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歸來的人們

聽到李由的話,章邯有些恍惚,但也有些難以置信,思量片刻之後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三年過去了,不論如何,南方也該打完了。

章邯蹙眉看着不遠的敬業渠,一想到如今反覆坍塌的暗渠,就想問問那位都水長祿,如果他能夠來幫助敬業縣。

心中有了打算之後,章邯叫來了幾個甲士,讓他們去南山的要道上等待都水長。

只要都水長一到南山腳下,就將人護送來關中,最好帶人來敬業渠看看。

蜀中,剛下了一場大雨,整個蜀中都是溼噠噠的。

都水長祿帶着一支隊伍從山林中走出來。

這裡與蜀中平原隔着江相望,不少在田地裡勞作的蜀民也見到這支從山林中走出來的兵馬。

兵馬人數不多,大概有三五千人。

只是這些人看起來也不像是當初南下的大軍。

這支“大軍”的每個人顯得很消瘦不說,而且多數人都是髒兮兮的,衣衫破落,也沒有一塊像樣的布。

甚至有不少人都是赤着腳的。

田地裡的農民們詫異站在原地,還有人已快步跑去告知駐守在蜀中的兵馬了。

秦軍南下之後,蜀中一直就有兵馬在駐守,時刻策應南下的秦軍。

最近,蜀民們也都聽說南下的隊伍就要回來了,只不過一直沒有等到人。

現在,見到這支落魄的“大軍”,此地的蜀民紛紛猜疑。

祿哪裡顧得上這裡的人們猜疑,他帶着來到江邊,用江水擦洗。

後續陸續都有人走上前,坐在江邊用江水洗手洗臉。

原本一張張滿是污垢的臉,黑乎乎的手在江水的清洗下,都明亮了起來,就連他們的眼神都恢復了亮光。

回到蜀中的他們都知道,他們就要回家了,來到了蜀中距離回家也就不遠了。

有的人坐在江邊將腳放在水邊的石頭上,腳底有不少破皮的地方,甚至破皮的地方還有石頭,將傷口洗乾淨的同時,雜物洗去,就連血痂也破開,重新流出些許血。

“來人了!”有人高喊了一聲,衆人擡頭看去,見到了有兵馬而來。

戰馬踩着江邊的江水而來,來的人不多,只有五騎。

到了眼前,來人翻身下馬,朗聲道:“都水長可在?”

跟隨着祿而來的少年人紛紛讓開,只見人羣裡有一個鬍子因長久沒有修剪已打結或結塊,且有些落魄的中年男子,他就在當中站着,行禮道:“我就是他們的都水長。”

趕來的騎兵先是掃視了一眼衆人,見到衆人的落魄,他行禮道:“諸位,還請與末將一起去蜀中郡休息。”

蜀中的景色很美,衆人一邊看着景色,抱着自己的包袱,跟隨着對方趟過岷江的淺灘。

田地裡的蜀民們見到這支隊伍進入了蜀中郡,也不再看了,而是繼續低頭彎腰在水田中忙碌着。

在這裡的秦軍用米麪飯食以及各種肉食,還有蜀中的水果來招待都水長祿以及一行從南下而歸的人。

衆人狼吞虎嚥地吃着食物,從桂林郡走到蜀中,又要翻山越嶺,沿着靈渠一路往北,好不容易到了蜀中。

然後他們的乾糧早就吃完了,他們的衣物早就破得不成樣子,剩下的就是一層皮,現在就皮膚上也有不少的傷口。

足可見,他們的吃的苦頭有多大。

將一碗麪條吃下肚,感覺肚中的溫熱以及飽腹感,他向眼前的幾個將領行禮道:“祿謝過諸位。”

