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暴雨

宴席之後,原本以爲老大爺會回家的,王賁在宮門前等到深夜不見老父親走出來。

已是四月天,到了深夜還是挺冷的。

不多時,有內侍急匆匆來報,行禮道:“公子說了,今天頻陽公留在高泉宮了。”

得到話語,王賁這才領着幾個準備好的家僕朝着家裡走去。

翌日,頻陽公還在睡着的時候,在殿外站着不少人候着,頻陽公睡醒的時候,一羣內侍與宮女便各司其職,遞衣服,送熱水,亦有人拿梳子,還有拿着發冠足足十餘人。

王翦道:“平日裡,這裡都是這樣的嗎?”

王家婆婆就站在邊上,她解釋道:“這都是田常侍吩咐的。”

王翦坐在榻上,也不着急穿衣,而是長出了一口氣,道:“哎呀,又麻煩公子了。”

“公子說了,好好招待頻陽公。”

王翦又看了看四下,一手拍在了榻上嘖舌道:“讓人送信去,過了午時就來接老朽回去。”

都說王翦在平陽建了一個神仙大宅邸,光是住着就讓他老人家不肯離開。

王翦穿好了衣裳,洗漱好便走到了殿外。

此刻殿外沒什麼人走動,很是安靜,內侍與宮女都站在了各自的位置上,似乎在等待吩咐。

王翦走向後殿,見到了孫女與剛出生才三天的孩子,就抱在她的懷中。

“爺爺。”

聽到孫女的話,王翦笑呵呵道:“哎呀,這孩子看着就壯實。”

扶蘇坐在魚池邊,正在看着一卷書。

田安看着魚池中的魚,正在細細打量着,不過田安的雙眼是通紅的,多半昨晚又哭了很久。

陽光剛從東邊灑來,正好落在鬚髮花白的王翦身上,與那襁褓中的孩子臉上。

昨晚宴席之後,還有兩天的休朝。

見頻陽公也醒了,田安道:“今天早食準備好了。”

“嗯,先用飯。”

聽到公子的話,田安就讓人將飯食端了進來。

一碗碗麪條端了進來,王翦笑呵呵道:“李斯常說公子送去章臺宮的吃食如何美味。”

田安將麪條依次端上。

王翦吃了一口麪條,又喝了一口湯,頷首道:“好吃呀,這羊肉湯是如何熬製的。”

田安笑了笑沒多說話。

扶蘇給老人家夾了一片羊肉,又道:“近來身體可好?”

王翦低着頭道:“都是一些積年的老病,治也治不好,能活一天是一天,老朽就盼着早點死了。”

聞言,見到孫女的神色不好看,王翦又改口道:“能活一天是一天。”

飯後,田安收拾完碗筷。

看着孫女抱着孩子離開了,公子也去了前殿,王翦看着眼前的田安道:“老夫還記得當年的華陽太后在人世時,你護在太后與還年幼的公子扶蘇身前。”

田安望着早晨的藍天,這個時候的天是最藍的,他低聲道:“我也記得,當年你帶着兵馬殺進咸陽的樣子。”

王翦嘿嘿一笑,道:“那時候還年輕。”

田安與王翦是同一時期的人,兩人坐在一起就有不少共同語言。

“當年凡是輕視秦王的人都死了。”田安緩緩言道:“也只有你沒有半分的輕視,你十分敬重當初的秦王。”

王翦笑呵呵點頭。

當年的始皇帝還是年少的秦王,那時秦王年少有人覺得那只是一個孩子,沒有權力,也沒有依靠。

就是這麼一個孩子,殺進了咸陽城,成了秦王,之後一統了六國。

王翦在高泉宮留了半天。

不論扶蘇如何挽留,這位老人家都要離開。

王翦坐上馬車,沒有去看孫女的目光,而是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就坐上了馬車。

車伕駕着車一路出了宮。

扶蘇站在原地送別,老人家年紀越大脾氣越怪,的確是個令人琢磨不透的人。

因休朝閒下來的這些天,程邈還是會時常來丞相府坐着,其實也不是每天都要他當值,他大抵是無處可去。

今天程邈從公子的位子上看到了一卷書,打開這卷書一看,就見到了有關曆法與節氣的記錄,其中二十四個節氣倒是令程邈覺得意外,但也只是覺得意外。

程邈沒再多看,就將這卷卷宗放在了原位。

不多時,張蒼也來到了丞相府。

程邈遲疑道:“你怎麼一身的酒氣?”

張蒼回道:“昨晚在少府令府中喝酒,還有不少美人,你怎不來?”

程邈忽然想到王賁得了一個外孫,應該會很高興的,他後知後覺道:“很多美人?”

