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

冀州是袁氏最寶貴的財產,也是曹劉爭奪河北,註定要搶的頭破血流的地盤。

按《後漢書》記載,冀州截止到永和五年時,保底人口在八百萬以上。

雖然中間受黃巾之亂影響遭受了一波人口流動。

但考慮到袁紹出任冀州牧後,政局相對穩定,又收編了大量黑山人口。

所以冀州的人口數量依然屬於漢末頂尖。

得冀州者,即得北方。

曹操不遺餘力的與袁氏血戰,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最後只堪堪得到冀州兩郡之地的。

“此意斷斷不可行!”

“劉玄德已得了青州,吾兵鋒所指,才堪堪佔了上黨一郡而已。”

ωωω▪ т tκa n▪ ¢O

“今吾大兵圍至魏郡、趙國,豈可只圖此二地耶?”

曹操言辭激烈,脖頸通紅,鮮少這般激動。

只因李翊的條件太過苛刻,曹操實在無法接受。

可李翊亦是政場老手,面對曹操的大發雷霆沒有絲毫畏怯,依舊面如止水。

“這就是我徐州的底線,曹公可審度之。”

“只是如今袁尚未滅,自被吾破之後,在冀州北整頓軍馬。”

“又聞袁熙亦在幽州動員人馬,不時南下。”

“屆時,只恐曹公連魏郡、趙地也不得了。”

曹操聽出李翊威脅之意,脣角露出一抹冷笑:

“任其袁兒自來,吾自提兵抵禦!”

曹操也不是被嚇大的,袁尚、袁熙就算真的來了,又不是隻威脅他曹操一家。

李翊這路軍馬也會受到影響。

到時候只會拖延冀州搶佔的時間罷了。

曹操相信,以李翊之聰明才智,可得不會放任二袁兒恢復對冀州的掌控。

這只是他的虛張聲勢,漫天要價罷了。

“既如此,翊便沒什麼好談的了!”

“告辭!”

李翊一揮袍袖,憤然離席。

曹操一怔,正欲出聲攔阻。

但猶豫一下,還是將心一狠,忍住了沒有開口。

他自己也暗忖李翊莫不是剛剛不是在虛張聲勢?

他是真打算要這麼多地?

李翊虛張聲勢是真,離席也是真。

他自己也清楚,索要了大半個冀州,老曹肯定找自己拼命。

現在袁氏還沒擺平,遇上個魚死網破的曹操,那是絕對划不來的。

所以最終還是決定用談判來解決冀州問題。

李翊這些年也接見了不少外州官員,跟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

他深諳談判的技巧,也知道如何從曹操這樣的政治老手中攫取到最大的利益。

憤然離席,不過是佯作談判破裂罷了。

只要兩邊沒有兵戎相見,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反正鄴城現在還圍着,不談判也是乾耗,並不耽誤事兒。

李翊一經回到大營,許攸即上來問情況如何。

李翊搖了搖頭,“談判過程甚不理想。”

嘶……

許攸倒吸口涼氣,捋着鬍鬚,言道:

“孟德此人,吾與之甚爲熟識。”

“彼先進取魏地,而不除幷州之患,便是對冀州勢在必得。”

“其必不會只圖魏郡、趙國兩地而止。”

李翊點了點頭,負手道:

“吾亦知此理,然凡談判之事,不可先露底細。”

“若使其知我底線,必漫天要價。”

“吾故作強硬,只爲謀得更多地盤。”

許攸又問:

“未知君底線是多少?”

李翊眉梢微微一揚,環顧左右,在許攸耳邊小聲說道:

“此爲軍國大事,本不該向太多人泄露。”

“只是子遠乃我摯友,又爲我心腹之士。”

“吾只向君言,君切勿泄露於他人。”

許攸當即拍着胸脯保證:

“子玉還不瞭解愚兄爲人嗎?”

“愚兄素有誠實郎君之號,君儘管直言。”

“愚兄斷不泄露於外。”

“子玉若是能透個底,愚兄也好替子玉參謀參謀。”

李翊彎脣笑道:

“吾素知子遠爲人矣!”

