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

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

卻說李翊賺開昌黎,使得大軍無傷進入了遼東屬國腹地。

須說明一點的是,遼東、遼西的地理問題是一盤爛賬。

你在地圖上既能看到遼西郡、中遼郡、遼東郡、還有遼東屬國等地。

而這些地盤還經常互串,衝突。

這主要是因爲東漢政府對東北的掌控力比較薄弱,導致行政地域劃分經常出現問題。

遼東屬國是從遼東郡單獨劃出來的一塊地盤,專門用來安置烏桓等少數民族的。

之後公孫度又把遼東郡分成了遼西郡與中遼郡。

這就導致地圖上又多出來一塊遼西郡。

所以遼地的行政劃分突出一個亂字。

如果要簡單粗暴一點理解的話。

只須把李翊收復的遼西郡理解爲遼西,公孫度所在的遼東郡理解爲遼東就可以了。

至於遼東屬國,則可以理解爲夾在遼西與遼東之間的緩衝地帶。

現在李翊只有率軍渡過遼東屬國,才能打到公孫度所在的遼東治所襄平。

李翊先率了一萬大軍駐紮於無慮縣,又派遣呂布、黃忠各領斥候哨騎百人,四下偵探敵情。

主要是爲了抓兩個舌頭回來,拷問敵軍分佈情況。

“……君侯,末將已經探聽清楚,自烏僕政變之後,大軍便一路堅壁清野,回撤到了房縣。”

黃忠將自己探到的情報,彙總給李翊。

烏僕在遼東公孫的支持下,殺了前峭王蘇僕延,並趁機收攏了其部衆。

其麾下總兵力已經來到了一萬五千人左右。

公孫度將他安置在了房縣。

房縣瀕臨渤海,是遼東郡的入口。

所以看似公孫度扶持了一個新單于上來,倒不如說是收了一條看門狗。

給他看守遼東郡的門戶。

“……烏僕擅殺峭王,大失人心。”

“今收聚螻蟻之兵,合烏合之衆,守禦房縣,不足慮也。”

“只是烏桓人一路劫掠,堅壁清野,這段時間只恐我軍糧草供給難以跟上。”

李翊捋着鬍鬚,條理清晰地分析當前形勢。

又看向呂布,見他欲言又止,乃道:

“溫侯似也有情報要說?”

呂布乃一拱手:

“布此前去打探情報之時,探得遼東郡治襄平有兩萬人把守。”

“至於其餘郡縣,多爲土著豪強所掌控。”

“他們俱伏於公孫度下,爲其徵糧、運糧,遣送役夫。”

哦?

李翊眉梢一揚,略略感到驚喜:

“溫侯打探的詳細,竟連百里之外的襄平佈防兵力都給探聽清楚了。”

呂布乃解釋道:

“哨探時,布遇着一隊千餘人巡剽掠軍需的胡虜頭人。”

“布乃率麾下騎將,成廉、宋憲等衆,馳突入陣。”

“斬翻百十人,得數十級還。”

“敵酋乃降,布由是便知襄平城佈防兵力。”

說罷,將手一揮,衆狼騎乃押解了一名俘虜身上。

此人正是烏僕屬下的一個小部落酋長。

被呂布抓了,已是被拷打的體無完膚,渾身是血。

李翊暗自咋舌,呂布就只帶了百十騎出去,就敢直衝胡虜的千人陣。

不愧是在幷州打過匈奴的,專業對口了屬於是。

於是,李翊重賞呂布。

衆人問如何處置這名胡酋。

李翊乃道:

“吾大軍行過遼地,尚缺一福物祭旗。”

“可斬其頭,爲大軍初戰圖個吉利。”

胡酋乃被斬首,衆人都道:

“遼東公孫度,久不賓服。”

“今既已探清楚襄平兵力,不如趁其未動,速往徵之,遼東可得也。”

言訖,衆將紛紛請戰,攻打房縣。

待滅了烏僕,大軍便可如一柄利刃一般,直插遼東心腹。

李翊撫須笑道:

“不煩諸公虎威,自有人爲我破房縣。”

衆人一怔,皆是不解。

暗想他們孤軍深入,除了烏桓人、遼東人,就剩他們漢軍了。

誰能夠代勞,幫他們滅了房縣的烏僕?

