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

籲!

馬上將軍,神色焦急,匆匆下馬。

從馬背上取下一孩童,抱在身上,便往衙署裡闖。

簡雍從人見了,連忙驚呼道:

“怎麼他便能進去!”

衆人大感不滿,簡雍使節團可是代表徐州來的。

就這樣,他們都被攔在了屋外邊兒,與庶民等同排隊。

結果這廝,卻仗著人高馬大,便硬往屋裡闖。

最可氣的是,周圍竟無人敢攔。

庶民不敢與官鬥,他們不敢發聲便罷了。

怎麼衙署裡的官吏也不攔阻,真就欺軟怕硬?

“您難道不認識這位?”

有好事者見簡雍等人疑惑,便主動上前招呼。

簡雍笑著回道:

“我等是外地來的,不知這太守府的規矩,那位將軍是什麼吶?”

那人解釋道:

“那位將軍可了不得,是咱們長沙縣劉將軍的部將,黃忠黃漢升。”

“是劉荊州親自任命的中郎將!”

唔……

聽到這位,簡雍等人立馬釋懷了。

敢情來的這位,是軍區副司令啊。

要知道,李翊的官位也只是軍師中郎將。

中郎將僅次於將軍,比校尉級別要高。

之前說過,中郎將最大的特點就是權力大。

因爲它是統兵的,有實打實的兵權。

“那這位劉將軍是……?”

簡雍聽他談及黃忠是劉將軍的部將,卻不知這位劉將軍又是誰。

“這位劉將軍是劉荊州的侄子劉磐,其人驍勇善戰。”

那人神秘兮兮,小聲地對簡雍說道,“你是外地來的,許是不曉我荊州大事。”

“我聽人說啊,劉荊州打算對揚州用兵啦。”

“這位劉磐將軍最近在攸縣調集了數千精銳,疑是要向豫章進兵。”

哦……?

簡雍點了點頭,蹙眉暗想,之前李先生就曾暗自挑撥孫劉之間的矛盾。

看來戰事是真的要一觸即發了,這絕對是整個河南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那這位黃將軍……”

簡雍又將話題轉向黃忠。

“……害,你不知道啊。”

“這位黃將軍是老來得子,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叫黃敘。”

“只是這孩兒自小體弱多病,黃老將軍又心疼他,便來找張神醫照看。”

“這事兒,鄉里人都知道,想是又害疾了。”

“事急從權嘛……”

原來如此。

簡雍總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給理清楚了。

這位黃老將軍的兒子,看來絲毫沒遺傳到他父親的身體。

適才只遠遠望上一眼,就覺得這孩子體質清弱。

不過,雖然這小哥說是事急從權,可以插隊。

但來看病的,又有幾個是不著急的?

主要還是黃忠是中郎將,手裡有兵,相當於現在的準大將。

這面子,縱是長沙太守張仲景也得賣個薄面。

……

太守府,衙署內。

大堂上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正神情嚴肅地替人把脈。

儘管這男子年紀不大,臉上卻飽經風霜,四十歲看起來像六十歲。

“濁氣生,百病生……老丈,你且按照這個‘降濁氣’方子去抓藥。”

“水煎兩次,然後溫服,明日便會有所好轉,五日多半即可痊癒。”

這位有條不紊的大夫,正是長沙太守張仲景。

“下一個!”

這位病人剛一送走,身後的小童便高聲唱喏。

一名青年正要上前,忽聽得門外一聲躁動。

黃忠突然闖了進來,焦急地喊道:

“府君!府君!”

“勞煩府君,看看我這敘兒。”

“他今早一起,便渾身疼痛難當,久久未醒!”

張仲景一擡眸,作爲市一把手,他當然是認識黃忠的。

劉表任命黃忠爲中郎將,輔佐其侄兒劉磐鎮守長沙。

明面上,說的是爲了防患荊南的賊寇,實際上則是爲了加強對荊南的控制。

至於黃忠獨子黃敘,張仲景倒是不陌生。

這孩子自小身子清弱。

可憐黃忠年過半百,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

“……黃將軍莫急,待我看來。”

張仲景伸手去摸黃敘的額頭。

滾燙!

張仲景皺眉,又去摸他的手。

冰涼!

張仲景神情更加嚴肅,眉宇間一川不平。

再扒開黃敘的嘴,去看他的舌頭……

薄白而潤,舌質淡。

這……

張仲景眉頭一下子重重的凝起,神情十分嚴肅。

“怎麼樣,張府君?”

