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老秦軍

第23章 老秦軍

扶蘇將程邈字帖放在一個木盒中,妥善保管起來。

這是隸書最原始的字帖,尤其珍貴。

田安覺得公子還喜欣賞字帖。

翌日,早晨天剛亮的時候,寒風呼嘯。

正值三月,關中的老農早早出門,神色擔憂的望着天空,人們最擔心的事還是來了,今年的暖春未來,倒春寒卻來了。

叔孫通早早睡醒,在河邊提了一桶水,詢問道:“老兄弟,這天氣越來越冷了。”

被稱呼爲老兄弟的老農,笑着道:“記得你們村子有水窖,怎麼還來河邊取水?”

叔孫通將水桶放在一旁,找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來,解釋道:“水窖平日裡不常用,老兄弟這關中都三月了,還如此冷。”

“你不是關中人吧?”

“我從齊地來。”

“齊地……”那老兄弟目光似有回憶,低聲道:“老頭我當年去過齊地打仗,殺了不少齊人呢。”

言罷,他臉上還有些驕傲的笑容。

叔孫通剛還想說什麼,又將話語嚥了回去。

秦滅六國纔過去多久,當年列國紛爭也纔多少年,老一輩的人都還在,說起來往往都是記憶猶新的。

老兄弟接着道:“現在好了,不用打仗了,多種點糧食吧。”

“天還這麼寒,你們不怕糧苗凍死?”

“關中是福地,晚種半月也無妨的。”老兄弟端坐在河邊,又道:“因爲我們關中的夏天會很漫長,所以呀……我們不怕春天冷,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都習慣了。”

叔孫通注意到對方穿着的腰帶與頭髮上布帶的打結方式,這都是秦軍纔有的穿着習慣。

眼前這位老兄弟是一位老秦軍了。

叔孫通稍稍行禮,就離開了這裡。

洛水河邊佷寧靜,叔孫通提着水桶一路走着,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還有偶爾吹過的風聲。

地上已經有了綠草,叔孫通又看到了遠處有一隊隊秦軍,在這關中平原上馳騁而過。

這支秦軍帶來了許多人口,而這些人口都是要在關中居住耕田的,彌補關中的人口消耗。

好在這些新遷入關中的人沒有住在商顏山下,不然商顏山的人們又要爲糧食與水發愁了。

商顏山的山腳下本就缺少水源,在挖通河渠之前,水一直都是不夠用的。

而水窖中的水都是以備不時之需,叔孫通這才早早睡醒過來裝一桶水。

水與糧食都是極其重要的。

回到村子邊,叔孫通見到了正忙碌的張蒼,又見他與一羣村夫搬運着一個個盆栽,詢問道:“這是在做什麼?”

張蒼解釋道:“公子今天要來。”

叔孫通將水桶擱在一旁,嘆道:“這天下真的不會再打仗了。”

張蒼道:“但願吧。”

叔孫通又反問道:“你不覺得嗎?”

“公子愛民,公子扶蘇如此對待家僕,將來也會如此對天下人。”張蒼又道:“墨家有言,人首先要愛自己,先要有自愛,再去愛別人,而後愛天下人。”

叔孫通困惑片刻,詢問道:“現在,那些墨家子弟還在嗎?”

張蒼又道:“我問公子,要如何施行兼愛,公子說正如墨子所言民和,國富,財足,黔首皆暖衣飽食,便能無憂。”

冷風吹過,張蒼兩鬢有些凌亂的長髮,隨風而動,他稍稍擡頭,神色有些悲憫。

叔孫通暗暗驚訝,原來公子與張蒼時常書信往來,還會談及墨子。

當天邊的晨光逐漸敞亮,金黃色的晨光照在每個人的側臉上。

毛亨已開始帶着一羣孩子們讀詩經,他每念一句,孩子們就跟着念一句話。

這裡的一切都很寧靜,早晨的人們說話聲音都不大,等一縷縷青煙升騰而起米麪的香味就會傳遍這個村子。

因當初在田地裡種了很多麥子與豆子,商顏山的人們多數都以吃米麪與豆飯爲主。

今年這裡的麥子與豆子豐收,附近的幾個縣也決定在今年春耕時多種一些麥子,爲此他們需要上報咸陽,等着朝中的准許。

村子的西面,有一隊騎兵正快馬而來,是王賁將軍護送着公子而來。

叔孫通心中暗暗盤算着時辰,公子在這個時辰來到此地,多半是天剛亮就出了咸陽城。

得知是公子前來,村子裡的人紛紛出來行禮。

扶蘇走下車架,目光巡視自己的私產,而後先是扶起站在前方行禮的章邯。

從職位上來看章邯是王賁的下屬。

穿着一身黑衣的公子站在人前,似乎又比去年高了。

是呀,十五六歲正是一個男孩子最會長個子的年紀。

扶蘇道:“章邯將軍,讓他們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不用都聚在這裡。”