爲防止消息泄露,李翊也賣了個關子。

只讓大軍先暫時後撤至徒河縣。

後撤是爲了縮短補給線,讓大軍喘一口氣。

同時徒河已是遼東屬國境內,相對比較富裕,能夠農耕的地界了。

大軍停駐了約莫五日。

這日傍晚時分,渝水河口忽現大量貨船。

衆軍士前來探查,才知是麋竺的運糧船隊。

他們自東萊出發,過渤海,入遼東灣,最後進入渝水。

無論是運輸效率,還是載貨量都勝過了徐州的陸路運輸。

既得軍糧,李翊先遣人幫忙卸貨,一面又與大舅哥敘舊。

“別駕一路遠來辛苦,這當是最後一批糧了?”

“……是,此前咱們多是在遼西卸貨,此次若非君侯要求到遼東來,咱們便能提前幾天送到。”

李翊乃解釋道:

“只因我軍暫時在徒河停駐,可以在此接待別駕。”

“之後進軍襄平,從此處運糧,也能夠方便許多。”

話落,又拍了拍麋竺的肩膀,安慰他道:

“說來別駕應當許久不曾見過令妹了罷?”

“此次回去,可先乘船到渤海,看望一下令妹。”

李翊也是怕自己離家太久,麋貞她們會覺得孤單,便讓麋竺順道回去看一下妹妹。

麋竺頷首,“竺會去的,倒是君侯你遠征遼東,不知幾時得回?”

“主公那邊倒思念你的緊。”

李翊思考片刻,道,“今年之內,便可平遼東。”

兩人聯袂走在一起,嘮了嘮家常。

然後李翊才進入正題,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此前,麋別駕在青州督運糧草之時,我請別駕代我傳話。”

“讓關將軍率青州之士,自房縣登陸,不知可有傳達?”

麋竺點了點頭,“關將軍與在下是一起出海的,算算時間,再過兩天也該到了。”

李翊大喜,執麋竺手謝道:

“如此便多謝別駕了,待關將軍到後,遼東之地唾手可得也。”

因爲劉備承諾了,讓關羽在必要時候出青州兵配合攻遼東。

因爲青州東萊離遼東很近。

但如果只渡海進攻的話,公孫度很容易防備。

所以一般還是以陸路爲主,海路爲輔。

李翊讓關羽出海,在房縣登陸,原計劃就是左右兩邊齊攻,迅速控制遼東屬國全境。

不想烏桓部收縮防線,全部退到了房縣裡。

如此一來,倒省了李翊的事了。

便將這克定烏桓之功,讓給二爺罷。

……

渾河,又稱小遼河。

春暖融雪,凌汛暴漲。

而到秋冬又進入枯水時節。

正是由於遼地水位的多變,導致當地土著鮮少又“防備水軍”的意思。

關羽乘船,順利在渾河口登陸。

此次他共帶了五千步卒。

三千丹陽兵,一千青州兵,一千弓弩手。

一經上岸,關羽便命人迅速北上,攻下房縣,好與李翊大軍會合一處。

一少年扛着青龍刀走來,恭恭敬敬地遞上:

“……父親。”

“……嗯。”

關羽一捋鬍鬚,接過刀,望一眼身前的孩兒。

此爲自己的長子關平,字坦之。

關平乃嫡長子,非是演義裡的義子。

只是關羽從不因父子關係,而令他於中取便。

只教其從底層軍中歷練,慢慢磨礪上來,才帶他在自己身邊左右侍奉。

“……父親,將士們一路舟船勞苦,不妨先暫歇兩日。”

“待調整好身體,才北上取房縣不遲。”

關平出聲諫言道。

關羽眯起眼睛,沉聲說道:

“如若歇整兩日,烏桓人便有了防備了。”

“其人不知某突然上岸,正好攻其不備!”

