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

遼東,玄菟郡。

卻說這玄菟郡,自漢武開疆以來。

即是邊陲重鎮,北拒胡虜,東鎮蠻夷。

時值建安初年,中原紛亂,諸侯割據。

朝廷威儀不振,邊關守備漸弛。

東北之地,有一強國,名曰高句驪。

漢之藩屬,近年因見中國兵戈四起,遂生狼子野心。

其王高伊夷模暗聚精兵,時常趁亂劫掠漢朝邊境。

這一日,秋高馬肥。

高伊夷模大會羣臣,言道:

“今漢室衰微,遼東空虛,玄菟郡守兵不過三千,又兼糧草不濟。”

“吾等若起兵襲之,必可大獲而歸!”

左右皆稱善。

於是點精騎千人,步軍三千人,以大將延優爲先。

連夜渡江,直撲玄菟。

時玄菟太守爲呂布麾下健將魏續。

遼東之地,本屬幽州。

後公孫度自立稱雄於遼東後,遼東自然脫離幽州管轄。

公孫度自設平州,自領平州牧。

後李丞相平遼東,收復遼東六郡。

由於對幽州的管轄已經相當薄弱,對於更加苦寒偏遠,又是邊防重鎮的遼東。

李翊對遼東諸郡,予以了更高的自治權。

依照公孫度舊制,仍然設立平州。

下轄五郡:

遼西郡、玄菟郡、中遼郡、樂浪郡、帶方郡。

以中遼爲州治,治所襄平。

以呂布爲平州牧,領平州軍政,防衛邊關。

其麾下健兒都出自邊關,各領各郡太守要職。

過去幾年,遼東一直相安無事。

得益於李翊親征遼東,威震海內外。

然李翊走後,遼東武備漸有鬆弛。

是夜,忽聞城外馬蹄如雷,探馬飛報:

“高句驪大軍壓境,已破外圍戍堡!”

魏續大驚,急召郡尉王雄商議。

王雄乃幽州老將,雖年近六旬,然勇烈不減。

當即謂魏續說道:

“賊酋來得突然,府君可先去知會其他各郡守軍。”

“待召集齊援軍之後,再一發拒敵。”

魏續擔憂地說道:

“賊勢相迫甚急,恐一時不能拒。”

王雄乃道:

“容老卒爲府君拒敵!”

於是披甲上馬,率千餘守軍登城禦敵。

只見城外火光沖天,高句驪兵如潮水般涌至。

箭如飛蝗,射上城頭。

高句驪大將延優高聲呼喊:

“漢人早降!”

王雄大怒,厲聲叱道:

“吾等受朝廷俸祿,守此邊關,豈容胡虜猖狂!”

遂令弓弩手齊射,滾木礌石俱下。

高句驪兵雖衆,一時竟不能近。

延優見攻城不利,乃令士卒四面縱火,焚燒城門。

霎時間,黑煙蔽月,烈焰騰空。

王雄見勢危急,親率死士百人,開城逆戰。

高句驪兵見城門忽開,大喜,蜂擁而入。

王雄挺槍躍馬,連刺數騎,大呼:

“殺賊!殺賊”!

老將軍雄風猶在,左右將士無不昂揚。

皆衝上前去,與胡酋殊死搏鬥,血染徵袍。

至卯時,比及天明,奮戰一夜。

關上守軍,終是寡不敵衆。

王雄身中數箭,猶揮刀力戰。

最終力竭,被亂軍揮刀砍死。

王雄的戰死,爲魏續拖延了時間,他成功率着麾下部曲,成功撤離了出去。

死裡逃生,魏續又忍不住回頭望一眼城關。

“直娘哉,大膽胡虜,安敢如此!”