章邯抱拳行禮,而後就去吩咐。

有了公子的話語,這才散去。

也好在他們散去得早,不然越來越多的家僕跑來行禮,扶蘇只覺得黑壓壓一片,未免太隆重了。

叔孫通還恭謹地站在一旁。

穿着一身破舊布衣的張蒼也站在邊上,只有毛亨又跑去教孩子們唸詩經了。

遷民戍邊的事已正式上軌,而且寒冬也要過去了,所以商顏山開挖河渠的事,又成了大秦的家國大事。

忙完眼前的事,回過頭,大家的注意力又放在這個地方,有人想看看這座新修的村子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成效,能夠立下什麼樣的功,或者是會闖什麼禍事。

除了這些,肯定還會有人覺得公子扶蘇奴役家僕,將來也會奴役天下人。

身爲大秦的公子,你的一言一行少不了被有些人揣測。

扶蘇在這個村子走動了一上午,就聽說有剛被遷入關中的黔首,想要逃回楚地,又被抓了回來。 望着遠處爭吵的場面,細看之下,原來是一家五口人與幾個秦軍在爭執。

“老師,他們爲何不願意留在這裡耕種定居,關中明明給了他們田地,甚至也沒有封地主人來要他們的糧食,只要他們能夠勤勞耕種,他們能得到的比以往在楚地的更多。”

聞言,張蒼低聲回道:“因他們沒見過秦人,他們只見過秦軍。”

“老師所言在理。”扶蘇神色瞭然。

“公子,在當年的列國眼中秦國是暴秦,沒入秦親眼見過的人就是如此,他們會害怕,也不信任秦人,要解決也很簡單,尋一個楚地德高望族之輩,帶頭勸說一二便可迎刃而解。”

言至此處,張蒼低聲道:“逃了一戶就會有三戶,五戶接着逃,公子請看縣令已來了,他們是不會讓遷入關中的人家離開的,他們身負官職,比公子更明白其中要害,公子不用多慮。”

言罷,張蒼沒有等到公子的回話,轉頭看去,原來公子已不在看這邊的在爭執,而是在看樹苗,又覺得自己說的這麼多,感情是公子沒多慮,是自己擔憂公子會多慮,反而自己多慮了。

張蒼深吸一口氣,再次走到公子身邊。

“三月與四月是種樹的好季節,老師覺得種什麼樹比較好?”

“公子想種什麼樣的樹?”

扶蘇道:“自然是越容易活的樹越好。”

張蒼遲疑了片刻,而後將其中一株樹苗提了出來,道:“公子,種桑樹吧。”

“桑樹?”

張蒼又道:“桑樹的價值比其餘的樹好,若能夠種下十餘畝桑樹,則商顏山可富裕。”

“桃樹不好嗎?”

“公子,桑葉可以養蠶,蠶絲可以織衣,桑樹的三年老枝可以做柺杖,十年的桑枝可做弓身,也可以做刀柄,若二十年的老桑樹,則是做車駕的上好木材。”

張蒼又道:“一架上好的車駕價值萬錢,且不說蠶絲桑葚,光是木材就能讓一地黔首生活無憂,桑樹從葉子到枝幹,再到果實皆有價值,公子現在覺得桑樹如何?”

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確實很有用,只要你開口問,他隨時都能答上來,也不需要你再去學什麼。

也難怪,有權勢的人都喜與博學之人往來,因他們的學識說不定能讓你更富裕,更有權勢。

他們的三兩句提點,往往都發掘出極大的價值。

更不要說當年,列國爲求變法爲求強大,甚至不惜花重金,賠閨女,送宅子地去請那些博學的隱士。

因列國都清楚,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知識太重要了。

所以呀,就算是兩千年前諸子學說,將它們放在後世,與後世的思想觀念結合,也會覺得諸子學說,十分了不起。

而現在,自己的身邊有了張蒼,老師用心良苦了。

扶蘇親自種了幾棵桑樹的樹苗。

叔孫通先前聽了張蒼的一番高談闊論,便道:“公子,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來種桑樹。”

一個人的勞動能力是有限的,商顏山的老少都去挖河渠了,哪裡來的人手種樹。

其實桑樹很好種,扶蘇將一根桑枝種下,澆一些水就可以等着它抽芽生根了。

還未等張蒼回答叔孫通的問題,扶蘇頷首道:“叔孫通夫子所言在理,我們的人手不夠,不過也不是難事。”

叔孫通恭敬地行禮,道:“公子可有對策?”