關平一怔,這才說出心中實話:

“可是父親,我們只有五千人。”

“而房縣有多少守軍,還未探聽清楚。”

“郯侯大軍亦不知現在何處。”

“何不先做休整,一面使人打探房縣守備,一面使人探聽郯侯位置。”

“此非一舉三得乎?”

關羽聞言一笑,撫須說道:

“吾隨兄長征戰多年,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豈懼烏桓鼠輩乎!”

言畢,即令關平催促軍士行進。

他只帶五千人,是爲了提快行軍速度,好配合李翊夾攻。

雖然如此,這五千人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兵。

驍勇善戰,悍不畏死。

當即五千精兵,迅速北上,直插房縣後背。

得到消息的難峭王烏僕,迅速組織人手反擊。

雖然不知這支漢軍是何時出現的,但眼下也顧不得許多。

一番準備過後,萬餘騎兵迅速出擊。

蹄聲如雷,勢如奔馬,迅速將關羽的大軍圍困起來。

關公橫刀立馬,立於中軍處。

很快便排下陣勢,便丹陽兵在前,強弩手伏於門旗之下。

烏僕見漢軍人少,便欲全軍突擊,將其碾碎。

韓忠急止之道:

“人言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

“其在官渡之戰時,斬顏良、誅文丑,威震河朔。”

“難峭王不可輕敵。”

烏僕望一眼關羽軍陣,冷聲道:

“關羽雖勇,然只可爲十人敵、百人敵,豈堪擋我千軍萬馬乎?”

“我大軍齊衝,定能生擒關羽。”

於是,即下令全軍進攻。

煙塵滾滾,成千上萬的烏桓騎兵,揮舞馬刀,洪水決堤般襲來。

丹陽兵持盾頂上,沒有絲毫懼色。

後排伏於門旗下的弓弩手,待等到敵軍進入射程範圍之後,立馬開始齊射。

弓弩激射,箭似飛蝗。

無數烏桓騎兵應聲而倒。

我們說過,步兵並非完全被騎兵剋制。

很多時候,騎兵打步兵之所以能打出碾壓的效果,是因爲步兵的心態崩了,守不住陣勢。

一旦被騎兵衝散,就進入了騎兵的屠殺領域,殺你跟殺雞似的。

可當騎兵部隊一旦遇上了經驗豐富的老兵,人家射住陣腳,擋住了你的攻勢。

那麼你的衝擊速度一旦沒了,就會立馬失去自己的優勢。

關羽熟讀春秋,鑽研戰史,自然知道歷史上很多步克騎的戰例。

比如李陵的五千步兵出塞,打得匈奴十萬餘騎不能近身。

他知道自己帶的主要爲步兵,如果被遊牧騎射給拉扯住,就容易深陷其中。

遂主動示敵以弱,排開陣勢,誘烏僕來攻。

烏僕果然不信邪,主動來衝軍陣。

當一排排烏桓騎兵倒下之後,烏僕面色大變。

因爲最前排的勇士,都是最爲忠心的。

一旦他們倒下,後排那些暫時依附於自己的部落,可不見得會爲了自己捨生冒死。

果不其然,見漢軍箭矢如雨,衆烏桓人尚未至近前,便被射落馬下,然後被身後的隊友踐踏而死。

剩下的烏桓人頓時勒住戰馬,往回奔逃。

這一奔,便與身後騎兵撞在一處。

一時間,烏桓諸騎大亂。

關羽抓住戰機,組織士兵反擊。

步兵持盾持矛,向前推進。

弓弩手跟在身後,火力掩護。

“誒!!”

韓忠見烏桓騎兵亂作一團,忍不住破口罵道:

“真烏合之衆也!”

乃棄了烏僕,徑直往襄平奔去了。

烏僕不見了韓忠,四下裡又混作一團,只能焦急地呼喊:

“不要亂!不要亂!”

“大王小心!”

有百夫長在一旁提醒烏僕。

烏僕睜大眼睛,只見關羽領着十數騎,向自己奔來。

“……唔,快擋住這紅臉賊!”