“吾兒害得什麼病?”

唉……

張仲景嘆了一口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與黃忠說。

但這反而使黃忠更加心急如焚,“張府君你快說吧!”

“老夫都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還有什麼事情是接受不了的!”

“拙荊死的早,就這麼一個孩子,這些年累蒙府君照料。”

“若真有個三長兩短,也該是他的命。”

黃忠嘴上雖這麼說,然內心實是焦急。

張仲景長嘆一聲,幽幽道:

“黃老將軍,你我也算是故交了。”

“張某也不想欺瞞於你,令郎所害之病,許是傷寒症!”

什麼!?

黃總聞言,如遭雷擊。

傷寒症可是不治之症吶。

張仲景出身大族,族中有不少人都是死於此病。

基於此,張仲景才痛恨傷病,立志學醫。

尤其要與傷寒症鬥爭到底,鬥爭一輩子!

望著病牀上的兒子,黃忠心中五味雜陳,不知該說什麼好。

只能望一眼窗外,嘆道:

“今日之冬,甚寒……”

歷史上,黃忠是在晚年才歸順的劉備。

作爲一員老將,他作戰的風格卻是,

——“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沒錯,

黃忠年過半百,在戰場上卻常常衝鋒陷陣,扮演先登之將的角色。

這裡面當然有爲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的原因。

但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黃忠的兒子,也是獨子黃敘,早早夭折。

對於黃忠而言,他已經了無牽掛。

所以他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獻給劉備的事業。

即所謂,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唉。”

張仲景嘆了一口氣,只能出聲安撫黃忠道:

“黃老將軍不必悲傷,機定會全力施爲,醫治令郎。”

“只是……”微微一頓,“只是老將軍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吶。”

黃忠起身謝過,然臉上並無半點神采。

任誰都知道,傷寒症乃不治之症。

張仲景爲了研究怎麼醫治傷寒症,花了半輩子的時間,仍未找到一個實際有效的辦法。

古代若是無後,對古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

尤其黃忠已經上了年紀,妻子死後也未續絃。

來這麼一個兒子不容易。

誰知……

唉,造化弄人吶。

這時,“踏踏”的腳步聲自門外傳來。

步入衙署的正是此前門外的黑衣管事。

他快步走至張仲景身前,躬身拜道:

“稟報張太守,徐州牧劉備遣人來送了幾卷書劄,使者還說想要見一見太守,您看……”

張仲景此刻早已心亂如麻,又聽說是徐州牧,顯然又是政治上的事兒。

他最煩的就是政事了。

“……不見不見!沒看見我這兒忙著的嗎!”

“呃,喏。”

那黑衣管事被數落一頓,灰頭土臉的打算出去。

黃忠卻將之叫住,“慢!”

他轉過身來,對張仲景勸道:

“劉備乃漢左將軍,領徐州牧,又與劉荊州是同宗兄弟。”

“既是遣使來長沙,遠道不易,府君還是見上一見的好。”

比起張仲景,黃忠就有更多的政治考量了。

對於張仲景來說,他本就是大族出身,對當官也沒什麼興趣。

所以別的高官,他根本不放在眼裡,巴不得不幹。

但黃忠與徐晃、張遼等人類似,都是適應職場生活的職場人。

嚴格意義上講,黃忠歷史上也投靠過曹操。

劉琮向曹操投降後,黃忠跟長沙太守韓玄就一起歸順曹操了。

只不過後來劉備到荊州後,黃忠跟韓玄又一起投靠了劉備。

總之長沙歸誰管,他們就跟誰混。

主打一個隨風漂流。

但劉備慧眼識人,發現黃忠是匹千里馬。

於是提拔重用了黃忠,並將之帶去益州建功立業。

倒是曹操對當時遠在長沙的黃忠知之甚少,也沒能想到他未來爲砍死自己的連襟兄弟。

“……也罷,那就見見。”

張仲景看在黃忠的面子,打算賣劉備一個面子。

很快,管事的就將簡雍等人迎入正堂,引見給了張仲景。

“徐州使節簡雍簡憲和,見過張府君!”