“讓其餘各縣的孩子也來這裡聽課,讓他們也可以讀書寫字,拜在商顏山門下,每一個來這裡讀書的學子,每天都要爲商顏山種一棵桑樹,並且要每天養桑樹。”

叔孫通沉默片刻,一時不知該說這個對策是好是壞。

師從孔鮒以來,叔孫通就擅長察言觀色,見張蒼不言,他也不作聲了。

教書資源何其重要,在這個物質還很匱乏的年代,誰家的糧食都不夠吃,而教書資源是在物質資源之外的另外一種高附加值資源。

而對大秦公子來說,要利用這個資源太容易了。

到了午時用飯的時候,也是這個村子最熱鬧的時候,一羣孩子飛奔地跑向家裡,生怕下一秒會餓死一般,一大羣孩子用盡全力跑到了飯桌邊,而後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只不過,他們大概是真的餓壞了,都有大半天沒有進食了。

扶蘇發現,毛亨這個人在自己面前反倒是不這麼活潑了,還挺拘束。

記得在章邯的奏報中,這個毛亨就差上房揭瓦。

之前,毛亨覺得只要拜在公子扶蘇門下,大概就能衣食無憂,甚至還能在別人面前光鮮亮麗。

可現在呢,放在毛亨的眼前是幾間破落茅草屋子,還有一大羣穿着麻布衣裳,穿着草鞋且髒兮兮的孩子。

這羣孩子還十分玩鬧且難管。

原本,毛亨覺得他應該住在咸陽城的那座大宅子中的某個客舍?

扶蘇喝下一口熱水,詢問道:“先生在此地如何?若不習慣,扶蘇再另尋他處。”

叔孫通面帶笑容,公子所言的另尋他處,可能是比這裡更苦的地方,說不定是苦寒的北方。

毛亨行禮道:“臣在這裡很好。”

抱着看好戲心態的叔孫通聽到了回話,他的神色上多了一些失落。

張蒼與章邯相鄰而坐,吃得很認真。

趁着講話的空隙,叔孫通將吃了一半的餅放入袖子裡,問道:“公子是想要那三百個孩子學成之後,爲公子所用?”

扶蘇道:“夫子覺得這些孩子如何?”

“若這三百個孩子能夠學有所成,公子想要治理天下,有三百個得力且忠心的臣子輔佐,則大秦三代人,無憂。”

叔孫通說得有些誇張了,但這人說話很有水平,總能讓人聽着很舒服。

田安立在一旁,看着眼前吃飯的場景,他將一碗豆飯放在公子面前,而後繼續看着衆人。

在公子身邊,有王賁大將軍,章邯將軍,還有張蒼,叔孫通,毛亨,還有丞相的兒子李由。

田安心中很欣慰,他低着頭擦去眼角的溼潤,他又想念華陽太后了,太后過世一年有餘了,公子的身邊有博學之人,有當今名仕,還有忠心的將軍。

公子自小就比尋常孩子有天賦知禮,現在公子的身邊有這些人輔佐,想必華陽太后在天有靈也該安心了。

正想着,一騎快馬卷着塵土而來,來人到了近前,道:“皇帝詔命,命公子扶蘇領一千騎,前往函谷關,迎王翦大將軍入關!”

扶蘇想都不用想,這肯定又是老師的安排,一定是老師向父皇進諫的。

(本章完)

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7章 封賞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8章 又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8章 又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9章 軍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3章 挖通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4章 韓舊地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3章 橋建成第98章 又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4章 回咸陽第74章 回咸陽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72章 佩劍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3章 老秦軍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9章 善意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3章 老秦軍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8章 又聞第62章 婁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章 老秦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62章 婁敬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12章 權與利第8章 立夏的雨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2章 佩劍第120章 登山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23章 冷流雪第28章 賀禮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3章 刀與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7章 田與棗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0章 老秦人第99章 頻陽公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1章 成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8章 又聞第87章 田與棗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0章 渠中骨第8章 立夏的雨
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7章 封賞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8章 又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8章 又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9章 軍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3章 挖通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4章 韓舊地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3章 橋建成第98章 又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4章 回咸陽第74章 回咸陽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72章 佩劍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3章 老秦軍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9章 善意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3章 老秦軍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8章 又聞第62章 婁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章 老秦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62章 婁敬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12章 權與利第8章 立夏的雨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2章 佩劍第120章 登山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23章 冷流雪第28章 賀禮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3章 刀與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7章 田與棗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0章 老秦人第99章 頻陽公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1章 成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8章 又聞第87章 田與棗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0章 渠中骨第8章 立夏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