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蜀中消息

第54章 蜀中消息

聞言,侍衛帶着文書快步跑出了章臺宮大殿。

扶蘇繼續收拾着桌邊的文書,將它們分類放好,並且寫好標籤,譬如說送到哪個郡的,或者是送到哪隻兵馬的,又或者是給咸陽哪位九卿的。

做完這些,扶蘇道:“父皇,兒臣就先告退了。”

“嗯。”

父皇只是應了一聲。

待扶蘇行禮退出大殿,嬴政坐在安靜的大殿內,聽着自己的呼吸聲。

看完眼前的一卷文書之後,嬴政走出章臺宮,仰頭看着星空,又想起了先前的話語,當年列國治理他們自己的土地都艱難無比,當年列國無不在變法圖強。

列國變法也會失敗,就如韓,魏……

當年列國治理他們的土地都會出現亂象與困難,何況現在的大秦,這必然是很困難的。

從章臺宮離開之後,扶蘇一路走向高泉宮,也不用田安去通稟,公子高與陰嫚就早早等在章臺宮門前。

見到是皇兄來了,兩人快步上前行禮道:“兄。”

扶蘇看着又有些長高的弟弟與妹妹,打開手中的食盒,其實食盒的下層還有一個空間,這裡放着另外一塊塗滿豆沙的甑糕。

這也正是扶蘇要將食盒帶出來,提在手中的原因。

扶蘇將食盒遞給他,道:“拿去與弟弟妹妹分着吃吧。”

高笑着道:“高會分給弟弟妹妹們的。”

陰嫚擡頭看着兄長,道:“兄長與父皇安心治理國事,我們會照看好弟弟妹妹的。”

扶蘇頷首道:“平日裡可還有讀書?”

高回道:“嗯,我們每三天就會去敬業縣住一天,回來的三天教導弟弟妹妹,去敬業縣的一天向夫子叔孫通請教。”

“一定要多讀書,包括其他弟弟妹妹。”

“嗯。”

公子高與陰嫚齊齊點頭。

“待兄長修建好渭南再回來,如遇難事可讓人送信給田安,也可告知父皇。”

公子高又道:“兄長不必擔憂。”

陰嫚也道:“嗯,不必擔憂,弟弟妹妹不聽話我就打他們。”

後方的宮女們聞言也是面帶笑容,陰嫚也是孩子們中的長女,打起弟弟妹妹來確實不帶留情的,那是真打呀。

扶蘇滿意點頭,“兄長先回去了,得閒多來渭南玩。”

公子高與陰嫚一起行禮,道:“謹記兄長教誨。”

讓一旁的宮女捧着甑糕,兄妹倆倒不着急吃,兩個還年幼顯得矮小的孩子,一起站在原地目送着離去的皇兄。

良久,待看不見皇兄的身影,公子高道:“我們的父皇與皇兄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的。”

陰嫚應聲道:“嗯。”

翌日清晨,天才剛剛亮堂,就有一戶戶人家走到田地,他們有的五六十餘歲的老人家,還有三十歲的夫妻,或者是十餘歲的孩子,在田地裡開始忙碌。

從咸陽回渭南時,扶蘇睡在了馬車上,只是在馬車裡休息很不舒服。

走下馬車,見到田安已在準備早食了。

扶蘇放鬆着脖子與胳膊,深呼吸兩口清新的空氣,整個人就恢復了精神。

走到黃河邊,扶蘇坐在爐子邊,脫下自己的鞋履,換上了舒服些的草鞋,又將雙臂往後背張開,伸展幾次之後,才覺得鬆快了許多。

“公子,張御史回來了。”

扶蘇頷首又站起來,看到了站在遠處的老師張蒼。

張蒼行禮道:“公子。”

扶蘇上下打量,道:“半年不見了,老師胖了。”

張蒼有些慚愧,尷尬一笑道:“臣在洛陽之時,一直都是毛亨在宴請,酒肉衆多,臣也就吃得多了。”

扶蘇道:“毛亨不一起來嗎?”

“毛亨只喜詩情不喜政事,公子的身邊卻只有政事。”

“也對。”

扶蘇在河灘邊坐下,往北面看去,道:“老師你看,這些田畝都是新開墾出來的。”

一眼望去,田畝遠遠看不到盡頭,該是視野的盡頭能夠看到商顏山的輪廓,扶蘇道:“我也沒想讓渭南變得多麼不一樣,外面的人們多有議論,其實人都是一樣的,看看渭南的人們,他們的耕種活動也是以家庭爲團體,每個家庭各自出人,就有了這等景色。”

張蒼撫須頷首道:“不知是何人在主持耕種?”

