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

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

章武六年,夏末。

洛陽皇宮,崇德殿。

晨曦初露,金鑾殿上已列滿文武百官。

劉備端坐皇位,冕旒垂珠後的目光掃過羣臣,不怒自威。

“諸卿可有本奏?”

聲音渾厚,迴盪殿中。

短暫的寂靜後,羊衜手持玉笏出列,躬身道: “……臣有本奏。”

“聞朝廷意欲伐吳,臣以爲不可。”

杜畿隨即跟上:

“……臣附議。”

“如今天下初定,民生未復。”

“大動干戈,恐傷國本。”

一時間,七八位文臣紛紛出列反對。

劉備面色不改,手指輕叩案椅扶手,目光卻飄向武將行列。

只見關羽丹鳳眼微睜,紅臉膛上閃過一絲不耐。

張飛虎鬚戟張,似要發作。

趙雲雖神色平靜,但已躍躍欲試。

“陛下!”

關羽終於跨步出列,聲如洪鐘,“孫吳據江東久矣,若不早圖,必爲後患!”

“臣請出兵,直取建業!”

張飛緊隨其後,聲震殿瓦: “兄……陛下!”

“俺老張願率精兵三萬,定將那碧眼兒生擒來獻!”

趙雲亦拱手道:

“陛下,天下一統在即,豈可半途而廢?”

“臣雖不才,願爲漢室效死力。”

三員虎將同時請命,朝堂爲之一靜。

劉備目光微轉,瞥見李翊立於文官首位。

神色淡然,不發一言。

這位首相向來善於審時度勢,此刻顯然不願捲入爭端。

因爲李翊雖然也支持伐吳,但他卻清楚,以關張趙三員虎將在朝中的極高威望。

有他們出面,伐吳之事已是板上釘釘,他此刻根本沒必要站出來得罪人。

羊衜等人見關張趙齊出,氣勢已餒三分。

杜畿仍硬着頭皮諫道:

“三位將軍忠勇可嘉,然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杜公此言差矣!”

關羽冷聲打斷,“孫氏割據江東,不服王化,豈非‘不得已’之時?”

張飛更是不耐煩地說道: “此乃書生之見!”

“當年若非俺哥哥手提三尺劍,安有今日之大漢?”

“今天下尚未靖平,爾等便擔心自己的身後之事,實在令人失望!”

張飛性子直,把實話說了出來。

朝中頓時有不少人,被戳中了痛點,面色大變。

“張……張將軍,你、你可不要血口噴人。”

“俺噴你什麼了?你們不就是怕伐吳之後,又會生出一些新貴,頂替你們的位置嗎!”

“俺老張尚且看得明白,難道你們的託辭還能瞞過天下人嗎!”

眼看爭論愈演愈烈,劉備終於擡手: “諸卿且住,聽朕一言。”

殿內頓時肅靜。

劉備緩緩起身,冕旒珠玉輕響。

“伐吳之事,是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如今,朕意已決,諸公不必再議。”

短短几個字,卻擲地有聲。

羊衜等人面色灰敗,卻不敢再言。

劉備目光轉向太史慈: “子義,卿掌兵部,伐吳籌備事宜,由卿總攬。”

“待內閣擬定方略之後,再報朕來定奪。”

太史慈持笏出列,躬身答: “臣領旨。”

朝會散去,百官魚貫而出。

劉琰拉住羊衜衣袖,低聲道:

“羊兄,情況不太對啊。”

“前幾日,陛下明明對伐吳之事興致不高。”

“如今態度突變,必是關張趙三人私下裡入宮,密談所致!”

羊衜眉頭皺起,捻鬚沉吟道:

“三將功高,陛下素來倚重。”

“若他們聯名請戰,也不怪陛下態度轉變。”

衆人經過討論,一致認爲這肯定是幾個權臣私下裡逼宮,才讓劉備轉變伐吳態度的。

“不行!”

劉琰咬咬牙,“伐吳若成,必多新貴。”

“屆時我等在朝中地位……”

話未說完,但衆人都已明其意。

荀諶主動提議道:

“不如聯名求見陛下,再做勸諫如何?”

衆人稱善,遂聯袂前往後宮。

此時劉備正在清涼殿批閱奏章。

宦侍輕聲稟報: “陛下,劉琰、羊衜等十餘位大人求見。”

劉備眉梢微挑,擱下筆毫: “宣。”

殿門開處,只見劉琰等人魚貫而入。

未及行禮,已齊刷刷跪倒在地,哭聲頓起。

“陛下!伐吳之事還請三思啊!”