於是,在許攸耳邊小聲說道:

“冀州之地,除趙國、魏地之外,常山、甘陵、鉅鹿亦可讓出。”

唔……

許攸一怔,雖然已經知道了李翊的底線所在。

但這個談判難度依然很高。

畢竟即便把常山、甘陵、鉅鹿一併全讓給曹操,曹操也只得了半個冀州而已。

也許有人會說,半個冀州就是五五分成了,曹操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沒錯,如果光看版圖大小,曹操是得了半個冀州不假。

但你要從人口、經濟角度看。

曹操真正得到的好地盤,只有甘陵國與魏郡。

而冀州東部的渤海郡、河間郡、北部的中山國都是人口大郡。

你要從地域上劃分,劉備吃冀州東,曹操吃冀州西這很公平。

但冀州東部整體要比冀州西部富裕許多。

更別說冀州中部,同爲人口大郡的安平郡,李翊也沒有讓出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

李翊給出來冀州劃分的底線,又何嘗不是曹操的底線呢?

因爲曹操在談判中處於弱勢方,魚死網破是兩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在曹操的構想裡,至少西部的半個冀州都得拿下。

而他額外希望得到的,則是中部的安平郡,以及北部的中山國。

又過兩日,

曹操再次發出邀請,請李翊過去談判。

李翊按時赴約,雙方就談判桌上再次展開了一次激烈的討論。

但最終的結果依然不是很好,

李翊始終是咬着魏郡、趙國不肯放,只願給這兩塊地。

談判最終再次不歡而散。

又過三日,

第三次談判接着進行,這一次李翊終於讓步了。

表示願意給出常山國,並表示這已經是他最後的底線了。

但李翊所給出的“底線”,距離曹操心目中的底線依然差之甚遠。

所以第三次談判,依舊是不歡而散。

不過曹操敏銳的注意到,後兩次談判,李翊都把許攸帶在了身邊。

曹操心裡暗忖:

“許攸乃吾之舊友,今與李翊出則同輿,何不求他相助?”

於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手下人。

程昱當即分析建議道:

“聽聞此次李翊出兵河北,用許攸爲謀士,多賴他出謀劃策。”

“今冀州分劃大事,又將之帶在身邊,料其必受信賴重用。”

“聞說此人視財如命,可於中做文章。”

曹操撫掌笑道:

“吾亦知許子遠愛財,可速備錢帛,與我親善。”

衆從其言,即備了一車財物。

於夜晚時分,密遣人送至許攸處。

曹使一見着許攸,便將財物送上。

許攸兩眼放光,忙道:

“……這、這、這如何使得,孟德實在太過客氣了!”

於是陰請曹使入了自己營帳。

曹使一進賬,就直接開門見山說道:

“曹公遣我來,一是想向老友表達思念。”

“二是有難處,想請老友幫忙。”

許攸忙問,“什麼忙?”

曹使說道:

“今冀州會談,已近半月,仍未有果。”

“蓋因李郯侯漫天要價,不肯妥協之故耳。”

“曹公斷不能接受死傷無數將士,卻僅得常山、魏郡、趙國三地而已。”

許攸聞言,亦忍不住嘆了口氣。

“……是啊,縱我非曹營中人,然李子玉此舉未免過於強橫。”

“任誰都不能接受這條件。”

曹使見此,趁勢說道:

“故曹公遣我來,便是想請教許先生。”

“許先生乃李郯侯心腹謀士,每日隨他出入左右。”

“……定然知道些內情。”

“……這個嘛。”

許攸面露爲難之色,搖了搖頭。

“吾雖知些許內情,然此等大事,攸亦不敢擅自泄露。”

曹使見許攸沒有馬上拒絕自己,便知道有戲,連忙說道:

“曹公思念先生久矣,常想請許先生過去。”

“只是許先生已在劉將軍處謀得高位,曹公每念於此,常扼腕嘆息。”

“今雖不能再盡君臣之義,然亦可全好友之誼。”