扶蘇聽得出老師的言外之意,其實自己的班底有哪些人他一清二楚。

“是程邈在主持。”

“不是章邯嗎?”

扶蘇道:“章邯將軍爲人嚴厲,又是軍中將領,先讓程邈來治理,若有亂象章邯可出面鎮壓。”

聞言,張蒼蹙眉道:“人前要給他們一個和善的人,章邯爲人嚴酷放在人後。”

扶蘇道:“我不能保證這些遷來的貧民會這麼快適應這裡的生活,需要有個人來安撫他們。”

“公子想得周全,是蒼多慮了。”

身後傳來了田安的腳步聲,田安隨即道:“公子可以用飯了。”

扶蘇這纔回過神,帶着老師一起吃着面。

田安依舊是老樣子,吃麪少不了蒜。

以前在咸陽橋邊就吃上了蒜,這一吃就放不下了,現在他頓頓都要蒜。

如今,他老人家不論走到哪裡,就將蒜種到哪裡。

扶蘇回想起來當初在咸陽橋邊上種着的蒜,還有在洛水河邊種着的蒜,以及潼關。

甚至田安還會將蒜分給潼關的村民,扶蘇覺得用不了多久,整個關中大概也都會有一股蒜味。

扶蘇見到田安正在咀嚼着一顆蒜,見到辛老將軍回來了。

田安又將凳子遞上,再遞上一頭蒜。

如此一來,兩位老人家坐在一起吃着蒜分着面,可能還覺得味道不夠重,還要從鍋中撈出一些煮過的苦菜,拌着面一起吃。

扶蘇又看向遠處的田地,詢問道:“洛陽的那些事可都安排好了?” www ●тTkan ●c○

張蒼嘴裡嚼着面,嚥下之後回道:“很順利,殺了幾個人,還有一些人指着關中罵了幾句暴秦,也無它事。”

扶蘇神色瞭然。

有個將士腳步匆匆而來,來人到了辛勝將軍身邊,低聲吩咐了幾句話。

聞言,辛勝咀嚼麪條動作放緩,示意傳信的人可以離開了。

扶蘇擱下碗筷,問道:“是軍中有要事?”

辛勝回道:“屠雎爲人魯莽,大軍深入山林吃了一個大虧,始皇帝命趙佗前去協助屠雎。”

張蒼吃着面沒有出言。

聽聞戰事不是那麼順利,衆人都有些苦惱。

扶蘇道:“這樣也好,聽聞趙佗將軍頗爲勇武,扶蘇曾經見過此人以一敵數人不落下風。”

辛勝笑呵呵道:“公子所言極是。”

咸陽宮,這邊的廷議剛結束。

嬴政結束了廷議之後,正坐在章臺宮的後殿,丞相李斯與太尉蒙武,王賁,馮去疾幾人正在訴說着接下來的糧草輸送,以及南下的調兵籌劃。

衆人言罷,只聽始皇帝說了一句,都退下吧。

幾人這才紛紛行禮告退。

李斯與蒙武走在最前頭,衆人陸續出了大殿,站到陽光下。

本來這一次屠雎輕敵,險些鑄成大錯,好在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兵力正在修渠。

李斯側目看了眼身後跟着的衆人,聽聞戰事不利,這些人請罪都還來不及。

就算是始皇帝因此發怒,李斯覺得這都再正常不過,甚至將南征不利的原因歸咎到自身上己與身後這些人,都能接受。

可偏偏,始皇帝什麼都沒說,只是說了給戰死的士卒加以撫卹,安撫失利的屠雎。

而現在加上趙佗前去馳援。

始皇帝近來的心情很好,好得有些奇怪了。

李斯再一想又不覺得不對,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走出咸陽宮之後,衆人正要散去。

“丞相。”

聽到蒙武老將軍呼喚,衆人停下腳步。

李斯停下回過神,看向這位老太尉。

如今的蒙武任太尉,總領兵事,要說南征失利,剛纔他老人家在後殿第一個向始皇帝賠罪,而始皇帝似乎對這次失利沒有放在心上。

但始皇帝終究是始皇帝,始皇帝可以接受短暫的失利,就如當初攻打楚國的短暫失利,但一定要加倍討回來。

這纔會派出趙佗。

除了李斯,餘下幾人也看向了這位老太尉。

蒙武拄着柺杖問道:“聽聞昨天公子來見過始皇帝,丞相也在?”

