鎮後方,爲大軍籌集糧草,可以說此人就相當於晉國的蕭何。

若是沒有他在後方的努力,晉軍的軍事行動絕對不會進行得這麼順利。

所以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還是讓李存勖極爲敬重的。

可惜,張承業固然忠於李存勖,但他心中更加看重的卻是大唐。

甚至可以說,張承業他之所以會爲李存勖父子效力,主要的原因就是爲了復興大唐。

這看上去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然而這卻是張承業的執念,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

在大唐滅亡之後這麼多年,晉國上下文武百官,幾乎都接受過李存勖的冊封,他們事實上已經與李存勖確立了君臣關係;唯獨張承業,至今都以當初大唐冊封給他的官職,河東監軍使自居,對於李存勖冊封的官職爵位一概拒絕。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張承業真正效忠的還是唐朝,之所以爲李存勖出謀劃策,主要原因還是希望李存勖能夠復興大唐。

而如今李存勖想要稱帝,很明顯將會遭到張承業的激烈反對。

事實也的確如此。

自從各地官員不斷上表勸李存勖稱帝以來,李存勖雖然多次表示拒絕,但實際上他的內心早已經意動。

所以今年二月,李存勖下令派人去購買玉石,準備用來刻制玉璽,作爲傳國之寶。

當年黃巢攻破長安時,長安城中一片大亂,有個魏州僧人偶爾得到了唐朝的傳國之寶,雖然不是那件有名的傳國玉璽,但也是唐朝初年所刻的一方玉璽,價值極爲珍貴,象徵着大唐正統。

後來這位僧人過世,此寶就落到了他的徒弟傳真手中。

如今傳真聽說李存勖正在在派人購買玉石,準備刻制玉璽,他當即便帶着此寶來到李存勖的行宮獻寶。

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晉國上下的震動,許多將領紛紛舉杯慶賀,認爲這是天命所歸,一時間勸進的聲音更多了。

然而消息傳到晉陽後,坐鎮晉陽的張承業很快就坐不住了。

他親自趕到魏州來勸諫,希望李存勖不要急着稱帝,而是等到先消滅了樑國,爲大唐報仇,然後向南消滅吳國,向西消滅蜀國,到那時候天下一統,稱帝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必急於一時。

李存勖心中不快,斷然拒絕了張承業的勸諫;然而這件事情卻徹底傷了張承業的心。

自此之後,張承業再也不爲李存勖出謀,直至最終病死。

當然,對於李存勖來說,雖然失去了張承業的輔佐,但如今的他基本上也能算是羽翼豐滿;不僅算得上兵精糧足,而且文武官員齊備,人才衆多,就算沒有張承業,李存勖也不認爲有什麼問題。

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章 崩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
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章 崩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