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叔孫通

第18章 叔孫通

風雪落在咸陽城,淳于越望着一駕駕離開的馬車,每一駕馬車上都坐着一位齊魯博士,而且都有秦軍周全的護送。

再回頭看去,周青臣也登上了車駕。

淳于越道:“此去北方,多順從秦軍,切莫違抗軍令。”

周青臣坐在車駕上,一言不發,就任由秦軍趕着馬車將他帶出了咸陽。

淳于越神色凝重地送別這些人,這才見到身邊還站着一個人,也望着遠去的車駕。

此人正是被始皇帝與丞相李斯請來咸陽的待詔博士,叔孫通。

淳于越道:“希望,這些人去了之後能平安回來。”

叔孫通撫須迎風而立,道:“會回來了的,李斯不過是想讓他們看看北方的形勢,而不是爲了殺他們。”

淳于越又道:“聽聞你見過公子扶蘇?”

叔孫通嘆道:“見過一次。”

“可惜,公子一直不見老夫。”

叔孫通又道:“今天還有幾個老友要見。”

淳于越神色不悅還想再說什麼,再回頭看去,見那叔孫通已快步走遠了。

雪天中的咸陽城,十分蕭條。

扶蘇覺得,當天色就要入夜的時候,反倒會讓人覺得咸陽城很溫暖,因爲入夜的時候,在咸陽城一間間屋子中都點着燈火。

黑夜籠罩咸陽,漫天都是風雪,家家戶戶的窗臺上還有積雪。

那從人們家中窗戶照出來的點點燈火光,在這個寒夜中顯得異常溫暖。

扶蘇從城牆邊的鼓樓走了下來,剛剛站在鼓樓上,看着萬家燈火的景色,這種感覺很好。

前來換防的士兵,見到公子連忙行禮。

扶蘇頷首道:“有勞了。”

士兵再一次躬身行禮。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人都是善於追求自我價值提升的,其實這也無關是否是秦人,換作別人,不論是誰都一樣,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太渴望一個能夠上升的通道。

扶蘇想起了自己的家僕,幾個婦人爲了爭搶一架高效的紡車都會互相敵對。

李斯從一個廷尉升任到丞相是一次自我價值的提升。

田安遞上一卷書,道:“公子這是,章邯將軍送來的名冊。”

扶蘇接過名冊確認了一番,又道:“早些休息吧。”

聞言,田安退出了公子的寢殿。

這輩子,扶蘇已經習慣了每天不知幾點睡,每天不知幾點醒的生活。

只有在每天醒來的時候,扶蘇問了田安之後,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大概是昨天太晚睡了,扶蘇醒來洗漱着,問了田安之後,才知道現在是辰時。

不過現在都休朝了,也就不用在意什麼時候睡醒。

洗漱完,扶蘇用浸了熱水的布巾,使勁擦了擦臉,隨後在冷空氣長出一口氣,熱氣化作了一團霧。

洗漱完,扶蘇親手準備着自己的早食。

今天的天氣依舊灰濛濛的,扶蘇坐在爐子邊,等着米粥煮開。

有個內侍腳步匆匆而來,“公子,有人求見。”

平日裡老師來見,這些內侍也會直接說丞相來了。

扶蘇喝着一碗熱水,道:“誰來求見?”

“是個叫叔孫通的人,說是來還書的。”

扶蘇一手端着碗,碗中的熱水還在冒着熱氣,又道:“請人進來。”

早晨時分的高泉宮是忙碌的,來來往往的宮人們正在打掃這裡,清掃着地面的積雪。

宮裡的積雪看起來更厚,叔孫通走在清理出來的小道中,一直來到了殿前。

公子扶蘇就坐在殿前,而在面前還有三個爐子,每個爐子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陶碗。

叔孫通雙手捧起竹簡,道:“公子,這是先前伏生老先生所借的書,臣特來歸還。”

扶蘇示意讓田安接過書卷,一邊揭開陶碗的蓋子,將一些切好的魚肉放入碗中,再煮片刻。

叔孫通觀察着公子的舉動有些好奇,疑惑的眨了眨眼。

叔孫通的鬚髮花白,從鬚髮上來看該有五十歲有餘了,再從他的氣色還有微胖的臉頰來看,大概有四十歲,如今的古人實在不好分辨年齡。

就比如說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留着長長的鬚髯,不把對方的鬍子颳了,光是看着那張滿是須髯的臉,就會往三十歲以上猜測對方的年紀。

而在古人的樣貌上來看,扶蘇又發現中年時期就白鬚白髮的人也有不少,可能一個鬚髮花白的人只有三十餘歲,四十餘歲?