烏僕唬得面色慘白,萬沒想到關羽身後的步兵都還沒到,他便帶了這麼幾個人殺進自己的中軍陣來了。

關公胯下爪黃馬快,在烏僕大呼小叫之時,便已殺至近前。

“啊!!”

關羽暴喝一聲,手起刀落,連頭帶膀,斬烏僕於馬下。

“大……大王?”

“大王歿矣!大王歿矣!”

見難峭王落於馬下,他本人的頭顱更是被關羽割下,懸在馬脖之上。

左右的烏桓騎兵皆望風披靡,士氣頓時崩潰。

他們在曠野之上,隨風而來,隨風而去。

大規模戰爭也不是沒有打過。

可卻真沒見過,大軍還沒殺過來,敵方主將先帶着十幾人幫己方老大給砍了的情況。

今日衆烏桓人算是開了眼界了。

“漢人太恐怖了!”

“快逃命罷!”

衆人驚呼一聲,立時作鳥獸散。

關羽順利入駐房縣。

經打掃戰場,擒得敵軍騎兵一千三百餘人。

另俘獲傷瘸戰馬一千九百餘匹。

軍中屠夫遂將這些傷瘸戰馬一併屠宰了,做成馬肉充作軍糧。

至於傷得不重的,則暫時留作軍用。

必要之時,也能屠宰充飢成爲備用糧。

關羽一面使人聯繫李翊,一面安撫房縣民衆。

由於青州兵並不擾民,兼之關羽多分發糧秣於諸民。

房縣民衆感其恩德,遂誠心歸降。

李翊領軍趕至房縣,會合關羽。

二人敘禮畢,即商討進一步的進兵事宜。

正說時,關平獻茶入內。

關羽即命關平來拜李翊。

“……吾與李郯侯親如兄弟,汝可稱郯侯爲叔父。”

關平乃向李翊拜道:

“見過叔父。”

李翊即扶關平起身,稱讚他道:

“賢侄果真一表人才,有乃父之風啊。”

又顧謂關羽說道:“之前怎不見坦之來見?”

關羽乃道:

“關某不欲使人知其爲吾子也,不然人人念我尊位,而不敢嚴責於他。”

李翊頷首,暗道還是關公教子嚴厲,不讓兒子走後門。

要知道,李翊就是靠走後門才當上公司總裁的。

這屬實令他有些汗顏了。

“平兒多聞郯侯事蹟,常求我帶他來與郯侯相見。”

“郯侯乃遠智之士,關某有一個不情之請。”

李翊忙道,“關將軍說的哪裡話來,咱們共事多年,何須相請?”

關羽乃道:“關某想讓平兒留在郯侯軍中歷練。”

哦?

李翊一愣,沒想到關羽的不情之請竟是要把親兒子託付給自己。

他自己的兒子都照顧不好,哪裡能照顧你的兒子?

李翊正欲婉拒關羽,關羽卻接着補充說道:

“我知郯侯行事自有道理,若平兒有錯,還請郯侯勿吝嚴詞,秉公治罪。”

“……關羽謝過。”

不容李翊拒絕,關羽已經起身向李翊行禮了。

李翊一時怔住,關羽都做到這個份兒上了,他哪裡好拒絕?

不過既然關羽說了不用顧忌他的面子,那這事兒確實就比較好辦了。

他一開始想拒絕,就是怕太多人都來“托兒子”給自己。

因爲李翊位高權重,

跟在自己身邊的人便“與有榮焉”,經常跟着一起躺贏立功。

所以很多官員都想找機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身邊來,好趁機“鍍金”。

而顧忌同事的身份,李翊還不好把這些兒子拉到最前線去送死,不然大家面子上不好看。

所以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李翊並不想開這個口子。

眼下關羽都把狠話撂倒這兒了,那正好給李翊一個“殺雞儆猴”的機會。

到時候就讓那些想送兒子到李翊這裡鍍金的人看看。

連青州牧關羽的兒子,李翊都毫不留情。

你們自己的兒子就好生看着辦吧。

不過當事人關平卻對此很興奮,向李翊拜道:

“平自幼便聽叔父的故事,早就仰慕叔父爲人。”

“只恨遲遲不能相見。”

“今日總算得見,大慰渴仰之思。”

“還望叔父將我留下!!”

