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

卻說河南大軍行至繁陽,初戰小勝了袁譚一場。

李翊又邀呂布正面強攻,他率一軍偷渡清河繞襲。

酒宴之上,呂布被衆人一番吹捧,當下也未想太多,欣然同意了下來。

次日,李翊密令徐晃、張郃渡河結營,先去前頭開路。

呂布則領本部部曲,來攻繁陽。

城上箭矢如雨,呂布軍不得進,被殺退回去。

袁譚既擊退呂布軍,一面讓人修築城防,一面又催促袁尚給自己增派援軍。

時袁尚在鄴地,聞說李翊已領兵拔了陰安邑,打到繁陽來了。

一旦使其渡過清河,不肖半日時間,河南軍便能直搗冀州治所鄴縣。

爲此,袁尚也擔心袁譚前部有失。

恰逢袁譚乞派援軍的書信送至,要求袁尚給他增派援軍。

袁尚不敢不救,但又怕派兵過去,會被袁譚奪了兵權。

乃留審配守鄴城,自己親提大軍三萬至斥丘屯駐,以爲掎角之勢。

又過兩日,呂布連攻繁陽不能下。

暗忖兩日時間,李翊早已該偷渡過了清河了。

按他的說法,他應該去繞襲袁譚後路,怎麼河對岸還沒有動靜?

呂布心中詫異,乃停止進攻,先遣人去探查李翊軍動向。

話分兩頭,

卻說李翊利用呂布牽制住袁譚主力,自己卻率軍偷渡了清河。

然則他並未率軍去繞襲袁譚後路,反倒是先領兵寇略至魏縣。

魏縣縣令忽見城外聚集了數萬人馬,駭然失色。

遣人一打聽,竟是河南總督李翊。

恰逢李翊遣張郃爲先鋒,來城下勸降。

張郃催兵至城下,高聲喊道:

“吾乃河間張俊乂也!”

“因袁紹聽信郭圖讒言,意欲害我。”

“今吾已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公可納士拜降,免致生靈受苦。”

“如或執迷,吾先攻城矣!”

原來張郃在河北素有威名,雖然這縣官聽到的宣傳是,張郃臨陣倒戈,才使得他們河北軍大敗。

但如今兵臨城下,僅憑城中不足兩千人的守軍,萬難擋住張郃的進攻。

縣令看一眼身旁的主簿,嘆道:

“車騎將軍怎麼沒能擋住河南軍?”

“今大軍驟至,吾魏縣小城如何守土?”

“不如開門獻城,保得城中子民,免使血肉捐於草野。”

主簿勸道:

“若不戰而降,主公必然降罪我等。”

縣令卻道:

“不戰而降是死,城破戰敗亦是死。”

“不若獻城,免得生靈塗炭。”

遂不理會主簿勸阻,主動開城出降。

縣令將印綬獻出,李翊出言撫慰。

即率軍入城,下令將士不得驚擾百姓。

又命徐晃、高覽、黃忠、趙雲各領一營軍馬,在魏地四側立營,等候調動。

李翊坐至縣衙大位上,縣官反倒似主簿一般,站在身側,戰戰兢兢等候發落。

李翊出聲問:

“吾聞河北麥谷已熟,未知魏郡多賴哪處麥田供養?”

縣官躬身答:

“回稟君侯,魏地東北方,館陶、清淵、元城一帶多有麥谷。”

李翊笑着謂諸人道:

“吾渡河來此,正欲乂麥也。”