羊衜以額觸地,磕頭如搗。

“兵戈一起,蒼生受累,我大漢乃是新朝,不宜大動干戈啊!”

“陛下!”

劉琰涕淚縱橫,“河南之民方經屠戮,民生未復,兼之北方報旱,百姓苦不堪言。”

“若又起兵事,只恐連累天下蒼生又致水火。”

一時間,殿內哭聲四起,衆臣擺出一副爲國爲民、大義凜然的模樣。

劉備靜觀片刻,微微一笑,竟起身走出殿門。

在院中石墩上隨意坐下,對衆人道: “諸卿且來,此處涼爽。”

衆臣面面相覷,只得拭淚跟出,跪坐在劉備周圍。

“諸卿與朕相識多少年了?”

劉備忽然問道,語氣輕鬆如老友閒談。

衆人一怔,或有人答道: “臣……臣自建安初年追隨陛下,已二十有三載矣。”

“二十三年吶……”

劉備仰首望天,似在追憶。

“朕從一個賣履舍郎,到今日萬民之主。”

“便是當年起兵時,又何曾想過能有今日?”

衆人默然。

劉備目光掃過一張張面孔。

“這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難關還少嗎?什麼困苦沒有挺過去?”

他屈指數來: “朕在高唐縣,幾死於盜賊之手。”

“在郯縣,險些被曹軍生擒。”

“打袁術、滅袁紹,與曹孟德中原逐鹿,大小數十戰。”

“那時是何等艱難,諸卿可曾畏縮?”

劉琰等人低頭不語。

“如今孫吳偏安一隅,天下一統在即,諸卿怎反倒畏難不前了?”

劉備語氣轉沉,“朕已年近六旬,不知還能有幾載春秋。”

“諸卿難道……就不能再爲朕最後拼這一回麼?”

說到此處,劉備聲音微顫,眼中竟泛起淚光。

這淚半是真性情,半是帝王心術。

羊衜最先觸動,伏地泣道:

“陛下……臣糊塗啊!”

劉琰亦淚流滿面: “臣等鼠目寸光,險些誤了陛下大業!”

其餘大臣也都對視一眼,旋即紛紛哭倒在劉備跟前認錯。

一時間,衆臣紛紛叩首,自責不已。

他們當中有的是真心被劉備說動,有的則是已經敏銳意識到。

劉備這個態度顯然是已經下定決心,不可能再更改了。

他們瞭解這位老皇帝的脾氣了。

人家都擺出魅魔姿態,打感情牌了。

衆人怎麼着也都給他哭一個。

不然在職場幹了這麼多年,不是白乾了麼?

劉備拭去眼角淚水,親手扶起羊衜等大臣。

“諸卿忠心,朕豈不知?”

“只是昨晚高祖皇帝向朕託夢,希望朕能夠早日伐吳。”

“朕豈敢違背祖宗意願?”

衆人聞得此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面相覷。

“臣等願爲陛下效死力!”

劉備見此,欣慰點頭、

“有諸卿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隨即話鋒一轉,“伐吳在即,朝中事務繁雜,還需諸卿多多費心。”

衆人再拜而退。

待他們走遠,劉備面上感傷之色漸褪,恢復帝王威嚴。

……

夕陽西下,李翊的馬車緩緩停在相府門前。

管家早已恭候多時,見主人歸來,忙上前攙扶。

“夫人何在?”

李翊整了整朝服,隨口問道。

管家躬身答道:

“回相爺,夫人在東閣已有多時,吩咐不許打擾。”

李翊眉頭微挑。

袁瑩那妮子幾乎每日在他下朝歸府之時,必親至門前相迎。

今日這般反常,倒教人生奇。

“備茶。”

李翊吩咐一聲,便向東閣行去。

穿過幾重院落,來至東閣門前。

李翊擺手示意侍婢噤聲,輕輕推門而入。

閣內薰香嫋嫋,袁瑩背對門口跪坐案前,正全神貫注地翻閱一堆燙金拜帖。

竟未察覺有人進來。

李翊悄步上前,忽從後環住夫人纖腰。

“啊呀!”

袁瑩驚得險些打翻茶盞,回首見是夫君,頓時粉面含嗔。

“你這人!嚇煞妾身了!”

