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與農禮有關

公子高站在渠邊,望着遠處的馬車,道:“我學得還不夠多。”

叔孫通道:“等公子學得更多了,定能夠讓甪里先生收爲弟子。”

公子高搖頭道:“我不該將自己想成某一個只能學某一學派的人。”

叔孫通走在後頭,落後公子半步,看着這位年少公子的背影。

“不論是諸子哪一家我都要學,並不是爲了讓甪里先生覺得我學得多,學得勤奮,是因爲我要做出一番成就,只論學識這世上難有高低之分,唯有實實在在看到的成就,就像是眼前的這兩萬頃田。”

叔孫通頷首道:“公子有個很好的兄長。”

“老師,若兄長在這裡一定還會勸我要腳踏實地,萬事只要一步步來,當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後,再去爭取。”

有了公子扶蘇這個榜樣之後,叔孫通又覺得公子高也十分聰慧。

其實,準確地來說,公子高應該也是一個早慧的孩子,只不過公子扶蘇在前,他的天資被掩蓋了而已。

叔孫通看得出來,只要將公子高放在一羣尋常的孩子中,只要遠離公子扶蘇,公子高的也會是一個才能出衆的人,況且這位公子還有着很了不起的志向。

以公子高如今的眼界與才學,想要超過公子扶蘇不太可能,但這孩子想要追上公子扶蘇的腳步,有這等志向着實難得。

難道公子高也要與公子扶蘇那樣,遠離同齡的玩伴,與才能更高的人走動?

與公子扶蘇走動的人,可都是李斯,張蒼,右相之流吶。

回到敬業縣之後,公子高又見到了李由。

公子高看了看四下問道:“章邯將軍呢?”

李由喝着一碗羊肉湯,嘴裡嚼着餅,解釋道:“他一早就帶着他妻小去咸陽了。”

公子高也接過妹妹端來了餅與湯,坐在邊上正吃着。

相較於李由的吃飯方式,公子高的用食方式則端正許多。

李由在蜀中多年,用飯向來是很隨意的,一張餅一碗肉湯下肚,痛快地打了一個飽嗝。

“李校令?”

李由剛擱下碗筷,就聽公子高問話,回道:“末將在。”

公子高遲疑道:“聽聞李校令以後打算去西邊的西戎人地界。”

“公子是如何知道的?”

“章郡守說過。”

李由解釋道:“原本是公子想讓我去看看西邊,可軍職在身,每天要去咸陽城輪值。”

公子高已經習慣了李由來這裡吃飯,敬業縣的規矩很嚴。

李由每個月需要付六十錢,算是他的飯錢。

因敬業縣的糧食都精細,而且味道好,所以貴了一些。

見公子高有所思量,李校令低聲道:“公子也想去西邊?”

公子高重重點頭。

“爲何?”

“我要幫兄長與父皇治理國家。”

李由又是稍加一思量,想來想去又不知該如何回話,隨後提着他的劍離開了。

公子高用了飯之後,也去了田地裡看看入秋之後的糜子情況。

叔孫通繼續用着飯食,沒有李由在邊上講話,沒有狸奴兒的目光,也沒有章邯。

眼前的環境很舒適,叔孫通很珍惜這一刻。

在這個忙碌的敬業縣,有這樣安靜的用飯環境,實在是太難得了。

叔孫通吃得很慢,他吃得慢條斯理,每一口都是細嚼慢嚥。

身後的腳步聲由遠而近。

叔孫通還在耐心地吃着飯食,享受着這一刻難得的寧靜。

“稟郡丞,章郡守與都水長到了。”

聞言,叔孫通吃完了碗中的飯食,而後站起身回頭看去,就見到了章邯領着一個穿着官服的人來到了這裡。

章邯領來的不是別人,而是都水長祿。

叔孫通也很詫異,這章邯接連幾天都在咸陽走動,沒想到他真的將此人請來了。

他坐在書舍前,看着都水長祿與章邯有說有笑地走向了敬業渠。

直到天色入夜的時候,章邯就回來了。

叔孫通問道:“談得如何?”

章邯先是飲下一口水,道:“他要走了。”

叔孫通遲疑道:“他回咸陽了?”

章邯擺手,道:“他不是要回咸陽了,而是又要走了,說是要去隴西,要去上邽縣。”

叔孫通遲疑道:“去上邽縣做什麼?”

