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成果

第21章 成果

叔孫通還在推着小磨盤,又看了看張蒼帶來的一堆竹簡。

張蒼還立在一旁,大抵是有一種你不看,就不走的架勢。

叔孫通扶着受累的後腰,神色狐疑,又驚覺這個張蒼與李斯一樣都是荀子的弟子,什麼時候這個張蒼竟也如此擁護公子扶蘇了。

公子扶蘇,丞相李斯,御史張蒼,此三人何時走在了一起?

叔孫通在入秦之前,倒是聽說公子扶蘇賢明,而盤算眼前的形勢……

不知爲何,叔孫通心中越發不安。

這種不安的感覺是與日俱增的,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

應該是從第一面見到那位公子扶蘇,從那時起就隱有不安。

叔孫通走到桌案邊打開了包袱,隨着包袱的繩節打開,壘在一起的竹簡就滾下了幾卷,而後拿起其中一卷仔細看着。

屋外寒風依舊,牆角與路邊還有些沒有融化的積雪,張蒼看着村中正在玩鬧的孩童。

屋內,叔孫通看了好一會兒的書。

張蒼看着窗外的景色,“公子還說了,若是你不願教授給那些孩子,我可以來教,以後我張蒼也會來教這裡的孩子。”

聞言,叔孫通將手中這卷書放在桌案上,“都是以前老秦人的一些事蹟。”

張蒼準備離開了,他又道:“有勞了。”

叔孫通行禮道:“既然是公子吩咐,臣自當盡力。”

不過是給孩子們講秦人的故事,叔孫通覺得不是什麼難事,何況都是些很好的故事。

當新年到來的時候,人們就會想着什麼時候能夠迎來今年的穀雨,人們都期盼着今年的春耕可以早點開始。

扶蘇坐着馬車離開咸陽城,來到渭水河的南面,這裡有一片林苑,叫作上林苑。

如今的上林苑面積並不大,到了漢武帝之後,上林苑的面積纔會擴大。

而現在的上林苑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園林。

現在都已是二月,可寒風依舊,看不到上林苑的鳥獸,河渠也結着一層薄冰。

田安坐在車轅上,低聲道:“公子,近來太官令想問詢商顏山做飯食之法,還有御府令詢問公子衣裳長短,還有少府令詢問西渭河建設橋的人選。”

“新年伊始,看來大家都很忙。”

馬車內傳來了公子的話語,田安笑道:“今天恐怕要下雨了。”

“無妨,可以在上林苑躲雨。”

如今大秦的吏治還算是很清晰的,至少與以前的六國相比,秦國可以說是做到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倡專業化生產。

而這種制度,在當年六國相繼變法的過程中,只有秦國做得最完整。

因秦國所取用官吏,只找專業的人,如修鄭國渠的鄭國。

而其他六國,在這些關鍵位置上的人選,多少都會選擇自家的宗親或是貴胄的血親。

從選人制度上來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極爲重要的。

所謂以吏爲師,秦人講究實用性的國策就強迫官吏必須掌握相應的能力,以及應對實際政務的能力。

而今天,扶蘇來這裡是來見秦國的另一位水利專家,此人名叫監祿。

監祿原本奉命修繕上林苑,得知公子要見自己,他早等在上林苑外。

馬車到了近前,監祿行禮道:“臣,監祿拜見公子。”

扶蘇下了車駕,笑道:“不用多禮。”

監祿又道:“臣奉命修繕上林苑,聽聞公子前來,便在此等候。”

扶蘇擡頭看了看烏雲厚重的天空,又道:“進去說話。”

監祿又是行禮,跟着公子走入了上林苑。

其實上林苑以前有很多名字,這裡一直都是歷代秦王耕種的地方,自商鞅變法之後,也就只留了這麼一片地。

其實上林苑也沒有什麼好看的,無非就是幾畝地,一些樹,還有一條小河。

監祿在這裡修建河堤,以免大水到來會淹了田畝。

幾人走入了田地邊的一處宅邸中,這處宅邸到處都是灰塵,進來之後,田安的眉頭一直都是緊皺的。

他大概是不喜這裡的環境,好像每一次呼吸都會吸入一鼻子的灰塵,讓他原本的好心情都消失不見了。

“拿圖來。”

聽到公子的吩咐,田安將一卷布遞上。

監祿用他的袖子擦了擦桌子,這下他的袖子上都是灰白色的灰塵,他神色輕鬆地笑着,“臣的衣裳可以換洗,無礙無礙。”

