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

所謂的“放手”,就是由“他控”狀態逐漸向“自控”狀態過渡。許多教育類的書籍,都在強調學會放手,誰不想放手呢,問題是,一放手就失控怎麼辦?這也確實是很多家長的煩惱,因爲以前管得太多,孩子在事實上處於“他控”狀態,如果放手幅度過大,“他控”力量消失,“自控”的力量又沒有培養起來,孩子不可避免會進入失控狀態。

當我們考慮放手的時候,或者是出於培養孩子獨立性的考慮,或者是因爲現在的方法受到了挑戰。不管怎樣,孩子的反抗未必是壞事,這也是孩子釋放的求救信號:爸爸媽媽,我不喜歡你們現在的方法,請爲我作出改變!

當我們作出決定準備放手的時候,真正的挑戰開始了。很顯然,放手不等於撒手不管。至於要如何放手,我們心中必須儲備一個具體的方案,這個方案至少應該包括:我們要達到怎樣的目標?需要分爲幾個步驟?可能遇到怎樣的突**況?我們要怎樣自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真正放手?也許你會覺得這過於興師動衆,彷彿是在制定一個公司的發展戰略。事實上,爲了成功地放手,進行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非常有必要,也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太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不能放棄未雨綢繆。

在衆多的諮詢案例中,如何放手是一個重要的話題。通常,我先讓家長說出自己心中的方案,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討論。這個討論至少要連續進行兩三次,把各種細節都考慮進去。比如,我會沿着家長的思路問:“這樣做,會出現某某情況嗎?如果出現,你怎樣應對?”如果家長完全應對不來,我們就要修改方案。如果可以應對,也要商量好一個基本對策。經過反覆斟酌後形成最終的方案。當然,最終的方案看上去非常簡單。很難想象一個如此簡單的方案居然討論了那麼久。其實這樣的方案不需要多花哨,關鍵是簡潔、清晰、可執行,而且是最適合這個家庭的方案,也是真正的個性化方案。只有經歷了打磨的過程,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我總是對家長說:“我們要盡最大的可能,保證這個方案滴水不漏。”

而且,這個方案必須照顧到雙方的利益和感受,這也是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感覺上來說,如果孩子覺得執行這個方案比以前還痛苦,放手的計劃就很難成功。或者,如果家長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是被逼到忍無可忍的程度,這個方案就很可能會被失控的情緒所否定。所以,我制定方案的時候非常關心雙方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什麼。比如,孩子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也爲自己的行爲承擔更多的責任;父母加強自律,減少了嘮叨,同時,也看到了孩子的進步。這樣做可以使得雙方漸漸向良性方向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在增強,父母的管束也在減少。這樣小步子前進,慢慢地,孩子的信心就建立起來,也只有這樣纔不容易走進情緒的死衚衕。如果這個方案只是照顧了某一方的利益和感受而傷害了另一方,就很難執行下去,因此放手計劃必須營造雙贏的局面。

有的家長曾經多次嘗試放手,但都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回到嚴加管束的老路上。主要原因便是對這個過程估計不足,沒有作好應對的準備。比如最近收到的一封讀者來信中說,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孩子的行爲則完全失控。孩子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作業並不多,但孩子4小時只做了一半。這個結果讓媽媽極度挫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孩子打了一頓。等孩子睡着了,看着孩子身上紫色的印記,媽媽又是內疚又是心疼,邊看邊哭。

很顯然,這位媽媽沒有根據自家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方案,盲目放手而導致局面失控。在自控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如果完全讓孩子安排自己寫作業,就會出現媽媽描述的狀況。其實這樣做也並非不可以,前提是媽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在此基礎上和孩子坐下來談談:“今天爲什麼效率低下,明天應該作出哪些改進?出現磨蹭的情況怎麼辦?”雙方約好過多久媽媽提醒一次,怎樣提醒。如果明天效率依然低下,又該怎麼辦,等等。這樣的約定是在逐漸規範雙方的行爲,能讓人慢慢看到孩子的進步。如果耐力足夠,這樣完全放手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媽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駕馭不了失控的局面,不妨選擇一個更穩妥的策略,不要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孩子,而應考慮一點點放手。比如,不妨和孩子約好,把作業時間和休息時間分開:作業由孩子自己安排,做30分鐘休息10分鐘,只能在休息時間喝水、上廁所;媽媽不再陪在旁邊,也不催促,但會監督孩子的時間安排。如果擺弄玩具,媽媽會收走。這樣一來,媽媽後退了一步,孩子的自由增加了一些,但同時因爲有媽媽的監督,不會出現失控的局面。等孩子的行爲穩定一些,媽媽的監督也就慢慢減少,直到完全不管。

一個完美的方案並不能註定帶來完美的結局。孩子畢竟已經習慣了以前的行爲模式,改變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對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哪怕只是看到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迴應孩子。在放手的過程中,執行規則並不難,真正有難度的是積極迴應孩子。

我發現,很多家長在放手的過程中像討債一樣,認爲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便批評孩子。這樣的態度,外加改變的難度,把孩子僅有的熱情澆滅了。我們不妨改變視角:做不好可以理解,做好了就熱情洋溢地肯定,這樣才能調動孩子內心的積極力量,保證放手計劃的完成。而這種積極的肯定,其實也是積極的監督,當孩子發現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父母都能看到,孩子在戰勝自我的過程中就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他可以感覺到父母與自己同在。父母信任的目光,對孩子是巨大的鼓勵。

放手的道理很容易懂,過程也很清晰,但許多父母都輸在了耐心上。正如上文中的媽媽所說,孩子累的時候也會有壞脾氣,會敷衍了事。如果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對父母是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不妨爲自己設定一條警戒線,超過這條線的事情才管,不要因爲瑣碎的事情而偏離主題。

除了情緒因素,另一個困難來自於懈怠。當放手進入執行階段,過了最初的新鮮勁兒,雙方的熱情會同時下降,習慣將再次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從前熟悉的狀態又在向我們招手,雙方共同進入瓶頸期,懈怠成了主旋律。這時候親子雙方彼此都容易產生失望、不滿的情緒,並開始指責對方。如果意志不夠堅定,放手的計劃就會在這個地方擱淺。如果不想半途而廢,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並始終如一地執行約定。一旦度過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爲就會穩定下來。當我們感到極度挫敗的時候,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因此,堅持很重要。

另外,有的家長沒有仔細考慮過放手需要的時間,三五天不見明顯改觀便開始急躁,對孩子發火,結果半途而廢。其實許多父母的策略是對的,但不管誰來執行這個計劃,都不會立竿見影。因此,我們對這個過程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急於求成,當然,獲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

當孩子離開我們的監督和提醒,也可以很好地作出安排,我們的放手計劃便接近尾聲。這時候規則已經內化爲孩子的行動準則,不需要父母天天強調了。最後,家長要特別警惕的是,放手的成果來之不易,破壞起來卻非常輕鬆,我們要剋制過度干涉的衝動,避免教育成果反彈回以前的狀態。

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
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