“若許先生肯幫襯一二,曹公定不忘先生今日之恩情。”

言訖,曹使將一份禮單遞給許攸。

許攸接過,目光只澹澹瞥了一眼,便不動聲色地將之收入袖中。

“……咳咳咳。”

許攸握拳放在脣邊輕咳了幾聲,“吾與孟德算是舊識,今各爲其主,本不該言及太多。”

“只是以愚意度之,冀州會談若遷延日久,只會落得兩敗俱傷。”

“最後反倒使袁氏得利。”

“況攸亦爲河南人,自當爲河南大局着想。”

許攸先發表了一波免責說明,然後才俯在使者耳邊,小聲說道:

“此語汝只管對曹公說,切不可教他人知曉此事。”

“郯侯之底線,還能讓出常山、鉅鹿、甘陵三地。”

曹使連連點頭,慌忙謝過,匆匆回了曹營。

將許攸原話,如實轉述給曹操。

曹操終於知道了李翊的底線在哪裡了,但心情並未好轉許多。

正常來講,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後,就好談判要價了。

結果李翊這底線,居然也是他曹操的底線。

合着他曹操在交完底褲之後,連一點談判的餘地都沒有了嗎?

“……真是豈有此理!”

曹操抱怨了一句,但還是派人去請李翊來做第四次談判。

次日,兩邊的談判如期舉行。

曹操這一次態度十分強硬,憤慨道:

“吾軍士千生萬死,纔有今日。”

“若郯侯執意只肯給常山、趙地、魏郡三地,那曹某情願魚死網破,殊死一搏。”

面對曹操的最後通牒,態度一向強硬的李翊,出奇地服了個軟。

“未知曹公想要何地?”

“除上述三地之外,吾更要鉅鹿、甘陵、安平三地!”

雖然已經知道李翊的底線在哪了,但曹操還是想再做最後一搏。

看看能不能把這冀州中部的安平郡給一併拿下!

“哼!!”

李翊一拍案椅,不發一言,轉身便走。

又從身後將領打了個手勢,好似是教他們隨時最好廝殺的準備。

曹操大驚,忙上前拉住李翊,喊道:

“適才戲言耳!”

“李先生有話好說,何必動怒!”

賠完禮之後,曹操又暗自給了自己一巴掌。

暗罵自己也是欠兒,既然已經知道李翊的底線在哪兒了。

又何必非要皮這一下,惹惱了他呢?

若是兩邊談判破裂,擺陣廝殺,那絕對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連李翊這樣冷靜的人都接受不了再割讓安平郡,寧可雙輸。

可見適才真的是到他的底線了。

“……好,不要安平。”

“吾只多要甘陵、鉅鹿兩地。”

曹操比了個二,並做好了迎接李翊反撲的準備。

畢竟雖然這是李翊的底線,但以他的性格肯定還會繼續要價。

所以曹操接下來務必得堅守好陣地,爲自己保住鉅鹿、甘陵這兩塊地盤。

就當曹操以爲李翊會讓他在鉅鹿、甘陵之間二選一之時,李翊竟是一聲嘆:

“……也罷,再這般遷延下去,也無結果。”

“鉅鹿郡、甘陵國可以給曹司空。”

“剩下郡國之地,歸我徐州。”

嗯……?

曹操見李翊答應地爽快,頓時察覺不對。

這不是李翊的底線麼,他怎麼這麼果斷的便答應了下來了?

就在曹操思考之時,李翊已命人取來筆墨。

叫曹操作書,兩地於冀州劃界。

曹操稀裡糊塗地簽了書,愈發覺得不對。

再看向李翊時,見他露出一副計謀得逞的笑容,頓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好個李翊小兒!”

“又中汝之計也!”

