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

卻說曹操既克成都,在穩定住局勢以後,並不打算留着劉璋這個政治隱患。

便派程昱去將之除掉,幸得張任及時發現,找到劉璋,力勸他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劉璋無奈地攤了攤手:

“今吾已非益州牧矣,諸郡皆已面降曹魏,吾更復何往?”

“恐甫一出府門,即爲魏人所執也。”

劉循侍立在側,從旁勸道:

“.父親,縱如此,我等又豈可坐困於此,以待斃乎?”

張任滿臉焦急,不時地望一眼窗外,快速說道:

“主公宜速行!遲則禍至矣。”

劉循也在旁側催促,勸劉璋趕緊離開。

劉璋滿臉苦澀,大聲叫道:

“諸公勿吵!容我仔細考慮考慮。”

誒呀!

張任卻等不了了,徑向前扯住其袖。

此時驛館外馬蹄聲碎,火光漸近。

張任麾下偏將已率死士二十餘人破門而入,齊跪請曰:

“魏人慾加害主公,乞速移駕!”

劉璋尚猶豫間,張任喝令:

“取主公常服來!”

親兵急取葛巾皁袍,張任親手爲劉璋更衣。

忽聞喧譁聲愈近。

“事急矣!”

張任劈手打滅燭火,背起劉璋便走。

後窗躍出時,劉璋腰間玉帶鉤掛窗櫺,張任拔劍斬之。

將士扶劉璋上青驄馬,張任親自執轡。

行至南門時,被一隊士兵攔住去路。

張任視之,乃蜀將張翼也。

張翼同爲益州本土將領。

出於安撫需要,曹操基本上沒動蜀地將領的官職與兵權。

當然,張任這種忠心耿耿的除外。

曹操第一個就是拿他開的刀,剝了他的兵權,以防後患。

由於只削了張任一人,其餘將領不僅無事,且大多升官。

所以衆人明面上還是臣服了曹操。

“籲~~”

張翼勒住戰馬,向張任一拱手:

“吾奉曹公之命,在此把守南門。”

“君欲何往?”

張任以鞭指曰:

“如今成都方陷,伯恭便欲賣主求榮乎!”

張翼一皺眉頭,猶豫一下,到底是喊出了那句,“放行!”

“將軍!”

衆副官趕忙湊上來,小聲提醒張翼說道:

“倘使曹公知曉,必然問罪!”

張翼頷首,閉上雙目,沉沉地點了點頭。

衆副官明白了張翼的意思,只得無奈嘆口氣,傳話小兵道:

“快放行!放行!”

南門打開,張任趕忙帶着劉璋等衆,迅速出城。

未過多久,程昱已經率兵追到南門來了。

時東方既白,程昱勒馬問張翼道:

“將軍可見着劉季玉否?”

張翼按劍而立:“確係末將放行。”

左右將校聞言,無不色變。

他們暗想張將軍爲何如此實誠?

東南西北四處大門,都有將領把守,程昱未必便知曉是他們放的。

如今你主動承認了,以曹操的性格,我們豈會有好果子吃?

程昱卻佯驚說道:

“將軍奉命在此把守南門,卻私自放走劉季玉。”

“不畏曹公降罪耶?”

張翼苦笑着搖了搖頭,無奈嘆道:

“吾未能隨主死節,保守成都軍民,已負大罪。”

“若再賣主求榮,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先主!”

言罷解下印綬擲地,“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張翼內心其實也很矛盾,他既樂於見着有人使蜀地煥然一新。

但君臣一場,又不忍心見着劉璋死。

只能說要怪就怪劉璋昨晚剛好從他這裡過,若不然,他斷不會犯此低級錯誤。

“哈哈哈。”

不想程昱不怒反笑,撫掌讚歎:“將軍真義士也!”

遂下馬拾印,親手爲張翼佩回:

“魏公素重忠義,必不相負。”

“將軍義氣如此深重,魏公一定不會怪罪你。”

於是將此事回報給了曹操。

“哦?”

曹操得知後,面露難色,“人跑了,沒能捉住?”