李翊輕笑,順勢在她身旁坐下,柔聲問道:

“夫人看什麼東西這般入神?連爲夫歸來都不知曉。”

袁瑩嬌嗔地瞪他一眼,隨即又軟軟倚入丈夫懷中,舉起手中拜帖晃了晃。

“夫君且看,這些都是京中達官貴人送來的拜帖。”

李翊接過幾張隨意翻看,不以爲意。

“又是求相府辦事的?”

“這些瑣事交給府中管事的便可,何須夫人親自操持?”

“夫君誤會了。”

袁瑩抿嘴一笑,眼中閃着狡黠的光。

“這些人不是來求你辦事的,是來求親的。”

“求親?”

李翊一怔,“儀兒才十歲,求的哪門子親?”

袁瑩伸出纖指輕點丈夫額頭:

“夫君真是忙糊塗了!治兒今年已十八,早該議親了。”

“京城裡多少雙眼睛盯着咱們家這塊香餑餑呢!”

李翊恍然,不由失笑: “……原來如此。”

“難怪近日朝中同僚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原來都在打治兒的主意。”

袁瑩得意地晃了晃手中拜帖:

“妾身可得替治兒好好把關。”

“京城那些女子,哪個不是做着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美夢?”

說着,她抽出一張燙金帖子。

“夫君你瞧,這是華歆華大夫的女兒,家世倒還相稱”

“就是年紀太小,才十三歲,還是個娃娃呢!”

李翊暗想才十三歲,華歆這老傢伙就迫不及待地送女兒了。

估計是怕別人捷足先登吧? Wшw▪Tтká n▪CO

又取過一張: “這是魯國相諸葛瑾的妹妹,年已二十七了。”

她撇撇嘴,“這般年紀還未出閣,定是容貌有虧。”

“咱們治兒相貌堂堂,豈能配個醜婦?”

李翊要是沒記錯,諸葛家是有兩名女眷的。

歷史上都嫁給了荊州大族。

本位面,遲遲未曾出嫁,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難不成也在守株待兔? “這是步騭的女兒步練師,嗯妾身倒是見過一回。”

“容貌倒是絕美,可也要不得。”

聽到這兒,李翊忍俊不禁,打趣道: “醜的不要,美的也不要,夫人這標準倒教人爲難。”

袁瑩嬌俏地吐了吐舌: “夫君不知,越是貌美的女子,心眼越是壞。”

“咱們治兒單純,豈能讓他吃虧?”

“治兒精明得很,他哪會吃什麼虧?”

李翊搖頭笑道,隨手拿起一張拜帖。

“這張好像不是京城裡的拜帖?”

“這是博陵太守王經之女。”

袁瑩接過話頭,“聽聞此女素有賢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倒是與治兒般配。”

李翊點頭:

“王經乃河北名士,家風嚴謹,確實容易出德女。”

“不可!”

袁瑩卻突然搖頭,“王家門第雖清貴,但勢力單薄。”

“與我家聯姻,咱們太吃虧了。”

李翊莞爾。

王經其實出身於河北大族,勢力其實並不小。

可在袁瑩眼中,即便是河北大族的王家,比起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仍是遜色不少。

更遑論如今李家權傾朝野的地位。

跟他聯姻,李家太吃虧了。

“夫人啊……”

李翊輕撫袁瑩髮絲,“婚姻大事,急不得。”

“京城這些權貴,哪個不是盯着治兒長大的?”

“就盼着能與李家結親。”

“這其中牽扯的利益太多,需慎之又慎。”

早在李治還是娃娃之時,其實便有不少人找到李翊,希望兩家能夠定娃娃親。

但都被李翊以大業未成,孩子年紀太小爲由給拒絕了。

因爲未來之事不好說,而兩家聯姻又是大事。

一旦結下秦晉之好,兩家利益也就此綁定。

萬一哪一家犯下政治錯誤,另一家肯定受到牽連。

所以對於娃娃親這種未來不可掌控之事,李翊是堅決不接受的。

不過轉念一想, 一般都是男方去找女方家提親,

結果衆人都上趕着把自己女兒往李家送。

只能說, 只要足夠優秀,自會有大壩女人倒貼你。

袁瑩靠在他肩頭,輕嘆道: “妾身何嘗不知?只是治兒年歲漸長,若不早些定下。”

“我這個當母親的心裡也總覺得不踏實。”

“怕什麼?”

李翊捏捏她臉頰,“我李翊的兒子,還愁找不到好媳婦?”

