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長戟指天一揚,厲聲斷喝:
“袁譚小兒,認得東萊太史慈否?”
東萊太史慈!
袁譚瞳孔放大,驚駭不已。
太史慈之名,他也聽說過一二。。
此人原本是青州的奏曹史,當年憑一己之力,幫助郡府壓了州府一頭,名噪一時。
上了大漢的熱搜。
原來此人便是繞襲他後背的徐州將領!
袁軍將士在此見著徐州軍,皆驚駭不已。
頓時大亂,聒噪聲不絕於耳。
大家連續空腹奔逃兩日,就盼著回到青州吃口熱飯。
結果熱飯沒等著,倒是迎來了冷刀子。
這誰頂得住?
“大耳賊存心要置我於死地啊!”
袁譚身形一晃,瞬間從腳底涼到了腦門兒頭頂。
後有劉備追兵,前有太史慈攔路。
好一個天羅地網!
李翊的謀劃確實了不得。
張郃催馬前來,對袁譚諫言道:
“都督,今日窮困至此。”
“只有拚死殺出一條血路來,方有一線生機。”
袁譚輕嚥了口口水,暗道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他回頭望一眼身後的軍士,盡管一路北上奔逃,沿途收攏了不少殘兵敗將。
等到廣縣時,已有五千之眾。
可望著將卒們臉上那厭戰、恐懼的神色。
袁譚真不敢想象,他此時下令衝擊,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沒辦法,不衝也得衝。
袁譚拔劍在手,回首對眾將大聲喊道:
“眾將士聽令!”
“今日勢窮至此,諸公何不死戰?”
“速速衝擊,奪我生路!”
一聲令下,五千袁軍向徐州軍衝去。
可就在下一秒,原本的喊殺聲,變作了嘈雜聲。
原來不少將卒膽氣全泄,隻衝擊的一瞬,便望風披靡,四散奔逃。
“不許退!不許退!”
“後退者,斬!”
袁譚慌忙拔劍,連續砍倒數人。
領軍打仗,最怕的就是逃兵。
像某個電視上演的曹大佐,遇到逃兵時,還裝逼說:
“嚇破了膽的將士,再多也無用。”
“驚弓之鳥,任其自去。”
敗軍之際,如果不殺逃兵,分分鍾鍾給你逃得一個兵不剩。
但凡有一丁點常識的人,都說不出來這種話。
這邊袁譚一連砍死數個逃兵,奈何頹勢過大,止也止不住。
太史慈躍馬揚戟,大喝一聲:
“丹陽兒郎,隨我殺敵!”
一聲令下,太史慈縱馬衝鋒。
烏壓壓成片的丹陽兵,如黑色疾風一般謖謖襲來。
整個廣縣,鼓聲大振,喊聲大舉。
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
袁軍皆駭然不已,無心戀戰。
郭圖言道:
“張將軍可留此殿後,我自護都督撤離此地。”
張郃自知須有人殿後,否則誰也走不了。
便接下這道軍令,率領本部軍士,奮起死戰。
那邊太史慈舞戟迎上張郃,兩道身影,兩柄戰刃,轟然對撞。
就在亂軍之中,轉燈兒般廝殺。
張郃所率部眾,名曰大戟士,號百人。
他們皆身披重甲,以勇猛威武著稱。
手持長戟,列陣而戰,如同鋼鐵長城,難以逾越。
本為袁紹親衛,張郃投靠後,袁紹便予以了他百人統領。
張郃待部卒親和友善,為士卒所重。
今日勢窮,眾戟士皆是義無反顧地衝向了丹陽兵。
兩軍將士,就在巷落裡近身肉搏,殊死血戰。
郭圖從混戰中找到袁譚,高聲叫道:
“都督,趁著混戰,趕緊從城西逃走罷!”
袁譚無心戀戰,當下也顧不得張郃生死。
跟著郭圖,隻領了幾十親衛,望西而走。
方一出縣,本以為看到希望曙光的袁譚,瞬間破滅。
只見前方塵霧滾滾,戰旗翻卷,數不盡的山地步兵,如潮水一般席捲而來。
寫著“徐”字的軍旗迎風飄揚,直欲破旗而出。
原來此為徐盛所部。
先用太史慈引誘袁譚軍進入廣縣。
然後徐盛再引本部兵馬從側翼繞襲,兩面合圍,以成犄角之勢。
“徐州兒郎,隨我衝殺。”
“活捉袁譚!活捉袁譚!”
早在太史慈、徐盛出海前,李翊就提前叮囑過二人,遇上袁譚,當要活捉。
徐盛縱馬揚刀,如疾風一般撞入敵叢。
衣甲平過,血如泉湧。
袁卒驚恐萬狀,發出一陣陣哀嚎。
“為之奈何,為之奈何也!”
袁譚拔劍四顧心茫然,平生從未如此無措過。
忽然,後背又傳來一陣喊殺之聲。
原來是太史慈已經擊退了張郃,合圍包抄過來了。
“袁譚小兒哪裡走,乃公在此!”
