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
劉備打算舉龐統爲茂才,自是爲了施恩於龐統。荊州茂才名額每年只有一個,對於劉表而言,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
龐季暗自猜想,這茂才的名額或許會是徐州與荊州談判的條件之一。
倘真如是,那龐季絕對是舉雙手贊成。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完成此次出使的任務,還能夠進一步提升他們龐家在荊州的地位。
簡直兩全其美!
筵席之上,本是一派其樂融融。
衆官員舟船勞頓,來到下邳這富庶之地,得劉使君好酒好肉招待。
大夥兒也算是怡然自樂,得以洗去一身疲憊,暫時將工作上煩惱給拋諸於腦後。
但偏偏席間就有那麼一個人格格不入。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禰衡禰正平。
他吃飯十分不講究,早早地吃飽了。
見衆人一味相談官場之事,只覺無趣,兀自將束帶取下。
披頭散髮,將黍飯拿在手裡把玩。
此舉並非士人所爲。
果不其然,這一舉動,立馬引得衆人紛紛拋來奇怪的目光。
有不識禰衡者,竊竊私語問此人是誰,爲何如此粗俗。
劉備亦察覺到席間的怪人,詫異地看著他。
簡雍與劉備關係好,加上他性格本身說話無所顧忌,見此,便開口嘲笑道:
“禮教云何而食此?”
這話自是說給禰衡聽的。
此話一出,大夥兒全都將目光看向禰衡。
禰衡卻全做不理,仍舊兀自把玩手中黍飯。
龐季皺起眉頭,暗罵這個顯眼包可別在這時候給他搗亂。
簡雍被無視,面色有些難看。
龐季於是厲聲喝斥禰衡道:
“簡從事問話,何不答之!”
這一聲斷喝喊得響亮,席間之人聽得真切。
禰衡這才放下黍飯,輕輕一挑眉,淡淡答:
“君子寧聞車前馬屁?”
唔!
此言一出,龐季臉都氣綠了。
如若此刻不是有很多賓客在場,他恨不得拔劍上去把他劈了。
早知道就不賣黃射這個面子,他已經後悔把禰衡給帶過來了。
面對這樣一個顯眼包怪人,劉備作爲主人家,臉色也並不是很好看。
賓客受辱,間接打的就是他這個東道主的臉。
“此是何人!”
劉備面色不豫,沉聲問。
龐季慌忙起身,向劉備賠不是道:
“劉將軍息怒,此人乃平原名士,禰衡禰正平。”
龐季先刻意強調禰衡是個名士,好解釋爲什麼禰衡會出現在這裡。
“他此前因說想來徐州見見世面,季這才帶他一道來訪。”
“不想此輩狂病犯了,一時出言不遜,冒犯賓客,攪擾列位雅興。”
“還望劉將軍恕罪。”
龐季又專門說禰衡有狂病,一是想盡力找補,二是實事求是。
因爲禰衡是真的有癲狂病,也就是精神病。
禰衡得罪曹操時,孔融就專門以他有精神病爲由,向曹操求情。
包括禰衡自己都說自己有精神病,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禰衡?
劉備眉梢一挑,他當平原令時,聽說過這位平原名士。
世人都言,禰衡少有才辯,性情剛傲,好侮慢權貴。
知道他剛,沒想到他敢這麼剛。
當著劉備這位徐州一把手,漢左將軍的面,就敢大放厥詞,辱罵他的賓客。
尤其徐州以李翊、麋竺爲首的各大權貴還都在場,未免太不給劉備面子了。
不過劉備不知道的是,權貴越多,禰衡就越是癲狂。
羞辱高官是他的愛好,踐踏豪族尊嚴是他的樂趣。
對於這樣的狂士,劉備是不喜歡的。
他更喜歡像李翊、諸葛亮那樣謙虛的文士。
或者說,整個華夏社會,都更加推崇謙遜的人。
在漢代尤以謙遜爲美德。
劉備冷冷一笑,謂身旁李翊道:
“適才龐侍中言這位禰先生乃天下名士,軍師久歷四方,識遍天下英雄。”
“可認得這位禰先生?”
李翊聽出劉備話裡的不悅,當即配合地笑道:
“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
“豈可與衣冠狗彘,人頭畜鳴之輩相語?”