簡雍施了一禮。

張仲景卻沒怎麼搭理他,反而是全神貫注的查找醫書。

似未曾注意到簡雍的到來。

這……

簡雍再次愣住,暗道無怪守門人如此輕狂,原來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這位張長沙親自帶起來的風氣。

“簡使有什麼事兒直說便是,我家府君不太愛那套虛禮。”

童僕在旁邊提醒道。

簡雍這才道明來意,並將李翊所寫的書劄奉上。

“竹簡且放案上……”

張仲景下達了命令,又對一旁管事兒的說道,“今日閉堂,不再問診。”

“喏。”

衆僕人退下,將病客散走。

簡雍等人也不知作何是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只能在原地乾等著。

張仲景只當衆人不存在,兀自坐回案牘前,提起筆,反覆推演一系列的醫治方案。

研究了這麼多年的傷寒症,張仲景已是這個時代最會醫治此病的大夫了。

但依然沒有十全把握,將此病治好。

呼……

一聲長吁,張仲景又在紙上寫下一個醫方,可才堪堪落筆,又搖了搖頭。

覺得不妥,將之撂下重寫一張,還是不妥。

此時正值冬日,屋外寒風凜冽。

可張仲景卻滿頭汗珠,不斷思索著治病之法。

手忙腳亂的去翻書,翻到一卷,覺得不妥,就直接扔在地上。

突然,一卷書劄闖入了張仲景的眼簾。

只見書中寫道:

——“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周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則名傷寒耳。”

這……

張仲景的眼眸突然放大,這上面的文字大是稀奇,自己還未讀過。

“……這是哪裡來的書?”

張仲景忙舉著書卷,張口問道。

童僕趕忙在旁側答:

“府君,這書卷正是徐州使節送來的。”

徐州人送來的書?

張仲景瞪大眼睛,猛然看向一旁的簡雍等人。

他們還在那站著等候呢。

自己適才研究了半個時辰,他們就在那站了半個時辰。

張仲景尤自回神,過得許久,嘴上才喃喃吟道:

“……傷寒傷寒,這明明就是醫書!”

誰能想到,徐州人大老遠送過來的,竟是一卷醫書呢?

莫說張仲景感到驚奇。

便是一路護送書卷的簡雍也覺詫異。他們還以爲書劄上寫了什麼重大機密,沿路他們一直小心謹慎的保管。

感情寫的是藥理知識啊……我去。

簡雍等人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但張仲景卻顯得異常興奮。

拚命翻找,有沒有關於黃敘病狀的治療法子。

書中言道:

——“尺寸俱弦微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此三經受病,己入於腑者,皆可下而已。”

找到了!

張仲景大喜過望,這書中內容明顯是不全的。

很多論點都斷斷續續,也不知是不是寫書之人故意爲之。

但好巧不巧,正好有著黃敘病症的描述。

張仲景本身就是研究這個的,雖然少了些內容,但卻受到了極大的啓發。

趕忙提起筆來,在紙上寫道:

——黃苓加半夏生薑湯主治,若有嘔吐,則輔以黃連湯。

“噫!小侄有救矣!”

張仲景看著自己寫下的醫方,竟興奮地跳了起來。

如此古怪的舉動,令黃忠都覺得詫怪。

“張長沙,您這是怎麼了?”

“……哈哈哈,黃老將軍,張某已有醫治令郎的醫方啦。”

張仲景整個人都變得亢奮起來。

他所高興的不單單是能救活老友的兒子,更高興自己多年以來的困惑,總算是得以解決。

書上提到了很多論點,與自己這些年的學術研究竟不謀而合。

彷彿專爲自己的研究而寫一般。

使得張仲景一下子明悟了許多。

“此言當真?”

黃忠聽得此話,整個人也都亢奮起來。

在聽到兒子黃敘害了絕症之後,他本人已是頹廢不抱希望了。

結果才過半個時辰,張仲景又告訴他孩子有救。

黃忠此刻的心情便如坐過山車一般跳轉。

“若張神醫果真能救下犬子,忠雖肝腦塗地,亦當報答!”

黃忠說完,便要跪拜。

張仲景趕忙將之扶住,說道:

“黃老將軍莫要拜!您爲長沙保境安民,是一位英雄。”

“張某可受不起您的跪拜。”

“況藥方還沒試,待我試過之後再說。”

黃忠聽到這話,才站起身來,然嘴中依然是謝個不停。

少時,童僕按張仲景的醫方抓好了藥。

將藥煎好後,即拿去給黃敘服用。

又過半個時辰。

原本還昏昏沉沉的黃敘,此刻總算是有了點兒意識。

惺忪的眼睛也漸漸睜開。

“敘兒!”

黃忠見此,終於忍不住了,也顧不得屋內還有他人,便上前直接抱住自己的孩子。

緊緊的抱住……

“大人,我……我沒事兒。”黃敘睜眼的第一件事,便是寬慰老父親。

(大人此時主要用來稱呼父母)

“好好好,敘兒看來真是好轉了,快!”

