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

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

李由失魂落魄地走着,大概是跟親爹爭吵之後,很是失落,不被理解,不被正視的感覺繚繞在心頭,久久沒有散去。

“家父根本不肯聽我說完一句話。”

章邯板着臉跟在一側。

李由又道:“將軍,我不是校令了,我有我想做的事了。”

章邯道:“軍中軍職豈是你說不做就不做的。”

李由腳步停下,神色愕然地看向章邯。

章邯道:“凡有延誤軍機,違抗軍規都要軍法處置,想要不當校令除非……”

又見李由的臉色不好看,章邯這纔有些後知後覺,改口道:“有丞相在,你不必擔憂會被砍了,丞相不會用你的人頭彰顯軍紀。”

李由神色麻木地走回了住處,自己的住處與這些家僕們在一起,屋內只有一盞油燈。

所謂油燈也不過是一個破了口的陶碗。

這算是衆多家僕的屋子中較好的一間,而且這裡原本是章邯給他自己修建的屋子。

除了治軍,種田,鞭打囚犯,章邯竟然還能一個人建出一間像模像樣,遮風蔽雨的屋子,這位將軍的才能多到令人髮指。

與章邯將軍住一間屋子倒也不差,明天自己也去建一間屋子。

儘管這裡的生活很困苦,至少自己很喜歡這裡。

臨近夜裡,西邊的天空一片通紅,李由開始教家僕們讀書識字,公子的家僕有三千人,李由每次最多隻能教二十人,因此也只是從中挑選了二十人,教會這二十人,再讓他們教別人。

李由對自己的安排十分滿意,可一開始教就遇到了困難,這些人根本不識字,更不能學文章,即便是將一個個小篆寫出來讓他們辨認,他們甚至會睡着,要不就是誰家孩子哭了,學到一半又走了。

直到入夜,李由教課的第一天結束了,人們都回到自己的家中。

也不知道爲何,最近諸事不順,大抵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李由丟了手中的樹枝,用力踩着樹枝,一邊小聲抱怨道:“怎麼這麼難,怎麼都這麼難。”

寒夜的寒風肆虐,夜色籠罩下的咸陽城只有風聲在一處處街巷中呼號。

在一處六國博士的居所中,始皇帝與秦國的丞相李斯請來了六國諸多博士,也給了六國博士們宅邸,不僅容許他們住在咸陽城中較好的房子,還能安頓家人。

儘管始皇帝與丞相李斯給了他們足夠的厚待,足夠的包容。

可包括淳于越在內,沒人將家眷帶來秦國的咸陽,而且多是孤身前來,頗有一種捨生忘死的氣勢。

一處宅邸中,油燈的火光搖擺不定,屋內齊魯老者伏生還在看着手中的一卷書。

這卷向公子扶蘇借來的書,他已看了許多遍。

叔孫通神色多有愁色。

“今天又去何處飲酒了?”

聽到伏生的問話,叔孫通先拿起陶壺飲下一口涼水,又用手捋了捋鬍子道:“幾個當年的好友。”

叔孫通在說這話的時候,神色明顯有許多失落。

伏生接着道:“沒想到你在咸陽城還有好友。”

叔孫通坐得更端正了,他撫須道:“說來今天與幾個好友宴飲,說起了一個叫張良的人。”

伏生詢問道:“哪位張良?”

“張平的孩子。”

伏生未聽說過張良其人,可在當年六國舊貴族中有一支韓地的貴族,在秦軍攻取韓地之時離開了那裡。

後來伏生才從一些門生學子的口中,聽說了那支貴族是張平一系。

只是後來戰亂多年,也不知道他們都去了哪裡。

叔孫通道:“今天宴席上,說東邊有人要反秦,那人將數百家僕與田產全部賣了,之後還有人說那個變賣家產的人就是張平的後人。”

伏生的目光依舊看着書,沒有任何的反應。

“哎呀……”叔孫通長長一聲感嘆,道:“前兩天,又聽說楚地的項氏也在各地尋找六國的舊貴族,想要聯合反秦。”

見伏生不搭理自己,叔孫通自語道:“現在,還有人在私下聯合,打算尋求時機再復六國。”

“也有些人覺得現在有什麼不好的,秦國給了他們妻兒安穩的生活,反秦談何容易,哪怕六國復立之後……與以前有何區別,還不是戰亂不休。”

“這些天見的人多了,聽到的話也就多了,不該去見他們的,見了這些人也是自亂心緒。”叔孫通稍稍擡首,又道:“就不該去見他們的。”

