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蜀中消息
聞言,侍衛帶着文書快步跑出了章臺宮大殿。
扶蘇繼續收拾着桌邊的文書,將它們分類放好,並且寫好標籤,譬如說送到哪個郡的,或者是送到哪隻兵馬的,又或者是給咸陽哪位九卿的。
做完這些,扶蘇道:“父皇,兒臣就先告退了。”
“嗯。”
父皇只是應了一聲。
待扶蘇行禮退出大殿,嬴政坐在安靜的大殿內,聽着自己的呼吸聲。
看完眼前的一卷文書之後,嬴政走出章臺宮,仰頭看着星空,又想起了先前的話語,當年列國治理他們自己的土地都艱難無比,當年列國無不在變法圖強。
列國變法也會失敗,就如韓,魏……
當年列國治理他們的土地都會出現亂象與困難,何況現在的大秦,這必然是很困難的。
從章臺宮離開之後,扶蘇一路走向高泉宮,也不用田安去通稟,公子高與陰嫚就早早等在章臺宮門前。
見到是皇兄來了,兩人快步上前行禮道:“兄。”
扶蘇看着又有些長高的弟弟與妹妹,打開手中的食盒,其實食盒的下層還有一個空間,這裡放着另外一塊塗滿豆沙的甑糕。
這也正是扶蘇要將食盒帶出來,提在手中的原因。
扶蘇將食盒遞給他,道:“拿去與弟弟妹妹分着吃吧。”
高笑着道:“高會分給弟弟妹妹們的。”
陰嫚擡頭看着兄長,道:“兄長與父皇安心治理國事,我們會照看好弟弟妹妹的。”
扶蘇頷首道:“平日裡可還有讀書?”
高回道:“嗯,我們每三天就會去敬業縣住一天,回來的三天教導弟弟妹妹,去敬業縣的一天向夫子叔孫通請教。”
“一定要多讀書,包括其他弟弟妹妹。”
“嗯。”
公子高與陰嫚齊齊點頭。
“待兄長修建好渭南再回來,如遇難事可讓人送信給田安,也可告知父皇。”
公子高又道:“兄長不必擔憂。”
陰嫚也道:“嗯,不必擔憂,弟弟妹妹不聽話我就打他們。”
後方的宮女們聞言也是面帶笑容,陰嫚也是孩子們中的長女,打起弟弟妹妹來確實不帶留情的,那是真打呀。
扶蘇滿意點頭,“兄長先回去了,得閒多來渭南玩。”
公子高與陰嫚一起行禮,道:“謹記兄長教誨。”
讓一旁的宮女捧着甑糕,兄妹倆倒不着急吃,兩個還年幼顯得矮小的孩子,一起站在原地目送着離去的皇兄。
良久,待看不見皇兄的身影,公子高道:“我們的父皇與皇兄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的。”
陰嫚應聲道:“嗯。”
翌日清晨,天才剛剛亮堂,就有一戶戶人家走到田地,他們有的五六十餘歲的老人家,還有三十歲的夫妻,或者是十餘歲的孩子,在田地裡開始忙碌。
從咸陽回渭南時,扶蘇睡在了馬車上,只是在馬車裡休息很不舒服。
走下馬車,見到田安已在準備早食了。
扶蘇放鬆着脖子與胳膊,深呼吸兩口清新的空氣,整個人就恢復了精神。
走到黃河邊,扶蘇坐在爐子邊,脫下自己的鞋履,換上了舒服些的草鞋,又將雙臂往後背張開,伸展幾次之後,才覺得鬆快了許多。
“公子,張御史回來了。”
扶蘇頷首又站起來,看到了站在遠處的老師張蒼。
張蒼行禮道:“公子。”
扶蘇上下打量,道:“半年不見了,老師胖了。”
張蒼有些慚愧,尷尬一笑道:“臣在洛陽之時,一直都是毛亨在宴請,酒肉衆多,臣也就吃得多了。”
扶蘇道:“毛亨不一起來嗎?”
