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公子與拙誠

從蜀中的雨季走到關中,從一條山間的小道走出來時,就會感覺眼前一片豁然開朗,放眼看去是一大片望不到邊的田野,糧食在田地阡陌間連成了片,陽光下的金色糧食是那麼耀眼。

人們看到遍野的糧食,都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這個時候,從山間小道中走出來的衆人一時間看傻了。

好久好久了,他們好久沒有見到過這麼廣闊的平原,如此多的糧食。

有人傻笑着,甚至忘記了說話。

後方接連走出來一隊隊人,一個小小的山間小道逐漸開始擁擠。

這幾千人就像是從蜀中雲霧中走出來,轉眼間就來到了關中。

酷暑的陽光還在當頭照着,衆人這纔回過神來,紛紛看向都水長。

田野雖廣袤,但四野見不到人。

“在這裡休息一個時辰,等過了午時再趕去咸陽。”

衆人聽到了都水長的吩咐,紛紛就地坐了下來,三三兩兩地拿出自己的乾糧。

而後衆人看到都水長祿離開了這裡。

衆人在這裡等了半個時辰後又見都水長回來了,回來時帶了一些蒜,他一邊吃着乾糧,一邊往口中送着蒜。

在蜀中的時候,就聽說現在關中的人們愛吃蒜,他去了附近的村子,問了好幾戶人家,才用兩張餅換了半頭蒜。

黃昏時分的時候,衆人才趕往咸陽城。

穿過關中平原腹地,一行人走了三天,走到了咸陽城下。

章臺宮內,扶蘇翻看着各縣的文書,而自己的身邊站着的是丞相李斯。

“公子,丞相,都水長到了。”

聞言,扶蘇見李斯也看向自己,道:“請他來。”

侍衛急匆匆走到了殿外。

李斯站在公子身邊,他相信現在公子最想要的就是南方的地圖,始皇帝也是。

如今的章臺宮大殿還是空空的,公子如往常一樣就在這裡處置國事。

田安走入殿內,行禮道:“公子,是否現在用飯了?”

扶蘇道:“有個很重要的人要來,先等等。”

Wωω ⊙тTk an ⊙c o

田安又退到了殿外。

不多時,都水長就被侍衛帶入了大殿內,後方的侍衛們還擡着一箱箱的竹簡,這些竹簡都是都水長的工作記錄,是十分重要的筆記。

“祿拜見公子,丞相。”

扶蘇站起身,道:“不用多禮。”

聞言,這位都水長終於站直身子。

扶蘇對着殿外道:“田安,賜面。”

話音剛落,田安就端着三碗涼麪入殿,分別給公子,丞相,還有都水長,一人一碗。

扶蘇倒沒有先動筷,而是拿起箱子裡的一卷竹簡,打開仔細看着,這一卷寫着的是靈渠在修鑿過程中的各種記錄。

又見對方端着面還是不敢吃的模樣,扶蘇道:“怎麼?三年不見,不認識了?”

沒等對方說話,扶蘇道:“坐吧,用面。”

“謝公子。”

祿緩緩在一旁坐下,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面,也並不是三年不見不認識了,只是看到如今的公子,變化還挺大的。

他這纔想起來自己離開關中的時候,公子才十七歲。

扶蘇看着這些卷宗,終於在箱子中找到一卷布,打開這卷布就是靈渠沿線與桂林郡的地圖了。

李斯三兩口將碗中的面吃完,擱下碗筷,道:“臣這就將此圖交予陛下。”

扶蘇低聲道:“這三年來有勞你了。”

“靈渠修建時需穿過高低不同的山地,若不是公子提前有囑咐,臣恐怕不能準備得這麼好。”

扶蘇道:“朝中會安排你與衆甲士的賞賜,現在你先回家吧。”

“臣告退。”

等都水長也離開了章臺宮,扶蘇依舊坐這裡看着這一卷卷的記錄。

建設靈渠的卷宗一共有整整三箱,其中多是記錄修建靈渠的工匠名字籍貫,以及桂林郡的許多情況。

扶蘇擱下手中的一卷,坐下來安靜地吃着涼麪。

“有個宮女腳步匆匆站在殿外,也不知道該不該進來,此刻有些兩難。

扶蘇看向殿外,因章臺宮實在是太大了,坐在殿內向外看去,只能看到外面有個人影。

田安從殿外走來,行禮道:“公子,夫人的身體不舒服,似有身孕了。”

扶蘇擱下了碗筷,而後又道:“將這些卷宗都送去丞相府。”

田安頷首就去安排。

高泉宮,扶蘇走入殿內,見到了一個婦人正在詢問着。

王棠兒正被問得有些緊張,蹙眉不語,又見是公子來了,她行禮道:“這是頻陽來的婆婆。”

這位老婆婆道:“恭賀公子,夫人這是有身孕了。”

老婆婆又道:“如今孕相還不顯,過兩月就能更確切。”

扶蘇道:“多謝。”

這位婆婆擺手道:“公子不用言謝,這是頻陽公讓老婦來看望夫人。”

見人要走了,扶蘇對田安道:“送婆婆。”

田安滿臉的笑容,他甚至不知從哪裡拿出來一袋金豆子,送給了這位婆婆。

那婆婆一直不肯收,但在田安三番五次地要求下,對方纔收下的。

王棠兒道:“我也沒有特別不舒服,就是給送家書給爺爺,爺爺就讓人來了。”

扶蘇道:“今晚,想吃什麼?”

