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

第167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方爲李翊行事之風

王朗是徐州本地人,他的家鄉說來也巧。正是李翊的封地,郯縣。

也就是說,嚴格意義上講,李翊算是王朗的宗主。

縱使王朗是徐州舊臣,李翊的前輩,也沒法在李翊面前擺譜。

“王公請上座。”

與王朗預想的不同,李翊並沒有太大的架子,直接便邀請他入座了。

王朗謝過,開門見山道:

“想必君侯已知朗此來之意,今豫章有倒懸之急,百姓有累卵之危。”

“我聞君侯受劉將軍重託,總督淮南軍務。”

“現在只有君侯能救豫章。”

微微一頓,又接著補充說道,“今豫章太守華歆華子魚,願舉城獻予君侯,爲徐州蔭庇。”

“從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是一套標準的政治話術。

說的比唱的好聽,先把你的兵馬忽悠過來再說。

李翊保持了一個政客的冷靜,澹澹說道:

“不瞞王公,劉將軍付我以淮南軍政大事。”

“今豫章遠在揚州西土,我實不欲出兵干涉。”

這……

王朗沒想到李翊會拒絕的如此果斷。

正當犯難之際,李翊卻又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若是華府君真希望我來保全豫章也不是不可以。”

“願聞!”

王朗連忙追問道。

“我派人前去協助華府君處理豫章軍政,之後豫章軍國大事,俱要先與我徐州大員相商。”

“未審王公尊意如何?”

王朗一凜,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說是協助華歆處理豫章軍務,不就是想讓華歆把豫章的軍政大權交出來吧。

李翊不想親自下場,摻和豫章事務,尤其還涉及到劉表與孫策之間的戰事。

但如果能夠派人接管,採取自治。

那麼即便將來保不住了,對徐州也沒什麼損失。

何況,李翊的戰略目光放得長遠,江南之地,早晚是要收的。

既然如此,正好拿豫章一地做個實驗。

這個“實驗”是李翊籌劃了很久,但一直不太好明試。

因爲不論是徐州還是淮南,都是重點發展的地方。

時間緊迫,亂來不得。

李翊爲了求穩,就不在淮南、徐州採取實驗。

而豫章不同,這裡是瘴地,人口本來就少。

派人前去接管,然後自治。

不管最後實驗失敗與否,都於徐州損害不大。

若能成功,將來也有個借鑑。

“……怎麼樣?王公考慮的如何。”

見王朗沉默不言,李翊再次出聲詢問。

一旁的侍從大聲說道:

“汝可速速決斷,郯侯日理萬機,哪有功夫專伺候你一個?”

王朗皺起眉,暗想他與華歆本就不是貪圖權貴之人。

向河南求助,本就是爲了站隊,好得以在亂世之中明哲保身罷了。

既然李翊肯派人來接管豫章的爛攤子,又有什麼不妥呢?

“若君侯果真願派人來豫章,我想華府君必無相拒之理。”

王朗開口說道,“饒是如此,君侯也該遣軍士前來駐紮。”

言外之意,王朗希望李翊多多少少派點兵過來。

他們也好求個心安。

畢竟豫章國小民弱,來找徐州就是尋求庇護的。

“……嗯,該當如此。”

“我會從淮南調一千精兵,前往豫章駐守。”

一千人……

王朗皺起眉,暗歎有總比沒有好。

一千的精兵,主要起到一個威懾作用,因爲代表著徐州親自下場。

這對李翊而言,養一千人在豫章是可以接受的支出。

再多就不行了。

劉繇死後,他的部衆其實是自己歸屬到了華歆麾下。

因爲華歆本身名望就高,又愛民如子,很受推崇。

所以當劉繇部衆歸附華歆之後,華歆手上其實已有萬餘部隊了。

但華歆將他們遣散了大半。

一是因爲華歆沒有割據之志,二是因爲豫章太窮了,華歆根本養不起。

如果李翊派兵前去駐守豫章,那駐守多少人,淮安方面就得出多少錢糧。

秉著貴精不貴量的原則,李翊只打算派一千人前去駐守。

“未知君侯打算派誰前去豫章?”王朗再問。

李翊站起身來,目光逡巡一圈,隨後也不問衆人意見,直接點名道:

“子義,便由你去豫章,協助華府君督管豫章軍政。”

太史慈在衆人之中被李翊點到名號,有些詫異。

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

“是,謹遵君侯軍令!”