張蒼道:“嗯,王賁喜美人。”

休朝期間不只是章臺宮在慶賀,就連王賁的府上也是賓客不絕。

張蒼又道:“就連章邯也給王賁送去了五車麥子。”

程邈好奇,“王賁收了?”

“收了。”張蒼回憶着道:“那章邯扛着那一袋袋糧食送入了王賁府中,還說他們渭南的麥子是關中最好的。”

程邈頷首,沒有作評價,不過以他吃了這麼多年的餅來看,渭南的麥子確實是最好的。

見丞相府也沒有別人,張蒼坐下來打開一卷竹簡,提筆正要書寫,道:“丞相去章臺宮了。”

程邈小聲道:“真的要封禪泰山了?”

張蒼嘆道:“有人想讓始皇帝成周天子,可丞相不會,始皇帝也不會。”

程邈感慨一嘆。

始皇帝與李斯都很明白,若是真的順了齊魯博士們的心,大秦幾代人打下來的土地就白打了。

始皇帝與李斯斷不會這麼做的,爲此郡縣制絕對不會更改,要將郡縣制推行到底,更不會讓六國復國。

齊魯博士若勸動了始皇帝,齊魯博士倒是得了功勞,可大秦將士六代人的血都白流了。

每每想到此,程邈擱下了手中的筆,就覺得渾身不快。

餘下幾天,人們聽聞丞相李斯幾次去章臺宮面見始皇帝。當立春時節剛過去半月,章臺宮就傳來了始皇帝的詔命,始皇帝命人鑄造封禪祭器。

一場持續了近三年之久的封禪爭論,終於在始皇帝的詔命下結束了,始皇帝接受了封禪的提議,但其中絲毫沒有提及齊魯博士與六國的舊貴族。

扶蘇正在咸陽城的呂不韋舊宅看着書,田安捧着一卷竹簡腳步匆匆而來,他道:“公子,這是丞相送來的。”

扶蘇擱下手中的這卷書,拿過田安遞來的竹簡。

看罷,又將這卷竹簡收攏問道:“你吩咐王少府,讓他安排人去修繕崤函道與齊魯馳道。”

始皇帝有了詔命鑄造封禪祭器就說明了封禪一事就此定了下來,但始皇帝不會昭告天下會在何時登泰山。

扶蘇得到的是丞相擬定的路線,這是始皇帝前往泰山一路需要走的路,從咸陽到洛陽,再到嶧山,過了嶧山就是泰山。

路線很簡單,糧草與輜重的運輸又放在了自己這位公子的身上。

扶蘇在呂不韋的宅邸拿了幾卷書,便離開了此地,回了宮中之後,就徑直去了章臺宮。

章臺宮的大殿內,嬴政腳下踩着一張地圖,這張地圖鋪在地上,這正是長城的防線圖,這位始皇帝的目光的帶着威嚴,好似在尋找匈奴人可能會從哪個隘口進入中原腹地。

見到兒子來,嬴政的神色放鬆了許多,道:“你的提議,蒙恬很受用,他讓人在烽火臺屯糧了。”

扶蘇道:“兒臣也是從諸多兵書中看到的方法。”

嬴政將油燈放在一旁,低聲道:“封禪的事,李斯與你說了?”

扶蘇頷首道:“兒臣讓少府令派人去修繕道路了。”

“李斯與朕說,要統六國之民一定要封禪泰山,唯有如此世人才能銘記,這天下又重新統一過。”

扶蘇低着頭安靜地聽着。

嬴政又道:“你說,朕封禪泰山之後,那些齊魯博士還會議論朕嗎?”

扶蘇回道:“兒臣不敢說那些博士以後就不會議論了,可韓非當年說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聞言,嬴政忽然一笑。

見父皇又沒有回話,扶蘇站在一旁也沉默不語了。

嬴政的目光從地圖上收了回來,他坐下來望着殿外的天空,道:“那敬業渠中可還挖出過骸骨?”

“先前又挖出了一些,都很零碎,可能還有一些都掉入渠中被水沖走了。”

“扶蘇,你覺得治理天下難嗎?”