李斯回道:“正是。”

蒙武低聲道:“聽聞公子才學了得。”

這一點,李斯深有體會,公子何止是才學了得,公子學什麼都快得不可思議,現在就有不少文書就是公子代爲批閱,不論兵事民事。

蒙武道:“昨夜老夫收到了章臺宮批覆的文書,其中就有向蜀中增兵的批覆,當時老夫還奇怪,今年的蜀中墾田順利,卻還要向蜀中增兵,老夫看字跡不像是……”

說起字跡,衆人紛紛看向李斯。

朝中的三公九卿,如今三公都在此地,王賁倒是覺得自己地位低了,稍稍往邊上靠了靠。

蒙武又道:“老夫讓人問了,的確是從章臺宮送來的,而昨天公子直到夜裡才離開咸陽,難道說公子早知此番屠雎南下會有不利?”

李斯搖頭道:“老太尉多慮了。”

公子扶蘇即便是再有才智,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蒙武低聲道:“也對,也對,是老夫多想了,老夫這把年紀了,就是容易想得多。”

馮去疾道:“丞相,我送老太尉回去吧。”

言罷,馮去疾就扶着拄着柺杖的老太尉一路走着。

李斯還站在原地,注意到馮去疾一邊扶着老太尉,還在老太尉的身邊說着什麼。

王賁道:“丞相,我們去談談糧草事宜。”

最近,李斯也挺恍惚的,尤其是面對始皇帝的時候。

兩人一路來到了丞相府。

丞相府往來官吏衆多,也是咸陽各處官邸中最爲忙碌的地方,王賁坐下來,言道:“往年但凡有戰事,多數都是從蜀中調糧草。”

李斯頷首,自秦建設湔氐道,挖開湔堋(也就是都江堰)後,蜀中的糧草確實成了秦軍一大重要支柱。

王賁又道:“現在公子扶蘇真的挖通了那條渠,若是渭南建設真的順利,將來的渭南也會成爲另一個糧倉,而且是關中的糧倉。”

近來,李斯覺得這大秦的命運真的和挖渠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鄭國渠也好,湔堋也罷,還有正在挖的那一條,或者是渭南的那條渠。

李斯拿起一旁的卷宗道:“不說這些,你我快快將糧草定下來。”

王賁頷首道:“嗯。”

高泉宮內,公子高正在喂着雨池中的魚,他低聲道:“兄長會常吃這些魚嗎?”

聞言,宮女搖頭。

公子高坐在一旁,雙手撐着下巴,身後傳來了陰嫚的叫罵聲,弟弟將閭與弟弟胡亥,又被她打了。

兩位弟弟的哭聲此起彼伏,看得就連旁人也於心不忍。

公子高道:“章邯將軍說過,若教導不嚴厲,就會鑄成大錯,陰嫚打得沒錯若此時不打,將來他們再犯錯就會害了他們,身爲兄長自當教導之。”

陰嫚道:“正是。”

將閭與胡亥的雙手被打得紅彤彤的,多半也是火辣辣地疼。

因他們推翻了兄長的書架,要知道高與陰嫚能在此地看書是兄長允許的,而胡亥與將閭則不是。

十二歲的公子高在講話時,他的言語十分嚴厲。

好像真會打死這兩個弟弟一般。

在公子高的目光注視下,將閭與胡亥的抽噎聲越來越小,直到微不可聞,低着頭一動不敢動。

公子高這才收回目光,又道:“陰嫚,幫兄長收拾好書架。”

陰嫚點頭道:“嗯。”

高泉宮的書很多很多,公子高看着高大成排的書架,一時間只有嘆息,與兄長的學識比起來,他像是在仰望一座高山。

潼關,扶蘇剛看完一卷文書,身邊放着一袋稻米,心想着當年秦遷關中之民,與蜀中本地之民共同發展農業,在後世歷史上這個時期的蜀中被譽爲南絲綢之路,都江堰沿線灌溉上千萬畝良田,養活了蜀中不計其數的人口。

文明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基礎,需要農業就有了水利。

感受着春季的暖風吹在身上,扶蘇望着遠處的新開墾出來的田野,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但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這總該是對的。