注意到對方的目光,以及以上這些念想,就是扶蘇剛剛在幾個呼吸間所思慮的。

而面對對方好奇地目光,扶蘇道:“怎麼,大秦公子親自動手做飯食很奇怪嗎?”

聞言,叔孫通又連忙行禮,解釋道:“臣……臣只是覺得少見。”

扶蘇道:“其實吧,做飯是一件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消耗時光與成就感,你就當我這個大秦公子太清閒了。”

叔孫通又是意外一笑,又道:“大秦的公子的確與當年六國的公子不同。”

不得不說,聽這人講話很舒服,齊魯博士中還是有會說話的。

扶蘇將魚粥端了起來,擺在一旁放涼片刻,又將另一個爐子上正在煮着的豆漿也端了下來。

“這個叫做豆漿,是商顏山的人們磨出來的,研磨此物很累的。”

田安明白公子的意思,就將桌案搬了上來。

叔孫通的面前放着一碗豆漿,一碗魚粥。

扶蘇自顧自地吃着,還又看了看擱在一旁的竹簡。

叔孫通又看了看四下,這裡的每一個內侍與宮女都面帶笑容的看着自己。

見公子已快將一碗粥喝完了,叔孫通這才端起碗飲下一口熱粥,溫熱的粥入口,還有些鹹味,夾雜着一些魚肉。

這碗粥好吃得讓叔孫通瞪大了眼,他大口吞嚥着將碗中的粥全部喝完。

再端起一旁的豆漿,仰頭一口氣喝完。

如此,叔孫通滿足的打了一個飽嗝,又意識到是在公子面前失禮了,忙面帶慚愧的躬身行禮。 扶蘇道:“無妨,我不在意這些禮節……嗯,也難怪你們說秦人粗鄙。”

叔孫通道:“臣不覺得秦人粗鄙。”

扶蘇的目光依舊在書上,接着道:“當年不論是燕趙,齊人,還是楚人,都說秦人不識禮數。”

叔孫通道:“臣以爲所謂禮並非拘泥一言一行,而在於制,所謂禮制……”

這一說,這位齊魯博士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述着關於禮的事。

其實他講的這些大抵上都是不重要的,往往是爲了讓你聽暈頭轉向,而後你自己也就忘了當時爲何發問了。

扶蘇又道:“聽聞昨天丞相讓你們這些齊魯博士去北方,你們還在老師的門前叫罵?”

叔孫通稍一思量,忙回道:“臣昨日在拜訪好友。”

昨天的事情是自己親眼看到的,扶蘇本想爲難一下這位博士。

不得不說他又是個十分狡猾又聰明的人,一句話兩頭誰也不得罪,乾脆拿出了一個不在場證明。

言外之意,我不在那裡,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了,我在朋友家吃飯。

大抵如此……

扶蘇詢問道:“你在咸陽的朋友很多嗎?”

叔孫通道:“其實那些人並不全是臣的朋友,是臣的老師故友,多數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師的名望,希望將他們的孩子送去齊地讀書,這才討好臣,不瞞公子,只要臣在咸陽每天都有人邀請臣。”

所以呀,孔子他老人家後人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誰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個名門老師,而在這個時代最好的學術背景,多半就是叔孫通的老師,孔子的後人孔鮒。

扶蘇沒見過孔鮒其人,但從這些事來說,這個時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師效應。

古人從來不傻,就像是叔孫通,他來者不拒,但對於對方的求學,會不會答應就兩說了。

因此,古人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很值得研究,以及有着深刻的反思價值。

扶蘇接着道:“我的老師當今丞相,丞相師出荀子,如此說來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但我才疏學淺,我的老師忙於國事,實在是分身乏術,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

叔孫通道:“公子但說無妨。”

“我在商顏山下有三千家僕,還有三百餘個十歲不到的孩子,我想要給他們找一個老師,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教他們。”

見叔孫通沒有當即答應,扶蘇又道:“若他們能夠在老先生門下學有所成,將來我會讓他們去北方殺敵,殺敵有了功就恢復他們的戶籍,讓他們在大秦爲官。”

叔孫通還是沒有答應。

扶蘇繼續畫着大餅,道:“如此一來,你就有三百個弟子,並且這三百人都是大秦的官吏,但凡這三百人中有三五人能夠成爲大秦重臣,老先生也可以名滿天下了。”