程昱則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魏公不必着急,如今益州其他諸郡皆已招撫。”

“可傳令各郡太守,將道路封鎖,不許放過。”

“料不是人人都似張翼一般,敢私自放走劉璋。”

“那張翼如何處置?”曹操問。

“如今蜀地初定,人心不寧。”

“似張翼這般心懷舊主者,不在少數。”

“今正好藉此機會,勉其忠義,重加賞賜。”

“以此來大結蜀人之心,時日一長,蜀人自然歸附矣。”

曹操從其言。

即命取黃金百鎰、蜀錦千匹相贈。

張翼得賞,面北而謝。

……

至於劉璋這邊,他們連續奔走了一夜,人困馬乏。

“循兒,我們這是到哪裡地界了?”

劉璋疲憊不堪,坐在一個岩石旁邊,用扇子使勁扇風。

劉循正在河邊打水,聞得劉璋喊聲,持着水碗走了過來。

“父親,咱們到巴郡了。”

言罷,將手中的水碗遞給劉璋。

“此去江州,還有一段路程。”

“父親,先喝碗水解解渴罷。”

劉璋望一眼水碗,慨嘆道:

“這是河水吧?”

“這我可不喝,我要喝蜜水。”

劉循一怔,道:

“父親權且暫忍一時,等到了江州,見着嚴太守之後,再喝蜜水不遲。”

“唉,好罷。”

劉璋接過水碗,將河水一飲而盡。

他是真的渴了。

一碗喝罷,仍覺不夠,又讓劉循去再打一碗來。

這時,張任也走了過來,他適才正在查看地圖。

“主公,末將已命人去知會一聲巴郡太守嚴顏了。”

“此人已經答應,願意配合我們舉兵起事,助主公重返成都。”

劉璋聞言,揮了揮手,拒絕道:

“大勢已去,僅靠一巴郡,如何能夠重奪益州。”

“況益州百姓,皆因我而陷入戰端,吾又豈忍再造殺業?”

這……

張任一時愣住。

倘若領導本人都選擇擺爛躺平了,那當屬下的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

這時,劉循已將第二碗河水打好,走上前來。

“張將軍,我也覺得父親所言有理。”

“曹操勢大,今已佔據主動權,僅靠巴郡一地,絕不可能東山再起。”

“而且聽聞曹操已遣心腹之人,到給地郡縣任職。”

“此舉無疑是爲了加強對蜀地的控制。”

“我料此時江州,已有曹魏宗室人員在那裡了。”

“此去投嚴顏,無異於自投羅網。”

“萬一有錯,非但連累嚴將軍,我等也定會再次落入曹賊之手。”

wωw▲TTKΛN▲¢O

張任便問,“那公子有何建議?”

劉循一凝眸,沉聲說道:

“這幾日,我思考再三。”

“以爲只有投奔荊州一途而已。”

“荊州諸葛孔明,向來對我西川友好。”

“我西川使者到荊州也是備受禮遇。”

“今諸葛亮總督荊州軍政,兵精糧足。”

“又離此間最近,我想唯有去投荊州,纔有可能躲過曹操的追殺。”

“說不定,還能借助荊州兵,助我等收復西川之地。”

張任不待劉循說完,霍然起身,腰間佩劍撞得甲冑作響:

“公子此言差矣!”

又轉身對劉璋一拱手,說道:

“主公豈不聞‘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劉璋手中的水碗盞微顫,濺出幾點水漬,不明其意。

張任手指東南方向,沉聲道:

“當年劉備派諸葛亮下江南時,也揚言說要助劉琦公子,收復荊州。”

“可今日如何?”

言至此,一拳擊在石墩,震落其間積塵。

“而今,荊襄九郡已盡歸諸葛孔明矣,劉琦公子安在?”

“諸葛亮雖然對西川友好,但其只是怕我等倒向曹魏罷了。”

“今若往投之,必爲其所制,如弈者之棋子耳。”

“正如劉琦故事,主公切不可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啊。”

劉璋擱下水碗,嘆道:

“玄德乃吾宗室兄弟,同爲景帝之後,豈有害我之理啊?”

又一指山河大地,感慨:

“今四海雖大,除荊州外,更有何處可託殘軀?”

張任單膝跪地,鐵甲鏗然:

“主公!劉備絕不會真心實意助我等收復西川之地。”

“好了——”

劉璋煩躁地一揮手,拂袖而起,正色道:

“吾意已決,就這般定了。”

“即刻去投荊州,見諸葛孔明。”

在投荊州方面,一向闇弱的劉璋,此刻態度卻很堅決。

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張任的提議,就是利用巴郡爲根據地,重整山河。

但在這個問題上,不論是張任亦或者是劉循,都沒有劉璋看得明白。

劉璋清楚,益州的核心領土就是蜀郡、廣漢一帶。

一旦這一中心地帶失去,益州任何地盤都不可能是成都的對手。

至於巴郡,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爲這裡生活的主要是巴人等少數民族,他們其實一直不服劉璋的統治。

當年張魯割據漢中時,就曾聯絡巴族首領,一同對抗成都。

如今見劉璋丟了江山,巴人幸災樂禍還來不及。

哪裡肯助他“復國”?

