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

卻說身在徐州的劉備,亦未停止自己治理齊國的努力。

與此同時,身在襄陽的曹操,亦在想方設法加強自己在荊州的影響力。

一面又使人嚴格探查江夏水寨處,齊吳聯軍的動向。

探子回報說,諸葛亮到江夏後,整頓了江夏的吏治。

並將那裡一度鬆弛的武備,給重新整頓了一番。

雖然目今荊州之地,孫劉同盟只有江夏一郡。

但江夏畢竟是重鎮,是荊州的廕庇,軍事底子本身不差。

兼之又得了齊軍、吳軍,爲其注入新鮮血液。

使得江夏一個郡蓬勃發展,展現出了完全不遜色於荊州八郡的力量。

曹操看着江夏傳回來的探報,驚駭不已,憂心忡忡道:

“吾軍士本不擅水戰,若使諸葛亮這般治理江夏而去。”

“早晚爲其所破也。”

於是,聚衆文武商議對策。

程昱獻計道:

“今可使反間計,使人前去詐降,伏於盟軍之中。”

“與我軍爲內應,以便後來行事。”

曹操當即問,誰可爲我內應。

程昱答曰:

“蔡瑁被誅,蔡氏宗族,皆在軍中。”

“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現爲副將。”

“何不使這二人前去詐降?”

曹操擡眸問:

“孤殺其族兄,彼安肯爲我所用,爲孤前去詐降?” ωωω• t tkan• C 〇

程昱乃有條不紊地解釋道:

“明公多慮矣。”

“宗族之親,利合則聚,利盡則疏。”

“瑁在時,二人仰其鼻息。”

“今瑁已死,彼等失恃,正需新主。”

“明公若施以恩威,假以爵祿,彼必感恩效死,豈復念及亡兄?”

程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亂世中的宗族兄弟,本就是靠特殊的血緣紐帶來鞏固連接的。

如今蔡瑁已死,不知有多少族內弟兄,盼望着領導蔡家。

只要曹公你此時向他們伸去橄欖枝,他們肯定會抓住,藉着這個機會往上爬的。

“丞相可以恩結之,差往詐降東吳,彼必不見疑。”

程昱接着補充一句。

畢竟蔡中、蔡和與曹操完全有反目的理由。

程昱不相信諸葛亮會懷疑他們兩個。

即便是那退居於幕後的太上皇,李翊也不可能直接認定二人是奸細。

等兩人打入內部,爲魏軍內應之後,接下來曹操這邊的行動就會便利許多。

曹操沉吟良久,乃道:

“仲德之言是也,此計宜速發。”

“定叫那諸葛村夫不疑!”

於是,將蔡中、蔡和二人召來,以溫言撫慰道:

“汝兄之罪,不及爾等。”

“今仍以水軍相托,若能立功,必當重賞。”

初時,蔡中、蔡和二人被曹操召來時,心中還忐忑不安。

唯恐曹操要斬草除根,加害他們兩個。

但若不來,更加難逃一死。

可以說是去見,九死一生。

不去見,十死無生。

而最後的結果,無疑是令兩兄弟又驚又喜的。

曹操不愧是一位政治老手,短短兩句話,就向兩兄弟釋放了三個信號。

第一,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言外之意就是曹操不會害他們兩個。

讓兩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第二,使二人仍統水軍。

所謂有兵就有底氣,曹操在讓二人吃下定心丸之後,又給了二人一顆大甜棗。

但這還沒完。

第三,倘若功成,必當重賞。

在定心丸、甜棗吃過以後,又給兩兄弟畫了一張大餅。

一套組合拳下來,蔡中、蔡和兩兄弟皆已被曹操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當即拜謝說道:

“我兄弟二人願爲曹公效死!”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當即授予密計。

二人依言聽了,曹操親自送二人上船。

臨行前,又再三叮囑:

“汝二人去東吳詐降,千萬謹慎行事。”

“雖然此次領兵的不是李翊,但那諸葛村夫乃是李翊帶出來的門生。”

“劉大耳使這村夫督江南軍政,足見其之器重。”

“此人奸詐狡猾的很,千萬不可露餡。”

“不到萬不得已,亦無須與孤聯絡。”

“汝二人只管便宜行事便好。”

雖然曹操嘴上罵罵咧咧,看不起那諸葛村夫。

但內心裡還是有數的。

荊州乃是南方政治中心,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那麼多人選不派,而派了一個資歷淺的諸葛亮。

雖有培養下一代人的考量,但肯定是對方有一定能力,纔會如此。

更別提劉備還爲其配備了極其豪華的陣容了。

陳登的淮南水軍,趙雲的中央軍,高順的陷陣營,黃忠的神臂營。

更有李翊在幕後作爲指導老師,保證此行的順利。

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即便蔡中、蔡和有充分的理由去投降。

仍然困難重重,畢竟李翊、諸葛亮的眼睛並不好瞞。

“汝二人千萬千萬小心,事成之後,重加封賞。”

“休懷二心,否則汝等齏粉矣!”