兩人正說着話,公子高也湊過來聽着。

之後,不只是公子高也湊過來聽,還有公子將閭。

章邯倒不介意這兩位公子聽到,他低聲道:“你可知公子扶蘇爲何念想着西戎人的河谷,就是那片被公子稱之爲河西走廊的地方。”

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是公子扶蘇最先說的,只不過現在大秦還未得到那個地方,等大秦打下那片河谷了,多半會真的給正式的名字,就叫作河西走廊。

叔孫通反問道:“這和都水長有什麼關係,難道他還能帶兵打仗。”

公子將閭低聲道:“莫非是兄長讓都水長去練兵?”

章邯無奈一嘆,公子扶蘇就算是讓公子李由去上邽縣練兵,也不會讓都水長去的,再者說都水長祿如今是大秦的五大夫,是可以免除家裡徭役有爵位在身的人物。

如此一個人物不想着留在咸陽,卻要去西北的上邽縣。

叔孫通道:“還請章郡守直說。”

章邯沉聲道:“都水長說可以在西北開闢果園,在隴西郡培育葡萄。”

“慢着。”叔孫通打斷道:“他要去隴西修渠了?”

章邯又搖頭道:“不修渠,是都水長祿要建設一個大果園。”

叔孫通道:“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

可以想到都水長祿以後的生活,他可以悠閒地坐在果園裡,吃着果園裡的吃不完的水果,膝下是一羣兒女,這該是多麼美好的生活。

公子一拍腦門,他想起來了,這是李由曾經說過的,李由立志在蜀中的晚年生活。叔孫通雖然說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但叔孫通同樣羨慕這種待遇。

章邯道:“公子還讓都水長帶了數十個關中老農,一同前往。”

公子高蹙眉道:“西北,素來都是用來養馬的。”

如今的西北水草豐美,確實是一片上好的養馬場,如果這個時候都水長是要去建設馬圈衆人也就理解了。

章邯笑道:“是你們見識短淺了,當初公子扶蘇建設渭南用了幾年?”

公子高當即回道:“至今已有五年。”

章邯道:“公子給了都水長祿四年時間,建設西北的果園……”

公子扶蘇要做的事通常都是數年起步,接下來章邯向他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遠大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是要在西北種果園也好,還是所謂建設上邽縣也罷。

實則最後的目的還是圖謀河西走廊,而這種事情還涉及兵馬調度。

公子高在這個計劃中忽然意識到一件事,他道:“兄長要圖謀河西走廊,所謂建設果園也是要屯田?”

章邯頷首。

公子高又道:“那兄長就已斷定,匈奴與西戎一戰,西戎人必敗無疑?”

聽到這等結論,叔孫通稍稍後仰,他也想到了,只要西戎人必敗無疑,那麼上邽縣的屯田與建設果園之策纔能有所用處,不然屯田做什麼?

都水長善於開渠,靈渠都是他主持建設,其人必定是也會在隴西開渠屯田。

“我聽聞渭河的上游就在上邽縣,而且在上邽縣的湖很神奇,傳聞水位冬夏不增不減,人們都說那是天水,以前的老秦人還會去祭拜。”

叔孫通對公子高越發滿意。

章邯只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水長祿也就說了這些。

“章郡守。”坐在一旁整理布絹的狸奴兒又問道:“敢問將軍,請都水長祿來敬業縣,不是爲了修渠的嗎?”

說起這事,章邯神色嚴肅,沒有先前與衆人討論的神色,言道:“都水長說了,只要在暗渠中增設幾個分水口,就可穩妥,這種分水口要在來年的枯水期才能修建。”

秋雨淅淅瀝瀝,大風捲着一片片的雨水落下。

司馬欣走在田埂邊,他看着田地裡所長的糜子,這些糜子已長出了苗,就算是秋雨綿綿,糧食依舊長得很好。

入秋之後,還能再收一季糧食,這一季糧食確實不多,可這對窮困的渭南來說,確實是值得的,也是需要的。

司馬欣戴着斗笠,望向遠處的一片民居,在他看來渭南的人們確實是窮困的。

因司馬欣手中拿着一卷書信,這卷書信是張蒼送來的。

就連章邯也不知道,其實他司馬欣早就通過張蒼,與公子扶蘇有了聯繫。

這並不是他司馬欣直接聯繫的公子扶蘇,而是司馬欣通過向張蒼提問,張蒼將話語轉述給公子。

得到公子回覆之後,張蒼再將信送來的。

站在雨中,思量了良久,司馬欣也想爲大秦出力,他一直堅信,公子扶蘇是不會虧待像他這樣努力的臣子。

至少,公子沒有辜負章邯。

所以,如今的司馬欣十分堅定地擁護公子扶蘇,在渭南好好當個縣令。

司馬欣手中拿着這卷竹簡,竹簡中的回覆是張蒼寫的,是張蒼問過公子扶蘇的。

在張蒼的回信中,渭南是新建設的,而渭南的那二十萬遷民來渭南時也是一無所有的,這也就意味着,在最起初的這二十萬遷民並沒有給關中帶來財富,直到他們用勞動力開墾了田地,種出了糧食纔算是創造了財富。