張任見劉璋心意已定,只得無奈地一拱手:

“既如此,任當以死相隨!”

休整過後,張任命軍士盡換平民服飾。

途經涪水,見兩岸蒹葭蒼蒼。

劉璋竟不知爲何悲從中來,忍不住垂淚,哭泣道:

“西川之地不爲吾所有矣!”

衆人相視一眼,無不默然。

……

河北,鄴城。

這日,李翊正如往常一般,於衙署內辦公。

忽然,甄堯急匆匆地走了進來。

他面色沉重,小心翼翼地朝李翊一拱手:

“稟丞相,張衛拒絕了相府的提議,不願成立五斗米道弘化司。”

“嗯?拒絕了。”

李翊眉頭皺起,將毛筆擱在案上。

適才甄堯提到的張衛,正是那位五斗米教的教主、師君張魯的弟弟。

自漢中被曹操奪下來之後,他們利用曹魏政權寬待張氏家族的機會。

或明或暗地,向社會下層和上層傳播五斗米道。

其傳播範圍之廣,不僅僅是在三輔地區,甚至包括北方與中原地區。

這其中也自然是包含有李翊所在的河北了。

因爲河北人口稠密,經濟繁榮。

對於這一片區的米教傳播,張魯也是相當重視,派出了自己的親弟弟張衛來負責。

而張魯本人呢?

他則是住在雒陽,這裡也是米教新的教會中心。

至於河北政府對於張衛的到來,以及其所帶來的米教,是一個什麼態度呢?

答案是持包容的,甚至是寬容的態度。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張氏在漢末是非常得民心的。

因爲漢中的地緣位置好,四處閉塞,受到的戰亂影響很小。

兼之張魯的德政,漢中儼然是漢末的一個世外桃源。

等於張氏家族,在漢朝是很有羣衆基礎的。

據後世統計,在漢末人口大減的情況下。

直接信教的羣衆高達五十萬人,而歷史累計信教的人則是高達數百萬人。

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既然如此,

以李翊爲代表的相府,爲什麼同意張衛入河北,甚至是傳播五斗米教呢?

難道河北就不怕養出第二個張角嗎?

這主要還是因爲米教與張角的太平道教有很大不同。

雖然都是道教的衍生,但米教的教義核心宗旨是引人向善。

其戒律不僅包含禁酒、戒殺生、反偷盜等內容。

甚至鼓勵助人爲樂,推行“義舍”制度。

鼓勵信徒將多餘的米肉放入公共糧倉,供旅人按需取用,限制“量腹取足”以防貪佔。

這些引人向善的教義,是有利於提高羣衆基礎素質,穩定社會大環境的。

所以李翊同意了張衛進入河北,宣傳米教。

除此之外,也是爲了解決張角太平道教的歷史遺留問題。

任何三國遊戲中,野怪基本都是黃巾軍。

明明張角已經滅了,卻還是能看到不少黃巾教衆。

因爲當時依然有很多人信奉大賢良師,信奉太平道教。

導致黃巾餘孽,一直層出不窮。

雖然其已經不可能對地方政府構成威脅了,但還是不利於構建一個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

相府高層經過討論,一致認爲。

與其採取暴力手段,嚴格禁止民衆信奉太平道教。

不如用魔法打魔法,推廣相對溫和的米教,以此來淡化黃巾勢力的歷史影響。

任何宗教的發展,只要它想發展成爲國教,那它都離不開國家與政府的支持。

靠着李翊在背後的推動,五斗米教在河北穩定發展。

已經有超過百萬人口信奉五斗米教了。

那這會不會成爲第二支黃巾軍呢?