曹操軟硬兼施,再次叮囑二人。

二人再次俯首,拜道:

“吾等妻子俱在荊州,安敢懷二心?”

“願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李翊、諸葛亮之首,獻於麾下。”

曹操大喜,厚賞之。

然後予二人五百軍士,駕船數十隻,順風望着南岸去了。

……

話分兩頭,

且說諸葛亮正在江夏理會進兵之事,忽報江北有船來到江口。

其人稱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特來投降。

二人非常耍滑的隱去了“族弟”身份,只說是蔡瑁弟弟。

以此來營造他們兄弟之間感情深厚的錯覺。

二人想着,即便諸葛亮深究,繼續追問。

到時候再解釋說是族弟也不遲,畢竟族弟也確實是蔡瑁弟弟。

諸葛亮乃喚二人入內,二人一進屋子,當即哭拜道:

“督帥明鏡!吾兄無罪,被曹賊所殺。”

“曹操爲人心狠手辣,既殺吾兄,又欲謀害我等。”

“我等若繼續留在襄陽,早晚爲曹賊所害。”

“故吾二人,特來投降,欲爲兄長報仇雪恨。”

“望督帥賜恩收錄,我二人願爲前部,敢不效死?”

諸葛亮大喜,讚賞道:

“……善!”

“我軍中正乏瞭解荊州的宿將,汝二人來此,正解我燃眉之急。”

“儘管放心,留在吾軍中便好,吾定爲汝二人報仇。”

話落,重賞蔡中、蔡和。

兩人連連謝恩,垂淚頓首。

不管蔡中、蔡和是不是真心投降,這都是一項重要的軍機。

諸葛亮還是將之如實報給了李翊。

李翊聽罷,乃問諸葛亮道:

“蔡中、蔡和既是蔡瑁之弟,必熟悉荊州水軍。”

“若委以重用,當大利於我軍擊破魏軍。”

“不知孔明對此,作何感想?”

諸葛亮知是李翊有意試探自己,當即回道:

“丞相明鑑,亮以爲蔡中、蔡和二人既是前來投降,卻不帶家小。”

“只恐不是真心投降,乃是曹操使來爲奸細者,專欲刺探我軍情報。”

在見到蔡中、蔡和的第一眼,諸葛亮就已經知道二人不是真心投降了。

倒不是說,你前來投降,就必須要帶家屬。

而是你蔡中、蔡和既然有功夫帶五百軍士過來,居然沒時間把家小給一起帶過來。

想讓人不懷疑都難吶。

李翊滿意地點了點頭,乃問道:

“既然孔明識破二人的詐降計,打算如何處置?”

諸葛亮乃道:

“亮在江夏整頓軍備已久,將士們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廝殺。”

“奈何曹操忙於訓練水軍,固守襄陽、江陵,不肯出戰。”

“若使我軍強攻這兩處重鎮,斷難克也。”

“時日一長,軍士亦必生疫病。”

“則我軍敗績不遠矣。”

沒錯,雖然看似孫劉聯軍這邊優勢很大,但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因爲蔡瑁、張允的投降,使得曹操白嫖了荊州,佔得了先機。

導致孫劉盟軍這邊相當被動。

而幾場水上作戰下來,把曹操給打怕了。

直接縮在江陵不肯出來了。

畢竟曹操已經輸不起了,也不敢再隨便浪了。

逆風的曹操,是頭腦最爲冷靜的狀態。

所以,諸葛亮定下的作戰方針,就是誘曹操主動出來作戰。

然後尋找戰機,一舉將之擊潰。

這段時間,諸葛亮一直都在等待這個機會。

而蔡中、蔡和的到來,使諸葛亮明白他的機會來了。

“……依亮愚見,不妨將計就計。”

諸葛亮一搖羽扇,洋洋灑灑向李翊獻上自己的作戰計劃。

“管教他他們兩個去通報消息。”

“吾這邊只管殷勤相待,就裡提防。”

“至出兵之日時,先要殺他兩個祭旗。”

正說之時,人報徵南將軍陳登至。

陳登入內,與二人敘禮畢。

當即開門見山,說明來意:

“所謂兵不厭詐,蔡中、蔡和之降,切不可收用。”

李翊聞言,彎脣笑道:

“適才孔明亦言蔡中、蔡和二人是詐降,元龍親至,可爲吾試言之。”

陳登當即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江隔遠,細作極難往來。”

“故曹操使蔡中、蔡和前來詐降,刺探我軍中之事。”

“我意將計就計,正要他二人通報消息。”

“待時機一至,取二人頭顱作福物,爲我水軍祭旗!”