曹操一咬牙,已經明白過來是李翊給他下的套。

許攸給出的,絕對不是李翊真正的底線。

以曹操對許攸的瞭解,許攸此人雖然貪財,但拿錢是真辦事兒。

所以許攸在收到自己好處之後,不可能賣假消息給自己。

可曹操得到的又的確不是李翊的真實底線。

那麼真相只有一個,李翊是將許攸都給一起算計進去了。

他故意放假消息給許攸,誘導自己以爲那就是他的真實底線。

以至於讓曹操交了全部的底,未能在他身上討得半點便宜。

“……呵呵,今日方稱我心吶。”

有人歡喜有人愁,曹操又被李翊擺一道心情鬱悶。

而李翊卻心情大好,他清楚知道自己剛剛從曹營那裡得到了什麼。

“子玉因何如此高興?”許攸連忙問。

“……呵呵,無事。”

李翊拍了拍許攸的肩膀,“只是要多謝子遠爲我出謀劃策,我才能走至魏地來啊。”

按照李翊的構想,他的最低底線其實是可以把安平郡、中山國一併給讓出去。

шшш● тTkan● ¢o

自己只要冀州東部的渤海郡、河間國、博陵郡。

因爲曹操的地盤雖然大,但冀州最落後的兩個郡國都在他那裡了。

即常山國、趙國。

之所以貧瘠落後,就得提另一位老熟人了。

——黑山軍首領張燕。

如果不知道黑山軍的勢力範圍在哪裡的話。

那便拿出冀州地圖,在他的西部豎着畫一條線就可以了。

等於說曹操拿到的冀州地盤裡,有三個郡都要遭受黑山軍的威脅。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常山國和趙國。

因爲魏郡是袁紹的治所,袁紹曾專門帶兵掃蕩過一次黑山,所以魏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但由於官渡之戰的爆發,張燕屢行與徐州軍的盟約,出兵騷擾袁氏。

使得黑山軍的勢力範圍,再一次伸到了魏郡境內。

所以這一次冀州地盤的談判,看似是五五分賬。

實則是三七分成。

七成是人老劉的,你曹操只拿三成!

曹操知道自己吃了啞巴虧,眼下想反悔也來不及。

眼下只能是專注於魏郡的戰事。

正好徐州軍也在這裡,曹操當即請李翊過來商議破鄴之策。

反正地盤該分的也分了,該好好想想怎麼破敵了吧?

“吾大軍至鄴已逾月餘,鄴城城高,軍馬衆多,器械足備。”

“一時難取,未知李郯侯又何妙策克成?”

曹操如實講述了自己這一個月對鄴城展開的攻勢。

他先是繞城築起土山,居高臨下射箭。

又組建掘子軍,發掘地道,打入城池內部。

從上至地,可謂雙管齊下。

但都被審配設計堅守,發令甚嚴,遲遲攻不進去。

此前挖地道時,還被審配發現了。

被審配運石屯於城牆上,然後狠狠砸落,一下子砸死了曹操三百多個士兵。

教曹操心疼了許久。

就在衆人積極發表意見,商議如何快速拿下這座堅城時。

許攸忽然嘿嘿一笑,自人羣中走出來說道:

“諸公勿憂,我有一計可以破鄴!”

衆人忙問是何計策。

許攸獻計道:

“何不決漳河之水,以淹城池?”

話還未說完,曹仁立馬出聲反駁道:

“汝道我等未想過此計耶?”

“鄴城不比下邳,此地地勢平坦。”

“縱然決了漳河之水,也難以灌入城中去。”

話音方落,包括李翊在內的徐州諸將無不瞪了曹仁一眼。

暗道你小子還想着淹我們的下邳是吧?

許攸一捋鬍鬚,牽脣笑道:

“倒也不必將漳水灌入城中去。”

“只教人於城外掘壕塹,將水灌入塹內,以斷絕城池內外之聯繫即可。”

聽完許攸的解釋,衆人頓時明白決漳河的意義了。

之前說過,

我們常說的古代圍城,並不是真的把它團團包圍起來。

而是在每一面城外,安置類似於“城邦”一樣的大營。

如果城外有人出來,他也不是要突破千軍萬馬的封鎖。

而是要躲避城外各處大營派出來的截殺部隊。

所以城池越大,越難包圍。

許攸獻出決漳河之計,就是爲了斷絕鄴城內外的聯繫,從而使其失去外界對它的援助。

如此一來,鄴城除非糧食足夠,否則全城軍民都得生生餓殺。

而許攸之前是幹嘛的?