從政治立場上來說,秦國公子加上丞相弟子的身份,其本質就是一個極好的政治資源。

而大秦上下沒有人敢得罪這樣的公子,既是長子,又是丞相弟子,不說權勢滔天,也算是背靠大權。

很多事,只要你一句話就可以讓很多人爲此去奔波,這是扶蘇初步體驗到權力的感覺。

當然,扶蘇也覺得以後這種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看監祿笑着,扶蘇鋪開地圖,道:“這是西渭河的圖。”

監祿蹙眉看着河道圖。

屋內安靜了片刻,外面就傳來了雨聲,雨水夾雜着冰粒而下,而後冰粒越來越多,再之後雨水就沒了,全是冰粒沙沙地打在屋頂上。

扶蘇在地圖上作了標記,“祿大匠也覺得此處建設橋樑最好?”

監祿忙行禮道:“祿,當不起公子一聲大匠。”

因此人就是修建靈渠之人,至少這是自己心裡的秘密,扶蘇習慣地先入爲主地稱呼了一聲,屬於是見到高人且還是活的,高興得講話沒過腦子,又改口道:“我在御史府看過你的文書,你有修建河道與橋樑的經驗,還有與鄭國共事的經歷。”

“祿,淺薄之見,讓公子見笑了。”

扶蘇又將圖收了起來,交到他手中,道:“我知道你在朝中沒什麼朋友,但我與少府交好,少府能派出人手,幫助我們修建西渭河橋。”

聽到公子稱了一聲我們,田安注意到這個監祿的神色越發忐忑了。

扶蘇道:“穀雨之後,我會安排少府的人手來見你。”

“臣領命。”

與他說定之後,扶蘇就準備離開,天上依舊下着冰粒,但勢頭沒這麼大了。

“公子莫怪老奴多言,老奴只是擔心他難當大任。”

“馮副相還是有識人之明的,留着監祿的文書,而且還要求他修繕上林苑……”

言罷,扶蘇又覺得大秦的副相馮去疾也肯定會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將監祿舉薦給始皇帝。

田安戴着斗笠,任由冰粒打在身上,他趕着馬車面帶笑容,公子在御史府看了一個月的文書,就連程邈在那一個月都胖了許多。

看了一個月的文書之後,公子對朝政越發清楚了,做什麼事找什麼人,也都清清楚楚。

公子善學,別人需要學很久才能掌握的能力,公子往往就掌握得很快。

更不要說,公子前往御史臺看文書那可是整整一個月風雪無阻。 而公子一個人在御史府有時一坐就是枯坐一整天,一整天不與任何人說話,安靜查閱文書。

田安的眼角溼潤,他感覺公子就像當年秦孝公,那位爲人厚重且堅韌的秦孝公又回來了。

這場凍雨到了午時才停,地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粒。

扶蘇回到高泉宮之後,又給張蒼去了書信。

臨近夜晚的時候,就有人帶來了張蒼的回信。

扶蘇正在給一條烤魚挑着魚刺,以此來消磨時間,等田安將老師的書信遞上來,這纔打開竹簡看着。

田安道:“公子,這魚涼了可就腥了。”

扶蘇的目光看着竹簡,道:“餵魚。”

田安笑着端起盤子,將這條烤魚丟入了魚池中。

高泉宮的人們很高興,公子所期盼的梅花終於開了,原本應該在去年入冬開放的梅花,到了今年二月纔開。

晚是晚了一些,但總算開了。

公子修建西渭橋的大事,也終於有了着落。

秦國是有開春大朝會的規矩的,在漫長的寒冬時節秦國會休朝,等到來年穀雨之後纔會有開春大朝會。

這個規矩一直延續到現在,如今暖春還未到來,凍雨卻先至。

這天氣令人擔憂,切莫耽誤了農時。

秦人習慣了耕與戰的生活,人們都期盼着寒冬早點離開關中,讓人們可以早點去田地裡勞作。

今天,一隊人馬路過商顏山,章邯遠遠看到了車駕的規模就當即行禮,如此規模還會有誰,能讓蒙武大將軍與王賁護送,必然是始皇帝。

那車駕距離商顏山並不近,大概有三五里地。

不多時,一隊騎兵馳騁而來,領隊的正是蒙武大將軍與副丞相馮去疾。

章邯躬身立在一旁,任由蒙武大將軍與馮去疾進入村子。

大軍沒有拿這裡的糧食,也沒有過問低頭行禮的叔孫通與李由,只是那位副相詢問了一羣孩子。

叔孫通使勁眨了眨眼,這位大秦的副相真的在詢問孩子。

在公子家僕們擔憂的目光下,他們的孩子十分從容地回答了副相的問題。

聽了孩子們從容的回話,就連叔孫通都覺得。

他多半是真的教出了三百個不得了的弟子,可教這些孩子的人不只是自己,還有李由與張蒼。

始皇帝的車駕就在商顏山的北面停着。

馮去疾策馬來到了車駕邊,行禮道:“臣都詢問過了。”

“扶蘇對那裡做了什麼?”

