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

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

馬匹走得並不快,後方的隊伍也走得很慢,一駕駕裝滿了糧食的車跟在後方。

張蒼道:“秦軍攻破了一座座城池,征伐列國,秦奪去了列國貴族的土地,他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宅邸,但能用身上所帶的家產支撐一時。”

戰馬打着響鼻,空氣中飄着的細碎麥芒讓它們的鼻子不太舒服。

張蒼又道:“還有的人宴請賓客,拿出自家的酒與肉還有糧食,來宴請一同想要復國的舊貴族,這些人或許已是一無所有,可他們依舊強作當年舊貴族的風範。”

扶蘇頷首繼續聽着。

張蒼接着道:“當這些人聚在一起飲宴,有些人只是爲了一口酒肉,有些人只是爲了在列國敗亡之後留個體面,可真正要復國的人,都是極少數的,這其中有本事有能力的,更是極少。”

說着話,張蒼拿出一卷布,拿在手中還有些猶豫。

扶蘇道:“那是什麼?”

張蒼道:“是婁敬進獻之策。”

“老師不想給我看?”

張蒼道:“若公子看了他進獻之策,該會覺得婁敬根本不是什麼名士。”

想着拿都拿出來了,張蒼還是將這卷布遞上。

扶蘇拿過這一小卷布,解開系在上面的繩子,將其一點點拉開,一個個字便落入眼中。

說實話,婁敬的字其實不好看,因小篆的筆畫繁華,所以當婁敬將其寫在麻布上,墨跡暈開之後,反而有些不好辨認了,只是隱約能認出是婁敬諫議遷徙齊、楚、燕、趙、魏、韓六國大族以及豪傑名家至關中。

這也是一種遷民之策,將地方豪強遷來關中並且控制起來。

但這些年,始皇帝一直都在這麼做,始皇帝向來是希望六國舊貴族入秦,還有那些齊魯博士入秦。

這本就是大秦在做的事,婁敬將其又提了一遍。

扶蘇也就能理解了,難怪老師會說婁敬可能也算不上什麼名士。

張蒼心裡倒是鬆了一口氣,只是他覺得以後若再遇到這種事情,就不用將這種計策獻給公子,以公子扶蘇的才能,根本看不上這種陋策……對!這是陋策。

扶蘇重新將其捲起來,交給策馬在一旁的老師,又道:“把他與毛亨放到潼關去協助辛老將軍,先讓老將軍看着這兩人,讓他們把酒戒了。”

這並不是扶蘇討厭酒水,偶爾也會喝一些酒水,但也不至於喝得酩酊大醉。

但成爲治理一地或者是治理國家的官吏,這酗酒的病一定要治一治。

張蒼道:“臣回去之後,就寫書寫給辛老將軍。”

師徒兩人三言兩語,就將毛亨與婁敬的下半生前途給定下了。

眼看到午時了,衆人找了一片林地,暫且休息下來。

扶蘇翻身下馬,從田安手中接過水壺,往嘴裡灌着涼水。

後方的隊伍依次停下,陸陸續續停下來的休息,就連運糧的牲畜也都伏在了地上,不肯再走到陽光下。

扶蘇盤算着,天黑之前恐怕是到不了咸陽,吩咐道:“老師,派人去咸陽一趟,告訴丞相,我們明天午時到咸陽。”

張蒼頷首,叫來了兩個侍衛吩咐了下去。

再回頭看去,扶蘇見到田安正閉目站在後方,也不知道是真睡着了。

這關中的天熱得像個大爐子,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風,張蒼拉着幾個軍中的將領開始安排人手休息,運送糧食的隊伍很長,這片林子根本休息不下,張蒼只好讓後方的隊伍去敬業縣休息,反正距離敬業縣也不是很遠。

還有穿着甲冑的甲士,他們的汗水正在一滴滴地流着。

有人嚼着乾糧,一言不發,正在恢復着體力。

章邯帶着他的人手,從敬業縣帶來了不少糧食,他走到正在烤着一條魚的公子身後,行禮道:“公子。”

魚正好烤熟,扶蘇將其放在盤子上,拿着筷子正要吃,又道:“有勞章邯將軍了。”

章邯行禮道:“末將本該做這些。”

扶蘇吃着魚肉,吩咐道:“渭南的事,你與叔孫通也多看着點。”

“末將領命。”