或有人在旁側諫言道:

“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

“若使其督豫章軍政,恐誤大事。”

李翊背著手,沉聲說道:

“不然,我以爲子義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

“可以付與大事。”

又看向太史慈道,“子義覺得呢?”

被問及自己的意見,太史慈連忙跪拜道:

“此誠慈本心所望也!”

士爲知己者死,太史慈立下的志向,便是要帶七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如今他認爲他的機會來了。

嗯……

見太史慈這麼有精氣神,李翊也更加放心,又道:

“龍欲高飛騰空,必先階其尺木。”

“適才我已許諾王公,派一千人前去駐守豫章。”

“子義此去當視豫章子民親附之否,至於手下之兵,宜將多少,卿可自由意。”

言外之意,太史慈可以自行決定帶多少人。

在場諸人,無不暗自感慨李翊的人格魅力。

在大夥兒都不看好太史慈的情況下,卻願意乾綱獨斷,給予其絕對信任。

彷彿在說,拿上我的符節,去地方赴任,等辦好了再回來見我。

這種信任感,是古代所有士人追求的。

太史慈躬身答道:

“君侯立在志事,今劉繇喪亡,尚不知華子魚待遇如何。”

“其故復部曲復依何從,慈竊以爲可往來召去。”

“部曲樂來者便與俱來,不樂來者且安慰之。”

“待慈到後,再觀華子魚牧御方規如何。”

“故所將之兵,不宜多,將數十人足矣。”

太史慈回絕了李翊的好意,認爲不需要單獨從淮南派兵來。

他只需帶數十個隨從,有信心收復豫章部曲,納爲己用。

即用豫章人治理豫章人,豫章兵保衛豫章土。

此舉無疑能幫李翊省去一個大麻煩。

畢竟遙養一支千人部曲,所費糧餉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若太史慈果真能用豫章養好豫章部曲,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子義可要想清楚了,豫章遠在瘴地,來往交通並不方便。”

“若有事急,淮南未必能救。”

豫章之地多沼澤、山川、湖泊,往來交流何不方便。

如果出了什麼事兒,淮南方面是何難第一時間去救的。

也就說,太史慈去了,就得完全靠自己了。

李翊現在是給太史慈選擇,看他需要什麼,然後儘可能一次性地給他滿足了。

不然等他到了豫章,再向索要什麼,可就不好給了。

但太史慈卻顯得很自信:

“君侯有桓文之量,古人云,報生以死,期於盡節,沒而後已。”

“慈既受重託,怎敢相負?”

“況揚州新破,士卒離心,難複合聚。”

“只宜宣示恩慧,安其心,並其衆,然後息兵可也。”

太史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歷史上的他也算半個諸侯。

在海昏壓制荊州劉磐的侵擾,使之絕跡不復爲寇。

李翊正是覺得太史慈有一州之才,把他放在徐州終是屈才了,纔打算派他出去歷練歷練。

“有子義這番話,豫章之事,我便可放心交予卿了。”

話落,一隻手伸向王朗。

王朗初不解其意,倒是龐統察言觀色,趕忙將王朗所帶來的圖書獻上。

王朗這才明白,李翊是要看豫章的賦稅、官員名單。

在看的同時,王朗在一旁說好話道:

“這些都是從府衙裡取出來的圖書文獻。”

“豫章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皆有記載。”

這時想表明他們豫章的誠意,主打一個真誠。

希望李翊不要拋棄他們。

李翊一邊翻看圖文,一邊說道:

“這豫章戶口數怎麼對不上?”

“哪裡對不上?”

王朗身子一緊,顫聲問。

“……呵呵,都對不上。”

李翊將書劄闔上,遞給一旁的龐統。

按《後漢書》記載,東吳所在地區的人口有900多萬。

但晉國滅亡孫吳時得到其賦役圖冊,卻只有230萬人。

這中間消失的人口,自然與當地的世家大族脫不開關係。

有很多佃戶,爲了躲避徭役賦稅,會自願爲奴。

而奴是不算入戶籍的,自然不用服徭役和交稅。

這就使得世家大族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隱藏了大量人口,攫取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從而導致漢末出現了大量的隱戶。

這些隱戶只享受物質基礎,而不承擔社會責任,嚴重拖累國家的正常運轉。

三國時期,隱戶最嚴重的地方就是東吳。

但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沒有。

包括李翊所在的徐州同樣如此。

李翊初據徐州之時,外憂內患,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而如今更是要面臨即將南下的袁神。

所以他哪裡敢現在去折騰土地,觸碰世族最核心的利益?