幾個將軍也是客氣地笑着,是尤其的客氣,這也是關中交代的。

如今始皇帝正在避暑,國事都是公子扶蘇與丞相李斯在主持,關中特意送來文書,凡是從南方歸來的兵馬都要好好照顧。

衆人在這裡飽餐了一頓,而後好好地搓洗了一番,甚至能夠搓洗下來一層厚厚的泥。

這要是放在外面,誰能想到他們是秦軍。

回到蜀中的第三天,這支剛回來的隊伍換上了乾淨的衣裳,臉上也有了生氣,恢復了好氣色。

也有人本就是得了重病,或者是有人傷口正在破潰,需要醫治。

南下衆人中,有些人因爲不聽囑咐,實在是口渴得不行了,喝一些生水就得了病。

還有是被蚊蟲叮咬生病,有些人本無事但卻被同行的人一起得病,而後得病的人,受傷的人佔了半成。

好在這裡有不少醫官都是從關中而來的,公子扶蘇似乎早就料想到從南方回來的人會生病。

好多人用了藥之後都有腹瀉之狀,不過確實好了很多。

還有人傷口破潰,需要將外表的壞肉颳了,治療外傷的時候往往會有大叫聲。

祿走出大營,他發現此地也是依着江水而建,從岷山流出來的江水經過玉壘山。

蜀中平原外,形成兩條江,也就造就了蜀中平原的萬里沃野。

邊上就是玉壘山,玉壘山有一處棧道可以蜿蜒往上走。

祿見到了一個老農,詢問如今的蜀中。

這個老農卻說起了當年的蜀中,他道:“以前的蜀中哪有這麼好,常年不是旱就是澇,是一個李郡守,治好了江水,讓蜀中之民有了這麼好的田地。”

老農又道:“以前呀,要治理江水就要鑿穿這玉壘山,可這玉壘山石頭太硬了,我那時候還小,只記得那時候的父母用柴禾燒山,再用雪水澆山,之後這山就可以被鑿開了。”

老農的年事已很高了,他現在所說的也都是他父輩的事。

“那位郡守神通廣大呀,他治好的江水,讓我們耕種,養活了好多好多人啊,我們蜀人都參拜那位郡守的。”

說着話,這位老農神色激動,祿也是神色動容。

老農說着話,他渾濁的雙眼像是在玉壘山下尋找着什麼,他好像看到了四十年前,在挖掘玉壘山的人們,那時候就算是在夜晚也有很多火把在晃動。

人們鑿開了玉壘山,用火燒水澆鑿開了山。

將江水分流,分成了外江與內江。

之後,李冰過世了,李冰的孩子又用了十餘年治理江水。

祿聽着這些話,神情也頗爲嚮往,他想到了李冰父子的智慧,造福了蜀中之民,也讓蜀中成爲了一個大糧倉。

老農道:“你是帶兵的將軍?”

他搖頭道:“我不是帶兵打仗的。”

“你不打仗,你去那邊作甚?”

老農的話語中帶着詫異。

祿恭敬地回道:“我是大秦的都水長。”

“都水長?這是做什麼的官?”

“我身爲都水長也是治水的,南下是爲了修渠,我在南方修了一條渠。”

“修渠?”

“那條渠叫靈渠。”老農驚疑道:“你也會治水?”

“是啊,也算是吧,其實在咸陽也有一個會治水的人,他是公子扶蘇,是始皇帝的兒子。”

老農緩緩點頭。

回到營地之後,祿開始書寫文書,寫着有關修建靈渠的諸多過程。

蜀中又下起了大雨,衆人只能留在這裡。

隨着雨水的到來,江水滔滔而過,在此地的守將觀察中,這位都水長時常會從棧道上登上玉壘山。

從玉壘山俯瞰這條岷江。

雨水下了一天,蜀中的天氣又晴朗了兩天。

早晨,天剛亮,兩個軍中的甲士早早出了營地,這兩人也是跟着都水長一路從桂林郡來到蜀中的。

現在的桂林郡還沒有一個郡城的樣子,他們跟着都水長離開桂林郡時,那裡也都是還是一片片村落。

其中一個男子來到江水邊,看着江水倒映中的自己,低聲道:“你我現在回去後,爹孃還認得出我不?”

畢竟都離家三年了,走出關中時那時才十七歲,現在要回關中了,卻已經年過二十。

男子到了二十歲,下巴已蓄養起了短鬚,去了南方三年,整個都變了樣。

一旁的甲士聞言,笑道:“你三五歲的時候纔多高,你不過是年長了三歲,你爹孃怎會不記得你。”

“唉……”

那甲士長嘆一口氣,道:“回了關中多半就要成婚了,也不知爹孃給我找好了婆娘沒有。”