噗……
此言一出,滿堂皆笑。
衆人久聞李翊亦有雄辯之才,不想語出驚人,隨口一言都有如此殺傷力。
禰衡也是名辯之士,聞言,當即站起身來,披散頭髮,目視李翊。
語氣帶著幾分譏諷,大膽開口:
“足下莫不是沽名釣譽的李子玉?”
話落,堂內的氣氛立馬變得緊張起來。
徐州衆官皆知李翊之才,聞得此話,當然心中不悅。
而龐季爲首的荊州大員,此刻俱已汗流浹背。
暗想你作死能不能別帶上我們,現在可是在徐州。
萬一把人得罪了,咱們一個都走不脫。
李翊臉上倒是波瀾不驚,面色如常,澹澹道:
“不才李翊,忝爲軍師。”
“蒙天子恩惠,賜金印紫綬,封爵郯侯,享食邑千戶。”
“久聞禰先生天下奇才,未聞先生現居荊州何職?”
哈哈哈……
禰衡知李翊想用名位來壓他一頭,乃放聲大笑:
“沐猴而冠,似行屍於柩間。”
“世人皆言劉徐州有王霸之略,李郯侯天下奇士,今日一觀,虛言耳。”
這便是辯論的技巧,不要陷入對方的自證陷阱。
什麼叫自證陷阱?
即當對方提出一個不利於你的論點時,就不要去辯駁。
你越是自辯,就越是處於被動。
剛剛李翊用自己的名位來壓禰衡一頭。
禰衡不管怎麼辯論,他的名位都肯定是比不贏李翊的。
所以沒必要在這個話題上去自辯。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話題,提出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新論點。
禰衡的話還在繼續:
“沽名釣譽之徒,佐織蓆販履之輩,誠爲天下笑柄。”
你以爲歷史上禰衡罵曹操,是單純因爲禰衡討厭曹操嗎?
錯了,禰衡是無差別攻擊所有他不喜歡的人。
曹操那麼有勢力,他要懟。
劉表對他那麼好,他要懟。
黃祖的兒子黃射與他是密友,他還是要懟。
三國第一噴子,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
那什麼人是禰衡不喜歡的呢?
答,只要是才能不如他的人,他都不喜歡。
但我們都知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才這種東西是很難去定論的。
所以什麼人算才能不如禰衡呢?
答案是禰衡自己來定。
只要是他覺得才能不如他的人,他就看不起他,然後進行無差別攻擊。
絕對不會因爲你的身份高低而不懟你。
曹操閹宦之後,權勢滔天,他要懟。
劉表漢室宗親,愛民如子,他要懟。
同時,禰衡這個才能判定,也高不到哪裡去。
比如他評價陳羣、司馬朗是宰牲賣酒之徒。
又說荀彧是隻能憑著臉蛋去弔喪,趙融只能去廚房當伙伕。
意思就是說荀彧除了長得帥外啥也不是,而趙融就是個吃貨,沒什麼真才實學。
而禰衡真正看上的人才呢?
孔融、楊修。
你把這兩個人和禰衡放在一起,就會發現真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他們都屬於是眼高於頂,恃才傲物。
他們的才智放在任何領域都屬於頂端,唯獨在治國安邦上不是。
孔融算是三人裡面唯一有政績拿得出手的了,但肯定也是遠遠比不上荀彧、陳羣的。
此時的龐季等人,早已是出汗如漿,如喪考妣。
他們很想衝上去把禰衡嘴給縫上。
那邊劉備面色已經大是難看,不發一言。
李翊見此,便道:
“劉將軍堂堂帝胄,當今天子,按譜賜爵,有證可考。”
“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履又何足爲辱乎?”
禰衡不以爲然,只是揚手一指,罵道:
“死公!”
你!
此言一出,以許褚、張遼爲首的武將全都忍不了了,紛紛拔劍。
禰衡罵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不喜歡像別的文人那樣拽詞兒。
通常都是罵得比較粗魯,類似於現代人那種,“你媽死了。”
或者直接罵你斷子絕孫。
在古代罵人斷子絕孫,那是非常嚴重的。
許褚提一口在鋼刀在手,嗔目怒叱道:
“汝欺我徐州無人耶?”
“某這口鋼刀照你頭頂來一下,你當如何?”
