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權與利

而後,扶蘇又拿出另外一卷竹簡,對王賁道:“當初頻陽公給的十萬石糧草,現在也交還給少府令。”

王賁沒有接過竹簡,而是任由公子將竹簡放在案上。

坐在另一側的李斯也是如此,見到公子真還了糧食,讓人有些爲難。

嬴政還在吃着包子,沒有理會眼前的王賁與李斯。

暴雨的雨勢轉眼間又已減弱,扶蘇道:“兒臣去準備糧草了。”

嬴政頷首。

扶蘇行禮便離開了章臺宮大殿,而坐在殿內的王賁與李斯依舊是相顧無言。

尤其是王賁,本來這件事就是自家老爺子與李斯的約定。

李斯吃着包子,臉色凝重,一副不願意面對的樣子。

只有嬴政看着兒子離開大殿時的背影,這位始皇帝的眼中多了讚賞。

扶蘇離開了章臺宮,帶着田安一路去了丞相府。

既然決定要去泰山封禪了,從咸陽前往泰山的一路上,需要先佈置好糧草與居住的地方。

去年的年底到今年的年初,父皇離開咸陽進行了一場西巡,這場西巡進行了兩月之久,巡視了西北的邊防。

扶蘇腳步匆匆地來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一眼在這裡忙碌的衆人,與張蒼說起了糧草運輸與沿途的落腳地。

臨近夜裡,張蒼與公子商定之後,他腳步匆匆地離開了丞相府。

秦廷的人都知道,李由與李斯……父子並不和睦,因此李由多數時候都是帶着妻小住在咸陽城的另一處宅邸。

如今李由任職車騎士尉,還要稱呼一聲李士尉。

張蒼將人叫了出來,又在咸陽城找了一家食肆用飯。

李由道:“今夜正巧不用當值,可以飲酒。”

張蒼道:“公子有事吩咐你做。”

言罷,一卷書放在了面前,李由打開看着,蹙眉道:“由在西巡時便主持過,該不是什麼難事。”

“公子想過此事交給誰較爲合適,當初西巡時就是你在主持糧草運輸,如今還需要仰仗李士尉。”

說着,張蒼又要作揖行禮。

李由忙扶住對方作揖的手,回道:“張御史,不就是一些糧草的運輸。”

張蒼又是緩緩搖頭。

注意到對方的神情,李由忽覺得不對,意識到張蒼會如此鄭重的原因。

他忙打開這卷竹簡仔細地看着,通常可以通過運送糧草多少能斷定離開關中的兵馬有多少,當看到送去洛陽的糧草有十萬石之後,李由臉色也變了。

光是糧草就有十萬石,那麼出行的兵馬少說也有六七萬,其中還不算戰馬的草料,也不知這是幾天的口糧。

不過再細想一番,上一次始皇帝西巡也有這麼大的規模。

能有如此規模出行……除了始皇帝,李由想不到別人了,也難怪張蒼會如此鄭重。

李由又將這卷竹簡合攏,行禮道:“由定會安排妥當。”

張蒼端着酒碗緩緩點頭,飲下一口酒水。

以當年的交情來說,大家都可以說是最早跟隨公子的。

李由與公子的交情比張蒼更久。

與張蒼的交情並不深,最多也只能說是認識,還有各自都在或多或少的爲公子做事。

就算是在小時候,李由只知道父親身邊有一個叫張蒼的幫手,也沒怎麼接觸過這個人。

李由夾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着,這羊肉切成片與苦菜混在一起,撒了一些鹽。

將羊肉片與苦菜拌在一起,放入口中咀嚼,而後再飲下一口烈酒,這味道當真是爽快。

張蒼低聲道:“此事不容有誤,還望李士尉早作安排。”

李由嘆道:“上一次西巡用去了不少糧草,好在當初按照公子吩咐還留有富裕,但……”

言語說到了但,原本要起身離開的張蒼只好定下心神再一次坐了下來。

李由道:“此番最好是在夏收之後調糧,就怕耽誤時日。”

聞言,張蒼無聲地長出一口氣,心說果然還是糧食不夠的問題。

他站起身道:“其中二十萬石,蒼會安排妥當。”

若有二十萬石糧草託底,李由心中就有了底氣,他道:“明日就去安排。”

張蒼作揖離開了。

李由拿起一塊布將苦菜羊肉都倒入一塊布中,包起來之後,又將碗中的酒水喝完,就回了家,酒錢與肉錢張蒼都已付清了。

夜裡,張蒼回到了咸陽城的宅邸,宅邸不大倒是好住早晨廷議路也近。

但張蒼剛走到家門口,就見到了等在家門口的丞相家僕。

“張御史。”

張蒼只好轉身,跟着這個家僕一路朝着丞相府邸而去。

呂不韋舊宅的對面,就是丞相的府邸,張蒼跟着這位家僕走入家門。

一間書房內,李斯讓人將熱好的包子與餃子端給了張蒼。

張蒼看到眼前的吃食,道:“先前公子給蒼吃過這些了。”

李斯端坐着,手中拿着一卷書,一手撫須,整個人側向油燈,想借油燈的光將手中的書看得更清楚。

“你去見過李由了?”