但即便是如此,渭南也只是在這兩年間有了積累,其家底的積累依舊比不過關中的絕大多數人家。

關中的絕大多數人家中,都是有軍功的,他們有軍功授田,並且一戶人家有二十幾畝地都是正常的,況且還有數十年的積累。

即便近些年,關中的人口凋零,可每個人所擁有的田地很富餘。

但渭南呢?

別看渭南養活了二十萬人口很了不起,每一戶的每個人分攤到的田有個十畝都算很好了。

更何況人口是在增加的,現在這裡能養活二十萬口人,將來說不定要養活四十萬人口。

公子的所言不是笑談,反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這也是看到這卷書信之後,讓司馬欣心中升騰而來的危機感。

只有兩年的積累,這實在太單薄了。

這就是公子扶蘇對渭南的評價,渭南郡依舊很貧窮,因此渭南郡的官吏是不能太過放鬆了。

所以,公子一直強調渭南的作物多樣,並且多種出一些能賣錢的作物,一步步尋找出渭南郡的立身之本。

司馬欣自然不想被渭南以外的各縣笑話,他拿着手中的這卷竹簡,擡眼望着漫天的雨水心中暗暗決定,一定要活出一個樣子,這纔不辜負櫟陽鄉老的看重。

“縣令!”

聞言,司馬欣回頭看去,見到是一個十歲的孩童。

這個孩童赤着腳跑來,他道:“縣令!有人要買蔥了。”

聞言,司馬欣也是神色一鬆,他收起先前愁思的神情,道:“買了多少?”

小童回道:“我們的蔥賣了三千錢,都賣給咸陽城的商戶了。”

“太好了。”司馬欣領着這個小童腳步匆匆地走回華陰縣。

小童又道:“他們還說我們華陰的蔥太貴,可是他們漫山去找野蔥,也找不到這麼多,還是回來買我們的蔥,說是現在的咸陽城好多人愛吃蔥,羊肉賣得越好,蔥賣得也越好。”

司馬欣道:“你可知,是誰讓我們種蔥的?”

“不是縣令嗎?”

司馬欣搖頭道:“你要記住,是公子扶蘇讓我們種蔥的。”

“好!”

這個小童響亮地迴應着。

司馬欣走回了華陰縣,他見到了一捆捆的蔥被裝上了車,正在被運送去咸陽城。

而田地裡還有人正在收蔥,往來咸陽的商客來往不絕。

司馬欣問詢了幾個商戶,他才明白事情的緣由,原來咸陽城興起一種餡餅的吃法,這種餡餅最離不開的就是羊肉大蔥餡。

因這個吃法在咸陽風靡,這導致華陰縣的蔥要供不應求了。

好似一樁巨大的財富從天而降,司馬欣卻沒有準備好迎接這筆財富。

隨即,坐在縣衙內的司馬欣就冷靜了下來,他想到如今的時節,如何在這個時節再種兩季大蔥。

如今還在早秋的季節,緊趕慢趕還能再種一季蔥,那麼入冬之後呢?

司馬欣蹙眉着,不知爲何他忽然想起了一個傳聞,這個傳聞與始皇帝的農禮有關。

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2章 劍拔弩張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9章 頻陽公第120章 登山第16章 戍邊第79章 善意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3章 東去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7章 封賞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35章 侷促之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章 齊魯博士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23章 冷流雪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7章 設宴第74章 回咸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0章 渠中骨第43章 挖通第114章 韓舊地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8章 金車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4章 韓舊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7章 封賞第84章 歸來的人們
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2章 劍拔弩張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9章 頻陽公第120章 登山第16章 戍邊第79章 善意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3章 東去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7章 封賞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35章 侷促之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章 齊魯博士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23章 冷流雪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7章 設宴第74章 回咸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40章 渠中骨第43章 挖通第114章 韓舊地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8章 金車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4章 韓舊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7章 封賞第84章 歸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