漢人骨子的高傲,使得他們瞧不起周邊胡虜政權。

玄菟郡由於過去幾年一直都相安無虞,魏續便剋扣了一些軍餉,以中飽私囊。

導致玄菟郡的武備相對鬆弛。

但魏續認爲憑藉現有的軍事力量,也足以抵擋外來賊軍。

只是沒有想到,這高句驪人居然會發動一場如此大規模的“突襲”。

而且這些士兵戰鬥力都不弱,顯然是其最高領導層,有組織有計劃派遣過來的。

遇上這種事兒,魏續只能是自認倒黴。

將要撤走之時,或有將領諫道:

“今高句驪人來犯,將軍爲國家鎮守邊關,我等尚未做足抵抗,便率軍撤走。”

“萬一朝廷降罪下來,如何交代?”

魏續卻道:

“吾等身在關外,朝廷豈能盡知遼東之事?”

“況胡酋來勢洶洶,以我手中現有兵馬,絕非其敵手。”

“不如保存實力,待見着府君之後,自有分說。”

適才的守關將領王雄是本土老將,其所轄之兵,是朝廷養的官兵。

也就是如今的劉備養的,再細一點,就是李翊用河北錢去用的。

由於遼東入不敷出,李翊的治遼政策始終是予以其高度自治。

河北處,只養邊關部分軍馬。

其裝備器械、糧餉人員,俱由河北承擔。

剩下的,則由呂布等人自給自足。

不管你們怎麼養兵,李翊都不管。

反正河北每年只會給遼東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都靠你們自己。

我只要遼東和平穩固,不要生事,給我出什麼岔子。

就這麼簡單!

這就是李翊定下的治遼政策。

基於此,魏續手中的部曲僅三千人。

要在玄菟郡,養一支正兒八經的三千人正規軍,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如果賊人來的少,魏續當然要抵抗。

但賊人一下子來這麼多,打壞的裝備、損失的人員可都是他魏續自己的損失啊!

雖然李翊離開前,下過命令,凡是爲保家衛國犧牲的兵丁,都可以找官方報備。

也就是由河北出錢,補償遼東的損失。

但邊關守將,須要先申報到平州牧呂布處。

然後由呂布申報到北戍校尉張繡處,再由張繡轉交到河北相府處進行審查。

來回耽誤的時間,少說就是兩個月。

中間還要進行審查。

即檢查是不是真的爲國捐軀,有沒有虛報數目。

等審查完後再撥款,前後可能需要三、四個月時間。

兼之過去幾年,並沒有大規模衝突。

死也可能就死那麼幾個人,很多將領都懶得找官方申報了。

省得麻煩。

“賊酋來勢洶洶,且作少退!”

最終,魏續爲了保留自己的部曲,決定“戰術性”撤退。

高句驪兵遂得以破城,立時縱兵大掠。

城中男丁,凡抵抗者皆遭屠戮。

婦女老幼,盡被驅趕爲奴。

糧倉府庫,洗劫一空,

民舍官衙,盡付一炬。

哀嚎之聲,遍傳四野。

“……殺……殺!”

這些高句驪兵中,還混雜了一些鮮卑騎兵。

北方的鮮卑政權與漢朝目前的關係其實是不錯的。

不過兩大政權關係好,不代表兩國人民也會友好相處。

鮮卑人畢竟是遊牧政權,每年隆冬來臨之際,都會趁機南下劫掠。

由於邊境地區,已經開通了“互市”。

所以鮮卑官方與幽州其實沒有大規模衝突的。

過去幾年,也確實沒有起過任何戰事。

但仍然有部分鮮卑人,並不喜歡貿易通商。

他們喜歡更加簡單直接的劫掠,骨子裡就享受那種掠奪的快感。

所以鮮卑部落當中,也一部分年青人,自發組成一隊,南下劫掠民衆。

這種自發組成的小隊伍,幽州官方也不好去責備鮮卑。

而且這種小隊伍,也很難對邊防形成威脅。

對於上面的領導來說,只要你威脅不到邊關的安全。

那我就可以向中央交代。

中央只要知道邊關好好的,那我的烏紗帽就穩穩的。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種打草谷的小隊伍。