她笑道:“有酸梅湯就好,有醃蘿蔔就更好了。”

……

深夜,扶蘇看了會兒枕邊正在熟睡的妻子,而後起身走到屋外。

夏夜裡的夜風有些涼,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高興了。

靈渠真的修建好了,而自己的妻子有了身孕。

扶蘇在寢殿的臺階坐着,擡頭看着漫天的星星。

正值深夜時分,扶蘇聽到了若有若無的說話聲。

扶蘇站起身走近了幾步,發現了話語聲的來源,以及這種話語聲還帶着一些哭腔。

華陽太后的牌位前依舊是燈火通明,而田安則是跪坐在邊上,一邊抽泣着,一邊與牌位說着話。

扶蘇收回了目光,便離開了這裡,田安是一個很容易哭的老人家,他老人家容易哭,卻並不妨礙他同時也是一個嚴於律己以及嚴格對他人要求的老內侍。

夜風吹過咸陽,一路吹向了咸陽城的北郊。

北郊,林光宮內,本是深夜,這裡的諸多宮人正是睡意濃重。

而林光宮大殿內依舊點着燭火,嬴政站在殿內,反覆看着手中的這張圖,問道:“扶蘇見過他了?”

李斯行禮道:“公子已見過都水長了。”嬴政道:“都水長?朕記得他是馮去疾引薦的。”

聽着始皇帝低沉的話語聲,李斯保持着彎腰行禮的姿態,回道:“正是。”

嬴政將這卷地圖放在桌上,之後應該還會再有兩張地圖送來,一張是屠雎的象郡地圖,另一張該是趙佗的南海郡地圖。

嬴政道:“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封賞他?”

李斯行禮道:“臣以爲當封爵,如當年鄭國修渠。”

殿內安靜了良久。

李斯等着始皇帝的話語聲。

嬴政低聲道:“賜爵五大夫,賜邑,賜田宅,賜三千金,免除他家族直系三代徭役。”

李斯行禮道:“臣這就去安排。”

“慢着。”

李斯再一次行禮。

嬴政拿出一卷竹簡遞給他,道:“你看看吧。”

李斯雙手接過竹簡,打開看了片刻,詢問道:“這是……”

“這是敬業縣所教之書。”

李斯看到了其中一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這是韓非當年留下來的話語。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時刻警醒,對因循守舊,而不利於眼下實際情況的律法要加以糾正。

韓非主張與時俱進地變法,凡有變法必要符合當下。

之後還有,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所言是律法不得偏袒權貴……

“扶蘇將這些話語教給敬業縣的那些孩子。”

李斯忙道:“臣早年前便得知,公子扶蘇酷愛韓非之書籍。”

嬴政道:“看來扶蘇真將韓非作老師的。”

聞言,李斯的神色多了幾分忐忑。

嬴政又道:“你覺得這是好事嗎?”

李斯道:“臣以爲,這是好事。”

“嗯。”嬴政背對着李斯應了一聲,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李斯走到殿外,整個人被冷風一吹,這才鬆了一口氣。

在回咸陽的路上,李斯坐在車駕內,想着始皇帝的話語。

公子扶蘇自小喜讀韓非的書,當初公子還說雖說他沒有見過韓非,但早就將韓非當作了老師。

李斯從車駕內的小窗向着外面看去,天邊已有了黎明,不知不覺天就要亮了。

公子讀韓非的書當然是好的,李斯想起了當年的事。

那時候的始皇帝想要用韓非,卻顧忌韓非的身份,當時正值秦東出征伐六國。

而現在,如果由公子扶蘇施行韓非的理念,那麼一切都顯得十分合適,一切都顯得沒有矛盾了。

李斯甚至爲公子與始皇帝感到高興。

就像是韓非當年說過的巧詐不如拙誠,善於巧妙地編制話語或者是欺詐,不如笨拙真誠,真誠比巧舌更重要。

шωш_тt kдn_¢ ○

其實這麼多年了,公子身邊都是蒙恬,章邯,辛勝這些人,包括王賁,還有張蒼與程邈。

細細看來,李斯神色多了幾分明悟,公子所用的這些人都是拙誠的,他們這些人都是十分真誠的人。

公子的身邊,沒有善於說好聽話的人,也沒有會欺詐之人。

原來這一年又一年,公子的行事準則與方式,都暗含緣由。

與韓非所提倡的拙誠,是多麼的相符。

正在思考着,車駕已到了咸陽城,天邊朝陽已明亮。

李斯走下馬車被冷風一吹,站在原地時神色又多有思慮,便走向了咸陽城。

此刻的頻陽縣,一個老婆婆被王家的家僕帶到了頻陽公王翦面前。

這位老婆婆正是當初給公子扶蘇看病的那位。

王翦聽罷對方所言,道:“當真?”