於是將此前分撥的四營將領,徐晃、高覽、黃忠、趙雲各率本部兵馬。

所部軍士皆執鐮刀、馱繩,去魏地東北處搶割麥谷。

大軍於是一路向北,將魏地熟了的麥谷,盡數割了。

就在城外打曬小麥。

魏地不愧爲袁氏治所,稻穀豐足。

李翊軍若能將這些麥谷盡數割去,足夠大軍食用三月之久。

所以然者,蓋因不受運轉損耗之勞也。

經粗略估算,

此次若能搶收完所有的麥谷,除徵需之用外,甚至能夠有富餘。

因爲李翊此次征伐的戰略目標,並非是爲了一戰吞併河北。

搶收麥谷既是爲了補充徐州糧食,即因糧於敵也。

同時也是爲了打擊袁氏,算是爲新君送上賀禮。

李翊一面命人打曬麥谷,一面將曬好的穀子收存好。

此時前線的袁譚、袁尚還在前線與呂布軍對峙,尚不知後方麥田被偷了。

袁譚只想着讓袁尚快速出兵,袁尚卻只在斥丘觀望。

除非是袁譚真的頂不住了,他才肯催兵南下。

兩人各懷心思,全然未注意別處有異樣。

直到有人來找袁尚,言及東北方向出現了大量河南人馬。

袁尚得知消息後,又驚又怒:

“此正麥熟之時,賊軍偷渡清河,搶我麥谷耶?”

於是慌忙率軍趕去魏縣救援。

至魏縣時,果見左近麥田盡數被割。

左右人諫曰:

“東北麥多,李翊必未能割完。”

“此去搶割,還來得及。”

袁尚正欲應從,又有人建議道:

“魏城已爲賊軍所破,搶割麥前,須防城中守軍出來,截斷我軍後路。”

袁尚深以爲然,乃將大軍分作兩部,一部將魏城圍得鐵桶相似。

另一部則親自率領趕去東北,與李翊搶麥。

至東北麥田處,果然見着還有大量麥谷未能割去。

袁尚乃長舒一口氣,慶幸自己發現的及時。

щщщ ●тт κan ●C 〇 一面又下令道:

“此地必是李翊軍還未能割走。”

“今賊軍既至,無須與之接戰,衆軍士只搶割麥谷便好!”

袁尚下令全軍收割麥谷,不給李翊軍留一處。

收割時,已至傍晚。

袁尚乃命軍士各持火把,收割麥子。

就在軍士盡數舉着火把,深入麥田割麥時,忽見四面火起。

衆軍士大驚,舉目看去。

火光沖天,喊聲大作。

四面衝殺來大量河南軍馬。

北面徐晃,南面黃忠,西面高覽,東面趙雲。

四路軍馬,一齊殺至。

袁尚大驚失色,倉促迎敵。

人羣中有人高聲喊道:

“袁尚哪裡走,吾家軍師早料到你會來搶割麥子。”

“遂叫我等在此伏你!”

袁尚聽得此話,顧左右人道:

“誤中小兒之計也,快撤!”

於是率大軍慌忙撤退,並不與河南軍接戰。

至天明時,清點人數。

一晚上奔逃下來,竟並未損失多少人馬。

袁尚暗覺奇怪,忙遣人回去探查。

少時,探馬回報說賊軍並未追過來。

袁尚頓時醒悟,一拍腦袋:

“不好,中計了!”

“快隨我回麥田!”

袁尚領着大軍,飛奔回麥田處。

甫一趕到,衆人無不瞠目結舌。

麥田之中,一片狼藉。

黃穗谷實,顆粒不存。

唯餘殘莖斷稈,零落於地。

袁尚悵然若失,落寞地走下馬來,邁入田裡。

田間寂寥,唯有風過。

吹動殘葉,沙沙作響。

遠處天際,落日餘暉映照在袁尚臉上,更顯淒涼落寞。

“好個李翊小兒!”

袁尚跌足長嘆,恨得咬牙切齒。

衆問何故,袁尚答說:

“昨日我軍遇着的非是李翊軍主力,因是天黑,看不清敵軍人數。”

“只道對方早有埋伏,故倉促撤軍。”

“其實大軍一夜都在這裡收割麥穗。”

“如今我軍白日復來,賊已盡割麥谷矣。”

衆人聞言,無不唏噓感嘆。

或有人憤恨,或有人諂媚,紛紛應和袁尚罵道:

“李翊此人竟如此奸猾!”

“屬實可恨,可惱也!”