只是邊關的百姓可就慘了。

這種“嗜殺成性”的鮮卑人更加傳統冷血,還保留了許多野蠻的習俗。

諸如將人制成肉脯,儲備下來用以過冬。

女子年輕者,則更難逃魔爪。

這皆符合其茹毛飲血的傳統生活習慣。

……

遼東,襄平。

且說平州牧呂布,自據襄平以來,已是妥妥的“遼東王”。

身邊之人,無人可以規勸。

於是自以爲傲睨得志,恃勇傲物,終日沉湎於酒色。

這一日,正於府中大擺筵席,與一衆美姬暢飲。

笙歌曼舞,好不快活。

忽有探馬飛奔入內,跪地急報:

“使君!大事不好了!”

“高句驪人突襲玄菟郡,守軍潰敗,城池已陷!”

呂布聞言,手中酒盞“啪”地砸在地上。

酒漿四濺,怒目圓睜,喝道:

“高句驪蠻子,安敢犯我疆土!”

呂布怒不可遏,當年在幷州打匈奴人,也不見匈奴人如此狂悖。

這高句驪人是哪根筋搭錯了,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聽到這個消息,左右諸將亦皆變色。

成廉、宋憲等將紛紛拱手請戰。

呂布拍案而起,厲聲道:

“傳令三軍,即刻點兵。”

“某要親征高句驪,踏平其國!”

話落,又看了眼地上摔碎了的酒盞。

不禁有些心疼,只因那是海外小國進獻的琉璃盞。

是個珍奇之物,呂布稀罕的很。

見其碎了一地,又不禁怒上心頭,罵道:

“此戰,某勢擒其王,砍其頭顱。”

“以其頭骨,爲我飲酒之之盞!”

正待調兵之際,忽見一人快步進殿,正是護高句驪校尉劉曄。

當年李翊離開遼東之時,唯恐呂布這幫人空有武力,沒有腦子。

所以設置了護高句驪校尉,以劉曄任之,行監察之權。

就是爲了節制呂布,以免呂布真的成了第二個公孫度。

劉曄此時,已是年近三十。

正當壯年,智謀巔峰。

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稚嫩輕狂的劉子揚了。

劉曄見呂布已經開始調撥兵馬了,連忙上前勸道:

“使君息怒!”

“高句驪雖然猖狂,然玄菟太守魏續尚在。”

“何不先問其戰守之責?”

誒,是哦~

經劉曄這麼一提醒,呂布纔想起來。

玄菟是有守將的。

他派了自己的連襟到玄菟守備邊關。

每年河北發的錢,也基本都投到邊關去了。

按理說魏續手中的槍砲應該不少纔對,如何這麼快就失守了?

左右或有與魏續不合之人,乃密告呂布說道:

“……魏將軍在邊關,每年將河北所發來的錢,盡數中飽私囊。”

“這才使得玄菟郡武備鬆弛。”

什麼!?

呂布一聽,登時想起魏續作爲自己的舊部,守玄菟已有數年。

每年河北發下鉅額補助,基本都投到玄菟去了。

結果自己這位大舅子,拿了最多的錢,卻幹了最窩囊的事兒。

竟讓高句驪如此輕易地便破了城,呂布不由大怒,喝道:

“魏續無能,致使邊關失守,罪當斬首!”

“來人,速去玄菟,拿他問罪!”