專門在鄴城搞“財務”的!

對鄴城的儲備瞭如指掌,許攸清楚,要供養這麼大座城池的軍民。

每日耗費甚巨。

僅靠城池內部,是沒辦法自給自足的。

時間一長,不消河南軍動手。

鄴城的居民一定會主動造反!

曹操聞言大喜,李翊亦然其計。

兩軍各遣軍士,曹營負責東南兩面,劉營負責西北兩面。

於城外大掘壕塹,兩地連接在一處,凡掘四十里長。

審配在城上,見盟軍於城外大掘壕塹,心下已知盟軍欲掘漳河之水灌城了。

但又發覺盟軍將壕塹掘得甚淺,又不免冷笑:

“賊欲絕漳河之水灌我城池,然壕深可灌,如此之淺,有何用哉!”

於是,並不以爲意。

左右解勸審配,出兵擊敵,干擾盟軍掘溝。

否則彼用漳河之水灌城,城內外的聯繫立馬斷絕。

審配卻言道:

“曹操、李翊皆是慣於用兵的好手,我兵雖多,卻不及河南兵果勁。”

“若冒然出戰,萬一不利,挫動銳氣,正中河南人下懷。”

“且安心守城,等候主公與袁幽州的援兵即可。”

審配拒絕主動出兵的提議,堅信鄴城只有堅守待援纔有希望解圍。

是夜,曹操、李翊更添十倍軍士,併力發掘壕塹。

衆人勞作一夜,比及天明之時,壕塹已成。

廣深二丈有餘,遂引漳河之水,灌入塹內。

水深數尺,人不得渡。

鄴城徹底被漳水圍死。

時袁尚自渤海兵敗以後,向北逃亡,自中山、河間一帶籌措了些兵馬。

加上沿路收攏的殘餘軍馬,又湊齊了三萬人整。

準備再來與曹劉爭奪冀州。

兵馬方行,又聞說冀州南部郡縣,大多投降了河南。

袁尚不知老巢魏郡是何近況,若冒然進兵,只恐中曹劉埋伏。

只得分遣部隊,往魏郡探明。

比至魏地時,又因爲人少,大多被曹營、劉營別寨的軍馬擊破。

或僥倖逃脫者,亦不敢深入。

只能回報袁尚說,南部郡縣確實多降河南。

至於魏郡情況,皆因盟軍把守森嚴,不得入。

袁尚見此,心道鄴城已失,不敢冒進。

左右進言曰:

“公妻兒老母尚在鄴城,將軍還是親自領兵去一探究竟爲好。”

“萬一鄴城未陷,豈非害了老夫人?”

袁尚沉吟半晌,到底是搖了搖頭。

“一個李翊已經十分難對付了,更別說曹操也在那裡。”

“若這二人聯手,僅憑吾現有兵力,斷難取勝。”

“我意先勒兵回中山,權歇人馬。”

“待吾二兄從幽州整備好軍馬之後,在合兵一處,共往禦敵。”

“此爲上策。”

左右人紛紛問:

“若將軍棄而不救鄴城,老夫人即將軍妻子俱落入曹劉之手。”

“彼時爲之奈何?”

袁尚微微一怔,深吸口氣道:

“我袁氏雖已與曹劉不死不休。”

“然曹操與吾父乃是故友,劉備亦與我袁家是姻親。”

“彼斷不害我妻兒老小。”

“公等不必擔憂。”