正說話間,忽聞門外侍婢稟報: “相爺,夫人,公子求見。”

“讓他進來。”

李翊整了整衣襟。

門開處,一位俊秀青年邁步入內,正是李治。

“父親、母親。”

李治立於東閣門前,躬身行禮。

十八歲的青年身姿挺拔如青松,眉宇間已褪去稚氣,唯有一雙與袁瑩相似的杏眼還保留着幾分少年神采。

袁瑩見愛子到來,忙從李翊懷中起身,招手道: “治兒來得正好,爲娘正與你父親商議你的婚事。”

她眼中閃着期待的光芒。

“你也過來瞧瞧,看看可有心儀的女子?”

李治神色平靜如水,拱手道:

“婚姻大事,全憑父親安排。”

袁瑩笑容一滯,蛾眉微蹙:

“這是什麼話?難道你就沒有自己的想法?”

“爲娘懷胎十月生下你,如今連句話都算不得數了?”

一聽到兒子說全憑父親安排,忽略她這個母親的意見,袁瑩心裡不禁有些苦澀。

李治不急不躁,溫聲解釋:

“……母親息怒。”

“孩兒自然尊重母親的意見。”

“只是父親深謀遠慮,所擇姻親必對李家最爲有利。”

“孩兒雖愚鈍,也知當以家族爲重。”

袁瑩怔住,眼中閃過一絲痛色: “治兒,你……你就當真不想娶一個自己的心愛之人?”

李治嘴角微揚,露出一個與其年齡不符的淡然笑容。

“若孩兒生於尋常百姓家,自當與心儀之人廝守終生。”

“然既爲李氏子弟,豈能任性而爲?”

“婚姻事小,家族事大。”

“父親安排,必是最妥。“

“可若……若是你父親所選之女,你並不喜歡,你將如何?”

袁瑩聲音已帶哽咽。

李治輕聲笑道:

“……母親說笑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古婚姻大事,何曾與兒女私情相干?”

“難道貴族之間的成婚,與愛情有半點關係麼?”

他目光轉向袁瑩。

“母親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當年與父親結縭,難道是爲情所繫?”

“怎麼不——”

袁瑩正張口欲辯,卻忽如醍醐灌頂。

是啊,當年李翊娶之她時,何曾說過半句情話?

兩家聯姻,看中的不過是袁氏門楣與李翊前程。

二十餘載的相濡以沫,她竟從未細想過其中關節。

李翊似乎也從來沒有說過他愛自己。

李翊見夫人神色黯然,伸手握住她微涼的柔荑。

“……瑩兒莫要多心。”

“當年求娶,固然看重袁氏門第。”

“然若非情投意合,又豈能相伴至今,相敬如賓?”

袁瑩擡眸,見夫君眼中罕見地流露出柔情,不由眼眶發熱。

李翊復有轉向兒子,語氣轉肅: “治兒,家世與情愛,自古難兩全。”

“我與你母親算是運氣比較好,門第相當的情況下,恰好情投意合。”

“但受家族所累,與自己不愛之人成親,纔是常有之事。”

“此事,你當真想清楚了?”

李治正色答道:

“孩兒方纔已經言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孩兒的婚姻大事,一切但憑父親做主!”

“孩兒相信,以父親幾十年的經驗人脈,定能安排一樁最好的婚事。”

李翊凝視兒子良久,忽然長舒一口氣,面露欣慰: “好,好,好。”

“爲父原擔心你年少氣盛。”

“如今看來,這兩年把你留在身邊,不着急讓你從政是對的。”

“心智之沉穩,已遠勝爲父當年。”

李治作揖,恭敬道:

“孩兒隨侍父親日久,耳濡目染,方知從前淺薄。”

“父親教誨,如醍醐灌頂。”

“非是爲父不早教你。”

李翊捻鬚道,“只是政事如淵,需循序漸進。”

“昔日你年歲尚小,許多事不便明言。”

•Tтkǎ n•¢Ο

“如今你既已成人,自當逐步接觸家族要務。”

抓孩子教育方面,李翊一直是主張循序漸進。

什麼年齡段受什麼樣的教育。

政治這東西本身就不是多麼光明偉岸的。

所以李翊很晚纔去教他一些更加暗黑、深沉的道理。

幸好這兩年,李治心態已經沉穩了不少。

李治深深一揖: “孩兒受教了。”

袁瑩見父子二人越說越嚴肅,不由嗔怪道:

“好了好了,你們爺倆一談起政事便沒完沒了。極兒想必已備好晚膳,咱們快去用飯吧。“

李翊笑道:“夫人說得是。”

“治兒,隨爲父一道用膳。”

三人出了東閣,穿過迴廊向膳廳行去。

膳廳內,小李儀已命人布好菜餚。

見父母哥哥到來,笑吟吟地迎上前: “父親、母親,今日廚下新得了江鱸。”

“女兒命人清蒸了,最是鮮美。”

李翊慈愛地拍拍女兒肩膀:

“儀兒有心了。”

“江鱸?哪裡來的江鱸?”