正如上面所說,米教他比起太平道教來相對溫和。

張角其實還是利用了底層民衆吃不上飯,趁機煽動其造反的。

中國的老百姓,只要餓不死,不到窮途末路,是永遠不會輕易地去跟隨別人造反的。

何況,米教之所以能夠在河北傳播這麼快,不單單是靠河北政府的推動。

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就具備傳播優勢。

五斗米教嚴格意義上講,它並不是一個正宗的宗教。

因爲它沒有基督教、伊斯蘭教那麼多複雜的儀式。

它畢竟衍生於道教,講究的就是清心寡慾,一切從簡。

所以賣相好,成本低。

根本不需要民衆花太多精力在其身上。

並且其也沒有道教那些煉丹之類的高成本、高精力的活動。

除此之外,米教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那就是比起其他宗教,你入教就要讓你交錢。

甚至沒交夠錢,你都得不到“救贖”。

但米教不會。

五斗米教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爲最開始的時候,要求教衆入會時須納五斗米。

但張魯爲了推廣傳播米教,就改爲教會反過來給你米。

當然,肯定不可能每人五斗,大多是象徵性的給一點。

這對於老百姓而言,基本上是不拿白不拿。

更何況基本上你一入會,上面就會有師君帶你、教你。

這很符合國人的“抱團”思想。

因爲遇上事了,大家就可以抱團在一起解決。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米教才能夠在河北茁壯成長。

就在上個月,

李翊甚至還在百忙之中,親自接見了河北片區的負責人張衛。

在會上,李翊不吝讚詞的表揚了張衛在河北的工作。

稱讚其在教化民衆向善的方面,爲河北做出了積極貢獻。

能得到李翊的點名表揚,這是張衛自己爭氣努力的結果。

但正所謂,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

見五斗米教在河北發展壯大,信徒漸漸增多。

李翊也覺得是時候開始摘“桃子”了。

當然,也不算摘桃子。

應該說,不管米教教義有多好,它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宗教組織。

那麼作爲政府機關,就必須加強對它的控制。

所以,李翊正式向張衛提出了,成立五斗米教弘化司的提議。

明面上,說的是爲了幫助米教發展,加強政府與教會的合作。

實際上就是爲了方便控制米教高層。

因爲米教的羣衆基礎很好,它可以很方便幫政府傳達信息。

以此來達到對民衆的宣傳效果。

將來不論是政府出臺什麼政策,亦或者是對外發動戰爭。

都可以通過米教進行宣傳,以加強羣衆對政府決策的擁護。

這有點兒像古代的新聞媒體。

所以它必須被相府嚴格管控,尤其在已經成型的情況下。

本以爲,這應該是一個合作雙贏的機會。

畢竟有政府站臺,米教才能夠進一步傳播,甚至發展成爲國教。

可令李翊沒有想到的是,張衛——竟然不許!

“……張衛在想什麼?”

李翊撩衣起身,捋着頷下鬍鬚,表示不解。

“……這,相爺,張衛還讓我回復您。”

“他說、他說……”

“他說什麼?直言無妨!”

“喏。”

甄堯擦了擦額間的汗水,說道:

“張衛說——”

“米道者,乃導民向善之徑也,非爾曹制衆之術也!”

嗯?

僅這一句話,便令李翊眉頭皺起。

張衛這話的意思,不就說我我們政府是想通過米教,來控制民衆思想嗎?

雖然李翊確實是這麼個意思,但這話說的太難聽了。

國家向民衆宣傳正確的思想,這有何錯?

怎麼到你張衛口中,竟表達得那麼齷齪?

甄堯的話還在繼續,將張衛的意思進一步表明。

“張衛還說,他知我等所謀——”

“異日齊國興兵,必欲假我教以惑黔首,驅之赴死如芻狗耳!”

“吾教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饞酒。”

“豈爲虎作倀之輩耶?”

“可勸李……哦不!可勸相爺您速絕此念!”

“若不然,有死而已!”

嘶……

李翊倒吸一口涼氣,沒想到張衛這廝居然會這麼剛。

“堯卿,汝再去見一趟張衛。”

李翊思索再三,決定接着與張衛談判。

“告訴他,河北可以不設立五斗米教弘化司,但是——”

話鋒一轉,“各郡米教分會,必須設立靖民監。”

“凡佈道、授籙、聚衆,皆需向靖民監報備。”

此舉其實已經是李翊做出讓步了。

很少有人能讓李翊做出讓步,但也僅是讓步於此。

不論如何,河北政府是必須要控制住米教教會的。

如果其拒不配合,那它即便有積極意義所在,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爺,若是張衛依然不從呢?”

甄堯此前碰了一鼻子灰,對李翊新下達的任務,依舊不抱有信心。

“堯卿莫非忘了太平道教乎?”