袁尚緩緩睜開雙眸,深吸一口氣:

“事已至此,悔也無用。”

“且先勒兵回去,收復魏縣,別作良圖!”

衆從其言,隨袁尚回了魏城。

兩部軍馬合在一處,袁尚親自督戰,勢要一舉收復魏縣。

魏縣守將乃張郃,李翊足足給他留了一萬人馬供他守禦。

袁尚一夜時間,造齊樓櫓、衝車。

因懷恨李翊偷他麥谷,又恨張郃臨陣倒戈,遂瘋也似的猛攻魏縣。

城上弓弩齊發,矢石如雨。

梆梆梆……

弓弦響動,四周高牆上弓箭手紛紛彎弓搭箭,對着城下袁軍便是一陣攢射。

“啊……啊……哎呀……”

淒厲的慘叫,自魏城下不斷響起。

僅一個時辰不到,城下死屍已推擠如山。

袁尚見此,仍要強攻,不斷催促軍士上前。

衆袁軍兵士抖擻精神,架雲梯,持盾牌,奮勇攀城。

城上守軍紛紛擲下滾石。

巨石如雷,直砸得袁軍腦袋萬點桃紅,轟然墜地。

張郃又命人自牆頭上,往城下澆灌鐵汁。

一時間汁水傾泄而下,熾熱如火。

所觸之處,煙塵四起,哀嚎聲不絕於耳。

被燙得吃痛的袁兵,手一鬆,墜落下去,將底下戰友砸得人仰馬翻。

儘管袁軍士兵已經拼死攻城,然始終憾不動城牆半分。

袁尚在城下,揚鞭指着張郃的鼻子罵道:

“背主之賊!何不早降。”

“安敢用此螻蟻之兵,抗我大軍?”

張郃按立女牆,冷聲叱道:

“汝袁氏無德,劉將軍弔民伐罪。”

“吾今已棄暗投明,勸汝莫要執迷不悟!”

袁尚大怒:

“反賊敢如此狂耶?”

“此乃魏地孤城,汝孤立無援,如何守禦?”

“待吾攻破城後,定要食汝肉,寢汝皮!”

張郃的出現,對袁軍有着極大的士氣打擊。

曾經的戰友,曾經的上司,如今卻成了河南軍的領路人。

當上了反袁先鋒。

袁尚怒不可遏,繼續下令強攻。

古代攻城一般都是以圍城爲主,除非是逼得急了,纔會蟻附式的強攻。

魏縣對袁尚來說,顯然還沒到火燒眉毛的時刻。

只是他一時惱怒,非要快點拿下此城不可。

爲此,他不惜不斷送他的河北子弟兵去送死。

反正他河北有的是人,死的也不是他。

袁軍奮勇向前,張郃準備充足,從容指揮士兵防守。

兩軍相持,血染城垣。

戰況之慘烈,直殺得城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一連強攻了三日,袁尚死傷大量人馬,仍舊下不得魏縣。

直到此刻,袁尚才陡然發現不對。

魏縣一座遠離前線的孤城,爲何李翊要留這麼多人馬來守?

而且留下的守將還是河北人恨之入骨的張郃?

難不成是李翊故意的?

他所率領的大軍自搶割完麥子之後,又到哪裡去了?

爲什麼不來救魏縣,這一萬人他難道不想要了?

一連串的問題,深深地困擾着袁尚,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

卻說袁譚困守繁陽,多次發書催促袁尚增益援軍,始終不得。

正是心煩意亂之時,忽有人報,一大票人馬,直繁陽後方出現。

袁譚驚問是哪路人馬。

哨探回報說是那路軍馬打着李翊的旗號。

“什麼!?”

袁譚聽說後,驚得目瞪口呆。

“袁尚不發我援軍便罷,怎麼還使李翊饒到我後路來了?”