呂玲綺等女也走了過來,才發現今日庖人蒸了江鱸。

可洛陽挨着黃河,哪裡能打到長江的鱸魚? “這是元龍差人從淮南送過來的。”

“這鱸魚鮮美異常,是何處所產?”

呂玲綺輕抿一口魚肉,眼中閃過驚喜。

李翊舉箸微笑:

“此乃淮南特產,陳元龍特意遣人快馬送至。”

“諸位夫人且嚐嚐。”

麋貞夾了一筷,魚肉入口即化,不由讚歎: “果然江南風味,與北方魚鮮大不相同。”

甄宓小口品嚐,細品片刻道:

“肉質細嫩而無腥,倒似帶着些荷香。”

袁瑩忽想起什麼,放下牙箸:

“說起陳登,妾身聽聞他有一女,年歲與治兒相仿。”

“陳氏乃江南第一大姓,與我李家家世倒是相配,若能與我家聯姻……”

話未說完,李翊面色已沉: “此事哪有這般簡單?”

“正因陳氏勢大,才更需謹慎。”

“我李家已是北方大姓,若再與江南大姓結合,豈不令陛下爲難嗎!”

李翊是河北老大,又是混京圈的。

如何跟江南老大結成親家,那老劉會怎麼想? 衆女不解。

麋貞柔聲說道:

“……夫君多慮了。”

“陛下對您信任有加,豈會因一樁婚事生疑?”

李翊搖了搖頭,解釋道:

“此非關乎信任。”

“陳李兩家若聯姻,必會有人進讒言。”

“屆時無過亦成有過。”

他環視衆妻兒,鄭重其事地說道:

“何況陳氏在江南已令陛下十分頭疼,不知該如何解決。”

“若其再與我李家結親,豈非更讓陛下爲難?”

廳內一時寂靜。

李翊輕叩桌案,沉聲叮囑道:

“爾等須謹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我李家雖在朝中有些權勢,卻不可自處於風口浪尖。”

“中國有一句古訓,叫‘悶聲發大財’,此乃至理。”

“我就喜歡這句話,我認爲這句話就是最好的。”

“爾等可都記住了?”

衆夫人與子女皆肅然,齊聲道: “謹記教誨。”

正說話間,管事匆匆入內: “家主,府外有信使求見。”

麋貞輕笑調侃:

“家業大了便是如此,連頓安生飯都吃不成。”

李翊卻不以爲忤: “請來人入內。”

旁人是知道他李翊的脾氣的,這個點一般人不敢隨意進來打擾。

如果有人來,那肯定位高權重。

亦或者是京圈之外的人……

不多時,一位風塵僕僕的文士步入廳中。

李翊見來人,竟起身相迎: “季弼?怎勞動你親自前來?”

來人正是淮南別駕陳矯,陳登的心腹重臣。

其官職雖遠低於當朝首相,李翊卻執禮甚恭。

這也算是常見的人情世故了。

陳矯見狀,連忙深揖還大禮:

“下官冒昧打擾相爺家宴,罪過罪過。”

又向衆夫人行禮,“見過諸位夫人。”

袁瑩等女還禮。

李翊笑道:“季弼遠來辛苦,可願同席共飲?這鱸魚正是元龍所贈。”

陳矯莞爾:

“下官在淮南,日日與鱸魚爲伴,倒要辜負相爺美意了。”

李翊不以爲意:

“既如此,不妨嚐嚐京中風味。”

遂命人添席設盞。

酒過三巡,陳矯面上微醺。

李翊知其爲人穩重,若非要事不會貿然來訪,但又沒有着急說事兒。

足見此事雖然很大,但又不能冒昧地說道。

經過一番試探後,李翊便溫言問道:

“季弼此來,必有要務?”

陳矯略作遲疑,從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函: “陳徵南有親筆書信,命下官面呈相爺。”

李翊接過,見封泥完好,印着陳登私印。

他並不急於拆閱,反而舉杯: “元龍近來可好?”