“毛亨只喜詩情不喜政事,公子的身邊卻只有政事。”
“也對。”
扶蘇在河灘邊坐下,往北面看去,道:“老師你看,這些田畝都是新開墾出來的。”
一眼望去,田畝遠遠看不到盡頭,該是視野的盡頭能夠看到商顏山的輪廓,扶蘇道:“我也沒想讓渭南變得多麼不一樣,外面的人們多有議論,其實人都是一樣的,看看渭南的人們,他們的耕種活動也是以家庭爲團體,每個家庭各自出人,就有了這等景色。”
張蒼撫須頷首道:“不知是何人在主持耕種?”
扶蘇聽得出老師的言外之意,其實自己的班底有哪些人他一清二楚。
“是程邈在主持。”
“不是章邯嗎?”
扶蘇道:“章邯將軍爲人嚴厲,又是軍中將領,先讓程邈來治理,若有亂象章邯可出面鎮壓。”
聞言,張蒼蹙眉道:“人前要給他們一個和善的人,章邯爲人嚴酷放在人後。”
扶蘇道:“我不能保證這些遷來的貧民會這麼快適應這裡的生活,需要有個人來安撫他們。”
“公子想得周全,是蒼多慮了。”
身後傳來了田安的腳步聲,田安隨即道:“公子可以用飯了。”
扶蘇這纔回過神,帶着老師一起吃着面。
田安依舊是老樣子,吃麪少不了蒜。
以前在咸陽橋邊就吃上了蒜,這一吃就放不下了,現在他頓頓都要蒜。
如今,他老人家不論走到哪裡,就將蒜種到哪裡。
扶蘇回想起來當初在咸陽橋邊上種着的蒜,還有在洛水河邊種着的蒜,以及潼關。
甚至田安還會將蒜分給潼關的村民,扶蘇覺得用不了多久,整個關中大概也都會有一股蒜味。
扶蘇見到田安正在咀嚼着一顆蒜,見到辛老將軍回來了。
田安又將凳子遞上,再遞上一頭蒜。
如此一來,兩位老人家坐在一起吃着蒜分着面,可能還覺得味道不夠重,還要從鍋中撈出一些煮過的苦菜,拌着面一起吃。
扶蘇又看向遠處的田地,詢問道:“洛陽的那些事可都安排好了?” www ●тTkan ●c○
張蒼嘴裡嚼着面,嚥下之後回道:“很順利,殺了幾個人,還有一些人指着關中罵了幾句暴秦,也無它事。”
扶蘇神色瞭然。
有個將士腳步匆匆而來,來人到了辛勝將軍身邊,低聲吩咐了幾句話。
聞言,辛勝咀嚼麪條動作放緩,示意傳信的人可以離開了。
扶蘇擱下碗筷,問道:“是軍中有要事?”
辛勝回道:“屠雎爲人魯莽,大軍深入山林吃了一個大虧,始皇帝命趙佗前去協助屠雎。”
張蒼吃着面沒有出言。
聽聞戰事不是那麼順利,衆人都有些苦惱。
扶蘇道:“這樣也好,聽聞趙佗將軍頗爲勇武,扶蘇曾經見過此人以一敵數人不落下風。”
辛勝笑呵呵道:“公子所言極是。”
咸陽宮,這邊的廷議剛結束。
嬴政結束了廷議之後,正坐在章臺宮的後殿,丞相李斯與太尉蒙武,王賁,馮去疾幾人正在訴說着接下來的糧草輸送,以及南下的調兵籌劃。
衆人言罷,只聽始皇帝說了一句,都退下吧。
幾人這才紛紛行禮告退。
李斯與蒙武走在最前頭,衆人陸續出了大殿,站到陽光下。
本來這一次屠雎輕敵,險些鑄成大錯,好在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兵力正在修渠。
李斯側目看了眼身後跟着的衆人,聽聞戰事不利,這些人請罪都還來不及。
就算是始皇帝因此發怒,李斯覺得這都再正常不過,甚至將南征不利的原因歸咎到自身上己與身後這些人,都能接受。
可偏偏,始皇帝什麼都沒說,只是說了給戰死的士卒加以撫卹,安撫失利的屠雎。
而現在加上趙佗前去馳援。
始皇帝近來的心情很好,好得有些奇怪了。
李斯再一想又不覺得不對,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走出咸陽宮之後,衆人正要散去。
“丞相。”
聽到蒙武老將軍呼喚,衆人停下腳步。
李斯停下回過神,看向這位老太尉。
如今的蒙武任太尉,總領兵事,要說南征失利,剛纔他老人家在後殿第一個向始皇帝賠罪,而始皇帝似乎對這次失利沒有放在心上。
但始皇帝終究是始皇帝,始皇帝可以接受短暫的失利,就如當初攻打楚國的短暫失利,但一定要加倍討回來。
這纔會派出趙佗。
除了李斯,餘下幾人也看向了這位老太尉。
蒙武拄着柺杖問道:“聽聞昨天公子來見過始皇帝,丞相也在?”