原來,李翊自搶割了麥子之後,便從館陶出發,饒遠路偷至繁陽後面。

卻又給張郃留了一萬人馬,令他堅守魏縣。

之所以選張郃,是因爲河北人恨他入骨,一定會全力攻打。

而諸將之中,最想證明自己,最想與河北人不死不休的也是張郃。

只有他才願意接下這遠守孤城,牽至袁軍的主力的任務。

事後果不出李翊所料,袁尚在得知守魏縣的是張郃後,果然率大軍攻打。

張郃本身才能出衆,兼之李翊又給他留了大量鎧甲鬥具、守備器備。

牽至住袁尚主力綽綽有餘。

袁尚被連將兩軍,一時上頭,全然不曾注意李翊的大軍已從他的頭頂悄悄路過了。

袁譚大罵袁尚蠢豬,全然不通兵法。

即召郭圖、辛評過來商議,現在歸路被截斷,該如何是好。

正說間,忽有人報李翊遣使到來,有書信送至。

袁譚急命人將書信取來,其書略曰:

——“顯思如晤,李翊敬上。”

“自下邳一別,得見君顏,不及趨侍。”

“曏者先公病故,翊亦以爲哀。”

“聞說袁尚領冀州牧,兼大將軍之職,而君不得繼位。”

“翊竊以爲廢長立幼,自古便是取亂之道。”

“君爲長子,反不能承繼父業。”

“尚無恩德加於河北百姓,軍功則差顯思遠矣,反承大爵。”

“翊竊爲顯思不值。”

“今領兵至此,非是爲了侵佔河北土地,只爲匡正綱常倫理。”

“若顯思有意,翊願出兵相助,助君重奪大位。”

袁譚覽畢書信,大爲震驚。

“李子玉願出兵助我?”

袁譚吞嚥了一口口水,他現在正在苦惱該如何與袁尚爭奪冀州。

以李翊之滔天權勢,若是肯出兵襄助,則他重奪大位的成算能多上好幾分不止。

乃將書信傳於郭圖、辛評二人看。

郭圖對袁譚建議道:

“李翊多謀,不可輕信。”

袁譚卻反駁道:

“曏者在青州時,爲李翊所俘,彼非但不與我爲難。”

“反勸劉玄德舉我爲茂才,既有舊恩。”

“又何疑焉?”

辛評亦出言勸道:

“今大兵圍城,孤立無援。”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不可只聽李翊一面之詞。”

“可先遣人致書李翊,若他果有誠意,可先撤去重圍。”

袁譚覺得有理,即從其言,叫李翊先撤去圍城。

不想李翊果真撤去了圍城,並表示願意退避三舍,以示誠意。

袁譚出城看時,竟真見着李翊撤兵了。

於是責備郭圖、辛評二人道:

“李子玉乃信義之人,爾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

郭圖面露羞恥之色,眼珠子骨碌碌一轉,心生一計。

“主公勿惱,縱是李翊撤兵,亦未必真心實意。”

“凡事豈能無代價,李翊斷無如此好心助我。”

“與其假手於人,圖有一計,可除袁尚,逐外敵。”

郭圖獻出一策,表示既能夠除掉袁尚,幫袁譚上位。

還能退去眼前之兵,可謂一箭雙鵰。

袁譚忙問是何策。

於他而言,如果當真可以同時除去袁尚、趕走河南軍,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

這不是現在沒辦法,不能夠既要又要嗎?

如果可以,那他當然是選全都要了。

郭圖咧嘴一笑,洋洋灑灑獻出一計:

“今李翊既然答應撤軍,不妨修書一封給袁尚。”

“就說李翊已經撤軍,只要發兵來追,必能大獲全勝。”

“如此一來,不管誰勝誰負,主公都可坐收漁翁之利。”

“豈非是兩全其美之策嗎?”

袁譚大喜,握緊拳頭,連連道好:

“妙計!妙計!”

“若袁尚勝,我卻攻其後背,彼必落入我手,父爵可得也。”

“若李翊勝,我便趁勢收兵回去,搶佔鄴地。”

“彼時袁尚有家不得回,須也得將大位讓與我坐!”