呂布這回是真的生氣了。

要知道,呂布的正妻就是“魏氏”,他與魏續是有姻親關係的。

呂布這樣一個“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人物,對自己的親屬是比較好的。

史書記載他就是更喜歡魏續,而厭惡高順等忠誠的武將。

呂布常常奪去高順的陷陣營,反手拿給魏續帶,足見其喜惡。

只是現在在遼東待久了,呂布的心態也有所變化。

過去三年,呂布也僅僅只娶了二十房太太而已。

各民族女子都有。

生了八個子嗣,其中五個夭折。一女二男,嗷嗷待哺。

可別說呂布不照顧大舅子。

玄菟太守看似是邊關,但在平州其實是一個肥差,許多將領都爭着去。

因爲得益於李翊的外交政策、以及田豫、牽招等人在幽州的直接對外溝通。

平州的邊防壓力其實很小。

但每年得到的河北補助又極多。

所以呂布把魏續派到玄菟去,就是照顧自家人。

只是令呂布萬沒有想到的是,魏續在玄菟這幾年,竟把自己的“英雄血氣”都給磨沒了。

只知道喂肥自己,而對邊關防務疏忽。

這當然令一向自負的呂布怒不可遏。

更別說呂布作爲平州牧,邊關出事了,他作爲魏續的直屬上級也要跟着“連坐”的。

眼見呂布馬上便要治魏續的罪,劉曄急忙將之攔住,低聲說道:

“使君且慢!如今玄菟雖陷,然魏續若仍在抵抗,貿然問罪,恐逼其投敵。”

“不如先令其戴罪立功,堅守待援,待我軍至,再行處置不遲。”

“我大軍未至,其若知我將要問罪。”

“萬一懷有二心,則玄菟不可收也。”

劉曄不愧是一隻老狐狸,力勸呂布先把魏續穩住。

等咱們大軍到了之後,想怎麼治魏續的罪都行。

你先別急着說。

人家手裡還有兵,萬一把人嚇跑了或者逼反了。

那就難辦了。

呂布此刻正在氣頭之上,對劉曄的話置若罔聞。

執意要派人去拿魏續問罪。

劉曄再勸,兩人一時爭執不下。

正議間,忽聞帳外一陣喧譁。

只見一員女將披甲按劍,大步而入。

正是呂布之女——呂玲綺。

呂雯,字玲綺,祖籍五原郡九原人。

年方十八,自幼習武,弓馬嫺熟。

更兼性情剛烈,不輸男兒。

此時她鳳目含威,抱拳朗聲道:

“父親欲徵高句驪,女兒願隨軍出征!”

如果不是因爲在遼東又生了幾個孩子。

呂玲綺幾乎就是呂布的獨生女。

由於此前八個孩子中,有五個都夭折了。

呂布都有些“感性”了,見是她,先是一怔,隨即喝道:

“軍中大事,豈容女子摻和?速回後帳!”

呂玲綺不退反進,昂首道:

“父親常說‘虎父無犬女’,今高句驪辱我邊境,孩兒豈能坐視?”

“況孩兒自幼慕婦好之功,常欲效之。”

“今爲國家,鎮守邊境。”

“女兒只願戰死,也絕不忍辱偷生。”

呂布見女兒豪情萬丈,心中又自豪又心疼。

不過處在遼東邊境,不論男女。

要是不會習武,確實會吃很大的虧。

畢竟這裡可不是禮儀之地。

劉曄見狀,微微一笑,勸道:

“女公子既有此志,不如令其率一隊輕騎,策應大軍,亦可歷練。”

呂布沉吟片刻,終是點頭:

“既如此,汝可領五百騎,隨我一起行動。”

“若有閃失,軍法從事!”

呂布到底是個父親,將自己麾下最精銳的五百老兵,都交給了女兒帶。

又讓她帶着這五百騎兵策應自己,實則就是自己好盯着她,免得出事。

呂玲綺大喜,抱拳應諾:

“孩兒必不負父親所託!”

話落,又望一眼四周,近前小聲說道:

“……父親,適才子揚先生所言不無道理。”

“既大敵乃是高句驪,不如且讓舅父戴罪立功,如何?”

