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學荀子者

第55章 學荀子者

章邯剛走,田安就腳步匆匆而來,將帶來的芹菜與蘿蔔帶走。

將蘿蔔與芹菜都放在水桶邊,田安又走回來,他剛拎起一籃子雞蛋,側目看向公子。

公子的目光正望着咸陽方向。

田安覺得公子應該還在等着丞相派工匠來潼關。

公子都等了好久了,從上月就開始等着工匠到來。

田安知道,其實咸陽的工匠很難請,幾乎所有的工匠都在爲大秦鑄造器具,不管是一統六國之前,還是一統六國之後的現在,始皇帝就十分看重工匠。

征戰六國以來,幾乎六國之中所有的好工匠,都在咸陽了。

田安心想着公子就算這麼一直望着,也不會等來工匠的,看向公子所望的方向,正要開口勸公子。

只是話語聲還未發出來,遠處出現了一隊兵馬,那隊兵馬沿着渭河一路朝着潼關而來。

後方的辛勝當即翻身上馬,迎着那支兵馬而去,雙方碰面說了三兩句話,辛勝再回來道:“公子,是丞相派工匠來了。”

見到公子笑了,田安也輕鬆一笑,提着籃子就去準備飯食。

扶蘇問道:“辛老將軍,來了多少工匠?”

辛勝回道:“十五人。”

那隊兵馬將工匠護送到了潼關地界,留下工匠便離開此地,又回了咸陽。

扶蘇走上前,看着這些工匠,這些人有一大半都是像辛老將軍那般的年紀,高矮胖瘦都有,最年輕的也是人到中年,四十歲左右的模樣。

這些人都穿着粗麻衣裳,雙腳穿着布鞋,突出一個粗糙與老舊。

他們各自帶着包袱,揹着一個木箱子,應該是裝着各種工具。

扶蘇行禮道:“有勞諸位前來。”

一位鬚髮皆白,且有些乾瘦的老人家上前行禮道:“臣等奉丞相命前來協助公子。”

扶蘇行禮道:“不知道怎麼稱呼?”

“臣青臂,少府宮室工匠。”隨後青臂看向身後的人又解釋道:“他們與臣一樣,都是少府的工匠。”

扶蘇見到他們能來,心中自然是高興的,青臂是一位年過五旬的老工匠,雖說鬚髮皆白,也有些乾瘦。

但扶蘇可以感受到,這副乾瘦身體裡還是藏着力量的,因他結實且有些過度低脂的肌肉,能夠看得出這位工匠年輕時一定有一雙十分有力的肩膀。

或許他的父母取名時,就希望他有一雙結實的臂膀,寄予希望,因此名爲青臂。

秦人的取名方式很簡單,有很多秦人都是類似青臂這樣的名字。

還有的,是人們直接通過外貌就取名了。

還有的名,只是一個單字。

青臂跟着公子上前走了兩步,後方的十四位工匠也跟着上前幾步。

一邊走着,青臂又開始介紹身後的工匠,他們的名字都很簡單叫鍾壯,呂虎,頹,周……

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職位稱呼工隸頹,寺工周。

皆是工匠身份的稱呼。

青臂問道:“不知公子是要建何物?”

扶蘇望着眼前這個還荒涼的潼關,伸手拍了拍身旁的石碑,道:“建設一座城。”

聲音很平靜,青臂一時間失語了,一開始丞相讓他們前來,本以爲最多隻是給公子造一些農具什麼的,這應該是一件很輕鬆的活。

可沒想到,公子一開口就是要建設一座城。

這合適嗎?

青臂蹙眉糾結着,公子扶蘇身兼少府丞,這肯定是合理的。

“公子?”

“怎麼了?”

青臂追問道:“公子要建設一座什麼樣的城?”

扶蘇道:“一座能夠容納三十萬人口的大城。”

青臂蹙眉又再一次低下頭,低聲自語道:“丞相沒說呀。”

扶蘇問道:“有困難嗎?”

青臂行禮道:“不瞞公子,我等來之前丞相也沒交代說要建一座城,我等只有十餘人恐……”

“無妨。”

扶蘇打斷了對方的話語。

青臂又道:“可是人手不夠。”

扶蘇看向黃河的北面,道:“等今年的糧食收了,我就不缺人手,也不缺糧食了。”

青臂又是放鬆一笑,再一次行禮道:“臣聽聞咸陽橋與敬業渠就是公子修建的。”

扶蘇頷首道:“嗯,有些許建設經驗,不過還是要多問問你們。”

秦律的主旨與主張,都是倡導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來做,修建城牆也應該是專業的人。