禰衡目光掃過,露詫異之色:
“劉將軍麾下無人耶,怎使一小兒開口?”
這下一直沉默不言的劉備終於忍不了了。
爲了表示對荊州使節團的尊重,他可是專門把徐州高層文武都帶過來了。
自己打天下的班底來了大半兒,哪能任你這般折辱?
劉備沉聲開口道:
“吾麾下有李翊爲謀主,謀可達張良、陳平之機。”
“有張飛、關羽爲將,皆熊虎之將,萬人之敵。”
“許褚有樊噲之勇,趙雲一身是膽。”
“荀公達經達權變,劉子揚才策奇士。”
“何謂我麾下無人?”
禰衡聞言大笑,譏諷道:
“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盡識之。”
“李翊徒有其表,有名無實,可使之青樓唸白、侍寢問婦。”
“張飛面黑心惡,好撻健兒,可使之屠豬宰狗、沽酒販肉。”
“關羽輕而少慮,慢待士人,可使之看門護院、盡用其才。”
“許褚匹夫無謀,可使牧牛放馬,替驢拉磨。”
“趙雲虛有錦面,可使穿針繡花,不辱銀槍。”
“荀公達可使弔喪問疾,看守墳墓。”
“劉子揚可使斷袖之寵,秉祖遺風。”
“至於剩下之數,皆碌碌無爲,濫竽充數。”
“可爲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鏘鏘鏘!
禰衡話一說完,席間拔刀之聲大作。
張遼就立在旁側,聞言欲掣劍殺之。
但李翊將之攔住了,對於禰衡的狂言,他只是一笑了之。
越缺少什麼,就越在乎什麼。
比如你要說一個帥哥長得醜,那這個帥哥樂呵樂呵也就過去了。
但你要說一個醜逼長得醜,那他一定會急眼。
李翊並不在乎禰衡的辱罵,在他看來更多隻是禰衡的無能狂怒罷了。
只是禰衡攻擊範圍甚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李翊這麼好的心態。
劉備也是怒鞭督郵的脾氣,哪容禰衡這般挑三揀四,折辱衆將。
“汝有何能,敢發此大言?”
龐季等人皆面面相覷,不知今日之事該如何收場。
禰衡仰頭笑道:
“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
“上可以致君爲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
“豈與俗子共論乎!”
徐晃走至劉備身側,說道:
“主公不必理會他,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
“只將之逐出徐州,永不得入便好。”
劉備冷聲笑道:
“量鼠雀之輩,何足用刀?”話落,轉而凝視禰衡,叱道:
“禰衡豎子,汝且聽好。”
“吾殺汝猶雀鼠耳,念你素有虛名,遠近將謂我不能容人。”
“可速離徐州,勿使復現而礙諸公眼簾。”
禰衡聽罷,只是搖頭晃腦,將頭髮直甩。
“人言劉玄德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吾乃天下名士,卻將我驅離徐州。”
“時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
“劉將軍既欲成王霸之業,何以如此輕人耶?”
李翊站出來,說道:
請...您....收藏6...9...書....吧....!
“吾本不欲與汝作口舌之爭。”
“只是竊聽聞,儒亦有小人君子之別。”
“足下自詡君子,殊不知君子之儒,在於忠君愛國,守正邪惡。”
“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今劉將軍在徐州,輕徭薄賦,聚攏流民,開墾荒地,廢黜酷刑。”
“終使徐州田肥地茂,歲無水旱之憂。”
“國富民豐,時有管絃之樂。”
“所產之物,阜如山積。”
“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
“此非君子之道乎?”
李翊雖是說給禰衡聽得,卻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是正步走在諸賓客之間。
不論是荊州來客,亦或徐州本地官員,無不點頭應和。
“竊聞小人之儒,惟務雕蟲。”
“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
“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這話雖不點名,但大夥兒都知道說的正是禰衡。
因爲禰衡之所以名揚天下,就是因爲他文章寫得好。
一篇《鸚鵡賦》把自己比作鸚鵡,稱餘人皆爲衆禽。
雖然都有羽毛,雖然都是人。
但是真要比起德行來,又怎麼能相比呢?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且如揚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
“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子玉罵的好啊!