眼看陳登與諸葛亮的建議是一樣的,李翊忍不住放聲大笑:

“……好好好!”

“元龍之言與孔明甚是相合。”

“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諸葛亮與陳登對視一眼,旋即異口同聲道:

“丞相過獎了,如若丞相不反對。”

“我等便依此計行事!”

“……不,我反對。”

李翊忽然話鋒一轉,打斷了二人的計劃。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不解其意。

李翊乃笑着爲二人解釋:

“二君之謀固善,然吾亦有廟算。”

丞相也有計?

兩人同時豎起耳朵,在他們看來,對蔡中、蔡和二人將計就計已是上策。

李丞相在這個基礎上還能作何改良?

李翊眼眸蹙起,揹着手,緩聲說道:

“戰之難者,非破曹軍,乃誘曹操出寨耳。”

“若使曹操出寨,其人不善舟楫,非是淮南水軍敵手。”

“況有周郎江東水軍爲援乎?”

“我自有計破之,然其固守江陵,退居襄陽終非長策。”

“依我之計,何妨將蔡中、蔡和納爲己用,使其爲我誘敵。”

此言一出,諸葛亮、陳登兩個人俱是身軀一震。

讓你將計就計,不是讓你真的收降二人啊。

面對兩人的疑惑,李翊乃笑道:

“……若納蔡氏兄弟,助我誘敵。”

“待其傾巢來攻,伏兵四起,可一戰而擒之。”

“江南之地,豈非反掌可得乎?”

諸葛亮驚呼問道:

“丞相欲行大險耶!?”

“……非險也,此乃必勝之策。”

李翊執扇,一直地圖,說道:

“曹操生性多疑,若見二蔡得信,必自將大軍來戰。”

“待其大軍傾巢而出,使之盡歿於江河之中,雖百萬不足懼也。”

“到時魏軍將士皆爲水中魚鱉,江南之地,當入彀中矣!”

陳登忙道:

“可蔡中、蔡和如何肯降丞相?”

“縱其投降,若非真心,故意使詐,又當如何?”

李翊乃道: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蔡中、蔡和二人本非忠良之輩,曹操殺其兄,其尚肯爲曹操效力。”

“今我以利誘之,料二人難以招架,必爲我所用。”諸葛亮一皺眉,不解地問道:

“既然欲用此二人,又何須得其真心?”

“只管將計就計,使之爲我軍傳去情報便好。”

“倘二人使詐,不僅錯失一大戰機,還須防此二人。”

不止諸葛亮有此疑惑,陳登亦大感不解。

想要利用蔡氏兄弟,直接將計就計就行了。

何須招降那麼麻煩?

萬一其僞降,你還得防着人家一手。

況且蔡氏兄弟的家小都在荊州,人家真心投降的概率就更小了。

李翊乃解釋道:

“若只是利用這二人船探軍報,有何難處?”

“曹軍中人,謂我不敢用險。”

“我偏要叫其知道,蔡中、蔡和二人吾不僅敢用,還要對其委以重任。”

聽完李翊的發言,諸葛亮與陳登皆是一怔。

只能說丞相不愧是丞相,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這兩個雞狗之輩,咱們想的都是廢物利用。

而丞相想的卻是將廢物利用之後,打造成高新產品。

這頭腦確實與衆不同。

無怪人家能在齊王身邊,掌大權十餘年,而穩如泰山,不被打倒。

諸葛亮資歷淺,率先表示對李翊決策的支持:

“既然丞相心中已有計較,那亮便全權聽丞相吩咐便是。”

諸葛亮也是一位職場高手。

他這話不僅表達了對李翊政策的擁護,又間接地將鍋甩給了李翊。

既這政策是李相你定下來的,若是失敗了,咱們只是按照你的吩咐辦事。

到時候可不要怪罪我等。

陳登則是遲疑了半晌,才無奈地嘆口氣;

“……也罷,既然丞相計較已定,吾輩又豈好多言?”

