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回咸陽

回咸陽一路上又遇到了風雪,昨夜下了一場大雪,道路上積雪很厚,馬車不好通行。

隊伍剛過扶風縣,如今正在武功縣。

武功縣原本在岐山的南面,現在人們要繼續南下,遷到渭河沿岸,往南搬遷了幾裡地。

當年商鞅變法,重設關中各地郡縣,那時就給此地改了一個地名,叫武功。

自商鞅變法之後,這個地方就叫武功縣。

在冬天行軍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衆將士前往雍城時其實還不算太苦,但回去之路上積雪太厚,車馬不能通行,尤爲折磨人。

扶蘇看着甲士們疲憊的神色,好似能從他們臉上看到,他們心中似乎在說,“好想回到咸陽啊,回了咸陽就能吃上熱乎乎的羊肉燉,窩在家裡十天半月都不想出去。”

此地,有一片新建設出來了村舍,張蒼就在此地主持三縣建設。

但如今,寒冬天來臨,工事也短暫停下了。

好就好在,這裡有大片的空屋子,供甲士們避雪。

此地距離咸陽還有六十里地,如果快馬加鞭,只用一天也可以到咸陽。

可現在的隊伍中,有六駕馬車,還有這麼多步行的甲士,情況就兩說了。

王賁快步走來,道:“公子,末將已安排好人手,等雪一停就會有人去清雪。”

扶蘇腳步依舊,道:“都走到這裡了,不着急。”

“末將領命。”

田安正在擦拭着他的爐子,這爐子是他最喜歡的物件,更是一件他喜愛的寶貝。

扶蘇望着遠處的美景,從這裡遠望渭河,朝着咸陽城方向看去,隊伍過了咸陽橋就到咸陽了。

田安擦好了爐子,他也望着風雪中的渭河,低聲道:“公子,自從咸陽橋修好之後,這條路便一直很熱鬧,從此地往來的客商也很多。”

“以前這條路很荒涼嗎?”

“是呀,以前從這條路去咸陽,還要往北面多走十幾裡地,現在往來的客商與民夫就多了。”

修建咸陽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爲了讓糧草運送更順暢一些,以備將來之需。

只是得到河西走廊不夠的,還要治理河西走廊,並且還需要加強中樞對關中與隴西的控制力,政令需要通達,兵馬調動需要更迅速。

國家需要強大就需要擴張,有了擴張就有了土地,也就有了軍功。

這些因素,起初就是扶蘇所想的,也是在始皇帝要修橋後。

田安又道:“公子,近來王少府似乎有心事。”

扶蘇道:“他有什麼心事?”

田安又回道:“近來夜裡,這王少府總是在夜裡走動,左右徘徊,還會找到一個士卒,痛斥一番。”

畢竟是要嫁女兒了嘛,扶蘇心中這麼猜想着。

兩人站在屋檐下,目光看着王賁。

只見王賁逮到了兩個正在打瞌睡的甲士,果然是將他們痛罵了一頓,而後讓他們去餵馬。

扶蘇心中頗有好奇,女兒就要出嫁了,他的脾氣難免暴躁。

隊伍要在這裡停留一天,扶蘇漫無目的走着。

這場雪不會下得太久,到了夜裡,雪果然就停了。

扶蘇回到了屋內,油燈正亮着,看着從雍城帶出來的書。

這些書記錄的多數一些歷代秦公的事蹟,多數都是與宗法禮法相關的事。

還有就是一些雍城,陳倉與岐山的地誌。

讓扶蘇覺得有用的是,其中還有有關上邽縣的事,還有關於隴西郡相關的地勢,或者是與西戎往來的事蹟。

不知不覺,夜色深了,屋外的寒風還在呼嘯。

田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已坐在爐子邊睡着了,弟弟公子高與妹妹陰嫚身上蓋着大氅也在一旁睡着。

扶蘇擱下手中的竹簡,走到窗邊。

現在往外看去,能見到森嚴的守備,邊上放着一個個火盆,火盆正燒着,寒風吹過時,還能見到火焰被風捲起來,而後變得暗了片刻,風過了之後,又恢復了明亮。

扶蘇見到了站在外面的王賁,這位準丈人真如田安所言的那般,正在外面來回走動徘徊不停,神色看起來也頗爲焦慮。

多看了片刻,扶蘇也早早入睡休息。

翌日,天剛亮,扶蘇醒來時就聽到了王賁的喝罵聲。

走出屋外,就聽到王賁讓不少人去清掃路上的積雪,卻有人去餵馬。

不過那個捱罵的甲士一臉的委屈,懷中還抱着一捆草料。

最後王賁也罵累了,讓他繼續去餵馬了。

早晨的空氣很冷,扶蘇呼出一口氣,走到準丈人的身邊,道:“此地距咸陽不遠,不必急於一時。”