老師張蒼回來之後,他就去了大荔縣與程邈一起主持渭南縣的建設事宜。

扶蘇雙手捧起一些稻米,這當然不是蜀中今年種出來的稻米,這一季的稻米還沒熟呢,這是去年的稻米。

這卷文書是李由讓人從蜀中送來,並且還送來了一袋蜀中稻米與一罈蜀中酒水。

其實今天也是蜀中人們的一個特殊節日,今天是都江堰各地的人們的放水節,人們正在舉行放水大典,告祭建設都江堰的李冰。

扶蘇算着時日,原來正好是清明。

李由讓人送來文書,還特意選了日子。

其實是李由在信中說了,他覺得開挖敬業渠也同樣是造福世人,他想要邀請自己這位大秦公子,共同慶賀蜀中的放水節。

扶蘇拿起一旁的陶碗,碗中已倒滿了酒水,酒水正是蜀中的蜀酒。

面朝着蜀中方向,扶蘇將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今天晚上,吃得正是稻米飯,淡黃的稻米放入陶鍋中煮着,不多時蒸汽就從鍋內冒出來,帶着稻米特有的香味。

再蒸個雞蛋羹與羊肉燉。

待米飯熟了,扶蘇揭開鍋蓋,用木勺撈出米粒,下方還有些許鍋巴,同裝入碗中。

辛老將軍與田安酷愛吃蒸蛋,兩位老人家對蒸蛋愛不釋手。

正吃着,扶蘇見到了章邯正在朝着這裡走來,他身後還有一條半大的小狗,小狗拉着一駕小車。

小車上裝着的都是一些雞鴨蛋,還有一些蘿蔔與蔥姜,還有不少菜。

平日裡,這裡的吃食都是章邯將軍送來,也都是從敬業縣帶來的。

扶蘇道:“章邯將軍吃了嗎?”

章邯行禮道:“末將回家就能吃。”

那條半大小狗很聽話,就蹲在章邯的腳邊。

扶蘇又道:“我這裡有些稻米飯,煮多了吃不完。”

猶豫了片刻,章邯行禮道:“謝公子賜。”

“不用客氣。”扶蘇指了指一旁的陶鍋,道:“我可能水放多了,有些……”

話還未說完,章邯拿着一旁的木勺子捧着陶鍋就吃了起來。

扶蘇道:“章邯將軍,不吃菜嗎?”

章邯吃飯食的動作短暫停下,見到邊上還有半碗蒸雞蛋羹,便將雞蛋羹也倒入鍋中,而後攪和攪和吃着,一邊道:“好吃。”

等他吃完,扶蘇發現鍋中真的一粒米都沒了。

隨後,章邯提着陶鍋去了河邊,將鍋洗了之後放回了原位,他又道:“末將當年遇到過一個從蜀中來的兵,當時一起在軍中,末將吃過那蜀兵做的稻米飯,味道不一樣。”

“蜀中人是怎麼做稻米的?”

章邯回憶片刻,又道:“末將忘了。”

章邯向來是實話實說的,換作別人多半會去打聽打聽?或者是隨口糊弄幾句。

換作是章邯,忘了就是忘了,他實話實說。

“公子,再有一個月村子裡養的蠶就要產絲了。”

“我知道了。”

“末將告退。”

章邯走了,那半大小狗就落後半步跟着,它還拉着小車,小車的輪子還有特有的木頭摩擦聲響。

扶蘇望着咸陽方向,等着老師將約定好的那些工匠派來渭南。

(本章完)

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9章 民夫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43章 挖通第33章 橋建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3章 冷流雪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9章 民夫第27章 封賞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0章 丞相三思第79章 善意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0章 老秦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2章 婁敬第23章 老秦軍第112章 權與利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2章 佩劍第123章 冷流雪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8章 叔孫通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8章 叔孫通第43章 挖通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8章 叔孫通第123章 冷流雪第99章 頻陽公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4章 回咸陽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9章 軍報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7章 徐福第117章 徐福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3章 東去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28章 賀禮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6章 羣鹿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8章 金車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0章 丞相三思第64章 選擇第68章 金車第23章 老秦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
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9章 民夫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43章 挖通第33章 橋建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3章 冷流雪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9章 民夫第27章 封賞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0章 丞相三思第79章 善意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0章 老秦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2章 婁敬第23章 老秦軍第112章 權與利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2章 佩劍第123章 冷流雪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8章 叔孫通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8章 叔孫通第43章 挖通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8章 叔孫通第123章 冷流雪第99章 頻陽公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4章 回咸陽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9章 軍報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7章 徐福第117章 徐福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3章 東去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28章 賀禮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6章 羣鹿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8章 金車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0章 丞相三思第64章 選擇第68章 金車第23章 老秦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