但徐州暫時不處理這些問題,不代表不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初步的嘗試。

這個實驗的地方,最好是離徐州遠一點,不要使徐州承擔失敗的後果。

若是成功了,也能從中吸取經驗。

李翊背著手,目光掃過衆人,淡然道:

“目今天下田地,越半數於高門貴族,剩餘半數在士人豪族手中。”

“平頭百姓並無寸縷立錐之地。”

“故善者餓殍遍野,易子互食,苟全性命於亂世。”

“惡者保山爲寇,嘯聚山林,劫掠民戶,殺人放火。”

“在座諸位,想必鄉里也都或多會少遭遇過盜匪罷?”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是沉默不能言。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幽幽嘆道:

“人生在世,常有諸多災禍,活命已是十分不易。”

“……又何必同類相殘,乃至以此爲樂?”

李翊再次發出靈魂拷問。

“依翊淺見,每有盜賊蜂起,便說百姓飽受苦難、求活無門,方纔淪爲盜匪。”

“可一旦爲盜,卻良知盡失,再加苦難於他人。”

“如此便有更多百姓難以求生,轉而繼續爲盜。”

“如此往復,天下匪寇豈能斷絕乎?”

衆人面面相覷,俱認真聆聽李翊的教誨。

王朗由是感動,他初見李翊年少,還不覺此子有甚才學。

如今只聽他三言兩語,竟一針見血指出亂世之根源,如此見識,無怪有今日之才名。

王朗常常譏笑世俗中那些有好施之名、卻不體恤窮賤的人。

所以他經常用自己的財物賙濟他人之困急。

可現在看來,他這點胸懷於亂世之民又有何大益呢?

“百姓幾無隔夜之糧,朱門豪族卻可使田連阡陌,盡佔膏腴之地。”

“鐘鳴鼎食,驕奢淫逸,尤以田籍之事爲惡。”

“此輩最是可恨,天下之財已得其二,尤于田賦使滑,此合公道否?”

此話一出,在場已有不少官員如坐鍼氈,出汗如漿了。

但面上神情仍作鎮定。

他們之中,府上也有不少田產,所養之民是爲奴,當然不算盡戶口中來。

聽李翊這意思,不會是要拿他們開刀吧?

李翊彎脣一笑,“諸位倒也不必緊張,我封爵縣侯,享郯縣食邑三千戶,手中豈無田產耶。”

言外之意,不會拿你們開刀。

畢竟自己也有田產,真拿你們開刀,就是自己刀自己?

衆人如釋重負,顫微著起身,拱手道:

“君侯之言,振聾發聵,發人深省!”曹豹率先跪伏於地:

“君侯所言甚是,衆生皆苦,吾輩亦有責救民於水火,保全蒼生。”

“豹願爲表率,將府上田地,獻予州府!”

衆官員睨了一眼曹豹,暗罵你小子倒是會察言觀色,拍得一手馬屁。

人李翊還沒說要收繳田地呢,你倒先冒出來邀功。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誰都明白曹豹肯定不會捐出全部田產。

只是交了一部分出來,於他而言只是略有損失。

但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自然給李翊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在下也願獻出府上田產,爲君侯盡一點綿薄之力!”

“在下附議!”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在下附議……!”

一時間,好好的聚會突然變成了獻田產的活動。

大夥兒都明白,與其等哪天李翊下刀,不如先主動交出來。

現在交,絕對是數目最少的。

真等到李翊要主動度田排查的時候,那恐怕交的田地就不是這個數目了。

王朗將這一幕盡收入眼底,更加佩服李翊的政治手腕。

只是言語略微敲打,便將這幫縱橫徐州官場多年的老油條,收拾的服服帖帖。

好手段,好手腕吶……

王朗兀自感慨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官,竟不如一個後輩手段強硬,實在自慚形穢。

李翊見衆人紛紛獻田產表忠心,當即也拱手道:

“諸位可真是劉將軍的肱骨忠臣吶,回頭我定會在劉將軍面前,爲諸位一一表功。”

官場之事,就是要恩威並施。

敲打不能太猛,一定要適度。

現在能讓他們主動獻出一部分田產,已是最好的結局了。

要是再激進一點兒,整個徐州都要人心不寧。

這顯然不是李翊想要看到的結果。

要知道,這些官員是統治階級,是上位者,是既得利益者。

想直接剝奪他們的權益,是不現實的。

“子義,你可明白我要你在豫章做什麼了嗎?”