叔孫通聽到這話明顯神色有了些許變化,他十分恭敬地行禮,心底裡有了警惕,這位秦國公子實在厲害。

“能否容臣思量……”

“半個時辰。”

“這……”

“老先生,若不願,我也不勉強。”

本來是伏生找公子借的書,他叔孫通是來還書的,伏生欠公子的人情怎麼落在自己的頭上,還遇到了一個口齒如此厲害的公子。

思來想去,公子將好處也都講了,本就欠着人情。

叔孫通真是三緘其口,最後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只好硬着頭皮道:“臣領命。”

言罷,叔孫通腸子都悔青了,若自己不答應,公子讓人去議論老師孔鮒,後果更不堪設想。

大秦的公子還是個少年人,叔孫通實在沒想到賢明的公子扶蘇竟然會提出這般要求。

扶蘇看了看天色,又道:“田安。”

“在。”

“安排車駕,送老先生去商顏山,現在到了商顏山,下午時分還能上課,讓章邯將軍安排住宿與教課時辰。”

三兩句,公子扶蘇就將這位老先生送了出去。

直到坐在了車駕上,叔孫通還在反覆懊悔,怎麼就答應了?

田安自然是高興的,公子三兩句話就給商顏山的孩子們找了一個老師。

田安走到了高泉宮,回稟道:“公子,就怕這位老先生教不好,不好好教。”

扶蘇還在盤算着自己的私產,又道:“沒關係,教不好就換一個,近來軍中還有往商顏山送去的雜物嗎?”

田安從書架上拿下一卷竹簡,回道:“章邯將軍都記錄在案了。”

Www⊙ ttκǎ n⊙ c○

“嘩啦……”

扶蘇將竹簡打開,覈對着一件件雜物,秦法的治理下往來文書一定要仔仔細細的記錄,包括每個細節,就如軍中送到商顏山的每一根木頭,每一尺布都要一清二楚。

一來這即是給軍中交底,讓軍中放心,而這些往來記錄也是爲了保護自己,不落人口舌。

田安又道:“公子,丞相安排的宅邸公子至今還未去看過。”

扶蘇道:“現在還有人去那處宅邸拜訪嗎?”

“回公子,入冬之後就沒人去拜訪了,人們都快忘記了。”

扶蘇稍稍點頭,又道:“把書架整理好。”

田安點頭,親自給公子收拾着書架,那一卷書放在哪一個格子,哪一類書在哪一列都有標記,不能放錯,也不能亂放。

到了午時,田安聽到內侍們議論,便又來稟報,“公子,今天有人去拜訪丞相了。”

待叔孫通到地方之後,扶蘇還要等着章邯的回報,一邊喂着魚疑惑道:“記得自休朝之後,老師就不見客了。”

“此人進了丞相的宅邸,還被丞相宴請。”

“什麼人?”

“回公子,其人名叫張蒼,傳聞是丞相的好友,而且與丞相師出同門,亦是荀子的弟子,就在咸陽任職御史,當初是丞相向陛下舉薦的。”

扶蘇還在看着荀子他老人家的典籍,其中就有荀子老人家對孟子的評價。

扶蘇道:“張蒼是御史?”

“回公子,張蒼雖是御史,但管着文書卷宗,平日裡官吏需要調閱卷宗,需要查問典籍,都要張蒼批覆准許,咸陽宮的藏書有幾何,也都是張蒼在看管,皇帝評價過,其人博學多識。”

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很多,不過教出來的弟子,真是每一個都不同。

(本章完)

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1章 成果第123章 冷流雪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68章 金車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87章 田與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2章 佩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8章 渠與田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8章 又聞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8章 金車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1章 相會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6章 稂與張良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3章 刀與火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54章 蜀中消息第86章 羣鹿第86章 羣鹿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9章 善意第23章 老秦軍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40章 渠中骨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8章 賀禮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39章 民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3章 冷流雪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67章 設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3章 刀與火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4章 回咸陽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7章 設宴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2章 權與利
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1章 成果第123章 冷流雪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68章 金車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87章 田與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2章 佩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8章 渠與田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8章 又聞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8章 金車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1章 相會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6章 稂與張良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3章 刀與火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54章 蜀中消息第86章 羣鹿第86章 羣鹿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9章 善意第23章 老秦軍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40章 渠中骨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8章 賀禮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39章 民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3章 冷流雪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67章 設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3章 刀與火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4章 回咸陽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7章 設宴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2章 權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