“只讓千萬小心便是,蔡氏兄弟絕非善類。”

李翊淡然一笑:

“善類者有善類之用,惡類者有惡類之用。”

“宵小之徒,亦有其用。”

“吾之用人,盡用其才,皆此之類也。”

陳登默然,見李翊自信滿滿,知他每到用險兵之時。

雖看似兇險,其實大多是其有八、九成把握的。

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他又何須操心?

隨後,李翊設帳,命關平引帳上帳下武士數百人在帳內帳外。

然後召蔡中、蔡和二人來見。

二人聽說是李翊召見,乃私下裡商議:

“雖然此次南下之主帥是諸葛亮,然李翊纔是齊國位高權重之人。”

“他若發言,料諸葛孔明亦不敢違背。”

“我二人雖過了諸葛亮這關,卻須得小心應付李翊。”

蔡和說道:

“只管言及殺兄之仇,然後跪地垂淚。”

“料李翊必不生疑。”

計較已定,兩人依照命令,去見了李翊。

見帳外陳列武士,鎧甲覆爽。

軍容甚肅,皆心中不安。

眼看就要進帳了,二人又強打精神,挺直腰桿走了進去。

方一入帳,二人正準備跪拜哭泣。

誰來李翊先聲奪人,拍案厲喝道:

“大膽蔡中、蔡和!爾等知罪否!”

這一呼喊,瞬間將二人給喊懵了。

將來前提前背好的臺詞,也盡數忘之於腦後。

被李翊這麼一嚇唬,頓時跪伏於地,連連叩首:

“……丞相饒命!丞相饒命!”

“我等實不知有何罪!”

見此情景,連李翊都差點沒忍住笑。

只能說,沒經歷過政治場合洗禮的人,簡直不要太好嚇唬。

遇到緊急情況時,連撒謊都不會撒了。

你要是真不知道自己有何罪,又何須如此害怕?跪地求饒?

李翊暗自嘆一口氣,感慨對手太弱,連玩弄二人的興致都沒有了。

只繼續作怒,厲聲叱道:

“汝二人好大膽,既見本相,還敢相欺耶?”

“汝二人受曹賊之命,詐降於我,當真以爲吾不識?”

蔡中、蔡和盡皆失色,以爲必死無疑,伏在地上,戰慄不能言。

李翊高坐帳上,也不再發言,只冷冷地望着二人。

一旁的關平持刀在側,嗔目而視。

唬得蔡氏兄弟兩個,出汗如漿,手腳俱顫。

兩人就跪在那裡,等候李翊發落。

偏偏李翊遲遲不發言,兩人也不知是生是死。

心情此起彼伏,混亂如麻。

良久,李翊這才緩緩開口,轉溫言說道:

“汝等欲死耶?欲生耶?”

蔡中、蔡和不假思索,磕頭如搗,連連道:

“稟丞相,我二人願活命活命!”

“但求丞相饒恕我二人,我二人縱是當牛做馬,亦當報效丞相大恩大德。”

現在兩人只求活命,哪裡還管其他?

早已將曹操交代的事情拋諸腦後,先把小命保住再說。

李翊見此,乃道:

“吾知爾等行此事,亦非心甘情願。”

“曹操本是閹宦之後,贅閹遺醜。”

“今僭稱魏公,人人得而誅之。”

“汝二人又何必爲虎作倀,爲他效力?”

“當初曹操在河北,敗於我手,正是狼狽之時。”

“其與我主爭奪天下,幾乎是敗局已定。”

“怎奈其趕上劉表身死,蔡瑁、張允舉荊州之衆獻予曹魏。”

“固使其得以在大江之上,與吾王師爭衡。”

“故蔡瑁、張允二人,說是於曹操有再造之恩亦不爲過。”

“然而曹操如何對待此二人?”

“無端將之殺害,奪其兵權。”

“其人忘恩負義至此,可見一斑。”

“今又欲差使汝二人爲其張目,待其功成,必先害汝。”

“我笑汝二人死到臨頭,還不自知。”

李翊有深入淺的爲蔡氏兄弟解釋了,你倆被曹操矇在鼓裡還不知道。

並且講的也是有理有據。

你二人捨生忘死來替曹操當間諜,人曹操會領情嗎?

你倆就算爲他立下再大的功,能比的上蔡瑁、張允的功績?

蔡瑁、張允可是真正使得曹操不費一兵一卒,白得了荊州。

如此厚恩,曹操也是說殺就殺。

何況你們兩個無權無勢的小輩?

經過李翊這麼一分析,蔡中、蔡和二人頓時醍醐灌頂。

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個理。

咱兄弟二人這是被曹操當猴耍了呀!