在呂玲綺三歲的時候,舅舅魏續就已經把她抱在了自己的肩上。

要說呂玲綺對舅舅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眼見事發,她也忍不住幫魏續說好話。

呂布聞言,略一沉吟,雖心中仍有怒氣,卻也基本冷靜了下來。

真殺了魏續,只怕夫人會難過吧?

於是說道:

“既如此,便暫饒魏續一命。”

“他死守殘軍,若再失寸土,定斬不饒!”

次日,呂布正式升帳點兵。

呂布自統中軍,領三千鐵騎。

其中主要爲幷州老兵,少部分遼東征來的本土士兵。

左翼軍有侯成統領,率兩千兵。

刀盾如林,殺氣凜然。

右翼軍由成廉統領,亦率精兵兩千。

甲冑森寒,步伐如一。

後軍由曹性統領,皆着赤甲,揹負短弓。

腰懸環首刀,威風凜凜。

三軍列陣,旌旗蔽空。

呂布跨馬巡營,見軍容整肅,心中大悅,遂揮戟喝道:

“高句驪蠻夷,屢犯我境。”

“今日當掃其丸都,永絕後患!”

衆將士齊聲吶喊,聲震遼東。

呂玲綺亦拔劍高呼:“願隨溫侯,蕩平胡虜!

”其聲清越,竟不輸男兒豪氣。

大軍即發,煙塵滾滾。

遼東百姓簞食壺漿,夾道相送,皆言:

“呂氏虎女,真乃將門之風啊!”

……

話分兩頭,

呂布大軍既發,北戍校尉張繡亦得玄菟陷落之報。

當即點齊本部精兵五千,星夜北上。

行軍途中,張繡於馬上沉思。

忽對身旁的謀士賈詡問道:

“……先生,繡有一事不解。”

“高句驪乃蕞爾小國,何敢犯我大漢?”

“莫非欺我遼東無人乎?”

一漢當五胡,從而不是一句玩笑話。

即便漢末大亂,也沒有哪個漢朝人認爲胡人是能夠跟漢人平起平坐的。

賈詡輕捋短鬚,緩聲道:

“將軍有所不知,蠻夷之性,如犬吠日。”

“雖不能傷人,卻聒噪不休。”

“彼輩敢犯邊,非因不懼天威,實乃料定朝廷難以久駐重兵於苦寒之地。”

張繡皺眉道:“既如此,何不一舉滅其國,永絕後患?”

賈詡搖頭嘆道:

“將軍豈不聞光武舊事?”

“昔年高句驪屢叛,光武帝雖能伐之,然終棄其地,何也?”

“遼東雪厚冰堅,山險路遙。”

“縱使一時得勝,大軍久駐則糧草難繼,徒耗國力。”

“故歷代明君,多取懷柔之策。”

“非不能戰,實乃得不償失耳。”

說來也可笑,高句驪人在玄菟郡燒殺擄掠,但他們的祖先其實就發源於玄菟。

當時玄菟有一個高句驪縣,生活着句驪人。

他們與周圍的穢陌族羣,以及扶余人生活在一起。

經過混居融合之後,這纔有了後來的高句驪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句驪似乎是因爲後面隋唐多次討伐而不克有了名聲。