田安坐在邊上沒有言語,但公子的言外之意很明白了,渭南郡的郡守就是章邯了,應該也沒有別人能夠勝任。

章邯在敬業縣這四年的堅守,沒有白費。

這位將軍的確挺不容易的。

不過公子是一個行事苛刻的人,恐怕章邯成了渭南郡的郡守之後,會過得更累,更難。

這就像是建設敬業渠一樣,挖通看起來簡單,可後續的維護是一件頗費心力的事。

敬業縣幾乎貫通整個渭南,因此由當初看管敬業縣建設的章邯,讓他來主持渭南事宜,也是最合適,此人對渭南很瞭解。

而在華陰縣還有司馬欣,潼關有辛勝,再有章邯與叔孫通主持大荔縣,渭南郡的底子就此成了。

因田安知道,公子是要治理國家的,不可能一直親自管着渭南與潼關。

到了夜裡時,夜風一陣陣吹過,倒是有了些許涼爽。

扶蘇對田安又吩咐了幾句,田安便起身與各隊的人手傳話,今晚都要早些休息,明天天還未亮就要動身前往咸陽。

入夜時,這裡沒有人在篝火邊歡呼,也沒有在篝火邊小聲議論,而是早早地睡下了。

扶蘇躺在躺椅上,仰躺着看夜空上的星辰,還有那月亮,這兩千多年過去了,好像就這個月亮一直沒有變過。

午夜過去之後,就有人陸續睡醒了,扶蘇也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大概是一個時辰,或是兩個時辰,便醒了。

隊伍要接着趕路前往咸陽城。

等張蒼將隊伍重新整頓了好,扶蘇坐在馬背上,讓馬兒耐心走着,儘量讓後方的隊伍走得輕鬆一些。

後方的隊伍也緩緩跟上,如果只是幾人幾騎,往來渭南與咸陽,再快也需要半天。

可是,帶着這麼多的糧食,運送起來並不是這麼快。

當天邊有了亮光,一路上就能遇到不少行人,還有不少的商販,以及從咸陽城出來的戰馬。

直道上,逐漸熱鬧了起來,每當有行人看到了這望不到頭的運糧隊,皆會紛紛停下腳步張望,再之後人們幾番談論,才得知這是渭南的田賦,人們也才發覺公子扶蘇真的在渭南種出了取之不盡的糧食。

對現在的關中來說,平白多了兩萬頃良田,可這些田畝在渭南,卻不在自家的家門口,心情複雜。

咸陽城內,今天的廷議剛結束,李斯正走在回丞相府的路上,身邊是吳公正在稟報,“公子午時就到。”

“你現在就去迎公子。”

吳公行禮道:“老師不親自去嗎?”

注意到這個學生的目光,李斯有些因他的愚笨而着急,又道:“那是公子的成果,與我李斯何干,去見了公子也莫要提老夫。”

吳公行禮稱是。

咸陽城的城門口向來是很熱鬧的,廷議結束之後,右相馮去疾親自來迎接公子扶蘇。

城門前,一隊隊甲士驅趕着路人,讓城門前有一個較爲開闊的平地。

臨近午時,眼看着暑氣又要襲來,一天之中最爲酷熱的時辰就要來了,好在咸陽城在望。

馮去疾站在城門前,行禮道:“臣恭迎公子。”

聞言,扶蘇見到護衛在最前方的騎兵紛紛散開停下,扶蘇見到了站在隊伍前的馮去疾。

“右相。”

扶蘇翻身下馬,走到近前行禮。

馮去疾笑道:“與公子有半年未見了,入章臺宮稟報吧。”

扶蘇頷首,跟上右相的腳步,進入咸陽城之後,後方的運糧隊伍也被咸陽的兵馬接手。

他們會檢查這些糧食,拿出其中絕大部分送去上郡,再留下一部分送入咸陽城的糧倉之中。

城門前,張蒼看着一隊隊的官兵陸續接管這些糧食,又見到從城內走出了一個人呢。

此人正是程邈。

張蒼道:“御史府是沒有其他御史了嗎?”