李翊冷聲一笑:

“吾設立靖民監,也是爲了防止米教成爲下一個太平道教。”

“畢竟,張衛也不想成爲第二個張寶吧?”

甄堯頓時恍然大悟,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其言外之意,就是在敲打張衛。

如果沒有我河北相府扶持你,你米教根本發展不起來。

我既然能夠扶持你起來,也能輕鬆覆滅掉你。

我隨時都能夠把你張魯、張衛之流,打成張角、張寶那樣的叛逆。

勸你不要不識時務……

“明白了!明白了!”

得到了李翊的保證,甄堯頓時有了底氣。

這就好辦了,這就好辦了。

很快,甄堯再次出發,去到民間,見着了張衛所在的河北米教教會中心。

甄堯按劍登階,擲令箭於香案,大喝:

“相府有令!”

聲音洪亮,驚得道衆手中符籙紛落如雪。

張衛盤坐於階上,並不睜眼。

哼~

甄堯見其如此傲慢,心中更加不爽。

好在這次自己是有備而來,籌碼足夠,有的是底氣向你張衛蹬鼻子上臉。

上一次吃癟,是因爲他是抱着與其“相商”的態度。

但這一次,可就是“通知”了。

“相爺有令,命張衛必須在河北各郡米教分會處,設立靖民監。”

“靖民監官員,據由相府指派具體人員。”

“張師君,下來領命罷?”

說最後一句話時,甄堯語氣中甚至帶有一絲輕蔑。

張衛緩緩睜開雙眸,沉聲說道:

“這不是監察,是囚籠!”

“此前貧道已經言明,吾米教只爲引人向善,與汝相府本是井水不犯河水。”

“吾教衆既不干擾你相府佈政,但也絕不爲汝相府做事!”

嘿~!

甄堯大怒,一插腰肢,戲謔地說道:

“我管你這那的,若無我相府首肯,汝安得在河北傳教,聚納教徒?”

“如今汝米教大勢已成,教衆百萬,就得替我河北做事!”

“豈望置身於事外乎?”

張衛深吸一氣,閉上雙眼,不再與甄堯爭論。

甄堯再次被無視,頓時怒不可遏,冷聲道:

“張師君,我勸你可要謹慎考慮相爺的提議。”

“豈不見張角、張寶兄弟之事乎?”

張衛猛然睜眼,出聲道:

“吾等又不從聚衆造反,君何以論此?”

“不曾造反?哼!”

甄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指底下教衆,冷嘲熱諷地:

“你瞧瞧你手下這幫人,不從事生產勞動,卻聚在這裡聽你妖言惑衆。”

“誰知道你是不是想要造反?”

這些教衆都是米教的核心人選,本來就是張衛帶過來的。

其餘普通教衆,根本不會投入大量時間在這裡待着。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貧道當年入河北時,丞相明明已經同意,如今難道要出爾反爾?”

“張師君慎言吶,相爺何時出爾反爾了?”

“只不過是我相府覺得你有聚衆造反的嫌疑,故特來查你!”

“我河北剛剛設好廷尉,本官就是左監。”

“若要逮捕你,將你下獄,那也是依法辦事。”

“張師君其奈本官若何呀?”

你!!

張衛一時語塞,竟被懟的啞口無言。

“行了,我勸張師君還是省省力氣吧。”

“汝等乃是曹操的手下敗將,而曹操乃是我家相爺的手下敗將。”

“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還望能在我河北掀起大風大浪來不成?”

“實話告訴你吧,自汝等入河北以來,一舉一動,都在我相府的監視之內。”

“既容爾曹在我河北滋蔓,我河北自有把握,覆手傾之。”

“勸張師君三思……”

“莫說甄某不近人情,我只給你一天的時間考慮。”

“一天之後,若是相府沒聽到一個滿意的回答。”

“呵呵……”

甄堯又是一聲冷笑。

“汝與汝道,皆爲青史幾行墨跡而已。”

言罷,仰頭大笑而去。

唔!

“師君!師君!”

衆教徒見張衛捂住胸口倒地,急忙將之扶住。

“師君,相府對我等下達了最後通牒,眼下該如何是好?”

“常言道,民不與官鬥,我等已無漢中,不如同意河北的條件,我等也好繼續在此傳教。”

“不可!”

一教衆當即大聲反駁:

“汝難道忘了師君之言,一旦讓河北官府插手,則米道非復米道矣!”

“只是其所御河北民衆之棋子耳!”

……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