“起了拜謝張神醫!”

黃忠念重恩情,也顧不得黃敘病體,便要拉著他起身拜謝。

張仲景連忙將之攔住,“黃老將軍且休言謝,令郎身子還未完全康復,不宜大動。”

“況非是張某醫治好了令郎,而是徐州人將此書卷送至我身邊。”

“若我未看過此書,對此絕症便束手無策。”

“實無醫治之法。”

黃忠聽罷,連忙轉頭向簡雍等人道謝。

“謝過幾位恩公!”

簡雍等人也連忙還禮。

“黃將軍不必道謝,我們只是負責送書劄的。”

“真正遣我們送書來的,是李郯侯。”

“哦?可是那位劉將軍州府上的幕僚,有天下奇士之稱的李子玉?”黃忠問。

“正是李郯侯。”

“誒呀,久仰郯侯大名,不想今日竟能以這般情景遇上。”

黃忠雖在長沙,但也是聽說過李翊大名的。

畢竟滅袁術這種大事,縱是三尺蒙童也都知曉。

“對了!”黃忠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問簡雍道,“郯侯令簡使遠來長沙,難道就只是爲了送一卷書劄?”

當然不是!

簡雍矢口否認,解釋道,“實不相瞞,郯侯命我們來長沙,是想請張長沙去徐州一趟。”

去徐州一趟?

黃忠一挑眉毛,若是請別人到徐州去也就罷了。

可張仲景是一郡太守啊,身兼大任,哪能輕易離去?

別說黃忠覺得奇怪了。

便是簡雍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人家郡守級別的高官,當是旅遊呢,怎麼能說走就走。

“……唉,郯侯做事向來特立獨行。”

“咱們也只是奉命行事,多的也不敢問。”

“郯侯只說張長沙看了書劄之後,便會去徐州,至於……”

簡雍不再繼續往下說,至於張仲景會不會真的捨棄官位,大老遠跑徐州去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尊使,我願隨你去徐州!”

張仲景的話忽然從後方傳來,擲地有聲。

在場之人無不震驚。

黃忠快步走來,勸說道:

“張府君,您身兼一郡政務,冒然去徐州重點。”

“只怕劉荊州爲怪罪。”

黃忠說這話,自然是在替張仲景考慮。

但張仲景卻不以爲然,只淡然說道:

“劉荊州要怪便怪,這長沙太守的位置,張某早就不想坐了。”

簡雍等人暗想,這張仲景的確是怪人。

一郡太守,是多少人夢寐以求才能坐得的官位。

這位張神醫,竟說不做就不做。

“明日,我便會寫下辭呈,辭去官位。”

“啊?張神醫走這麼急?”

“……嗯。”張仲景肯定地點了點頭。

走至黃忠身前,一本正經地說道:

“生民多艱難,張某不像黃老將軍這般可以扶危濟困,救萬民於水火。”

“若不是李郯侯送來的文書,我連令郎都救不了。”

“《中庸》言道,君子素其位而行。”

“張某並非一郡之才,這長沙太守之位已坐了些年頭,實該讓賢了。”

“雖然如此,張某卻也能以己之力,爲生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畢竟不論治世亂世,世人總受病苦……”

“黃老將軍便去救社稷江山,張某便去救生民百姓。”

“能救一人,便救一人!”

張神醫……

黃忠聽到這話,心中也覺酸楚。

他自覺自己比不了張仲景偉大,張仲景纔是真正的心繫百姓。

願意辭下官位,去救萬民。

但他,被張仲景捧成是救江山社稷,屬實是擡舉他了。

黃忠其實也只是素其位而行罷了。

哪裡立下過這般遠志?

若談救萬民於水火,他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還裡考慮過這些。

縱然想過,現在的他又還能做些什麼呢?

畢竟到了他這個年紀,之後還能往哪裡升官呢?

“好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老友多珍重。”

張仲景說完,便轉身去收拾東西了。

只留下黃忠兀自在原地凌亂,心中五味雜陳。

“……大人。”

黃敘自病牀上爬起,黃忠連忙過去將之扶住。

“敘兒你適才沒聽張神醫說麼?身子未好,不宜輕動。”

“……大人,孩兒,孩兒也想隨張神醫去往徐州。”

什麼?

黃忠聽到這個兒子這個決定頗感驚詫,“你怎麼?”

“……大人不是常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嗎?”