程邈嘆道:“我如今深受右相看重,這些事都讓我去做。” 眼下,程邈就是來記錄運送而來的糧食的。

面對張蒼遞來的卷宗,程邈道:“也好,你都記錄好了,我就不記錄了,我是看着這些糧食從田地裡一點點長出來的,不會有假。”

張蒼心裡一嘆,程邈平時話少,可他說得也沒錯,確實是看着糧食一點點從泥土中長出來的。

吳公跟在公子與右相身後,心底裡一直想着老師的交代,但他只能這麼跟着,一路跟着進了宮,而後只能在章臺宮前停下腳步,吳公站在原地,看着公子與右相一步步地走向臺階。

章臺宮內,嬴政坐在上首,看着兩個人影出現在殿外,一個身影是右相,另一個身影則是公子扶蘇。

當兩人到了近前,嬴政這才發現扶蘇臉上也多了不少鬍渣。

“父皇。”

嬴政沉聲道:“朕聽聞你半年一直守在渭河的田地邊,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當然沒有說得這麼誇張,只是住在渭河邊能夠更方便解決自己的用水與飲食,而且還能察看河流在汛期時的變化。

也不是,完全就不敢懈怠,懈怠還是有些懈怠的。

生命其實很神奇,只要把種子撒下去,它就能抽芽長大,扶蘇只是看着田地,也沒有多麼緊張。

聽父皇這麼說,扶蘇還是行禮道:“讓父皇擔憂了。”

馮去疾行禮道:“陛下,軍中要了五萬石送去上郡。”

嬴政頷首,目光看向眼前的奏章,道:“坐吧。”

扶蘇與右相馮去疾各自在大殿一側的位置坐下,當即就有宮女端來了酒水。

嬴政拿着手中的一卷竹簡,道:“倒是有一件事,正想與你們說。”

身爲大秦少府丞,雖還不是位列九卿,可也是能參與國事的。

始皇帝的話音落下,大殿內短暫陷入了安靜。

內侍拿過始皇帝手中的竹簡,放在了右相馮去疾的桌案前,待右相看罷頷首,又放在了公子扶蘇的桌案前。

嬴政先是看了看兩人,而後神色凝重地看着殿外,道:“有人說,若朕愛六國舊地的子民,就該出遊東巡去看看六國的子民,看看六國的人們。”

扶蘇依舊看着捲上的內容,捲上寫了此言出自齊魯博士之口,但沒說是哪位博士所言,這卷竹簡來自博士府的記錄,也就是衆多博士的日常議事。

而這些博士們平日裡的議事,也都是討論一些當年周天子的禮儀,那是他們的共同語言。

而現在,始皇帝所在乎的便是一統。

讓六國舊地的人愛戴,讓六國舊地的人知道始皇帝,親自看看六國的子民,就一定會得到人們的愛戴嗎?

扶蘇想着博浪沙在哪裡?應該在函谷關前,也就是出了函谷關之後的事。

當然了,博浪沙遇襲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還另說。

而扶蘇也沒有見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這是司馬遷說的。

屬於是秦亡了之後,司馬遷將這句話多添上去的。

扶蘇將這些種種都當作了一種警醒,時而告誡自己,大秦的社稷還不夠穩固,要好好治理天下,心中時刻居安思危。

嬴政道:“如何?”

馮去疾道:“若東巡,諸多國事該如何處置?”

見父皇與馮去疾都看向了自己,難道說東巡之後要將這麼多事都讓自己去辦?

嬴政道:“扶蘇?”

聞言,扶蘇站起身道:“父皇,兒臣以爲此事不必急於一時。”

馮去疾頷首道:“臣附議。”

嬴政的神色忽然放鬆了一些,道:“扶蘇,朕聽聞你對齊魯的博士頗有成見?”

扶蘇又想起了高中時期的那位倔脾氣老班,老班人稱陳哥,有着寧改變他人,不改變自己的暴脾氣。

當初高考之後,扶蘇去拜訪過陳老師,那時候正是暑假,陳老師十分高興地哼着秦腔,修剪着盆栽。

到現在,扶蘇還記得陳老師的秦腔功力尤其好。

那時,在家中的老班十分地和藹可親,與在學校時的暴脾氣判若兩人。

後來扶蘇知道了,陳老師從不改變自己,他的脾性決定了他不會因外界的眼光與議論,而改變他自己,使他老人鮮有精神內耗。

因此,他老人家的精神,一直都是飽滿且明亮的。

再看眼前,讓六國舊貴族與齊魯博士入秦,始皇帝已給予了六國舊地的名仕們很大的尊重,現在始皇帝還要因他們的言論東巡嗎?

扶蘇道:“兒臣敢問,東巡需要多少兵馬護送?”