李翊單獨找到太史慈問道。

太史慈頷首,道,“君侯是希望我在豫章度田嗎?”

“正是如此……”

李翊點了點頭。

度田就是清查人們佔有田地數量和戶口、年紀,以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

同時便於國家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

不過許多大地主都是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的。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你上去要動這些豪強地主的蛋糕,他們百分之一百會隱瞞田地和依附於他們的人口,以反對清查。

許多地方官吏,都懼怕他們的威勢,或收受賄賂,相互勾結。

以任憑地主豪強的謊報。

再嚴重一點兒,他們便會主動聯合起來,以武裝力量來進行反抗。

“今天下墾田多不以實,戶口年紀互有增減。”

“我要你到豫章後,整頓賦役制度,安定社會秩序,以鞏固豫章的政權穩定。”

李翊正式向太史慈提出要求。

“只是當地豪強失馭,起塢壁,繕甲兵。”

“集結宗族賓客,招納依附流民,以抗官府。”

“故此事行之甚難。”

歷史上,劉秀定國之後,就開展了大規模的度田。

很多人說劉秀度田失敗,差點被趕下皇位。

但從結果上來看,劉秀確實是沉重打擊到了豪強大姓。

解決了兩漢之際戶口田畝不實的問題,爲後來的明章之治奠定了必備的基礎條件。

不過,劉秀的度田運動確實非常不容易,在全國範圍內激起了大量的叛亂。

好在劉秀當時已經坐穩了皇位,並且沒有徹底和地主豪強撕破臉皮。

而是雙方互相妥協。

豪強大姓讓出一部分政治經濟利益,劉秀則讓皇權與地方勢力之間歸於平衡。

大家都不希望用過多的殺戮來造成社會動亂。

之前說過,豪強地主最怕的就是亂世。

因爲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損害的是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度田雖然能夠解決一部分社會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事的流動。

土地兼併現象依然會接著出現,從而引起新的社會問題。

荀攸這時走了過來,勸諫李翊道:

“君侯,度田並非一時之策。”

“只恐政令尚未傳至地方,便受千夫所指。”

“屆時人亡政息,乃至人未亡,政已息。”

“還請君侯三思。”

李翊一頷首,牽脣笑道:

“公達來的正好,適才徐州諸官員多有獻田之輩。”

“事後衆人可對我這個‘惡人’有甚微詞?”

荀攸聞言有些惶恐,連忙道:

“君侯莫要如此說,我等豈敢?”

話落,又望一眼李翊的神色,見之未有變化。

乃嘆了口氣,這才說實話。

“衆人嘴上雖不言,然以我觀之,怕是多有不快……”

說白了,很多人希望利益再分配,只是因爲他不是既得利益者。

而既得利益者,又有幾個是願意無償讓出自己的利益來的?

“我亦知此事甚難,故今日權做試探。”

“早叫子義於豫章,初步嘗試。”

“不論成功與否,於我徐州皆是無害。”

“事若濟,有利於徐州之後嘗試度田。”

“事若不就,損豫章一地而已。”

這便是李翊打算採取的實驗。

正好豫章算不得多富裕,太史慈可以放開手來幹。

真要是玩砸了,趕緊切割也來得及。

總之,總是要有人嘗試的。

即便李翊不做,之後也會有人做,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既然如此,爲什麼不能是我來做?

難得來一趟,總要不留遺憾纔是。

“……好罷,既然君侯想做此嘗試,攸願代爲分憂。”

“……哈哈,公達有此心,再好不過,那便來幫我一同擬定律令罷。”

於是,李翊便帶上荀攸,草擬了一個基本的律令。

讓太史慈帶去,在豫章進行初步的嘗試。

“子義此去,有便宜行事之權。”

“凡官員任命,生殺予奪可自行決定。”

李翊唯恐律令於太史慈掣肘,又讓他放開手去做。

不論如何,徐州方面會對他的工作全力支持。

若實在做不好失敗了,該棄就棄,不必強求。

李翊又對太史慈叮囑多項事務,才準備遣他離去。

當此時,又有一使到。

乃是丹陽太守袁胤送過來的文書。

書中談及到了丹陽的山越問題。

李翊希望袁胤在兩年內爲徐州籌集不下一萬人的丹陽兵。

這些健兒悍勇不畏死,非常適合拉到前線去肉搏拚刀子。

不過,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籌集這麼多的人。

那就得從當地的山越人中下手。

儘管李翊已經告訴了袁胤,可以通過採取搶收麥子的方式,來威服山越民衆。

但袁胤信中仍舊錶示,實際操作起來相當困難。

希望李翊增派人手過去幫忙。

他一面要安撫袁術舊臣,一面要幫淮南壓制山越,的確是忙得焦頭爛額。

“君侯,袁府君信中怎麼說?”