“入夜前,蒼與李士尉共飲過。”

李斯沉聲問道:“是公子讓你去尋李由的?”

“不是。”

面對丞相,張蒼端坐,神色嚴肅,更不敢隨意去拿放在眼前正冒着熱氣的包子。

李斯低聲道:“夏收之後就要前往泰山,此事多半還是公子主持,蒙老太尉已年邁,皇帝打算讓老太尉退下去了,公子娶了王賁的女兒……”

言至此處,張蒼接過話,壓低聲音道:“公子會幫助王賁成爲下一個太尉,公子就能執掌少府。”

李斯道:“公子的才能如此了得,自然該在少府令的位置上。”

從渭南與咸陽橋,從潼關再到如今隴西,公子扶蘇確有在土地治理上的才能,這些年讓關中的糧食幾度增產。

若公子任職少府令,將來就不只在關中施爲,那或許可以讓整個天下的糧食增產。

趁着蒙老太尉年邁,公子扶蘇幫助他的岳丈登上太尉的位置,大秦最主要的力量便是耕戰。

若王賁成了太尉,那麼他就代始皇帝控制着天下兵馬。

公子扶蘇成了少府令,則可以控制天下的耕地。

如此,戰在王賁,耕在公子。

一想到這兩人一旦聯手,國家大事恐會都落在公子之手,可再一想又不對,這秦廷不是這樣的,這裡還有御史大夫與丞相。

始皇帝是何等人物,豈會看不出公子扶蘇的心思。

公子扶蘇的是始皇帝最疼愛的孩子,這樣的公子掌權自然是無可厚非,況且公子的確有能力。

再者說,張蒼蹙眉思量着,他看到了油燈的燈光照在了丞相的臉上,難道說……丞相是在擔憂他家的女兒沒有嫁給公子扶蘇?

眼看公子扶蘇一步步掌權就要位列九卿,要知道公子今年也才二十二歲呀。

丞相不必着急的。

李斯道:“你替老夫給蒙老太尉送一份禮。”

“蒼,明日一早就去。”

“你要多幫幫公子,咸陽城外的十萬石麥子你拿去吧。”

丞相也是希望公子扶蘇成爲少府令的,因此丞相也希望蒙老太尉退下來的?

張蒼離開丞相府邸與一隊巡夜的甲士相遇。

見到張蒼從丞相府出來,這隊巡夜的甲士自然不敢爲難,見到張蒼還拿出了御史的銅牌,這隊甲士恭敬離開。

張蒼走在安靜的咸陽城大街上,心想着今晚丞相的這番話,細想之下似乎疏漏了什麼,再一琢磨。

張蒼的腳步忽然一停,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隴西。

當初公子扶蘇曾說過遷民實邊之策,此策與丞相的遷民之策相仿,不過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因丞相遷民是在邊關,而公子扶蘇遷民是爲了隴西。

隴西,隴西……都水長祿在隴西種出了冬麥,且公子扶蘇圖謀西戎人的河谷已很多年了。

公子說那裡叫做河西走廊,張蒼覺得對公子來說,那片河谷就像是一位美人,千方百計要圖謀之。

翌日,張蒼早早出了家門,原本這個時辰應該是去廷議的,只是他今天很忙,一出門就去了王賁府上。

在王賁府前等了半個時辰,就有人走出府邸,告知了張蒼一些事,隨後張蒼拿着王賁讓人送來的一道書信,以及口信朝着咸陽城外走去。

書信的意思很簡單,代爲主持他的十萬石糧食。

始皇帝是要在夏收之後,就去封禪泰山,這個消息還只有少數人知道,如今距離夏收還有兩月。

張蒼就要先準備,他帶着丞相府的官吏快步走在熱鬧的咸陽城中,一路走到城外,與守城的將士說明了來意,而後在這裡等到了李由。

“李士尉,這裡是十萬石麥子。”

這些麥子原本是公子扶蘇要還給丞相,丞相當然不缺這十萬石,便讓人將糧食先運送出去。

李由手中拿着竹簡記錄着,道:“另十萬石在何處?”

“李士尉,隨我來。”

張蒼帶着李由來到了咸陽城的北郊,這裡是另外十萬石麥子,這些麥子都是從隴西送來的。

等衆人忙於搬運糧食,張蒼站到李由的身邊,低聲問道:“李士尉去看過隴西?”

