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

家長的日誌:今天孩子上英語課,老師說孩子上課時比以前遵守紀律了,還讓旁邊的同學向他學習積極回答問題的態度。孩子的表情顯得無動於衷,但心裡應該還是很高興的。後來孩子把書包給了我,我順手放到了身後的椅子上,回到家才發現書包沒有帶回來。孩子就給爸爸打電話告狀批評我。我承認我有很大責任,但是孩子說“全怨你”,並說自己一點兒錯也沒有。我認爲孩子愛推卸責任。

我問這位媽媽:“既然覺得孩子在推卸責任,有沒有繼續處理這件事情?”媽媽說:“我想處理,但孩子很不配合。我說書包是你的,咱倆都有責任!他堅持說不是他的責任。”

孩子堅持說自己沒有責任,母子間的對話便中斷了。我和媽媽重點討論了“咱倆都有責任”這句話。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是孩子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所以孩子極力否認。這件事情孩子說自己沒有責任也說得過去,畢竟他把書包交給了媽媽。如果說孩子有責任,也只是沒有提醒媽媽而已。所以我建議媽媽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分割責任,讓孩子明白,責任大部分在媽媽身上,他也有責任,但只是一點點。

我繼續問媽媽:“假設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你和同事之間,你答應幫對方的忙,結果忘了,對方埋怨你、指責你,你以後還會幫她嗎?”媽媽很乾脆地回答:“不會啊,我當時就會生氣!”我問:“我們是否需要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呢?如果他用現在的思路與人交往,肯定會碰壁的,這是你不希望的吧?”

針對這件事情,我給出瞭如下四條建議:

首先,孩子說怪你,你要承認自己有責任。孩子既然和你有爭執,這個責任不妨分割得清楚些,你可以說:“的確,是你讓媽媽拿書包,媽媽忘了,這件事情媽媽至少有90%的責任。不過你也有一些責任,因爲書包是你的,但你也沒提醒我。”

其次,着手解決問題:“現在書包已經忘了,不管咱倆誰的責任,都要先把書包找回來。”

再次,書包找回來以後,再告訴孩子:“你看,雖然麻煩點,但總算找回來了。如果咱倆發現書包沒拿,但因爲互相指責耽誤了時間,書包可能會丟失。再說了,如果我幫了你的忙,你還這樣責怪我,下次你再讓我幫忙,我堅決不答應。你不希望這樣吧?”

最後,告訴孩子:“這次的確是媽媽粗心大意,以後媽媽小心點,你記性好,也幫媽媽想着點。”

表面上看,這件事情的主題是處理孩子推卸責任的問題,其實真正的主題是:遭遇突發事件時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

對這個孩子而言,發現忘了拿書包,第一反應是責備媽媽,然後是否認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反應是否很常見呢?不光是孩子,大部分成人也是如此。而且,我們一直覺得這是正常反應,沒有任何問題。過去的若干年裡,我也是這樣:遇到問題時沮喪的情緒馬上蔓延開來,後悔伴着自責。一旦有機會,我就把責任一股腦地推出去向別人發泄自己的憤怒。我卻只花少量精力去解決問題,甚至把問題丟在一邊,眼看着一根火柴燒掉一片森林。

我們對待孩子犯錯,往往也是這樣。首先是負面情緒騰空而起,然後在心中數落孩子過往的諸多錯誤,接下來便直來直去地批評孩子,逼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行事。這通常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於是矛盾升級,導致激烈的衝突。

更合理的路徑是:接納現實,設法解決問題,分割責任,總結經驗教訓以避免重蹈覆轍。其實最難做到的是接納現實。想起一個小故事,說老和尚不小心把挺貴重的瓷罐摔碎了,卻繼續往前走。小和尚問他爲什麼不停下來,老和尚說,就算是停下來,瓷罐也已經碎了,何必呢?老和尚用他的行動完美地詮釋了“接納現實”的含義。

一個突發事件,不管我們多麼不希望面對,一旦發生便是事實。此時此刻,任你後悔自責、呼天搶地,都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有接納,並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用90%的精力接納現實解決問題,用10%的精力分割責任總結教訓,一定能把突發事件的危害有效降低。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值得學習這個處理問題的路徑。如果熟練運用這個方法,我們會發現,突發事件並非一定伴隨着負面情緒,我們完全可以鎮靜地解決問題,平靜地總結得失。通過處理突發事件,反倒能增強我們的應變能力。

如果孩子從小學會這樣處理問題,註定能走得更遠。

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
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