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

有許多次,家長說用了“冷處理”的辦法,仔細一問卻發現不是“冷處理”,而是“沒處理”,至少是沒處理完。

今天,有位家長又給我講了一件事情。

昨天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作業,要穿溜冰鞋下樓玩,讓媽媽給他一元錢買水喝。他又提出來口香糖沒了,媽媽不置可否,孩子便開始發脾氣,還順便計較說剛纔英語多讀了5分鐘。這個過程中孩子罵了“混蛋”,還用溜冰鞋敲地板。媽媽給他講了幾句道理,然後說:“你又哭又鬧我不想和你說話……”最後媽媽領着弟弟下樓玩去了。下樓的時候,還能聽見孩子連聲罵“混蛋”。

媽媽回來的時候,順便買了兩瓶口香糖,本打算教育一番再給他,結果,剛帶回家便被他發現了。孩子拿了口香糖,便去下軍棋,媽媽坐在孩子對面,試圖就剛纔的事情給他講講道理:“你這樣對媽媽,媽媽依然愛你,但如果你這樣對別人,別人就會不喜歡你的……”孩子雖然也在點頭,但眼睛一直沒有離開軍棋,媽媽覺得孩子只是在敷衍,心中難免惱火。

孩子發火的時候,媽媽避其鋒芒不理他,並且離開孩子,這種做法特別容易被當作“冷處理”。我反問媽媽:“假設你和老公發生矛盾,吵到一半,他轉身離開留你在原地,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媽媽說:“我會更加生氣,一直罵他。”我又追問了一句:“孩子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冷處理”是相對於“熱處理”而言的,遇到問題,我們不要被情緒所主導而指責或者打罵孩子,但是我們也不主張迴避問題、忽視孩子。

在我看來,“冷處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種冷靜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前文中的媽媽還算冷靜,但她沒有把事情處理完。

首先,孩子說口香糖沒了,媽媽沒有迴應。這位媽媽說,根據以往的經驗,她擔心孩子發脾氣糾纏她。另外她覺得孩子有零用錢、春節的紅包,根據家裡的規定,孩子還可以通過擦玻璃拖地板賺錢。她希望孩子用自己的錢買,但這個意願沒有說出口。因爲這個先入爲主的判斷,媽媽選擇了迴避、不置可否,而恰好是這個判斷導致了孩子糾纏不休。不管是否同意給孩子買口香糖,或者是否決定讓他用自己的錢買,都要清晰明確地迴應孩子。清晰地迴應,反倒能降低被糾纏的概率。既然後面可以一次給他買兩瓶,這裡何不痛快地答應孩子呢?這樣也免去了後面的一系列問題。

我繼續和媽媽討論:孩子抱怨英語多讀了5分鐘,罵“混蛋”,用溜冰鞋敲地板,要不要處理呢?媽媽怕事態擴大,當時沒理他,回來的時候,帶回了兩瓶口香糖,孩子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他可能覺得罵“混蛋”、用溜冰鞋敲地板是有效的策略。媽媽買了口香糖給他,而且是兩瓶,超出了他的預期。以後他極有可能不斷重複這個策略。媽媽害怕孩子糾纏,仔細推敲卻發現,恰好是媽媽的迴應方式養成了孩子愛糾纏的習慣。這個處理也可以非常簡潔:“這件事情與讀英語無關!你想不想要口香糖?想的話,爲罵人的事情向我道歉,穿好溜冰鞋,我們下樓去買!”

最近幾年,有一個體會越來越深切:如果事情處理得當,根本不用講道理。因爲道理已經體現在親子互動過程中了,這樣的道理根植在孩子的行爲中,便不會產生知行分離的問題。相反,如果當時沒有處理,或者像這位媽媽一樣,事情還沒有處理完,卻帶了兩盒口香糖回來。這個辦法本身就是在變相鼓勵孩子罵人、糾纏。雖然這並非媽媽的本意。事後再講道理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以後大家不喜歡你了”,孩子會聽不進去,因爲他從媽媽的行爲得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認知,這必然會產生知行分離的問題。當我們常常抱怨孩子“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的時候,不妨回想一下,當時把事情處理完了嗎?是不是僅僅在事後給孩子講了一堆大道理?事後的道理和處理過程所傳達的信息是否一致呢?

在教育中也常常存在“計劃沒有變化快”的情況。媽媽本來打算和孩子談清楚再給口香糖,結果提前被孩子發現。孩子得到了口香糖,並且被軍棋所吸引,肯定沒心思聽媽媽的長篇大論。所以,當時媽媽應該及時調整策略,比如,等孩子下完軍棋再說,或者把要和孩子說的話壓縮成一兩句非常簡潔地表達給孩子,效果會更好。

事情處理一半就把孩子扔下,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孩子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的心中無足輕重,會感到自尊受到了挫傷,會產生強烈的憤怒,這也是孩子後來連聲罵“混蛋”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冷處理≠不處理,及時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置之不理,這是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

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
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6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1)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7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2)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