“公子讓叔孫通與張蒼教那些孩子。”

“教?呵呵呵……”

車駕內傳來了始皇帝的笑聲,“叔孫通是孔子後人的弟子,張蒼是荀子的弟子,扶蘇把這兩人放在了一起,倒是有意思。”

馮去疾道:“臣問了那些孩子,他們都學了什麼,他們說學了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當年商君變法,爲了讓黔首能夠信任秦官,商君就下令誰能夠將一根木頭扛到城北,就能得到一百金,可那時候沒有黔首相信,當有一人真的將木頭扛到了城北,商君真的賞賜了對方一百金,如此,黔首們只信商君。”

車駕內安靜了許多,馮去疾也相信始皇帝是知道這件事的。

因爲這個故事是真事,早就在一百年前,就在秦人之間傳遍了。

未等始皇帝回話,馮去疾又道:“臣問那些孩子,爲何給他們講這些故事,孩子們說秦法賞罰分明,有功必要賞,在秦爲官就要取信於黔首,唯有取信於萬萬千的黔首,秦法才能立足。”

“官吏必有職責所繫,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乃官吏執行之魄力,不取信於民何以爲官?”

“唉,這天下這麼大,能有幾個商君?”

車駕內的始皇帝一聲感慨,車駕外一衆官吏與將軍紛紛肅穆行禮。

“回宮,朕也想看看那些故事了。”

蒙武朗聲道:“回宮!”

這支龐大的護送隊伍,只是出來短短半天,又匆匆回去了。

一個故事就讓始皇帝打消了出來看春景的想法。

在回去的路上,已有人將商顏山的故事送了過來。

一路上,嬴政翻看着這些故事,又問道:“那些孩子都是扶蘇的家僕嗎?”

馮去疾回道:“臣詢問過那些孩子,他們是公子的家僕。”

“嗯……是朕賜給他的。”

嬴政纔想起這件事,不過是李斯礙於齊魯博士的糾纏,讓扶蘇開府招攬名仕,不過這件事在後來就不了了之。

再回想,嬴政才後知後覺,扶蘇已做了這麼多。

扶蘇並不知道今天父皇出遊的見聞。

而此刻,扶蘇站在當年呂不韋的舊宅內,舊宅內的一切都很老舊,屋子年久失修有些漏雨了,地上的還有雨水,田安帶着人正到處巡察,看看哪裡需要修的,哪些傢俱需要置換的。

扶蘇面前站着一個人,此人名叫毛亨,也是荀子弟子。

其人與韓非,李斯在同一時期拜在荀子門下求學。

這毛亨有個伯父,其伯父叫毛遂,毛遂自薦的毛遂。

“亨拜見公子,願爲公子效命。”毛亨聲音十分響亮地講道。

“慢着。”扶蘇梳理着自己的思路,三緘其口一番,才言道:“毛遂是你伯父?”

“正是。”

“當年毛遂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聯手,你伯父與楚王歃血爲盟,聯手抗秦。”

毛亨沉默了片刻,蹙眉不語。

扶蘇低聲道:“如此淵源,你還效命?你與秦應該是世仇呀。”

……

注:監祿主持修建靈渠,有人稱其史祿,這裡作者用監祿。

(本章完)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9章 民夫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99章 頻陽公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8章 又聞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1章 相會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7章 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3章 東去第96章 稂與張良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4章 回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9章 民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6章 羣鹿第8章 立夏的雨第98章 又聞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4章 選擇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章 立夏的雨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62章 婁敬第72章 佩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8章 又聞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79章 善意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11章 暴雨第86章 羣鹿第114章 韓舊地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3章 冷流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9章 頻陽公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3章 東去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9章 軍報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2章 權與利第18章 叔孫通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2章 劍拔弩張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20章 登山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9章 民夫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99章 頻陽公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8章 又聞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1章 相會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7章 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3章 東去第96章 稂與張良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4章 回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9章 民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6章 羣鹿第8章 立夏的雨第98章 又聞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4章 選擇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章 立夏的雨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62章 婁敬第72章 佩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8章 又聞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79章 善意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11章 暴雨第86章 羣鹿第114章 韓舊地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3章 冷流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9章 頻陽公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3章 東去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9章 軍報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2章 權與利第18章 叔孫通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2章 劍拔弩張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20章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