扶蘇當然不會自以爲修了一座橋,就覺得自己會建一座城了。

就連敬業渠,那也是章邯與張蒼出的力。

“扶蘇還有不少事要請教,諸位可在此地住下來,可以將家人也帶來,暫住潼關。”

幾人也是面面相覷,身爲工匠有時鑄造兵器或者是各種器物,幾天不回家是常事,現在公子讓他們將家人接來,並且還能住在潼關,如果建城順利還能照應家裡人,那麼當然再合適不過。

甚至,已有幾個工匠在低聲議論,說公子扶蘇果然賢明。

青臂甚至都沒有多想,就當場答應了,他願意接家裡人來潼關一起住。

田安正在爐子邊,準備着今天的飯食,他坐在凳子上與辛勝並排坐在一起,兩人默不作聲地摘着芹菜葉子。

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暖風吹過,讓兩位老人家的白髮又亂了不少。

兩位老人家,一邊摘着葉子,擡眼看着公子與那些工匠商談着,看模樣商談得應該還算順利。

除了少數幾個有些爲難,餘下的都挺高興的。

而後,他們什麼都沒做,就這麼離開了。

等公子再一次走到近前,辛勝問道:“是這些工匠不好?”

扶蘇喝着放涼的開水,回道:“我讓他們把家人也帶來,我要在潼關建設一座城,一座能夠容納三十萬兵馬駐防的關城。”

田安依舊面帶笑容。

辛勝有些詫異,先前只以爲公子要建設一個縣,一個縣能大到哪兒去,也不過是與關中那些縣一樣,可公子一開口就要建設一座城。

辛勝也只是稍有詫異,神色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今晚晚上的飯食依舊是稻米飯,李由送來的一袋稻米飯三兩天也吃不完,足夠自己與兩位老人家吃小半個月了。

況且這兩位老人家吃得也不多。 不遠處的村子裡也有炊煙升騰而起,人們都開始做飯吃飯。

辛勝道:“再過幾天,這田裡的苗都要長起來。”

聞言,扶蘇看向遠處的田地,已可以見到星星點點的秧苗,這種景色光是看着就令人舒心。

用罷晚飯,天色就入夜了。

夜裡,田安與辛勝又在建設這裡,先前這裡只有一間小屋,後來田安在這裡圈起來一片籬笆,屋前還種了不少蒜,現在種下去的蒜都開始出苗了。

不過現在,夜色正黑,也不妨礙田安藉着月光忙碌,直到深夜了,他才睡去。

翌日,扶蘇醒來的時候,見到屋子邊搭了一面牆,這面牆向外擴張,有三尺長,五尺高,這是田安昨晚砌的。

扶蘇坐在籬笆邊摘了一些蔥,再用一些羊油煎幾個蔥油荷包蛋。

往田安的房間看了看,這位老人家還在睡着。

扶蘇取了些稻米,將粥煮上,而後帶着一些麥麩又去了後方的雞圈,一邊喂着一邊尋得了幾顆雞蛋。

當辛勝老將軍推門而來,他手中提着一隻兔子,道:“哈哈,公子有兔肉吃了。”

扶蘇坐在爐子邊,正在煎着道:“老將軍一起用飯。”

蛋在陶鍋內煎着,正發出滋滋的聲響,不多時田安也睡醒了。

四月天的早晨,陽光正好,這個時節的關中還有些涼意。

扶蘇與兩位老人家用着早上的飯食,兔子就留在院子裡,晚些時候吃。

用了早食之後,扶蘇也想給自己找點事做,就接着田安昨晚的工事,開始建設這裡的牆。

用不了多久,這裡就會建設起一個府邸。

田安的手藝很好,扶蘇發現自己砌牆總是會歪,乾脆又把自己所砌的一部分給拆了,再看田安所砌的,倒是很整齊。

沒辦法,田安是一個行事嚴謹到有強迫症的人,幾十年來都是如此。

潼關之前是一個村子,新設潼縣之後,這裡還沒有縣令,現在縣裡的一切事務都是由辛老將軍在處置。

本就是一個小村子,其實也沒什麼事的。

辛勝閒來無事,就去看公子的書,公子不僅允許別人看他的書,還讓別人多看看。

只不過,在這裡會看公子的書的人,只有辛勝與田安。

至於潼關縣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不識字的。

辛勝坐在屋門前,正專注地看着書。

巡視這裡的士兵見到籬笆內的小屋前,老將軍正端坐着,神色一臉專注地看着書。

這讓一羣士兵很是好奇,當然其中也有鬚髮灰白的老秦軍更好奇,衆人好奇老將軍都一把年紀了,還在看書。

辛勝坐着看書有些累了,就站起來一邊走,一邊看着,不得不說公子的書其中所言治理方法,頗有意思。

就譬如荀子曾有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在公子的理解中卻將其延伸到了爲民爲國,艱苦奮鬥。

光是看着這些想法,辛勝自以爲也是學富五車的人,自己的學識不比那些齊魯博士差。

大秦的將軍不學富五車,都不好意思領兵。

在當年的秦國,能領大軍者,如王翦,蒙武,蒙恬,魏冉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

辛勝覺得當年龐涓,孫臏,李牧,其學識都是拔尖的。

可近來常看公子的書……

辛勝總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正在被一次次的拔高。

當辛勝走出這個小院,幾個士卒便迅速站定,老將軍一把年紀還如此勤奮看書,難道說是大秦又要開戰了?