李翊扶他起身:

“……賢侄既有此心,當叔叔的自然沒理由拒絕。”

“只是賢侄需要記住,在我軍中不可仗着身份,欺壓底層士兵。”

“如若不然,縱然念在汝父面上,吾亦難保你無罪。”

關羽一捋長髯,微微笑道:

“……此正關某所願也。”

關平則正色說道:

“此亦平之所願也!”

於是,李翊便留關平在軍中做了個參軍。

而關羽將兒子託付給李翊,也是多方面的考慮。

一是因爲李翊是有識之士,關羽還是敬佩有真本事的讀書人的。

二是因爲目前待在青州,基本上沒有太多戰事要打。

所以也是想把兒子送到前線去,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

但……

關羽雖是“虎父”,卻也是個父親。

有哪個父親是真的會對親生兒子毫無感情的?

即便是關羽,如果親兒子戰死在前線。

他自然會感到驕傲,但你說不難過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關平託付給李翊,也確實是關羽的一點點私心。

他希望這位前線總司令,幫忙“照顧”一下關平。

當然了,

如果說在李翊的照看之下,關平依然戰死了,那關羽對此絕對不會有任何怨言。

他只會安慰李翊一句:“我兒勇否?”

“……聽聞關將軍近日新得一子?”

李翊既收關平,又與關羽嘮了兩句家常。

關羽哈哈一笑:

“……是,關某爲這孩子取名關興。”

“興者,舉也。”

“只盼兄長早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李翊亦笑道:

“……李某想那日並不會太遠。”

兩人正有說有笑地嘮着家常,張遼快步走進屋內。

“……君侯,將士們已經點齊,可以速速發兵了!”

“……好!”

李翊興奮地站起身來,摩拳擦掌:“此戰若成,遼東可立定也!”

關平忙問:“叔父也是方至房縣,怎麼籌備的如此之快?”

李翊乃解釋道:

“因我只帶了五千騎兵過來,剩下的軍馬留在了昌黎、徒河、無慮等處。”

軍馬越多,行軍速度就越緩慢,同時糧草消耗的也就越多。

所以李翊這次只帶了五千騎兵到房縣來,剩下的則用來守備已經控制的重要關隘。

“……這,難得叔父只打算用五千騎兵,便克平遼東?”

關平眨了眨眼睛,出聲問道。

李翊彎脣一笑,以手指關羽道:

“這不還有汝父親的五千步卒麼?”

“一萬步騎,平遼東足矣。”

關平一怔,暗想你們大人打仗,都這麼勇的嗎?

動不動就要拿少衝多。

“據探馬回報說,襄平城有兩萬兵馬。”

“若是算上遼東諸部長老的部衆,少說能動員四萬官兵。”

“更別提公孫度還能夠驅使高句驪人、扶余人爲戰了。”

“叔父此戰兵少路遠,遼東恐難以收復。”

李翊乃語重心長地教導關平說道:

“兵不在多,在能設用奇智耳。”

“我軍兵雖少,然皆是人人勇健,個個英雄。”

“遼東之兵雖有百萬,亦不足懼也。”

關平連忙問,“叔父有何妙計?”

李翊一捋鬍鬚,悠悠開口:

“翊以爲此戰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心戰爲上,兵戰爲下。”

“公孫度虎踞遼東數年,所以能稱雄者,蓋因其一人勇武耳。”

“故四海皆服,夷狄納貢。”

“我一面進軍,一面使人傳言,此戰只問罪公孫度一人,其餘不問。”

“遼東諸部長老,畏懼我天朝軍隊,必不爲公孫度效死力。”

“至於高句驪、沃沮、扶余等衆,皆趨炎附勢之徒耳。”

“此輩反覆,隨風而靡,猶蓬轉萍飄耳。”

“待吾擒下公孫度,彼自服也!”