稍年少些的男子笑着踹了他一腳。

正嘆氣且有些憂傷,還說着自己就要成婚的甲士,被這麼一踹,一時間沒有站穩,整個人跌入到了江水淺灘上。

剛換好的乾淨衣裳,一時間又變得溼漉漉。

等他再走動岸邊,營地裡三三兩兩的甲士也都出來了,今天是他們開拔要回關中的日子。

衆人聽着都水長的吩咐,比起在南方的山林中的江南與困苦,那時候他們活像一個個野人。

現在,他們過得算是好了不少,而且都有了鞋子穿,還有衣服換。

臨行前,都水長祿幾次向這裡的守將表達了謝意。

其實守將們也都是奉命行事。

而後,都水長看着跟隨自己又要回關中的孩子們。

剛從關中出來時,他們的確都是半大孩子。

再看看如今的他們,一個個不是臉上有了疤痕,或者是須發茂密,還有的長了不少鬍鬚。

三年時間,真的能夠改變這些孩子,原本膽小的孩子,此刻也都大膽了不少,以前那些較爲衝動的孩子,現在穩重了許多。

困難是能磨鍊人的,這些孩子回到關中之後,肯定也會再有一番作爲。

還有一駕駕的馬車從營地中被拉了出來。

都水長祿帶着隊伍,一路朝着關中方向而去,

一路上正值蜀中瓜果成熟的季節,一行人從山間的小道走過,驚起了一片鳥羣,又見到山上還有不少人正在採摘山上的果子。

隊伍行進了三天,距離終南山只有幾裡地。

一隊兵馬在此地已等了數天,這支隊伍的規模不大,爲首的將軍名叫陳艾。

陳艾是一種草藥的名稱,孟子有: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正是陳艾這個名字的由來。

大抵是希望用這個名字的孩子能夠無病無痛,即便是生病了也能夠痊癒。

“將軍,有一支從蜀中來的兵馬。”

聞言,原本躺在山腳下的草垛中的陳艾頓時來了精神,又問道:“真是蜀中來的兵馬?”

“是的,不會看錯。”

陳艾整了整自己的甲冑,命身邊的十餘人皆收拾一番。

而後陳艾沒有騎在馬背上,而是牽着馬站在路邊。

半個時辰之後,遠處終於出現了一支隊伍。

對方也派了人來詢問。

陳艾說明了來意,對方又去回稟。

兩支隊伍在這條路上相會,陳艾先上前問道:“敢問,可是都水長?”

祿上前道:“正是。”

“末將乃章邯將軍麾下裨將陳艾,特來此迎接都水長,章邯將軍有令讓末將帶都水長去看看敬業縣的敬業渠。”

聞言,祿問道:“商顏山的那條渠?”

“正是。”

“那條渠當真挖成了?”

陳艾迴道:“用了四年,前後徵調民夫數萬人,從中原各地遷民二十萬入關,這兩年修渠,墾荒,讓關中多了數萬頃良田。”

祿驚歎道:“章邯將軍果然了得。”

“還請都水長先一步去商顏山。”

聞言,祿有些遲疑道:“老夫還要先去咸陽,向咸陽稟報。”

陳艾依舊行着禮用十分謙遜地姿勢道:“那是自然,末將護送都水長前往咸陽,待都水長在咸陽忙完國事與家事,再去渭南亦可。”

“渭南?”

“章邯將軍如今是渭南郡的郡守,都水長到了關中就什麼都知道了。”

祿神色期待,原來他離開關中之後,公子扶蘇依舊在主持修渠,挖開洛河修建了敬業渠,還遷民二十萬入關,墾荒數萬頃田。

公子扶蘇竟做了這等大事。

衆人一起往關中而去,祿覺得自己在蜀中餵了一年的蚊子,在桂林郡又餵了兩年的蚊子,沒想到在關中也有人在努力挖渠。

也有人一直在建設關中,這讓祿覺得有一種志同道合的感受,治理國家也從來不只是說今天殺什麼人,明天又要殺多少人。

祿想到了當初在上林苑第一次見公子扶蘇,那時候記得天還下着凍雨,公子扶蘇十分謙遜地來問詢咸陽橋修造事宜。

離開終南山之後,一行人已進入了關中地界,如今正值七月下旬,是關中糧食要收穫的時節。

第21章 成果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4章 選擇第53章 刀與火第68章 金車第111章 暴雨第114章 韓舊地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7章 徐福第18章 叔孫通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12章 權與利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7章 棗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8章 渠與田第72章 佩劍第43章 挖通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11章 暴雨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64章 選擇第33章 橋建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7章 封賞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8章 又聞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1章 上架感言第28章 賀禮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0章 渠中骨第89章 軍報第33章 橋建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6章 戍邊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0章 老秦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3章 挖通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9章 善意第98章 又聞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1章 成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0章 老秦人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6章 一老一少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0章 丞相三思
第21章 成果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4章 選擇第53章 刀與火第68章 金車第111章 暴雨第114章 韓舊地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7章 徐福第18章 叔孫通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12章 權與利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7章 棗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8章 渠與田第72章 佩劍第43章 挖通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11章 暴雨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64章 選擇第33章 橋建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7章 封賞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8章 又聞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1章 上架感言第28章 賀禮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0章 渠中骨第89章 軍報第33章 橋建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6章 戍邊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0章 老秦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3章 挖通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9章 善意第98章 又聞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1章 成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0章 老秦人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6章 一老一少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0章 丞相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