“難。”

聽到兒子的回答如此快,嬴政道:“你與朕一起登泰山吧。”

扶蘇行禮道:“兒臣領命。”

有宮女端來了一些黍米糕,嬴政拿起一塊放入口中嚼着,道:“李斯與朕說,不能讓那些齊魯博士參禮,不能用周禮。”

扶蘇回道:“丞相所言不錯。”

“呵呵……”嬴政又是一笑,道:“換作是你,早就將那些齊魯博士殺了。”

不用多想,這話肯定是丞相對父皇說的。

今年的春季依舊很短暫,直到入夏之後雷聲隆隆,田安在呂不韋的舊宅中養了一羣羊,當初拉磨的驢依舊在,聽說現在那頭驢吃得很肥。

直到入夏七月時節,田安就將那些羊殺了,用羊骨熬湯,羊肉分切好之後,剁成了肉餡。

才四個月大的公子衡喜歡在殿內到處爬,他的身後常常會跟着不少人,宮裡的人們生怕這位小公子會摔着,會磕着。

今天是立夏,扶蘇打算包一些餃子,再做一些包子。

做飯是公子的另外一個嗜好,高泉宮有公子養出來的老面,其實老面也簡單,主要是用酒麴發酵出來的。

難得公子近來無事,忙活了半天便做了好幾筐的餃子與包子。

當餃子下鍋,扶蘇道:“丞相與少府令還在章臺宮嗎?”

“回公子,少府令修繕好了齊魯馳道,今天才回來,還在章臺宮稟報。”

待餃子出鍋,扶蘇拿了一壺醋,醋是當年魏地的人帶來的老陳醋。

公子衡爬到案上,孩子想吃餃子,又被夫人抱了起來不讓他吃。

扶蘇與田安提着食盒前往章臺宮,今天的天空雷聲隆隆,陰雲蓋在咸陽城的上方,天空中的雷聲不斷,但卻不見點滴雨水落下。

這種雨要不不下,一下就是又急又大的暴雨。

扶蘇走到章臺宮的殿外,見到了丞相李斯,王賁與父皇都在這裡,隱約還能聽到殿內的話語聲。

“入殿吧。”

聞言,扶蘇提着食盒入殿,

食盒打開便是冒着熱氣的包子與餃子,扶蘇先將一盤羊肉餃子與一盤羊肉包子放在父皇的面前,再倒上一小碗醋。

而後給岳丈與丞相也遞上兩盤。

嬴政吃着餃子,頗爲好奇,還看了看肉餡。

李斯問道:“公子,這等吃食是如何做出來的?”

見丞相手中拿着包子扶蘇解釋道:“閒來無事,愛好而已,讓老師見笑。”

王賁道:“公子的愛好十分了得,若萬千庶民能多一些吃食,這也是造福世人了。”

始皇帝說了要鑄造祭器,但沒說要何時登泰山,不過封禪祭器鑄造完成已有小半年,已先一步送去了泰山。

這些事都是扶蘇親自安排的,而在殿外時聽到的則是老太尉的事,老太尉已年邁,不能再理國事了。

可太尉府不能空懸,始皇帝還沒想好讓誰人來執掌太尉一職。

如果蒙恬繼續留在北方駐守長城,那麼老太尉的位置多半就是王賁的,王賁的軍功足夠高。

此事與自己也相關,扶蘇心知,只要王賁成了太尉,位列三公。

少府令的位置就是自己的,升任九卿之列,參與國家建設,以前在王賁身上的權力,也會悉數落在自己身上,包括秦皇陵與長城的修建。

少府一職位列九卿,可以直接向始皇帝稟奏,還能夠主持分配土地資源以及使用權。

嬴政吃着包子,又道:“今年夏收之後,就去一趟魯地。”

聞言,李斯與王賁忙站起身行禮。

扶蘇看向殿外,殿外閃過一道雷芒,暴雨應聲而下,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這場大雨下了。

雷光短暫照亮了殿內,大雨的轟鳴聲傳入殿內,在這夏日中還能感受到短暫的涼意。

扶蘇又拿出一卷竹簡,放到李斯的面前,行禮道:“丞相,這是當初所欠的十萬石糧草,隴西十萬石麥子已運到咸陽。”

第28章 賀禮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9章 軍報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4章 選擇第27章 封賞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8章 叔孫通第74章 回咸陽第20章 老秦人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3章 橋建成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40章 渠中骨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6章 羣鹿第20章 老秦人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6章 羣鹿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17章 徐福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1章 相會第20章 老秦人第64章 選擇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8章 又聞第87章 田與棗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4章 選擇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9章 頻陽公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3章 刀與火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0章 渠中骨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6章 戍邊第89章 軍報第113章 東去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23章 冷流雪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57章 兩年南征
第28章 賀禮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9章 軍報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4章 選擇第27章 封賞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8章 叔孫通第74章 回咸陽第20章 老秦人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3章 橋建成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40章 渠中骨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6章 羣鹿第20章 老秦人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6章 羣鹿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17章 徐福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1章 相會第20章 老秦人第64章 選擇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8章 又聞第87章 田與棗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4章 選擇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9章 頻陽公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3章 刀與火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0章 渠中骨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6章 戍邊第89章 軍報第113章 東去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23章 冷流雪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57章 兩年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