辛勝看書當然不是爲了打仗,而是充實自己的精神。

這也是辛勝一把年紀了,能保持如此充實的精氣神,並且雙目銳利,是因如今一大把年紀了,他也堅持多讀書,雖說哪怕學一輩子也比不上王翦,孫臏或李牧,但至少在學。

扶蘇坐在黃河邊,正手提一把長弓,朝着黃河遠處放出一箭,箭矢落在靶子上,箭法不是太好,箭矢沒落在靶心上。

閒暇下來的扶蘇,幾乎要將如今秦軍所用的兵器都練一個遍。

辛勝也拿起一把長弓,朝着遠處靶子放箭,箭矢精準落在靶心上。

扶蘇道:“蒙恬來信了。”

聞言,辛勝道:“北邊有消息了?”

扶蘇道:“去年北方凍死了不少匈奴人,凍死了不少牲畜,正值天暖,蒙恬手中有一支兵馬去查探匈奴的情況,遇到了一夥匈奴人,雙方在草原上奔襲遊戰,雙方都損失了一些人手,蒙恬說要讓上郡的兵馬勤練騎射。”

“丞相說過,現在我們只是在上郡修長城,等將來有一天一定要掃清北境,修長城於戎境。”

說話的正是走來的張蒼。

扶蘇又放出一箭,弓弦還在震動。

老師此言之意,就是要將匈奴掃清。

不止於此,修長城於戎境,是要將長城修到匈奴人的家裡去。

張蒼朝着身後招了招手,就有人推着車而來,車上裝着不少枇杷與各種水果。

張蒼拿起一顆李子,咬了一口道:“蜀中送來的,拿了一半給章邯將軍,餘下的也吃不完。”

辛勝嘆道:“老夫也吃不完的。”

張蒼讓人放下一筐,又道:“蒼給華陰縣送去。”

扶蘇行禮道:“有勞老師了。”

張蒼擺手道:“待入暑,敬業縣還有桑葚吃。”

說着話,張蒼就一路朝着華陰縣的方向而去,他身後的幾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正在推着車。

這都是最早時期敬業縣養大的孩子,這些孩子讀了四年的書,能夠識字,勉強讀一些文章。

現在,他們都能夠給章邯,叔孫通,張蒼幫忙。

五天前,回家的那些工匠,都還未來潼關。

扶蘇不擔心他們會反悔,在秦任職工匠,他們根本沒法跑。

事涉他們的家人,扶蘇願意給他們時間去處置家事,然後再踏踏實實地搬來潼關。

所以,當田安想派人去問詢工匠們爲何遲遲不來,扶蘇攔住了他。

田安只好一邊挖着蒜,低聲地將心中的困惑對坐在籬笆外的辛勝說着。

辛勝道:“公子既讓他們回家處置家事,給他們時間而不去催促他們,是因公子氣度,言而有信,需先立信,纔會有更多人的效忠公子扶蘇。”

田安還在回味這番話。

辛勝自語道:“學荀子者,博學,明辨,篤行。”

(本章完)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81章 相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17章 徐福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7章 棗第16章 戍邊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3章 東去第40章 渠中骨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2章 佩劍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9章 頻陽公第99章 頻陽公第39章 民夫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30章 共同經歷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89章 軍報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0章 老秦人第20章 老秦人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0章 老秦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3章 刀與火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8章 渠與田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6章 戍邊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9章 善意第38章 渠與田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8章 叔孫通第99章 頻陽公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38章 渠與田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7章 棗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8章 賀禮第58章 兩年南征(下)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81章 相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17章 徐福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7章 棗第16章 戍邊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3章 東去第40章 渠中骨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2章 佩劍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9章 頻陽公第99章 頻陽公第39章 民夫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30章 共同經歷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89章 軍報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0章 老秦人第20章 老秦人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0章 老秦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3章 刀與火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8章 渠與田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6章 戍邊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9章 善意第38章 渠與田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8章 叔孫通第99章 頻陽公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38章 渠與田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7章 棗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8章 賀禮第58章 兩年南征(下)