王賁道:“公子放心,入夜之後定可以到咸陽。”

言罷,準丈人就開始發號施令,原本鬆散的甲士再一次被聚攏了過來。

扶蘇坐入車駕中,目光從馬車的小窗看着遠處的景色。

隊伍再一次啓程,直道上的諸多積雪都已被清理過。

甲士們走在馬車的兩側,有的甲士不停地往手上呼着熱氣,還有的將長戈抱在懷中,在冷風中縮着脖子。

放眼望去,遠處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白雪皚皚,也沒有見到有什麼人出沒。

直到天色入夜後,隊伍又走了一段路,正在閉目養神的扶蘇聽到了人們的說話聲,睜開眼向着車外看去,原來是直道上多了不少行人。

注意到公子目光看來,王賁策馬在一旁道:“公子,前面就是咸陽橋了。”

扶蘇頷首,目光還看向咸陽橋,橋樑盡頭還有不少客商與民夫挑着扁擔,還有揹着包袱走在冷風中的行人。

已有一隊隊的甲士跑向咸陽橋,等他們將整座橋肅清,將橋上的行人都趕走之後,站在橋面的兩側,不讓閒雜人靠近。

王賁領着隊伍再一次上前,馬蹄踩在了橋面上。

坐在馬車內的扶蘇只知道馬車稍停了片刻,而後繼續往上了咸陽橋,吵鬧的人羣也都沒了動靜,喧囂的咸陽橋只剩下了一片肅靜。

坐在馬車內,扶蘇還能聽到馬車的輪子摩擦在橋面上的聲音。

此刻轉頭看去,還能見到寒冬天水流平靜的西渭河,寒冬天是渭河的枯水期,此刻的水面很平靜,擡頭看去還能見到夜空中的明月。眼下距離咸陽城還有最後一段路,咸陽城方向來了一騎快馬。

來人正是李由,他朗聲道:“郎中令有命,讓末將前來迎公子回章臺宮。”

王賁與他交談了幾句,李由就加入了隊伍中,領着這支兵馬繼續前往咸陽城。

見李由騎着戰馬到了車駕邊上,扶蘇問道:“你現在在郎中令麾下辦事?”

郎中令也是九卿之一,主要執掌皇城城防,如今由蒙武大將軍兼領。

按照以前,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應該是蒙恬的,可能是蒙老將軍覺得蒙恬的功勳不夠,就讓蒙恬去上郡掙軍功了?

但原本,九卿之一的郎中令這個位置就是給蒙家的,自然不會給外人,讓蒙武來兼領自是合適的。

況且,王家也在九卿的位置中,佔有一席之地。

李由解釋道:“太尉說我守在蜀中調度兵馬糧草有功,讓我在衛尉任職,仍舊是校令。”

“這多半又是老師安排的。”

李由騎在馬背上,頷首道:“就是父親安排的。”

雖說都是軍中校令,但歸屬不同,如今的李由依舊還是一個小小的校令,但卻是皇城中樞直屬的,待遇與以前天差地別,而且就在宮門當值,離家也很近。

“在雍城時,你說你爹只要孫子,要將你趕走,如今卻依舊將你留在了咸陽。”

李由道:“不用父親趕我,等過了冬,我自請去戍守上郡。”

扶蘇在心中幾次勸自己,那是別人家的家事不要去插手,哪怕李斯是我的老師,李由是我的好哥們。

心中幾次反覆勸自己之後,扶蘇就冷靜下來,隊伍也走到了咸陽城下。

王賁先一步去了軍中稟報,田安看到公子還坐在馬車內,依舊是沒有要下車的意思。

就連後方坐着公子高與公主陰嫚的馬車也都一樣,安靜地在夜色中,尤爲安靜。

這種表現是最令軍中的將領安心,身經百戰的甲士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舉動最危險。

等到城中守將確認之後,扶蘇聽到有不少將士翻身下馬的動靜,而後還有交談聲。

李由行禮道:“公子可以入城了。”

“嗯,進城吧。”

田安依舊趕着馬車,這個時候的咸陽城已宵禁,所以顯得十分安靜。

馬車走在寬闊的街道上,一路朝着咸陽城而去。

直到走入宮門,扶蘇道:“讓弟弟妹妹先去休息吧,我去見父皇就好。”

田安頷首,下了車轅領着公子高與公主陰嫚先去了高泉宮休息。

扶蘇也走下馬車,整了整衣襟,站在宮門前擡頭看去,視野盡頭就是燈火通明的章臺宮。

李由還要繼續在宮門口值守,扶蘇就走向了章臺宮。

此刻的章臺宮內,嬴政正在吃着一碗麪,目光盯着文書正在看着。

扶蘇走上章臺宮前高高的臺階,似乎是始皇帝提前有交代,不用經過稟報,就有內侍主動領着公子走入大殿。

來到溫暖的大殿內,扶蘇一直走到父皇近前,見到地上還散亂着幾卷竹簡,看着還挺亂的。

也沒等父皇開口,扶蘇很自然地將地上的竹簡收起來,而後重新整齊擺好。

嬴政擱下碗筷,繼續拿起筆,就要處置國事,又道:“冠禮可還順利?”