李斯回道:“正是。”
蒙武低聲道:“聽聞公子才學了得。”
這一點,李斯深有體會,公子何止是才學了得,公子學什麼都快得不可思議,現在就有不少文書就是公子代爲批閱,不論兵事民事。
蒙武道:“昨夜老夫收到了章臺宮批覆的文書,其中就有向蜀中增兵的批覆,當時老夫還奇怪,今年的蜀中墾田順利,卻還要向蜀中增兵,老夫看字跡不像是……”
說起字跡,衆人紛紛看向李斯。
朝中的三公九卿,如今三公都在此地,王賁倒是覺得自己地位低了,稍稍往邊上靠了靠。
蒙武又道:“老夫讓人問了,的確是從章臺宮送來的,而昨天公子直到夜裡才離開咸陽,難道說公子早知此番屠雎南下會有不利?”
李斯搖頭道:“老太尉多慮了。”
公子扶蘇即便是再有才智,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蒙武低聲道:“也對,也對,是老夫多想了,老夫這把年紀了,就是容易想得多。”
馮去疾道:“丞相,我送老太尉回去吧。”
言罷,馮去疾就扶着拄着柺杖的老太尉一路走着。
李斯還站在原地,注意到馮去疾一邊扶着老太尉,還在老太尉的身邊說着什麼。
王賁道:“丞相,我們去談談糧草事宜。”
最近,李斯也挺恍惚的,尤其是面對始皇帝的時候。
兩人一路來到了丞相府。
丞相府往來官吏衆多,也是咸陽各處官邸中最爲忙碌的地方,王賁坐下來,言道:“往年但凡有戰事,多數都是從蜀中調糧草。”
李斯頷首,自秦建設湔氐道,挖開湔堋(也就是都江堰)後,蜀中的糧草確實成了秦軍一大重要支柱。
王賁又道:“現在公子扶蘇真的挖通了那條渠,若是渭南建設真的順利,將來的渭南也會成爲另一個糧倉,而且是關中的糧倉。”
近來,李斯覺得這大秦的命運真的和挖渠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鄭國渠也好,湔堋也罷,還有正在挖的那一條,或者是渭南的那條渠。
李斯拿起一旁的卷宗道:“不說這些,你我快快將糧草定下來。”
王賁頷首道:“嗯。”
高泉宮內,公子高正在喂着雨池中的魚,他低聲道:“兄長會常吃這些魚嗎?”