兩人當即跪伏於地,再拜道:

“丞相之言,真令我二人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敢請丞相教我等以保身立命之策!”

蔡氏兄弟也不傻,既然李相沒有馬上殺他們兩個。

那就肯定是要用他們兩個,兩人表現的機會來了。

李翊乃接着說道:

“今齊王劉玄德乃漢室宗親,仁義之名著於四海。”

“曹賊殺汝兄長,汝等不思報仇,反爲之效死,未免過愚矣。”

二人乃泣道:

“非是吾等不欲報效,實恨力不能及也……”

李翊乃親扶二人起身:

“吾非但能夠救汝二人性命,還能使二人後半生榮華富貴,包享清福。”

二人垂淚拜曰:

“倘如是,丞相恩同再造!”

“計將安出?”

李翊乃道:

“今曹操使汝二人來探我軍情報,汝二人只管依我命令行事即可。”

“只要爾等誠心歸順,來日自當表奏天子,爲汝二人封列侯。”

“他日克復荊州,汝兄弟二人自可繼蔡瑁之名位。”

兩兄弟當即頓首再拜:

“丞相金石之言,吾等謹記,未知丞相有何吩咐?”

“我二人依令照做便是。”

李翊乃道:

“今日天色已晚,汝二人可先回去休息。”

“明日自有用汝二人之處。”

兩人謝恩而去。

關平見二人走遠,這才上前,詢問李翊道:

“貪生怕死之輩,相爺何故重之?”

“倘真有用處,適才何須揭穿二人身份?”

“只管將計就計,使之替我等欺詐曹賊便是。”

李翊微微一笑:

“此二人我有大用,非他二人真心實意投誠不可。”

關平一頓,又問:

“那相爺覺得,此二人適才是真心投降否?”

李翊沒有馬上回答,沉吟半晌,點了點頭。

“料二人已心服矣。”

關平適才只看見了兩個貪生怕死之輩,沒辦法看出二人是不是真心投降。

只盼李翊能夠小心,別真輕信了二人。

將我軍重要情報泄露出去,使曹操知曉。

李翊駐立於風口處,平靜地望着滾滾江水。

他一直自負於自己的御人之術。

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要說此刻已百分百信任蔡中、蔡和兩兄弟,倒也不至於。

爲此,李翊先晾了兩個人一晚上。

之所以沒有馬上發佈任務,而是等到明天。

就是因爲兩個人適才經歷了大起大落,腦子並不清醒。

將這二人放回去休息一晚上,兩個人肯定也是徹夜難眠。

會仔細思考李翊對他們說過的話。

等一晚過後,兩人是否想通。

李翊一看便知。

次日,清晨。

李翊再召蔡中、蔡和來帳中相見。

果不出李翊所料,二人精神面貌並不好看。

顯然是沒睡好。

但還是打起精神,來到李翊帳前,表示丞相但有吩咐,他二人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翊乃牽脣笑道:

“我已知汝二人忠心矣。”

“今可仍照前事辦理。”

“我於汝二人受計,汝二人可依計行事。”

蔡中、蔡和上前,側耳傾聽。

隨後,依照李翊吩咐,給遠在襄陽的曹操回信。

其書略曰:

“蒙丞相密遣,詐降李翊。”

“臣等幸不辱命,已得其信重。”

“翊每議事,皆令臣等參贊,故盡得其謀。”

“今探知,李翊欲趁秋汛水漲,親率舟師襲我江陵。”

“其先鋒甘寧已潛師至沙羨口,約以火矢爲號。”

“江東糧草則俱屯陸口,守備空虛。”

“翊嘗謂臣曰:‘曹操水軍新敗,膽氣已喪。若以精兵夜襲,可一戰擒之。’”

“臣等佯贊其計,翊遂定於八月壬子夜舉事。”

“伏惟明公早作準備,將計就計,可獲全勝。”

“臣等當爲內應,臨期舉火爲號。”

“建安十一年七月,蔡中、蔡和密呈。”

曹操得其書,感慨於蔡氏兄弟驚人效率的同時。

又對書信的內容產生了質疑。

先不考慮蔡中、蔡和二人的忠心問題,單說李翊何等人精?

豈會如此便輕易信了蔡中、蔡和,還將這麼多情報泄露給二人。

於是,聚集衆文武商議。

果不其然,此信一經展出,朝中立馬分爲了兩派。

一派人認爲李翊狡詐多欺,不可輕信。

一派人則認爲蔡中、蔡和帶回來的情報極具軍事價值。

若是放棄,錯失良機!

一時間,曹操躊躇難決。

……

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
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