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

家長日誌:孩子對我說:“丹丹說我的傘是舊的,都長鏽了,她拿她的傘和我比,氣死我了。”丹丹是我妹妹的孩子,她什麼都看不上我兒子,我兒子在她面前很自卑,我準備給他買個新的。

看了這一小段日誌,我首先注意到一個令人驚喜的變化,這次孩子直接向媽媽表達了委屈,還形象地說“氣死我了”。在此之前,孩子一直用鬧騰和糾纏來表達他的負面情緒,從來不肯直接說出來。前後比較會發現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信號,同時也說明孩子對媽媽的信賴感在增強。他感覺這樣和媽媽說話是安全的,會得到理解,而不是招來指責和批評。

媽媽用“標新立異”來形容我的觀察,她說自己就是看不到。當然,她只是用這個詞語來形容她的吃驚,其實這也恰好是她的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她看不到孩子細微的進步,不能識別出孩子巨大的變化,因此就容易用負面的方法教育孩子。

接下來我問媽媽孩子的傘舊到什麼程度,是否影響使用?媽媽告訴我,很好用,只是樣子不新了。

既然如此,傘的事情便可以靈活處理。我與媽媽一起分析這件事情。很顯然,從孩子的表述中可以推測,孩子並不是特別想要把新傘,而是在強調“氣死我了”。這裡麪包含了一種尷尬和自卑,也包含了對錶妹的不滿。換一把傘固然可以消除舊雨傘給孩子帶來的尷尬,但小朋友之間難免還會不斷地比較,特別是表妹家的條件遠遠優越於這個孩子的條件。如果孩子一抱怨,家長就給他買新的,總有一天,當父母能力達不到的時候,孩子會怨恨父母。這樣的方法只是解決了令人自卑的事情,並沒有化解掉孩子的自卑心理。很顯然,他同學的傘,比他好的多得是,關鍵是他同學不笑話他,不和他攀比,他就不會尷尬。他更受不了的是別人的嘲笑。所以父母的重點工作是要讓孩子學會面對嘲笑,適應自己的境況。

這位媽媽說,爸爸聽了孩子的抱怨,悄悄對媽媽說,“能滿足他就儘量滿足,減少他的自卑”,對此媽媽也很困惑,不知道是否應該滿足孩子。我對媽媽說,我們要做的不是減少孩子的自卑,而是化解孩子的自卑,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

於是,我們就這件事情,理出一個思路,讓媽媽勸慰孩子:

“兒子,妹妹說我們的傘舊了,的確是有點舊。妹妹那樣的語氣,有點笑話我們的意思,聽了讓人感到不舒服,難怪你會生氣。我聽了可能也會生氣。不過話又說回來,雨傘是用來遮雨的,她的傘能遮雨,咱的傘也能。妹妹的傘好看,但是未必有咱們的傘能幹。咱們的傘,雖然用了很久但是很結實,就算很大的風雨也不怕。兒子,被人笑話可不好受。以後,如果你同學的傘比你的還舊,你會像妹妹這樣笑話他嗎?媽媽希望這把陪了爸爸媽媽多年的傘也能保護你,這樣媽媽會很放心。不過,如果覺得特別難過,媽媽也願意給你換一把。”

勸慰孩子,最忌諱故意否認事實,所以我們首先承認——傘的確舊了。接着迴應孩子的感受,這是重點。孩子用“氣死我了”來形容當時的感受,可見心情之鬱悶。因此,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感受,當然,需要掌握好話的分寸——如果迴避這個話題,便沒法安慰孩子;如果話說得過重,則會影響孩子與表妹的關係。然後再分析傘的問題,妹妹的傘很新很漂亮,自己的傘雖然舊,但很結實。從這個角度看,傘並非一無是處。同時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順便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通過生活瑣事,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最後把選擇權給孩子。媽媽說這段話她自己聽了都很舒服。後面的事實證明,孩子聽了這番話,很坦然地接受了現實,沒有買新傘。

處理這樣的事情,具體的表述可以千變萬化,最核心的一點是我們的話一定要讓孩子感到舒服。孩子感覺舒服,才能達到撫慰情緒的效果。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精心設計語言表達方式,還要格外注意語氣的運用。我們也正是通過這個過程,爲孩子作出示範,教孩子學會化解衝突。所以我建議媽媽,一定要用理智的態度、柔和的語氣來表述這句話。尤其是對妹妹行爲的評論,如果我們帶着負面情緒來說這段話,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喜歡觀察親子之間的互動,我發現語氣是特別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有一次我在買東西的路上看見兩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執,且各不相讓。就聽見一位媽媽厲聲吼孩子:“你要好好和他說!”我想,她說得沒錯,“好好說”是很有效的策略,可惜她自己的語氣違反了她自己倡導的原則。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理智與溫情。

這裡只是就事論事地解決問題,關於孩子和表妹的關係,我們並未多說,而是作爲一個重要的主題記在心裡。我和媽媽約定,我們要等待機會,來繼續協調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後來我們重點做了兩件事情,一是讓孩子客觀認識妹妹的行爲,雖然妹妹會笑話他,但多數時候對他很好;二是讓孩子學會用溫和的方式迴應妹妹,既保護了自己,又改變了妹妹的態度。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道:“自卑感絕非不正常,它是人類改善環境的動因。”自卑情緒不但人人都有,而且自卑本身也有正面的意義——促使我們作出改變。

對於讓我們感到自卑的事情,我們首先要學會接納,然後再嘗試超越。比如這個孩子,表妹家的生活條件遠比他優越,如果他接納這個事實,便不會自慚形穢。如果妹妹嘲笑他,他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反駁妹妹,爲自己營造一個平和的環境。當孩子接納自己的處境,接受與表妹有差距這件事情,就不會再傷害他。

消除自卑的一個誤區就是不肯接納,只想着改變。這會生出一個極端的目標來:任何事都要比別人強!許多事事要強的人,往往就持有這個邏輯:等我足夠強大,就不自卑了。這樣做可以讓自己變得優秀,但未必能消除自卑。事實上,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更強大的對手。如果總是與張三比容貌,與李四比財富,與王五比地位……這相當於發起了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無論我們多努力都無法比一個羣體更優秀、更優越。逼迫自己變得優秀,並不能打敗自卑,相反有時會使自己一直陷入恐懼、敵視和不安的情緒當中。這樣做永遠不會成爲真正的贏家。

人生是一個成長和綻放的過程,也是發揮自己創造力的過程,發現自己並不斷超越自己,活出自己的風采,纔是我們人生的真正使命。

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
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