龐統關心地問道。

關於清繳山越的計策,主要就是他獻的。

所以龐統最爲關心。

“袁胤提到了工作上的困難,希望我派人過去幫襯一二。”

說著,李翊將文書遞給龐統,又問一旁的荀攸說道:

“公達,你對江南山越有何看法?”

嗯……

荀攸微一沉吟,道:

“山越之民多爲越族後代,以血緣爲紐帶,組宗族宗部,盤踞百年。”

“若要在兩年之內,將之鎮撫,少說要三萬勁卒。”

“若要在兩年之內,將之剿滅,至少要十萬之衆吶……”

荀攸說出了自己心中估算的數目。

顯然,不論是李翊還是徐州,都不可能爲了山越問題,投入十萬的兵力進去。

吳國爲了鎮撫山越,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代人剿完,二代人剿。

以至於還培養出了大量新生代將領。

“這樣吧!”

李翊一拍手,“子義既然要去豫章,順道也要路過丹陽。”

“你便與文向同去丹陽,先輔其鎮撫山越,然後再去豫章那邊赴任。”

李翊打算派遣太史慈與徐盛先去丹陽幫袁胤鎮撫山越,之後太史慈再去豫章處理軍政。

“……喏。”

太史慈一拱手,話鋒又轉道,“只是若不早早去豫章那邊,只恐華歆見疑,反投劉表或者孫策。”

李翊笑著搖了搖頭,“我先使人發書回去,孫策、劉表知我干預豫章之事,必不敢輕動。”

“子義可以放心在丹陽剿賊,時間上來得及。”

孫策與劉表矛盾激發,戰事不可避免,現在誰敢得罪第三家?

何況豫章歸屬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爛帳。

只要不被對方得到,兩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正說間,忽有一使到。

“君侯,潁川使者來了。”

李翊聞言,彎脣笑道:

“……呵呵,今個兒是個什麼日子,怎的大夥全都聚在一起來了?”

“快請!”

既是共戰的盟友,李翊當然要親自接見。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出使徐州的山陽滿伯寧。

那時,正是他出面與徐州談判。

這次曹操又派他來,也不知是所爲何事。

“滿使久違了。”

李翊見著滿寵,向他作揖一禮。

滿寵當即回禮道,“君侯風采依舊,使故人聞之,不勝歎羨。”

李翊即將滿寵請入驛館,問明來意。

滿寵正色說道,“此乃軍國大事,未問劉將軍在何處?”

李翊答道,“軍國大事先由我問,若果真是要緊之事,翊自會通稟劉將軍。”

若是旁人說這話,滿寵或許不信。

但如果是李翊說這話,滿寵不得不信。

劉備對李翊的信任,是衆人皆知的。

“……也罷,那就先與君侯說。”

滿寵看了一眼四周。

李翊會意,揮了揮手,示意左右侍從退下。

“眼下更無六耳,滿使有何大事相商,直言無妨。”

嗯……

滿寵這才緩緩開口:

“寵此來,是奉曹公之命,商議河北之事的。”

這在李翊預料之中。

若是尋常小事,曹操只派遣一名普通使者來便好。

這次直接把滿寵給派來了,說明肯定是有要緊之事。

“君侯可知,袁本初已打算與公孫瓚議和了?”

什麼!?

饒是心裡已有準備,但李翊聽到這個消息時,還是頗感震驚。

這跟李翊接收到的情報不同。

之前許攸明明說,袁紹打算在明年出征公孫瓚。

怎麼曹操這邊的人,卻說兩家要議和了。

到底哪個說的是真的?

這事兒可一點馬虎不得。

因爲河北的戰與停,直接關係到河南的軍略決策。

“……消息屬實否?”

李翊正色問道。

滿寵眉目坦然,啓脣更是直接了當:

“這種大事,可得戲言乎?”

……

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
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