“孩兒只是想去徐州見一見恩公。”

黃敘解釋說道。

黃忠聞言,點了點頭,輕撫黃敘額頭道:

“敘兒有此感恩之心,也不枉爲父平日教導。”

“……罷,既然敘兒想去,父親便陪你同去!”

真的?

黃敘聞言,又驚又喜。

“可是,大人身爲中郎將,掌長沙兵務,哪裡好隨意離去?”

“……不妨事。”

黃忠摸了摸黃敘的發頂,“我只以故告劉將軍,離開些時日,礙不得什麼事兒。”

“況你身子清弱,爲父哪能讓你單身去徐州?”

“再者說,張長沙與爲父是多年的老友了,今當遠離,豈有不相送之理?”

黃敘大喜,能跟父親在一起,便有安全感。

簡雍見此,暗自慶幸自己此來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不想張仲景竟真的會因爲一封醫書,而辭去官位,到徐州去。

這天底下竟有這種怪人!

很快,張仲景收拾好了行囊,黃忠也回家打點了一下。

由於擔心兒子身體,爲此還專門找了一輛馬車給他坐。

一切齊備之後,黃忠父子、還有張仲景,各帶了些許僕從。

跟隨簡雍使節團,一併前往了徐州。

不表。

……

揚州,丹陽。

太史慈、徐盛奉李翊之命,前來揚州協助丹陽太守袁胤,清繳山越賊。

袁胤不敢怠慢兩位尊使,親自出城相迎。

然後向二人說明了丹陽的山越情況。

這些賊人常常結伴下山,攻擊村莊,搶奪糧食牲口。

爲此,袁胤也是想了很多法子來懲治他們。

比如設陷阱,設埋伏。

雖然也抓獲了不少賊人,但始終是杯水車薪,不見有利。

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丹陽山地太多了。

惡劣的生存環境,養成了當地人彪悍輕死的個性。

並且許多漢人百姓,甚至跟山越人勾結,暗通款曲,以對抗官府圍剿。

“這便是丹陽目前的情況,未知兩位尊使有何高見?”

袁胤將自己的難處與太史慈、徐盛說了。

太史慈率先言道:

“我早年也來過丹陽,知此地山越衆多,是出產精兵之地。”

“但這幫山越強盜,軍心渙散,軍械粗劣。”

“往往連皮甲都難以湊齊,所以難戰者,中有羣山之故也。”

嗯……

徐盛點了點頭,在一旁附和道:

“擒賊擒王,若要打擊山越,當先克最衆之數。”

“未請教袁丹陽,這丹陽諸縣中,哪裡的賊人最多?”

袁胤不假思索,答道:

“陵陽縣最多,這裡羣山環繞,易守難攻。”

“據我所知,此地山越部落,高達萬餘衆。”

“此輩不僅時常下山擄掠民衆,甚至連士人豪強都不放過。”

“袁某也不是沒有想過圍剿,之前就曾聯合本地豪強。”

“組建了兩萬大軍,前去陵陽圍剿。”

“不想走漏了風聲,叫山越人提前知曉。”

“於是便躲進山裡不出來了。”

“我等在山中尋了十來天,半個人影也見不著,只好作罷。”

太史慈、徐盛聞言,感嘆這山越人清繳的難點就在這裡。

你要是人少吧,人家那彪悍的戰力擺著那兒,你幹不過。

你要是人多吧,人家直接躲在山裡不出來,跟你耗著。

你幾萬人的大軍,日費鬥金,耗得贏人家嗎?

並且這些山越人精明的很,知道你官府人員也好,漢民百姓也好,都不可能一直在山區裡待著。

遲早是要走的,所以壓根兒不怕你佔據他們的老巢。

“兩位尊使莫要著急。”

袁胤牽脣一笑,上前親自爲二人斟了杯茶。

“這山越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早在袁某上任之時便已存在。”

“歷任太守,都拿它沒轍,況乎我等乎?”

徐盛陡然色變,厲聲道:

“吾等奉郯侯之命,前來清繳山越。”

“袁丹陽此話,是道我等不自量力耶?”

袁胤頓時慌了神,連忙賠禮解釋道:

“誤會誤會!實在是誤會。”

“袁某適才失言了,我的意思只是山越人盤踞百年。”

“乃秦朝越人後裔,山民、宗部佔山爲匪,久居山中。”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滅的。”

太史慈正色言道:

“今賊聚甚密,衆人皆言不可剿。”

“故郯侯遣我等來,若我等仍言不可剿。”

“豈非白來一遭?”

……

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
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