言訖,袁譚握住郭圖的手,謝道:

“公則不愧爲吾父首席謀士,果真是智計之士也。”

郭圖拱手一揖,謙虛道:

“願爲主公效勞。”

“……哈哈哈,好好好。”

袁譚拍了拍郭圖的肩膀,“公則可爲吾之子房也!”

“待吾承繼大位,汝當頭功。”

商議既定,袁譚即作書送往袁尚處。

時袁尚仍在大兵圍困魏縣,與張郃不死不息。

這時,纔有探馬來報知袁尚,說李翊的大軍已經到繁陽去了。

袁尚聞言大驚,顧左右人嘆道:

“李翊用兵,何以如此神出鬼沒?”

“想吾在魏縣用兵多時,竟全然不知彼已到了繁陽。”

衆皆攤手錶示不知,只安慰袁尚道:

“李翊此人,本就慣於用兵。”

“先公在時,亦忌他三分。”

“主公與他交兵,須萬分謹慎纔是。”

袁尚一頷首,回頭望了眼身後巋然不動的魏城。

強攻了幾日,依然不見落下的苗頭。

如今又被告知李翊已經繞到繁陽後路了,一旦繁陽失守,河南大軍就能長驅直入,直到鄴地。

雖然心中不甘,但袁尚此時也只能無奈下令撤軍,回去救繁陽。

大軍未行兩步,迎面正撞着一哨騎,正是袁譚所部。

哨騎將書信送上,袁尚覽畢。

其書略曰:

“我鎧甲不精,故前爲李翊所敗。”

“今翊軍退,人懷歸志。”

“愚兄以爲,及其未濟之時,出兵掩之。”

“必能令其大潰,此良策不可失也。”

“惟賢弟審度之!”

袁尚看罷書信,大喜過望:

“李翊軍撤了?”

“今吾若能趁其無備,一舉擊之,必獲成功。”

左右人紛紛勸道:

“李翊詭計多端,不可輕動。”

“彼既然撤退,正好堅守。”

“況我魏地麥谷已爲賊所搶,不宜再戰。”

“先遣人至別郡調轉糧食,再圖進兵,此乃上策。”

袁尚大怒,叱左右道:

“李翊軍拔營而退,待吾到後,自見分曉。”

“彼搶麥谷,運車千乘,必走不快。”

“我若乘勢追之,豈能不勝?”

“吾父在時,正因缺乏魄力,纔有官渡、倉亭之敗。”

“爾等畏翊如虎,奈天下笑何?”

袁尚罵衆人之餘,順道還損了一句袁紹。

這其實是新君登位的常見手法。

每當一個統治者上位時,都要推到上任統治者的一些做法論斷。

爲的就是削弱他的權威,從而鞏固自身的統治。

最典型的就是孫權上位,做了大量的“去孫策化”。

這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不可不嘗。

袁尚乾綱獨斷,撤去了魏縣的重圍,率軍趕去繁陽。

果見着繁陽守軍盡數退去,遂下令全軍趕去追擊李翊軍。

古代追擊撤退的敵軍是很常見的行爲。

別說撤軍了,其實在很多時候,正常的行軍都是不會披戴鎧甲的。

因爲行軍是非常辛苦的,你讓士兵披着鎧甲行軍,保管給你累死在半路上。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去追擊別人撤軍的部隊。

像曹操滎陽之戰時,被徐榮暴打。

曹操作爲追擊方,他反而是沒有披戴鎧甲的那一位。

等遇着徐榮後,臨時叫人披戴好鎧甲。

但徐榮作爲老兵油子,早就準備好了。

直接打了菜鳥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

袁尚篤定李翊不可能率大軍撤退,還披鎧甲鬥具,這纔敢整軍去追。

時李翊領兵撤去了繁陽的重圍,並屢行承諾,退避三舍。

下令將糧車置於中軍,令黃忠、趙雲殿後。

黃忠獨子黃敘亦隨軍出征,靠着父親的關係,他在軍中謀了個行軍主簿的職位。

他騎在馬上,用毛筆清點着此次搶割的麥谷。

在清點完畢之後,不禁露出驚奇的目光,一臉興奮地找到李翊,衝他說道:

“……先生,先生!”