“哎呀。”叔孫通一拍腦門,忙言道:“公子的書還未歸還。”

這卷竹簡伏生已看了許多遍了,他將竹簡放在案上,低聲道:“你覺得公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嗯,來了咸陽之後,倒是有所耳聞。”

言罷,叔孫通先是清了清嗓子,繼續道:“秦國公子扶蘇在年幼時便頗爲懂事,華陽太后病重的那些年,年幼的公子扶蘇便自學醫術,爲太后調理身體,當初有醫者說華陽太后是在公子的診治下多活了幾年。”

“又過幾年,華陽太后也過世了,始皇帝將高泉宮賜給了公子,公子又拜了廷尉李斯爲師,現在李斯就是丞相,公子扶蘇好學,謙遜,知禮,又善學。”

“許多學識公子只需看一遍或者聽一遍就會了,至今……年有十六卻依舊好學,依舊如當初那般,時常看書,學政,又善待家僕,公子生活簡樸,聽聞在外無享樂之宅邸,在宮裡無取樂之玩物。”

伏生道:“秦國有如此公子,令人羨慕。”

叔孫通又道:“秦國有如此公子的確難得。”

“他會是下一代秦王。”伏生又改口道:“該是下一個皇帝,如此公子定能得到衆多擁護的,老朽觀此書中所記,公子正在學農事,什麼樣田種什麼樣的作物,季候會影響多少收成。”

叔孫通側臥在榻上,閉着眼準備入睡,臨睡着前又道:“公子扶蘇看着就不像個孩子。”

伏生重新拿起這卷竹簡看着,再想起叔孫通的話語,也不知道他的那句不像個孩子,究竟是喜是憂。

寒冬時節的關中又下了一場凍雨,咸陽城上上下下都在期盼着王翦老將軍的歸來。

扶蘇將挖河渠的人手分成了一個個三人爲一組的小隊,婦人們早早就開始爲了吃食忙碌,老少壯年還在井渠中勞作着。

挖井渠的事不能着急,十天半月也挖不通,不如挖得細緻一些。

忙完眼前這件事,扶蘇走到書房外,看到了一窩小狗正縮在牆角,它們互相靠在一起取暖。

扶蘇抱起其中一隻,小狗通體黑灰色,除了嚶嚶嚶還不會叫喚。

似乎感受到了什麼,這羣小狗紛紛圍了上來,公子的雙腳很快就被這羣小狗給淹沒了。

“公子,王將軍與章邯將軍來了。”

聽到田安的話語,扶蘇這才放下小狗,將它們一隻只都拎進柴房中。 仔細數了數,一共十隻,一隻沒少。

溫暖的柴房中還有一隻大狗,便是生了小狗們的大狗,它似乎不是很喜歡鬧事的小狗們,扶蘇注意到它的目光,那雙黝黑的眼睛似乎在說帶小狗是會累死的。

扶蘇對它目光熟視無睹,十分無情地關上柴房門,只留了一條小縫。

再回頭,兩位將軍已在眼前。

扶蘇解釋道:“冬天到了,大家都閒得慌,除了我們商山鄉,其餘各縣都無事可做,呵呵……我也無事可做。”

章邯躬身而立沒有言語,神情嚴肅。

王賁會意一笑。

扶蘇走在這座村子中,村子裡還是有變化的,他們將房屋規整了一下,路面也更平整了。

奴兒正在帶着一羣小孩子寫字,她見到公子路過,忙停下來行禮。

等公子走遠了,她又接着教小孩子們寫字。

這裡還養了三隻鴨子,六隻會下蛋的雞。

牲畜都是要吃糧食的,這裡也不敢養太多,如今糧食緊張,也不敢擴大養殖。

扶蘇一路走着,又見到了幾個婦人收拾着一排爐子,從爐子裡拿出來的餅都是今天沒有吃完的,這些餅還是熱乎的,但在寒風中,用不了片刻就會涼。

婦人們拿着餅去外面換糧食,如此美味的餅能夠換來一袋黍米或者一些豆子。

從成本來看,怎麼換都不虧。

“王將軍,老將軍何時回來?”