馮去疾忙行禮道:“如今列國征戰才停歇,六國舊地並不富裕,正如公子所問,東巡必有兵馬護送,過萬數兵馬過境,糧秣消耗甚巨。”

扶蘇覺得右相的言語其實大可以更激進一些,齊魯博士慫恿始皇帝東巡,必有禍心。

嬴政蹙眉道:“朕會好好考慮。”

此事的決定權終究在始皇帝自己身上,馮去疾也只能聽到一句考慮,也不敢忤逆。

“國事繁忙,你先退下吧。”

馮去疾行禮道:“臣告退。”

見一旁的兒子也要站起身,嬴政沉聲道:“你坐下,用飯。”

扶蘇剛要直起膝蓋站起來,因父皇的一句話,動作僵在了原地,只好再一次坐下來。

大殿旁的編鐘被敲響,一盤盤菜餚端了上來,大殿內的氣氛也就放鬆了許多。

大殿內,宮女輪流端上酒菜,她們的目光時而看向公子扶蘇與始皇帝。

現在的公子扶蘇與始皇帝長得幾乎一樣,公子就像是當年年輕的始皇帝。

只有公子的眉宇間似乎比始皇帝更銳氣幾分,可見公子若憤怒,定是很嚇人的。

“朕知道,你有話沒說。”

“右相多半是擔心兒臣說錯話,這纔會搶着解釋,右相覺得兒臣不該替父皇做決定。”

扶蘇所言都是實話,也都是心裡話。

這個兒子沒有半分的隱瞞,嬴政自然也聽得出來。

不止如此,其實這個兒子見過什麼人,做過什麼事,也都坦蕩的,尤其是這個兒子很講信譽,這讓他在關中有了實打實的人心擁護。

要放在以前,外面傳聞公子扶蘇賢明,那只是人們說這位大秦公子懂事,僅此而已。

而現在,這個兒子正在一步步建設民心,想要掌握權力,這都是他主動在做的。

況且,這個兒子做得很好,真的……有點太好了。

直到現在,嬴政覺得可以東巡,將國事交給扶蘇,大可放心。

唯一擔心,等自己離開咸陽,這個兒子會忍不住,一時衝動殺幾個齊魯博士。

放在以往,扶蘇這個年紀都可以繼位秦王了。

嬴政放低了聲音,對這個懂事且有才幹的兒子,道:“馮去疾不在了,你說吧。”

“丞相教導兒臣,凡事要腳踏實地,兒臣以爲只要大秦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治理天下,人心自然會擁戴大秦,兒臣正是聽了丞相的教導,腳踏實地修渠造福渭南,如今想來頗有收穫。”

嬴政道:“你是說朕不該東巡?”

“東巡就是東巡,與治國無關,與獲取民心無關。”

嬴政再問道:“李斯真與你說過這些?”

扶蘇拿起一隻鴨腿,咬下一口,隨後點頭。

大殿內又恢復了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編鐘聲,扶蘇嚼着口中的肉,這肉還帶着一些腥,而且很柴,也沒什麼油水。

見父皇拿起了酒樽,扶蘇也端起酒樽面向父皇,遙遙一敬。

(本章完)

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3章 東去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章 立夏的雨第81章 相會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7章 徐福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21章 成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9章 民夫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3章 挖通第27章 封賞第120章 登山第55章 學荀子者第79章 善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81章 相會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3章 挖通第57章 兩年南征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0章 老秦人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8章 渠與田第40章 渠中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8章 渠與田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9章 善意第77章 棗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0章 老秦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章 立夏的雨第120章 登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2章 權與利第67章 設宴第113章 東去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1章 暴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3章 挖通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0章 老秦人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7章 封賞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章 立夏的雨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7章 徐福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13章 東去第76章 農禮與大雪
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3章 東去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章 立夏的雨第81章 相會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7章 徐福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21章 成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9章 民夫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3章 挖通第27章 封賞第120章 登山第55章 學荀子者第79章 善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81章 相會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3章 挖通第57章 兩年南征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0章 老秦人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8章 渠與田第40章 渠中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8章 渠與田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9章 善意第77章 棗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0章 老秦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章 立夏的雨第120章 登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2章 權與利第67章 設宴第113章 東去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1章 暴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3章 挖通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0章 老秦人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7章 封賞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章 立夏的雨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7章 徐福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13章 東去第76章 農禮與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