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

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

就比如說韓非的知識已經深刻融合了唯物論以及皇帝集權的實踐性,一個能從封建時代學出來的人,竟然掌握了這種跨時代的前瞻知識,他真的是人嗎?

這並不是說法家不好,看秦國數代人打下來的基業,本着或許自己就是將來繼承人的身份,該學的總要學的。

李斯與韓非師出同門,能夠更好地施行韓非留下來的“遺產”。

因此李斯是一個用起來很趁手的秦國重臣。

換言之,一個帝國要強大,要生存,它不能沒有政治家。

“聽聞昨天廷議,廷尉與丞相又在大殿爭論?”

李斯尷尬一笑,再一次行禮言道:“臣與丞相的治國方略不同,纔會在皇帝面前爭論。”

扶蘇看着火盆中燒着的火焰,笑道:“其實繼續分封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李斯頷首道:“公子所言極是,可王綰畢竟是秦國的丞相,朝中有不少人支持他。”

如今的李斯還只是一個廷尉,官職不及丞相,但廷尉一職執掌律法與刑罰,類似刑部。

“王綰是個守舊的人,包括他的門客或者是他在秦國的同僚,還有那些與王綰一起反對你的老臣。”

李斯再一次低下頭,神色更添幾分恭敬。

wWW .тt kān .c ○

扶蘇又道:“秦國是由變法開始強大的,分封的老路走過一次何必再走,當今父皇該更傾向郡縣制,其實廷尉大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此也算是我的老師的遺願。”

李斯作揖行禮。

在高泉宮外的宮人們眼中,公子扶蘇與廷尉李斯徹夜長談,直到天亮華陽太后要下葬了,李斯這才離開。

華陽太后下葬的第三個月,已是第二年的春季,關中的氣候卻依舊天寒地凍。

秦國的廷尉李斯走出家門,正在往咸陽宮而去。

李斯對身邊的賓客吩咐道:“天下人皆知,公子扶蘇頗有賢名。”

賓客回道:“現在也有很多人得知,公子扶蘇喜看當年韓國公子韓非的書,說不定還在韓國故地的韓國名仕們也會得知。”

這位賓客所言的名仕大抵就是如張良那樣的人。

王綰已有一個月沒有去章臺宮上朝,始皇帝也默認了這位丞相不來上朝這件事,反而越發重用李斯。

其實早在幾年前,以李斯爲首的朝中新派勢力與王綰的老派勢力就鬥得很厲害。

王綰認爲,如今治國還是要用以往的分封制,將始皇帝的兒子分封在各地,設置一個個的諸侯國進行治理。

因爲這件事,李斯一系的人總是站出來反對王綰這個丞相,朝中吵得不可開交。

不過最後始皇帝還是選擇了李斯的建議,選擇了郡縣制,而不是分封。

近來,公子扶蘇喜養魚,而始皇帝念在公子的孝心,就將高泉宮賜給了公子居住,爲華陽太后守孝。

守孝期間的公子,平日裡只是養魚或者看書,不與那些王綰之流的名仕往來,不與六國的舊貴族往來,只是住在高泉宮內,鮮有出去走動。

李斯走到高泉宮前,向這裡的宮人說明了來意,門前的人稟報之後,這才准許進入。

被兩位內侍領着來到高泉宮的後院,這裡有一座假山,水流從假山上流下來,順着一根竹管流入池塘中。

池子看起來並不是太深,還能隱約見到正在遊動的魚。

李斯見到池邊正在看書的公子,便上前行禮。 扶蘇笑着讓人遞上一些糕點,又問道:“聽聞王綰得了重病,不能早朝,還聽聞有不少人去拜訪他。”

“王丞相德高望衆,他說病了,那多半是真的病了,只是病得不重。”

見李斯端正站着回話,扶蘇又道:“還聽別人說,父皇採納了廷尉的建議,往後大秦要實行郡縣制。”

李斯回道:“還要多謝公子兩月前對臣的勸告,讓臣有信心向皇帝進諫。”

李斯心中本就對法家思想是極其維護的,始皇帝也終究會採納李斯的建議。

既然是李斯的進諫,那麼接下來就該重用李斯了,王綰這個丞相的位置能否保住還要兩說。

在外人看來,是公子扶蘇與廷尉李斯聯手要扳倒當朝的秦國丞相王綰。

不知始皇帝聽到這個傳聞又會作何感想?

“王翦大將軍的兵馬何時回來?”

“臣……不知。”

李斯將姿態放得更低,別的事能夠告知公子,唯獨有關王翦大將軍的事,即便是知道也不能隨便說。

見公子不言語,李斯又道:“皇帝有詔令,命臣往後教導公子。”

扶蘇看着池中的魚,又道:“嗯,我也收到父皇詔令了,以後有勞老師了。”

李斯會心一笑,連忙行禮。

能夠得到公子一句老師的稱呼,李斯心中熱乎,不免更加欣喜,秦國有一位好學的公子,當然不是一件壞事。

這位新老師離開時腳步確實很着急,這也是正常的,未來幾年會是他一展宏圖的人生巔峰期。

高泉宮後方的池塘,所養都是一些尋常的魚,公子還會命人抓一兩條殺了吃,扶蘇公子愛吃魚,也愛養魚。

扶蘇重新坐下來,依舊看着書,在咸陽宮裡有看不完的書,這些書有的是從六國收繳而來的,還有的是秦國的臣子所寫的。

細數這些爲秦國立功的能臣……其實他們那些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的。

比如說張儀,商鞅,白起。

通常而言,掌權的歷代秦王對所有事都有一票否決權,也有拍板決定的權力,任何事只要秦王反對就不能施行。

並且延續至今,就如當年在秦國執掌大權四十多年的魏冉,秦王說廢就廢,魏冉不敢有半句怨言。

當年的白起,那也是說殺就殺,白起逃都沒逃。

要給秦國賣命就要看他的八字夠不夠硬。

在史書上,就連李斯他自己也沒落得一個善終。

這個大秦帝國如今看起來空前的強大,可舉目望去民生凋敝,富饒的關中還有待開發,鄭國渠雖好。

但依舊不夠用,整個大西北以及中原還有待開發。

(本章完)

第77章 棗第43章 挖通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17章 徐福第87章 田與棗第89章 軍報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3章 挖通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9章 軍報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6章 歸咸陽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47章 踐行者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98章 又聞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35章 北伐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28章 驪邑第130章 增兵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8章 叔孫通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章 叔孫通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8章 金車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4章 選擇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章 立夏的雨第38章 渠與田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3章 老秦軍第98章 又聞第42章 劍拔弩張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0章 老秦人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3章 東去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8章 賀禮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50章 重聚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3章 東去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50章 重聚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0章 登山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1章 暴雨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3章 東去第86章 羣鹿第38章 渠與田第40章 渠中骨
第77章 棗第43章 挖通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17章 徐福第87章 田與棗第89章 軍報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3章 挖通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9章 軍報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6章 歸咸陽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47章 踐行者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98章 又聞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35章 北伐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28章 驪邑第130章 增兵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8章 叔孫通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章 叔孫通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8章 金車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4章 選擇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章 立夏的雨第38章 渠與田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3章 老秦軍第98章 又聞第42章 劍拔弩張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0章 老秦人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3章 東去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8章 賀禮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50章 重聚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3章 東去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50章 重聚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0章 登山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1章 暴雨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3章 東去第86章 羣鹿第38章 渠與田第40章 渠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