劉備向李翊投去一個讚美的目光。
李翊簡直是他的嘴替,把他想說的話全都說出來了。
真要一刀把禰衡給剁了,劉備反而覺得不夠解氣。
你以爲就你有辯才,我家軍師照樣有蘇秦張儀之口舌。
只是人家不樂意搭理你罷了。
劉備知是李翊是在替自己出頭,本來不想理他。
但看自己生氣,李翊便主動站出來懟了禰衡,批評他的缺點。
“鵬飛萬里,其志豈羣鳥能夠識哉?”
“徐州此前屢遭紛亂,然自劉將軍到後,民生大改。”
“人皆仰望,雖三尺蒙童,亦言劉將軍仁德。”
“是爲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
“此非於國有功,於社稷有功乎?”
說著,漸漸走到禰衡跟前,追問道:
“若只是一味大言,強詞奪理,只做口舌之爭,何能夠興邦立事?”
“足下自詡天下名士,試問有何恩德加於百姓?”
“只知數黑論黃,舞文弄墨,此非世之腐儒乎?”
“君自言狂病,依我看來,是舊病不去,新病又犯。”
“所犯者,乃狂犬之病也!”
哈哈哈……
話一說完,滿堂皆笑。
禰衡性格極度偏激,是一個超級憤青。
他的三觀就是衆人皆醉,我獨醒。
在他看來所有的政客諸侯都是軍閥,是這個亂世的根源。
所以他痛恨權貴,認爲是他們攫取了這個社會的財富。
人民纔會越來越困苦。
但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禰衡看得再透,卻並未提出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
只知道懟這個,懟那個,一味地宣泄負面情緒。
甚至被黃祖吊起來打時,嘴上都要罵個不停。
“你……”禰衡正要開口反駁。
李翊厲聲打斷:
“公徒有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來人,將之亂棍逐出!”
喏!
堂內的武士也算是徐州的公務員了,但這道命令一下來,衆人無不爭先恐後。
照著禰衡,揮棍便打。
禰衡還待再罵,卻被棍棒打得喘不過氣來。
對付噴子與槓精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物理上的閉嘴。
所以李翊在懟完禰衡,幫劉備與徐州諸官員賺回臉面之後,馬上採取物理措施。
讓禰衡閉嘴,不給他繼續發言的機會。
不多時,禰衡便被衆武士架了出去。
禰衡被趕走,這場鬧劇纔算消停。
“今日設宴,本欲款待諸位。”
“奈何中生如此變故,備之過也。”
劉備向衆人賠禮,自己作爲東道主,沒辦好此次筵席。
龐季等人卻暗鬆了口氣,好在劉備心胸開闊,未有責怪他們帶此狂徒前來。
“……呼,幸得玄德公未有怪罪,否則我等只怕是有來路,無歸路了。”
有人暗自慶幸,又對龐季說:
“龐侍中日後帶人來可要擦亮眼睛,別什麼人都往外頭帶。”
“今日虧是遇上玄德公,若換作旁人,我等豈不皆被這狂士所害?”
龐季無法反駁,只是暗悔不該賣黃射這個人情的。
當是想著禰衡是天下名士,只是狂了一點,不至於惹出事端來。
可誰能想到他會狂到這種地步?
當衆把徐州的一二把手,連帶著其餘高官一一懟了個遍。
“諸位今日也都辛苦了,我等已備好上房,列位諸公可先回驛館歇息。”
李翊命人安排衆荊州官員回驛館,等於是下了逐客令了。
衆人反倒如蒙大赦,連聲告退。
龐季也打算謝過退去,卻被背後一道聲音喊住。
“龐侍中請留步!”
李翊於後叫住龐季,龐季只得尷尬轉身,悻悻問道:
“未知郯侯還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當,只是適才飲宴之時,專欲爲諸位接風洗塵。”
“既然飲罷,何不來後堂一敘,以聊廬江之事?”
哦……原來是聊公事啊。
龐季還以爲劉備要自己算帳呢,還好還好。
不過沒想到這麼快就聊會廬江問題了,龐季還以爲徐州要一直拖著,不讓他們去找曹操呢。
“對了,可叫士元一併前來。”李翊又道。
“……善,此爲士元之幸。”
龐季欣然應允,帶著這小子參加一下兩地高層會議,正好給他歷練歷練。
很快,叔侄倆一同來到後堂。
劉備李翊君臣二人已在那裡相侯,各自敘禮落座。
龐季真心實意地開口,表明心意:
“左將軍,當初您與我主說好,荊州以糧秣爲貨,與徐州貿易。”
“待解決淮南袁術之後,便將廬江表奏權交予我主。”
“奈何今日返將廬江交給曹操?”