李由點頭。

張蒼道:“丞相希望公子扶蘇能夠成爲少府令,王賁多半也是如此認爲的。”

張蒼是公子的老師,但終究是丞相李斯一系的人,凡事先做好公子的吩咐之後,會爲丞相多考慮的一些。

現在與李由說這些,就是爲了丞相多考慮。

張蒼知道他們父子不和睦,李由甚至帶着妻小搬出來單過,可父子畢竟是父子。

李由道:“公子要成少府令了?”

聞言,張蒼心中首先暗想李由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還是說這人很會裝傻,嘆道:“先前以爲丞相只是爲了幫扶公子,但以公子在渭南的成果,若放在隴西,再加上河西走廊,丞相與公子所圖的是整個隴西乃至整個河西走廊,那是百萬畝田,數十萬的人口的大功。”

Wшw ●ttκā n ●C〇

李由聽得撓了撓頭。

張蒼望着運糧的隊伍,低聲道:“總之,此事唯有王賁成爲太尉,公子成爲少府令才能拿下河西走廊。”

李由道:“如此說來,從公子派都水長祿前往隴西開始就要圖謀河西走廊了?”

張蒼道:“倒也不是,應該是在很多年前,公子修建咸陽橋的那年,那年有一隊從烏孫而來的商人,公子從他們的手中買來了蒜,從此公子就知道了那片河谷。”

李由頗爲震驚,他道:“公子好深的盤算。”

張蒼又道:“呵呵……也別以爲公子只是爲了得到那裡,公子是爲了對付匈奴人才會圖謀河西走廊。”

拿權,爭權,做大利益,爲了大計公子扶蘇要推自家岳丈成爲太尉……

這平靜的秦廷之下,竟還藏着這等事。

李由只覺得張蒼很厲害,公子也很厲害。

張蒼拍了拍李由的肩頭,吩咐道:“此次糧草運輸事關重大,李士尉萬不可出錯。”

“張御史放心。”

“嗯,其餘的糧草蒼去想辦法。”

張蒼面帶愁容地離開了。

每年糧食就快豐收的時候,扶蘇都會離開咸陽出去看看各縣的麥田如何,擡眼看向遠處,廣闊的關中平原上,隨風起伏的麥浪十分的美麗。

這種景色百看不厭。

駕着馬車的田安道:“公子,今年商顏山還種了許多豆子。”

“對呀,叔孫通喜豆腐與豆花,山上自然要種滿豆子,纔夠他老人家吃的。”

“公子,是要去見叔孫通?”

“不用了,往北方的旱塬去看看。”

公子的話語聲從車駕內傳來,田安讓馬匹走向北面。

北面的景色比較荒涼,出了咸陽城一路朝着龍首原而去。

咸陽城距離龍首原其實並不算近,不過從地理上來看,這裡十分適合建設宮殿,從這裡往西看去,能夠見到擁抱渭河而建的咸陽城。

田安道:“傳聞當年商君與孝公都想過,是否要將咸陽城建設在此地。”

扶蘇頷首,這個方案肯定是被否了,因爲現在的咸陽城就不在這裡。

“當年,老秦人還要抵禦義渠人,商君選了渭河的上游,在咸陽城的後方建設直道,以抵禦義渠人,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義渠舊人多數都成了秦人,轉眼間那是數百年前的事了。”

田安是一個見識很廣的內侍。

同時,又因爲他見識很廣,也讓人覺得這人很古老,說話間動不動就是上百年或幾百年前的傳聞。

第68章 金車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63章 清醒第130章 增兵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2章 婁敬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7章 封賞第77章 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26章 歸咸陽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2章 佩劍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0章 老秦人第130章 增兵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1章 成果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1章 暴雨第120章 登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7章 棗第39章 民夫第28章 賀禮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74章 回咸陽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35章 北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4章 選擇第43章 挖通第130章 增兵第146章 立夏第130章 增兵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8章 叔孫通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23章 老秦軍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4章 選擇第68章 金車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6章 羣鹿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0章 老秦人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47章 踐行者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38章 渠與田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
第68章 金車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63章 清醒第130章 增兵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2章 婁敬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7章 封賞第77章 棗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26章 歸咸陽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2章 佩劍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0章 老秦人第130章 增兵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1章 成果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1章 暴雨第120章 登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7章 棗第39章 民夫第28章 賀禮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74章 回咸陽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35章 北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4章 選擇第43章 挖通第130章 增兵第146章 立夏第130章 增兵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8章 叔孫通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23章 老秦軍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4章 選擇第68章 金車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6章 羣鹿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0章 老秦人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47章 踐行者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38章 渠與田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