但自其建國以來,其實一直都是漢朝東北方的勁敵。

如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高句驪就對遼東進行大規模進攻。

漢和帝元興元年,高句驪又襲擊了遼東郡的六個縣。

漢安帝元初五年,高句驪又襲擊了玄菟郡。

三年後,幽州刺史馮煥組織了一次對高句驪的反擊。

高句驪人則是用“詐降計”,將漢軍拖在了長白山山區。

然後趁機偷襲了兵力空虛的玄菟郡,以及遼東郡。

同年夏天時,高句驪人又聯合了鮮卑人,再次襲擊了遼東郡。

而且這一次,是直接深入到了遼河下游地區。

遼東太守蔡諷對高句驪人進行尾隨追擊,最後戰死。

通過這些鬥爭不難發現,高句驪一直都是東漢王朝東北方向的一個大患。

當時高句驪人擄掠了大量的漢人人口。

東漢王朝從前主張用武力去奪回這些人口。

但是後來發現,打仗燒的錢,遠比自己贖買的錢要多得多。

於是直接改成了贖買政策。

也就是東漢直接用絹帛,換回高句驪擄掠的漢人。

這種政策,其實是變向的鼓勵高句驪人去擄掠人口。

因此遭到後世很多人的鄙視。

人們認爲,如果換成是漢武帝,肯定會直接用武力去奪回。

這話的確不假,

不過東漢對高句驪的政策,一直都比較務實。

打仗燒的錢實在是太多,即便讓高句驪人鑽空子。

其所費之錢糧,也不及直接出徵之十一。

“……文和之言,確有道理。”

“然今日高句驪猖獗至此,若不懲戒,邊民何安?”

張繡開口問道。

賈詡聞言,微微一笑:

“懲戒可也,然不必窮追。”

“譬如驅狼,只需令其知痛而退。”

“何必深入巢穴,反受其害?”

張繡略作沉吟,又問賈詡道:

“……先生乃是智者,可否爲我言明。”

“這遼東之地,異族不少。”

“這高句驪人未見其勢,何以便爲我之大患?”

賈詡一捋鬍鬚,深入淺出地爲張繡解釋道:

“……高句驪者,地近華夏,得窺漢儀。”

“其族習我風化,明我虛實。”

“故能乘新莽之亂,竊據玄菟。”

“及光武中興,漢室姑息,竟容其自立。”

“其國處窮山惡水之間,田疇褊狹。”

“雖力耕畋漁,猶難果腹。”

“雖制沃沮、穢貊,取其魚鹽布帛,然終不能自足。”

“由是戶口孱弱,滋生遲緩。”

“故其立國以來,拓土之志未嘗稍懈。”

“北侵扶余,南噬樂浪,西窺遼東。”

“蓋遼土豐沃,寒溫得宜,實高句驪夢寐所求之地也。”

高句驪人由於地理的原因,其族羣能直接接觸到漢文明。

他們對漢朝的內部情況,遠比其他民族更爲熟悉。

因此他們可以利用新莽時期的混亂局面,迅速奪取西漢玄菟郡的大部分地區。

然後在東漢王朝建立之後,迫使漢王朝承認既成事實。

默許了他們的獨立建國行動。

高句驪作爲一個山地國家,它的農業基礎非常薄弱。

高句驪人在險山惡水之間,也建立了一些小塊的農業地區。

不過由於長白山太冷,即便高句驪人拼命從事農業生產,漁獵生產,也吃不飽飯。

同時高句驪作爲東北強國,雖然能向沃沮人與穢陌人徵收魚、鹽、布匹等各種產品。

卻依然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這就導致高句驪人口增長緩慢。

因此衝出山區,向平原地帶發展,向成熟的農業區發展。

就成了高句驪王國的基本國策。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高句驪在建國以後。

幾乎不停歇的蠶食四周的土地。

向北進攻蠶食扶餘國,向南進攻蠶食樂浪郡。

先西進攻遼東郡所在的遼河平原。

其中相對來說,遼東郡的氣候最爲溫和。

這裡人口相對最多,開發程度也最高。

所以遼東郡一直是高句驪心心念唸的地方。

張繡聽完,心中亦有所觸動。

聽賈詡的意思,高句驪這國家簡直沒辦法和漢朝和平共處啊。

除非漢朝把玄菟、遼東給他。

否則人家就要一直往這裡打,因爲這是人家的立國之策。

正說間,前方斥候來報:

“呂布大軍已自襄平出發,正往玄菟而去!”

張繡揚鞭喝道:

“傳令三軍,加速行軍!”

“莫讓呂奉先獨攬其功!”

話落,大軍迅速北上。

……

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
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