劉備嘆道:
“非是備不踐前諾,只是廬江太守乃是天子冊封,備實是不好從中摻和。”
龐季心中已經猜到劉備會拿天子做擋箭牌,這個理由是無解的。
便擡起頭,望著劉備,正色說道:
“實不相瞞,季此來也不想在廬江表奏問題上討論太多。”
“今劉勳獻尋陽縣,以求我主庇護。”
“我主憐其勢孤,欣然納之。”
“只恐曹司空加兵於南廬江,所以想請劉將軍念在同盟情誼之上,幫忙美言兩句。”
“那我荊州上下定對劉將軍,還有徐州列位感激不盡。”
龐季幾乎是已經把此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全部如實跟劉備說了。
反正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能不能辦給句痛快話吧。
你要真不能辦,那荊州只能去找曹操磋商了。
劉備頷首,說道:
“適才子玉已將此事說與我聽了,龐侍中說荊州願獻糧三十萬斛,供給徐州軍用。”
“非是備不盡人情,只是廬江歸屬,須得曹司空首肯。”
“僅三十萬斛糧秣,恐難以打動曹營衆心吶……”
劉備面露爲難之狀,兩眉緊蹙。
龐季是個聰明人,當即明白了劉備的意思。
懂了,得加錢。
“我主遣我來徐州,正是想請劉將軍出面,替我主在曹司空面前美言兩句。”
“若是劉將軍願意出面,我荊州必有重謝。”
龐季這話也說的很明白了,老劉你儘管開價吧。
我們荊州會自己估算,劃不划得來。
劉備便道:
“想必龐侍中也知道,我徐州與兗州聯合,聚河南之兵,相抗河北。”
“若戰事一起,農事遭廢,兩地大戰,非一兩年可平。”
“是故軍師建議我,修耕植以蓄軍資。”
“在接下來的兩年,安心息養民力,充實倉稟,豐盈武庫。”
劉備也給龐季兜了一個底,展現自己的誠意。
徐州不打算在接下來兩年動刀兵,並且會不惜一切代價的積攢糧食,這個亂世中最重要的資源。
“袁氏自詡爲大舜之後,早有稱帝之心。”
“今曹司空與劉將軍能舉義兵征討,我荊州上下豈有不相助之理?”
“不知徐州上下需要多少軍糧,我荊州願意慷慨解囊。”
劉表號稱亂世良牧,就是因爲他把荊州打造成了一個世外桃源。
劉表在任期間,荊州本土基本上沒發生過大的戰事。
得益於劉表死保荊州的政策,導致荊州十分富足。
北方包括司馬徽、諸葛家族在內的許多士人,都移居到了荊州來安住。
所以荊州的外交政策,一般都是先用錢糧解決。
錢糧解決不了的,才考慮用刀兵。
劉備正色答覆道:
“若使養活一萬軍人,一月須費兩萬餘斛糧食。”
“然則若將軍人運往前線,假使只兩百里之距,用牛車運送,往返也須十五日之久。”
“中途損耗少說四成左右。”
劉備也是在經歷了征討淮南這種大規模戰役之後,才發現打仗這麼燒錢。
一萬人一個月吃兩萬多斛糧食,聽起來好像不多。
但這裡面還要算上馬匹牲畜吃的糧食,中途損耗還要再翻一倍。
如果補給線拉長,翻個兩三倍都屬正常。
河北有縱深,袁氏得人心。
劉備很擔心他們即便打下河北之地,能不能做到就地徵糧。
即便徵糧又能徵起來多少。
到時候,還是隻能從徐州運糧。
這補給線一拉長,損耗的數目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筆帳還是李翊給他算的,算完之後。
劉備更加不敢現在起兵事了,幾乎是想方設法的籌糧,能籌多少籌多少。
“那劉將軍的意思是……?”
龐季見劉備前搖這麼長,心中揚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果然劉備接下來的一句話,令龐季差點兒直接從地上蹦起。
“……一百萬斛糧食。”
劉備望著龐季的眼睛,淡淡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