那位婆婆行禮道:“不敢瞞頻陽公,老婦我接生過的孩子也有上百,爲此奔走多年,公子夫人已有身孕,不會有錯,但如今孕相還早,待下月老婦再去詢問。”

王翦張開雙臂任由身邊的僕從幫忙披上外衣,他看着躬身站在原地的老婦,又道:“始皇帝知道此事了?”

“老婦只將此事告知了公子扶蘇。”她雙手捧起一個布袋子,又道:“這是高泉宮所賜,老婦未敢動半分。”

王翦往袋口看了眼,見到內部都是金燦燦的金子,低聲道:“既是賜給你的,那就拿着吧。”

那老婦這才收回了袋子。

王翦問道:“這身孕有多久了?”

“回頻陽公,已有兩月。”

王翦微微頷首,又道:“準備車駕,老朽要去北郊求見始皇帝。”

聞言,家中下人紛紛去準備。

頻陽縣的早晨,人們早早出了家門就去田地裡勞作,此刻的田地裡已有不少人,剛入八月,正是收糧食的時節。

一捆捆的糧食被裝在車上,人們正要將糧食運回家。

有人剛從田地裡直起腰,往四周看去就見到了一駕車出了王家的大宅。

一個老漢道:“哎呀,這頻陽公早起是要去哪裡呀。”

“這是頻陽公的車駕?”有人問道。

“那是自然,他的車駕是老漢造出來的,老漢豈會不知。”

自從棠兒嫁出去之後,頻陽公深居簡出,傳言哪怕是再大的事也不會出門,甚至還有傳言說哪怕是頻陽公的孫子死了,他老人家也不會出門。

不過嘛,眼下……在衆多縣民的眼中與議論中,這位頻陽公該出門還是要出門的,當初說得多麼響亮,根本不重要。

頻陽公的深居簡出,多半也只是他老人家懶得出門而已。

而這事很快就成了頻陽縣縣民們的笑談。

人們依舊在田地裡忙碌着,三五成羣的一戶戶人家走出家門,就朝着田地裡而去。

王翦坐在車駕裡,又道:“先去敬業縣。”

車伕拉着馬兒的繮繩,繮繩一拉,馬兒在直到的岔路口改了方向,一路往敬業縣而去。

家僕不知道是何意思,又問道:“老將軍,不去咸陽嗎?”

馬車在直道上而過,看到敬業縣的人們都還在正常地收糧食,王翦放下了心,這說明知道棠兒有身孕的人還不多,自己這把老骨頭還來得及向始皇帝道賀。

若敬業縣的人們已在慶賀了,那就說明知道這件事的人已很多了,去之前要好好想想該如何說話。

心中有了底之後,王翦吩咐道:“去咸陽北郊。”

車伕又趕着馬朝着咸陽方向而去。

王翦坐在車內有些不耐道:“快!”

聞言,車伕響亮地揮了一鞭子。

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64章 選擇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3章 老秦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3章 挖通第77章 棗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4章 選擇第33章 橋建成第16章 戍邊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3章 老秦軍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0章 老秦人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12章 權與利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21章 成果第8章 立夏的雨第43章 挖通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4章 回咸陽第81章 相會第111章 暴雨第43章 挖通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3章 東去第41章 上架感言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3章 老秦軍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8章 又聞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4章 選擇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11章 暴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8章 叔孫通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4章 選擇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67章 設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1章 相會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3章 橋建成第79章 善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0章 老秦人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1章 成果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9章 善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0章 渠中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13章 東去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6章 戍邊第28章 賀禮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7章 徐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8章 叔孫通第58章 兩年南征(下)
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64章 選擇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3章 老秦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3章 挖通第77章 棗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4章 選擇第33章 橋建成第16章 戍邊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3章 老秦軍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0章 老秦人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12章 權與利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21章 成果第8章 立夏的雨第43章 挖通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4章 回咸陽第81章 相會第111章 暴雨第43章 挖通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3章 東去第41章 上架感言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3章 老秦軍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8章 又聞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4章 選擇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11章 暴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8章 叔孫通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4章 選擇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67章 設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1章 相會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3章 橋建成第79章 善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0章 老秦人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1章 成果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9章 善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0章 渠中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13章 東去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6章 戍邊第28章 賀禮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7章 徐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8章 叔孫通第58章 兩年南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