遂勒兵回了中山國,不肯去救鄴城之圍。

審配在鄴城堅守數日,因被漳水圍住,也不知外界是個什麼情況。

想派人出去打探都派不了了。

只能是寄希望於袁尚、袁熙會來救鄴城。

審配每日登上城牆,發表演說,鼓勵軍民士氣。

初時,兩日三日,衆人尚能忍耐。

然過了十日,城中糧食斷絕,兼之生活物資供應不足。

人民生活日益艱難。

而審配代管鄴城軍政,爲了守禦城池,又不得不將一切物資優先用於軍人之上。

以防止軍士生變。

一時間,城內百姓餓死數人。

不少百姓中的親友子弟,乃是守城軍士一員。

遂紛紛向他們訴苦。

穿上軍袍,他們是守土的軍人。

脫下軍袍,他們是城中百姓的家人。

衆親友互訴衷腸,一傳十,十傳百。

於是城內軍心大變。

審配之侄審榮,連忙將這個情況彙報給審配。

審配言道:

“如今城內士民困苦,豈獨一家一戶?”

“大家皆苦,便忍一忍。”

“只要援軍到來,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審榮正色道:

“如今城內軍士譁變,百姓慘死,人人不忿。”

“若忍一日兩日尚可,再等個三日五日,必出禍亂!”

審配大聲說道:

“五日之內,主公必率援軍過來解圍!”

話甫方落,忽聞得城下喊聲大作。

衆視之,乃李翊親提軍馬至城下。

“叔父,你瞧那是……!”

審榮大聲驚呼,以手指城下。

只見李翊士兵,以槍挑袁尚印綬衣服,高呼讓城內軍民投降。

其餘軍士,則將他們繳獲到的符節、斧鈸等物展示給守城士兵們看。

這些都是袁尚的衣物用品。

是上次渤海之戰時,被李翊繳獲的。

而鄴城守兵不知,又因與城外斷絕了聯繫,只道這些衣物用品就是最近繳獲的。

以爲袁尚已經率兵來援了,只是被李翊擊破了。

審配又驚又怒,高聲大呼:

“狗輩!吾主何在?”

李翊大聲回道:

“以爲吾階下囚矣。”

審配當然不信,再喊:

“可叫吾主來陣前答話!”

李翊回,“汝至城下來,吾教汝君臣相見。”

審配一咬牙,破口大罵:

“吾主並不在汝處,汝詐稱擊敗吾主。”

“與擾我軍心耶?”

“……如何不在?”

李翊冷聲一笑,從身旁士兵處奪過長槍,以槍挑袁尚印綬。

“汝主豈非在此乎!?”

審配大怒,親取弓箭來射李翊。

然箭矢只落入水中,並不能近得李翊之軀。

面對審配的惱羞成怒,李翊笑意更盛,叫軍士喊得更大聲。

城上軍民見此,更加人心惶惶,躁動不安。

審配氣急了,忽想起辛評家中老小尚在鄴城。

遂命人將辛評全家老小八十餘口,盡數縛來,鎖在城上。

審配以鞭罵道:

“皆是辛評、郭圖敗壞冀州,袁氏纔會衰敗至此!”

“汝等身爲家屬,難辭其咎!”

於是,下令全部斬首。

審榮素與辛評之弟辛毗相厚,見此,乃出聲勸道:

“辛評之過,不甘其家人之事。”

審配怒叱:

“袁譚已背主投敵,降了劉備。”

“辛評乃袁譚之臣,豈非亦是投敵乎?”

遂一把將審榮推開,不聽其言,執意要殺辛評全家。

可憐辛家八十餘口,盡數於城上斬首。

又將人頭擲下,以向盟軍表明其堅決抵抗之意。

李翊見此,乃嘆道,“此非吾本意也!”

許攸則顯得十分高興,衝李翊說道:

“子玉不必傷感,審配衝昏了頭。”

“目今城內人心不寧,其不思安定之策,反舉此暴行。”

“此必更使城內之人,躁動不安。”

“吾料鄴城兩日之內必破!”

李翊點了點頭,扯起脣角:

“子遠說的有理,鄴城若破,子遠當屬頭功。”

“吾自會向劉將軍奏明。”

許攸大喜,忙朝李翊拱手:

“那愚兄先謝過子玉兄弟了!”

鄴城可是袁氏的治所,其中積累了多少財富,光是想想便令人眼饞。

換做以前,許攸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如今,呵呵。

翻身把歌唱也!

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
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