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

從讀小學開始,老師就常常隨口說“看誰寫得又快又好”。令人苦惱的是,我總也不能寫到又快又好——快了就寫不好,好了就寫不快。

這不是什麼大事兒,但這個小小的問題卻困擾我多年。

直到前幾年,我還爲這事兒糾結。平時我喜歡寫日記,喜歡做讀書筆記,並且隨手記錄自己的思考,因此我每天寫的字還真不少。雖然喜歡,但我卻感覺很累。

難道就不能輕鬆點?我嘗試着作出改變。

我發現,不累的辦法非常簡單——不要苛求美觀。

這個苛求美觀是有歷史淵源的。

我從小寫字就不好看,又寫得頂天立地,常常被老師批評。另外老爸總是強調“字是人的門面”,所以,把字寫得美觀對我而言真的是一種壓力。

後來在二舅的誘導下,我的字有一些進步。到了高中,我有意識地練了一段,所以字開始好看起來,也偶爾會被周圍的人表揚。

這表揚來之不易,我的潛意識裡是非常在意這一點的,所以我儘量把字寫好,結果這成了我的一個緊箍咒——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能容忍字寫得亂七八糟,總有一個聲音在內心裡說“不能寫亂,不能寫亂”,於是抄筆記成了我的一大負擔。高三的時候,有些同學寫字簡直是草上飛,但是人家能把筆記抄完。我呢,雖然字跡工整,但是慢,下課總要補筆記。甚至因爲落下的筆記太多,根本補不全而導致影響學習成績。

直到去年我纔開始嘗試由着自己亂寫,心裡再也沒有“必須美觀”這一潛在要求。我忽然發現,寫字其實很輕鬆。以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也沒想過改進,以爲一直都會是這樣。

原來我是可以寫快的。雖然字比平時亂了一些,但也亂不到哪裡去,我的感覺卻輕鬆了很多。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也存在這個問題。他的字寫得既工整又漂亮,幾乎人見人誇,這本來是好事,卻給孩子帶來了負擔。這個孩子任何時候寫字都很好看,哪怕是作文的草稿都寫得工工整整,但是他寫字越來越慢,有時候一分鐘只寫幾個字,甚至考試的時候答不完題。

於是我提醒他的媽媽,以後不要再強調他寫字好看,這讓孩子產生了一個阻礙性的想法:“我是個寫字很工整的孩子,我不可以寫得潦草”,這已經成了他的心理負擔。他寫得不好的時候,也不要說他,同時要告訴他,有些字不必苛求美觀,比如作文的草稿,或者給自己看的讀書筆記,字能認識就行。

我想,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的字工工整整,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善意的期待中有一個小小的陷阱。面對誇獎,孩子對寫字有了一些僵化的想法,比如字必須寫得工整、美觀,要寫得又快又好。潦草、凌亂是不好的,是錯誤的。這些想法最終成了阻礙孩子前進的“緊箍咒”。

我們的字只是一種表達工具而已,當然要寫得清晰。至於美觀,是在清晰的基礎上,各人自願的選擇。一味地強調美觀導致考試答不完題,實在是得不償失。而且美觀是沒有盡頭的,從清晰到美觀,是我們與書法家之間的距離。

當然,不同的場合對字的要求不一樣,試卷、信件、作業等等給別人看的字,儘量工整一點兒。在需要注重效率的場合,比如在課堂上寫需要快速記錄的課堂筆記,潦草一些又何妨?

我一直認爲,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如果我勸小孩子練字,我會告訴他,練字是爲了自己看着舒服,而不是爲了別人的評價。也只有這樣,孩子纔有動力去練字,享受字的美觀帶來的愉悅。

所以,我帶小孩子練字會分開練習“好”和“快”。比如,我會要求孩子用最快的速度寫完,這時候就不苛求質量,能認識就行。我甚至還會幫孩子計時,然後算平均數,告訴孩子他平均每分鐘能寫多少個字。如果我要求孩子寫好,就不會強調速度,然後我會圈出幾個字給他看——你看,你能把字寫得這麼漂亮。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這兩套本領:既能把字寫好,又能把字寫快,而且知道什麼時候該寫好,什麼時候該寫快。至於什麼時候寫好,什麼時候寫快,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智慧,如果我們不胡亂指導孩子,他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在二者之間掌握一個平衡。相反,如果孩子不具備這兩套本領,“又快又好”就是對孩子的苛求。

因此,我們不要想當然地去指揮孩子,不要過度追求細枝末節的完美而給孩子增加沉重的負擔。不信的話就找出三張紙來,第一張,以最快的速度寫完;第二張,寫得漂亮;第三張,寫得又快又好。

試了就知道,寫得又快又好是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寫字已經到了半自動化的水平,這個要求對孩子而言更困難。所以不要爲了我們看着安心,就要求孩子在任何時候都做到又快又好。話又說回來,如果孩子兩套本領都很嫺熟了,“又快又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字要寫得又快又好”“字是人的門面”,類似於這樣的隨口教導比比皆是。許多話大人說過就忘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孩子,甚至滲透到孩子的潛意識中去。而且“又快又好”是很模糊的標準,如果我們沒有說清楚要快到什麼程度,好到什麼程度,孩子可能會用最完美的標準苛求自己。

後來,一位媽媽和我交流,她說:“最近我也在反省,爲什麼孩子對新的東西總是沒來由地拒絕?在和老公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給孩子灌輸的觀念,目前很多人都支持的觀念使孩子在困難面前止步——‘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好’,或者是‘做最好的自己’。類似的觀念使孩子還沒開始一件事就承受了壓力,因此反倒不敢開始了。”這位媽媽說得沒錯,“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好”,這是非常嚇人的標準,不允許孩子笨拙地探索,也不允許孩子反覆地試錯,而是要求孩子直接達到完美狀態,這會讓孩子望而卻步。

我們以重視教育的名義引導孩子,實際上卻干擾了孩子,導致孩子機械、教條地聽從父母的建議,形成消極退縮的想法。

老師講課之前都要“備課”,而我們這些教導和要求,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們也要有“備課”的習慣,在內心建立一個“審覈機制”,經過慎重思考、仔細推敲之後,再對孩子講。而且,說和做還要保證前後的一致性。許多人隨口對孩子講道理,講得多了,自己都不記得講過什麼,而其中的許多教導和要求都是前後矛盾的。比如,有的時候要求孩子又快又好,看到孩子粗心的時候,又教導孩子“一定要認真,哪怕慢點都沒關係”。

這樣隨意地指導孩子是容易出問題的。最大的危害是傷害了孩子的內在感覺和判斷,使得孩子不再信任自己的內在智慧。

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7章 調停父子紛爭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5章 化解孩子的自卑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5章 學與用的結合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12章 孩子如何與社會規則接軌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