聽到公子問話,王賁回道:“關中天寒,家父在函谷關外過冬,待天暖之後再回咸陽。”

扶蘇頷首道:“老將軍年邁了,的確該好好休養。”

領着兩位將軍來到魚池邊,扶蘇從書架上拿了兩卷竹簡,分別遞給他們,又道:“算上今年開荒的田地,我們一共五百一十頃地,該爲明年的耕種做準備了。”

章邯行禮道:“末將願聽公子號令。”

人總是要未雨綢繆的,今年的冬天想來年春天的事,等來年春天就要考慮來年秋天的準備。

這個時辰想下個時辰的事,扶蘇早已習慣了考慮事情的方式。

“明年開始,我們將現有的田地以家庭來分,每家每戶按照人丁分田,還未開墾出來的田地還是以家庭來分,誰家能多開出一畝地,誰家能收穫的糧食就多一畝。”

扶蘇又叮囑道:“我吃得不多,不用考慮我。”

章邯難得笑了笑,得了吩咐就行禮去辦事。

扶蘇將書架整理好,看到王賁還站在面前,疑惑道:“王將軍還有什麼事嗎?”

王賁道:“李由他……”

“他怎麼了?”

王賁低聲詢問道:“他在挖井,丞相說能否讓末將帶他回去。”

“李由啊……”扶蘇思量片刻,又道:“他最近得病了,王將軍不用管他。”

“什麼病?”

“心病。”

王賁三緘其口,猶豫再三還是問道:“李由得病了,不能回咸陽?”

扶蘇道:“李由太傻了,何必與他計較。”

剛離開公子書房的章邯,剛走兩步就聽到了書房內的言語。

章邯也覺得李由是個傻子,最近越來越傻了,總做一些很傻的事,還時常自言自語,教公子的家僕識字寫字時也不認真。

章邯有時實在看不下去,代替李由教他們識字寫字。

公子的家僕自然是與衆不同的,大概是公子覺得家僕們識字了,識字的家僕更值錢。

凍雨下得斷斷續續,夜裡又迎來了一場大雪,扶蘇回到了高泉宮。

有零星的雪花隨風飄入殿內,在殿門內外還有一些薄薄的積雪。

扶蘇多看一眼,原本就昏昏欲睡地內侍忙去打掃乾淨。

田安端着一碗羊肉熱湯而來,道:“蒙恬將軍到北方了,匈奴人向蒙恬將軍進獻了五萬頭羊,羊羣都送到咸陽城了。”

“哪個匈奴部落送的?”

“是一個匈奴人部族送的,老奴也不知是誰,軍中有軍報該有記錄的。”

扶蘇喝下一口羊湯,感受着熱乎的湯水流過自己的腸胃,在風雪中回來時所帶來的寒意也不在了。

田安道:“老奴讓人去過問了,商山附近各縣的縣令都不會過問開墾的田地。”

“我奴役家僕開墾田地,而肥己。”扶蘇嘆息一聲,道:“恐怕又有人說我,暴秦之公子,名副其實。”

田安道:“那些議論公子的人,都該殺了。”

扶蘇笑着將一碗羊肉湯喝完,嘴裡還嚼着一些羊肉。

羊是蒙恬讓人從酷寒的北方送來的,扶蘇寫了一封書信,讓蒙恬去打聽打聽如今的草原局勢,再問問是不是有一個叫冒頓的匈奴人。

寫完書信,蓋上封蠟,扶蘇吩咐道:“明天,讓人送去給蒙恬。”

田安頷首。

一直到了深夜,扶蘇還在看着法家典籍,一陣冷風吹來讓燭臺的燭火有些晃動。

翌日的早晨,咸陽還在下着大雪,伏生老先生還沒將書卷送還。

扶蘇早早睡醒之後,一邊吃着早上的飯食,一邊看着書,這卷書所記錄的都是工匠相關的知識,尤其是造橋方面。

近來公子越來越喜看書了,有時幾乎一整天手不釋卷。

田安道:“公子若想學造橋,不如看看這卷。”

扶蘇接過田安遞來的竹簡,秦國曾有過兩位水利方面的專家,一位是建設鄭國渠的鄭國,另一位便是在蜀郡建設都江堰的郡守。

(本章完)

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7章 田與棗第40章 渠中骨第113章 東去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3章 東去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3章 老秦軍第20章 老秦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33章 橋建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27章 封賞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7章 設宴第53章 刀與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2章 婁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6章 羣鹿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3章 橋建成第72章 佩劍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0章 老秦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8章 金車第87章 田與棗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8章 渠與田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4章 韓舊地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
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7章 田與棗第40章 渠中骨第113章 東去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3章 東去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3章 老秦軍第20章 老秦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33章 橋建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27章 封賞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7章 設宴第53章 刀與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2章 婁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6章 羣鹿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3章 橋建成第72章 佩劍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0章 老秦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8章 金車第87章 田與棗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8章 渠與田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4章 韓舊地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