扶蘇道:“很順利。”

“這些天你不在咸陽,渭南那邊的建設頗有成效,你應該去看看。”

“兒臣如今回來了,得了空閒自然會去看的。”

嬴政頷首道:“坐吧。”

扶蘇在一側坐下,而後又拿起邊上的竹簡看了起來,這卷竹簡所言的是一個有關張良的韓地舊貴族的記錄,這上面所寫的都是有關張良近三年的行跡。

“朕讓李斯去查這個人了,此人當年在韓地也是頗有讚譽的,只是此人又跑了,現在音訊全無,能讓李斯都找不到的人,並不多。”

扶蘇看到竹簡上所寫,這個張良去過燕地,齊地,也在楚地徘徊過見過幾個六國的舊貴族。

不過,見記錄上的文字,張良此人往往不會在一個地方久留,甚至不會超過一個月。

最近一次是在洛陽,只是留了三天,他在洛陽結識了一個當年的舊貴族,並且詢問對方是否要反秦復國。

只是這個舊貴族沒有當場拒絕張良,而是事後請張良去休息,背地裡派人去尋找縣尉,讓縣尉帶兵前來拿下張良。

但,這個張良像是事先就知道對方會這麼做一般,等縣尉到來,張良早就從客舍翻窗離開了,當地的縣尉搜尋一個月都沒有找到張良。

而事發的日期,正是雍城行冠禮的那一天。

這可能對父皇來說,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大概是這個張良幾次三番從秦軍的追查中逃脫,令父皇與丞相好奇。

扶蘇又拿起另外一卷文書,仔細看着,低聲道:“父皇。”

嬴政正在竹簡上書寫着沒有當即回話。

“兒臣想讓李由去西戎地界。”

聞言,嬴政手中的筆短暫停下,問道:“爲何?”

扶蘇道:“兒臣想讓李由作爲使者,看看西戎的人們近況。”

嬴政低聲道:“這是李由他自己請命?”

扶蘇又道:“不是。”

嬴政依舊在書寫着,在竹簡上書寫時神色正蹙眉。

“是兒臣看李由與老師父子不和睦,擔心會出現什麼亂子,雖說是老師的家事,兒臣不該去過問,可若滿足李由不想留在咸陽的條件,又不能讓老師在政事上因家事分心,讓李由離開咸陽,也挺好。”

嬴政低聲道:“你是覺得讓李由離開咸陽,李斯才能更全心全意地爲國事出力。”

扶蘇頷首。

是人都會有私心,嬴政覺得這是扶蘇爲了李由這個朋友纔會開口,甚至還在爲這件事辯解。

這樣才覺得扶蘇真的像個年輕人,這個兒子更有人味了一些。

嬴政道:“李斯的孫子要等明年才能吃一些稀粥,如今還需要餵養,等來年吧,朕會與太尉商議西戎之事。”

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7章 封賞第99章 頻陽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8章 又聞第74章 回咸陽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2章 權與利第96章 稂與張良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章 戍邊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8章 渠與田第114章 韓舊地第8章 立夏的雨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6章 羣鹿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7章 封賞第28章 賀禮第28章 賀禮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1章 成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1章 相會第79章 善意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2章 佩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3章 冷流雪第27章 封賞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2章 佩劍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0章 渠中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章 立夏的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0章 老秦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7章 封賞第72章 佩劍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72章 佩劍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33章 橋建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7章 田與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2章 齊魯博士
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7章 封賞第99章 頻陽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8章 又聞第74章 回咸陽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2章 權與利第96章 稂與張良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章 戍邊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8章 渠與田第114章 韓舊地第8章 立夏的雨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6章 羣鹿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7章 封賞第28章 賀禮第28章 賀禮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1章 成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1章 相會第79章 善意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2章 佩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3章 冷流雪第27章 封賞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2章 佩劍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0章 渠中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章 立夏的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0章 老秦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7章 封賞第72章 佩劍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72章 佩劍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33章 橋建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7章 田與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2章 齊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