聞言,宮女搖頭。
公子高坐在一旁,雙手撐着下巴,身後傳來了陰嫚的叫罵聲,弟弟將閭與弟弟胡亥,又被她打了。
兩位弟弟的哭聲此起彼伏,看得就連旁人也於心不忍。
公子高道:“章邯將軍說過,若教導不嚴厲,就會鑄成大錯,陰嫚打得沒錯若此時不打,將來他們再犯錯就會害了他們,身爲兄長自當教導之。”
陰嫚道:“正是。”
將閭與胡亥的雙手被打得紅彤彤的,多半也是火辣辣地疼。
因他們推翻了兄長的書架,要知道高與陰嫚能在此地看書是兄長允許的,而胡亥與將閭則不是。
十二歲的公子高在講話時,他的言語十分嚴厲。
好像真會打死這兩個弟弟一般。
在公子高的目光注視下,將閭與胡亥的抽噎聲越來越小,直到微不可聞,低着頭一動不敢動。
公子高這才收回目光,又道:“陰嫚,幫兄長收拾好書架。”
陰嫚點頭道:“嗯。”
高泉宮的書很多很多,公子高看着高大成排的書架,一時間只有嘆息,與兄長的學識比起來,他像是在仰望一座高山。
潼關,扶蘇剛看完一卷文書,身邊放着一袋稻米,心想着當年秦遷關中之民,與蜀中本地之民共同發展農業,在後世歷史上這個時期的蜀中被譽爲南絲綢之路,都江堰沿線灌溉上千萬畝良田,養活了蜀中不計其數的人口。
文明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基礎,需要農業就有了水利。
感受着春季的暖風吹在身上,扶蘇望着遠處的新開墾出來的田野,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但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這總該是對的。
老師張蒼回來之後,他就去了大荔縣與程邈一起主持渭南縣的建設事宜。
扶蘇雙手捧起一些稻米,這當然不是蜀中今年種出來的稻米,這一季的稻米還沒熟呢,這是去年的稻米。
這卷文書是李由讓人從蜀中送來,並且還送來了一袋蜀中稻米與一罈蜀中酒水。
其實今天也是蜀中人們的一個特殊節日,今天是都江堰各地的人們的放水節,人們正在舉行放水大典,告祭建設都江堰的李冰。
扶蘇算着時日,原來正好是清明。
李由讓人送來文書,還特意選了日子。
其實是李由在信中說了,他覺得開挖敬業渠也同樣是造福世人,他想要邀請自己這位大秦公子,共同慶賀蜀中的放水節。
扶蘇拿起一旁的陶碗,碗中已倒滿了酒水,酒水正是蜀中的蜀酒。
面朝着蜀中方向,扶蘇將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今天晚上,吃得正是稻米飯,淡黃的稻米放入陶鍋中煮着,不多時蒸汽就從鍋內冒出來,帶着稻米特有的香味。
再蒸個雞蛋羹與羊肉燉。
待米飯熟了,扶蘇揭開鍋蓋,用木勺撈出米粒,下方還有些許鍋巴,同裝入碗中。
辛老將軍與田安酷愛吃蒸蛋,兩位老人家對蒸蛋愛不釋手。
正吃着,扶蘇見到了章邯正在朝着這裡走來,他身後還有一條半大的小狗,小狗拉着一駕小車。
小車上裝着的都是一些雞鴨蛋,還有一些蘿蔔與蔥姜,還有不少菜。
平日裡,這裡的吃食都是章邯將軍送來,也都是從敬業縣帶來的。
扶蘇道:“章邯將軍吃了嗎?”
章邯行禮道:“末將回家就能吃。”
那條半大小狗很聽話,就蹲在章邯的腳邊。
扶蘇又道:“我這裡有些稻米飯,煮多了吃不完。”
猶豫了片刻,章邯行禮道:“謝公子賜。”
“不用客氣。”扶蘇指了指一旁的陶鍋,道:“我可能水放多了,有些……”
話還未說完,章邯拿着一旁的木勺子捧着陶鍋就吃了起來。
扶蘇道:“章邯將軍,不吃菜嗎?”
章邯吃飯食的動作短暫停下,見到邊上還有半碗蒸雞蛋羹,便將雞蛋羹也倒入鍋中,而後攪和攪和吃着,一邊道:“好吃。”
等他吃完,扶蘇發現鍋中真的一粒米都沒了。
隨後,章邯提着陶鍋去了河邊,將鍋洗了之後放回了原位,他又道:“末將當年遇到過一個從蜀中來的兵,當時一起在軍中,末將吃過那蜀兵做的稻米飯,味道不一樣。”
“蜀中人是怎麼做稻米的?”
章邯回憶片刻,又道:“末將忘了。”
章邯向來是實話實說的,換作別人多半會去打聽打聽?或者是隨口糊弄幾句。
換作是章邯,忘了就是忘了,他實話實說。
“公子,再有一個月村子裡養的蠶就要產絲了。”
“我知道了。”
“末將告退。”
章邯走了,那半大小狗就落後半步跟着,它還拉着小車,小車的輪子還有特有的木頭摩擦聲響。
扶蘇望着咸陽方向,等着老師將約定好的那些工匠派來渭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