陳矯會意,順着話頭道: “徵南將軍日夜操練水軍,身體倒還硬朗,只是常念及與相爺當年共事之情。”

李翊頷首,又與陳矯對飲數杯,談些淮南風物。

待家宴撤下,衆夫人知趣告退,李翊方引陳矯至書房密談。

燭光下, 李翊拆開信函,細讀良久,面色幾度變幻。

陳矯靜坐一旁,目不斜視。

陳矯拱手:

“徵南將軍言,此事全憑相爺做主。”

“若不能成,陳家也不強求。”

“此外,陳徵南另有話說——”

“江南諸事已備,只待東風。”

李翊承沉默良久,然後才緩聲說道: “有勞足下回去告訴元龍,就說……”

他略作沉吟,“就說鱸魚甚美,李某心領了。”

陳矯眼中精光一閃,心領神會:

“下官必當轉達。”

待陳矯走後。

李翊負手踱出書房,衆夫人早已候在廊下。

袁瑩趨前執其袖: “夫君神色凝重,可是淮南有變?”

李翊不語,只將手中信箋遞過。

衆女圍觀,但見紙上字跡遒勁,正是陳登手筆。

其書略曰:

“子玉吾弟如晤——”

“淮南新鱸,遣快騎奉上,未審可合賢弟口味否?”

“愚兄每於壽春江畔,見漁者收網得魚,輒憶昔年與賢弟共膾生魚於下邳之時。”

“江風拂面,把酒言歡,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廿載光陰倏忽而過,而愚兄齒頰間,猶記當日魚鮮之味。”

“聞賢侄治年已十八,風儀玉立,才冠京華。”

“小女瑤年方二八,雖無閉月之容,幸得愚兄親自調教。”

“女則嫺靜,針織女紅莫不精妙。”

“詩書禮樂,琴棋書畫,亦頗通曉。”

“性溫婉如江南煙柳,德賢淑似淮水清波。”

“吾與賢弟刎頸之交二十餘載,肝膽相照。”

“若得二姓聯姻,使通家之好延及後輩,豈非美事?”

“然愚兄深知賢弟處事謹慎,恐招朝議。”

“故此書僅爲徵詢,絕無強求之意。”

“縱賢弟婉拒,愚兄亦無怨懟,弟更無須介懷。”

“只是近日頗聞朝中有劾愚兄擁兵自重者。”

“賢弟當知,元龍此心,可昭日月。”

“淮南厲兵秣馬,皆爲助我主早成混一之業。”

“然百年陳氏,枝葉繁茂,愚兄忝爲宗主,不得不爲宗族計深遠。”

“賢弟在朝中,德高望重,門生故吏遍天下。”

“倘蒙不棄,此姻既可續我二人金蘭之誼,亦爲陳氏留轉圜餘地。”

“江風入牖,夜雨敲窗。”

“執筆至此,不禁悵然。”

“萬望賢弟念及昔日同袍之情,慎思之。”

“兄登,頓首。”

麋貞閱罷,黛眉一蹙: “……不想陳徵南亦有此意。”

“陳家雄踞江南,我家威震京師。”

“此姻若成,豈非兩全其美?”

袁瑩亦道:

“陳女既通詩書,又與治兒年貌相當……”

“諸夫人只見其利,未見其害。”

李翊忽拂袖打斷,“此姻於陳李兩家雖好,卻獨傷一家。”

呂玲綺惑問,“誰家?”

“劉家。”

李翊二字出口,庭前霎時寂然。

檐角銅鈴被風吹得叮噹作響,愈發顯得庭院幽深。

“今天子姓劉,天下豈非姓劉?”

“我陳李兩家聯合,獨對劉家人不好。”

甄宓纖指緊絞羅帕:

“那……夫君意下……”

“某當入宮面聖。”

李翊整了整腰間玉帶。

衆女聞言色變,袁瑩急扯其袖:

“夫君此時入宮?莫非是想……”

話到嘴邊,已不在繼續往下說。

此時無聲勝有聲。

李翊接下來要做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

“行了,我很快就會回來,耽誤不了多久。”

“你們安心在府上待着吧。”

話落,又對桃紅吩咐道:

“更衣。”

“喏。”

桃紅趕忙去取來李翊的鶴氅,爲他小心翼翼披上。

下人也已經將馬車備好,請李翊登車。

而就在李翊準備出門之時,一名小廝急匆匆地跑過來。

“……相相相爺,關將軍來了!”

(本章完)

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77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
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77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