徐盛也已殺至過來。
踏著血路,衝破亂軍,如天將雄師一般橫立在袁譚身前。
“看刀!”
斷喝一聲,長刀迎風揚起,橫斬而至。
袁譚不及細想,本能的舉槍去擋。
咣當!一聲沉悶的巨響。
一聲痛苦的慘叫。
袁譚連人帶槍,如斷線風箏一般飛了出去。
跌落於馬下,不省了人事。
……
琅琊,青徐交界處。
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殺得盡興的泰山軍,踏著袁軍的屍體,興奮地在地上搜刮財物。
此一戰,繳獲的軍械糧草,堆積如山,數不勝數。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劉曄在營裡清點物資,兵器,戰甲、馬匹等軍資繳獲著實不少。
劉備與李翊則聯袂巡視戰場,撫恤、安撫陣亡受傷的將士們。
這次琅琊戰役,雙方共計投入了三萬人。
總傷亡大約在五千人左右。
劉備這邊的泰山軍,經統計,僅死傷五百餘人。
是一個相當好看的戰損比。
趙雲、田豫此次功勞不小,他們所率領的雜胡騎兵,成功衝亂了袁軍的陣型。
加速了袁軍的潰敗。
古代四大戰功:先登、陷陣、斬將、奪旗。
陷陣之功,僅次於先登。
陷陣者衝鋒陷陣,須把自己置於危險之地。
亂陣之中,以一敵百,可謂九死一生。
能得此殊榮者,必是軍中驍勇善戰的悍將!
趙雲、田豫二將此次完美陷陣,劉備歡喜不已,即命人賞賜牛酒給二人和他們所率的軍士。
“此一役能大獲全勝,虧得軍師良謀。”
劉備牽著李翊的手,對他愛護有加。
之前頂著不出戰的壓力,劉備頭都快炸了。
今日總算可以出戰,一戰便大獲全勝,自然是開心的不行。
“……呼。”
“時至今日,方稱吾心也!”
劉備臉上露了笑,雖然他性格是喜怒不形於色,可他卻從不在李翊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
“就是不知子義、文向他們能否生擒袁譚。”
在已經擊潰袁軍主力的情況下,劉備自然不會擔心前線太史慈、徐盛二將的安危。
他反倒關心二人能不能擒住袁譚。
此次本為防守戰,雖然繳獲了不少戰利品。
但打仗就燒錢,這點兒戰利品是絕對不夠成本的。
除非你像遊牧一樣,打下某個城池後,便屠城燒地,將那裡的財富洗劫一空。
但老劉哪是那種人?
何況他收復的都是自己的失地。
從長遠角度來講,這種作法也無異於飲鴆止渴。
“……呵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今我軍能如此輕鬆擊破袁軍,一賴將士忘命,奮勇死戰。”
“二便是子義、文向兩位將軍成功繞襲,不然袁譚不可能突然後撤。”
“我軍既已擊破袁軍前部,料袁譚殘部對上太史將軍不能敵也。”
“我等只需靜待消息便好。”
劉備輕輕地點了點頭,長歎一聲:
“備在徐州一年,已是盡心竭力。”
“隻為不讓百姓再遭戰火,然方休整數月,又起戰禍。”
“琅琊再遭劫難,沿途我所見民戶,已不足十一。”
“大多百姓扶老攜幼,衣衫襤褸。”
“此皆我之過也!”
劉備情到深處,聲音已經接近哽咽,眼含淚光。
想是心中悲痛已極。
此舉令李翊也是頗為觸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要發生戰爭,受苦受難的永遠是老百姓。
……唉。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本,以民為貴,以民為重,君輕而民貴啊。
雖然總有人嘲諷劉備愛哭,但李翊始終相信一件事。
只要你是為百姓,為底層人民而哭。
那你流的就是英雄的淚水,就是大丈夫的淚水!
“主公,既然我等已到了青徐邊境了,可想去齊國看一看麼?”
琅琊以北便是齊國,袁譚應該也逃到了那裡。
劉備奇道:
“莫非軍師還想再起兵事,攻打青州?”
在劉備看來,能擊退袁譚就已經足夠了。
畢竟還有兩路兵馬,亟待解決。
哪裡好追到青州去?
何況真要奪取青州,那便是真的要與袁紹撕破臉了。
二袁同時只能得罪一個,劉備已經選擇與袁術為敵。
斷不可能再和袁紹對敵。
“……呵呵,我非是此意。”
李翊微微一笑:
“只是在翊看來,青州近在眼前,來都來了,不去一趟,委實可惜。”
“哦?此話是何意啊?”
劉備饒有興致地看著李翊,這先生總能給我整出些新花樣來。
“翊很喜歡主公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本,以民為貴,君輕而民貴。”
唔……
聞得此言,劉備頓時反應了過來。
“先生,備已知你心中所想了。”
李翊咧嘴一笑:
“翊也已知主公知我心中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