關羽、關平,以及張遼聽罷,皆對李翊敬服不已。

李翊當即盡起房縣一萬步騎,令呂布、馬超爲先鋒。

引前部先到遼東下寨。

哨馬飛報至公孫度處,公孫度聽聞李翊真提大軍到遼東來了,自己也是震驚不已。

按照他原本的構想,以遼東屬國爲緩衝,完全可以把李翊耗死在那裡。

就算耗不死,巨長的補給線,也該使得他打完遼東屬國,就該回去了。

怎麼這小子補給線不斷,竟然還能騰出手來繼續打他的遼東?

“孤與劉備無冤無仇,劉備何以如此恨我耶?”

公孫度此時對劉備不是憤怒,而是感到莫名其妙。

你劉備捨得花這麼多錢糧,來打一個鳥不拉屎的遼東。

就不能把這些錢糧拿去打中原其他諸侯嗎?

他們的地盤可比自己的遼東富庶多了。

公孫度此刻真心覺得劉備腦子有點兒毛病。

因爲即使李翊大軍已經進入了遼東,公孫度也絲毫不慌。

李翊的補給線已經拉的更長了,他不信以劉備的財力,還能支撐下去。

自己作爲東道主,本土作戰,完全耗得起。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陰溝子裡翻船,公孫度還是決定與衆人商議一下。

要不要考慮與劉備和解。

畢竟他這個遼東是真的沒什麼好打的。

除了襄平比較富以外,其他的全是一羣沒有開化的蠻夷。

你劉備要是拿了遼東,每年得倒貼錢進來你信不信?

時中郎將陽儀一直都是親漢派,見公孫度有意向漢軍妥協,乃出聲諫言道:

“曏者袁紹在時,常有吞遼之心。”

“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

“來此相投,是爲鳩佔鵲巢之意也。”

“長久下去,後必相圖。”

“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李郯侯。”

“李郯侯喜,必重待我等,不復加兵於遼也。”

公孫度一捋鬍鬚,搖了搖頭。

陽儀這個想法太想當然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李翊準備了這麼久,哪有可能因爲兩個袁氏餘孽便說撤兵就撤兵的?

幾萬大軍跑遼東來旅遊了是不?

“只怕李翊既得二袁頭,仍要引兵下我遼東。”

“倒還不如納二袁使爲我助力也。”

逃命回來的韓忠趁勢說道:

“此次臣赴遼東屬國時,見過李翊帳下人物,的確人人勇健,個個英雄。”

“李翊如此興師動衆,只恐是項莊舞劍,意在我遼東。”

“絕不單單是爲二袁兒而來!”

“願明公即點遼東軍馬,更驅高句驪、扶余人、沃沮人爲我助力。”

“大軍全力守住遼隧,李翊長久不能下。”

“縱是劉備富有四海,也不可能將遼東戰事繼續打下去。”

“此爲上策,唯明公審度之!”

話落,中護軍柳毅也出來隨聲附和道:

“韓別駕之言最善,李翊來者不善,望明公早做準備。”

陽儀立馬出聲駁斥二人說道:

“李郯侯只問罪於二袁兒,我等容納此二賊,已經有罪於朝廷。”

“今不早早獻其首級,只恐引來殺身之禍!”

韓忠、柳毅亦怒,叱道:

“陽將軍素食遼東之祿,何反爲外人張目?“

“豈俟漢軍至,即欲倒戈獻闕耶?“

陽儀大怒,喝道:

“豎子安得誣我!“

“儀之心,皎如日月,天地可鑑!“

“所圖者,遼東萬世之安耳。”

“豈爲一身之計哉!“

話落,陽儀一甩衣袖,輕蔑地說道:

“豎子不足與謀,可速退!”

韓忠、柳毅並不服氣,正欲出聲反駁,公孫度卻在此時發話了。

“諸位不必吵了,吾心中已有決斷矣。”

……

曹劉爭霸圖:

(此爲當前勢力圖)

(注:由於技術原因,很多郡縣名字有錯誤,所以常說這只是草圖,僅供參考)

(此外,此圖只針對北方,其他地方可能有變化還沒改)

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
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