“此次搶割的麥谷,比估算的還要多。”

“除夠我軍此次征伐所需之外,還能有不少富餘,送去徐州。”

黃敘十分崇拜的看着李翊。

此次行軍,他全程參與。

親眼目睹李翊如何用兵,將袁尚耍的團團轉。

真的是指哪打哪,讓袁尚去打哪就去打哪。

這便是先生常說的,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是指揮敵人。

黃敘今日算是見識到了。

李翊則顯得很平靜,對黃敘教導道:

“得意泰然,失意盎然。”

“此爲統兵之道也。”

黃敘欣喜拜道:

“先生明誨,敘當銘記!”

李翊又問:

“適才吾過軍中時,發覺糧車似乎不夠用了?”

“……是。”

黃敘笑容頓時凝固,向李翊解釋道:

“此前我軍偷渡清河,是輕車簡行,並未帶着大量的糧車。”

說着,回頭望了眼身後綿綿不絕,迤邐行進的車輛。

“不妨分置些馬匹,用來拉車,如何?”

運糧車一般都是牛車,即用牛拉糧,鮮少用馬拉車。

雖然馬的速度比牛快,每日行軍速度平均下來也比牛快上十里左右。

但馬的挽力不如牛,而且比牛嬌貴,動不動就生病。

馬不但比牛吃得多,而且要求吃得好,成天吃精飼料。

而牛卻沒那嬌氣,不但能夠消化粗糲的草料,並且它的四個胃也保證了吃下東西的消化效率。

同時,

牛本身作爲軍需物資,拉到前線後,反手就能宰了犒賞將士,提振士氣。

而馬除非到了萬不得已,戰場上是絕不能殺的。

這次李翊突然登陸搶割糧草,左近收集來不少牲畜,自然要用來拉車。

不過由於一粒稻穗都沒給袁尚留,所以牲畜仍舊不夠用。

面對黃敘提出的用馬拉車的建議,李翊果斷拒絕了。

軍隊裡的戰馬,都是有編制的,如果隨意調動,會打亂調配。

“……牛車不夠用,可用鹿車代替。”

鹿車不是用鹿拉的車,它是獨輪車,也叫轆車。

也就是平民最常用的車。

這種車很常見,不過需要用人來拉。

李翊命挑選精壯士兵去拉鹿車,爲了省力,可卸去鎧甲鬥具置於車上,一併拉走。

“先生好不容易繞襲至繁陽後路,若能配合呂布軍強攻,必能攻下。”

“先生又何必白白放棄,撤去重圍?”

黃敘又問及李翊爲什麼撤兵。

李翊撫須一笑:

“奪得繁陽一城,有甚益處?”

“要取,當取河北之地。”

哦?

黃敘一揚眉,忙問:

“不知這奪河北之地,與撤去繁城之圍有甚聯繫?”

李翊還未及回話,一匹哨騎飛馬來至。

哨騎落馬,先是由一名近侍取過書信,然後才呈上給李翊。

而書信竟是袁譚送來的。

李翊快速地瀏覽一遍,不及撫掌大笑。

衆人忙問信裡寫了什麼。

李翊乃對衆人解釋,袁譚信中言及,

他得到確切消息,說是袁尚領軍前來追擊,叫李翊一定要小心防備。

黃敘聽罷,不覺好笑:

“袁譚、袁尚乃手足兄弟,怎麼反相自害耶?”

出賣親兄弟,這對於推崇孝道禮法的漢朝而言,的確是一件新鮮事。

“……呵呵,此必是袁譚欲假我手,助他破袁尚之軍。”

“好趁機奪其大位!”

李翊將手中的書信搖了搖,一語戳破袁譚的用圖。

衆人紛紛問李翊,他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李翊脣角勾起一抹淺笑。

……

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
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